懷孕時吃什麽、怎麽吃常讓“準媽媽”們發愁不已,有人擔心補得不夠會影響孩子,有人又怕補過了身材難恢複。那麽,孕期到底應該怎麽進食呢?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楊慧霞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孕婦的飲食應以新鮮清淡、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為原則。而且,在孕期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要求。 孕早期:少吃流食防嘔吐 懷孕早期(妊娠13周之前),胎兒各組織器官逐步形成,飲食攝入不必過多,但應均衡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還可服用小劑量葉酸片劑,或多吃菠菜等葉酸含量豐富的蔬菜,能防止胎兒畸形。 在孕早期,孕婦常會出現惡心、嘔吐等妊娠反應,尤以晨起時最為嚴重。這時應避免吃流食,可吃些體積小、含水分少的食物,如餅幹、烤饅頭片、燒餅等。楊教授建議,在孕早期,家屬應該鼓勵孕婦進食,即使嘔吐,也不用緊張,可做做深呼吸、聽聽音樂,或到室外散步,然後再進食。進食後,最好臥床休息半小時,能使嘔吐症狀減輕。 孕中期:多補優質蛋白 孕中期(14—27周),此時胎兒生長發育加快,孕婦對總熱量的需求增加,應適量增加蛋白質、鈣、磷等物質的攝入量,以滿足胎兒及母體營養素儲存的需要。比如,乳製品、豆類中就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鈣存在於蛋黃、蝦皮、動物骨骼及綠葉蔬菜中,而黃豆、雞肉、羊肉中的磷含量比較豐富。此外,孕中期胎兒機體和大腦發育速度加快,對脂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的需要有所增加,還可吃些花生、瓜子、芝麻、核桃仁等食物、但也不要攝入過多。 中晚期:限製熱量攝入 在懷孕的中晚期(妊娠28周後),應適當限製脂肪、甜食和水果的攝入,減少米、麵等主食的量,以免營養過於豐富,使胎兒長得過大。如果臨近分娩,孕婦出現下肢浮腫,還應減少鹽的攝入。由於胎兒增大,壓迫胃腸道,孕婦常會感到上腹部不適,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此外,產婦分娩過程中需要足夠的體力,接近分娩時吃幾塊巧克力,可幫助用力,以利於順利分娩。 “許多女性懷孕後,會拚命補充營養,想吃出兩個人的量來,這是一個誤區。”楊教授指出,孕期補充營養應該掌握好度,否則容易導致孕婦體重增加,甚至誘發妊娠期糖尿病,年齡偏大、肥胖的女性尤其應該注意。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李惠明教授表示,有些女性認為懷孕期間應該多吃酸的,但這也要因人而異,比如胃酸過多的人就不適合。在酸味食物中,山楂片盡量少吃,因為其中含有加速子宮收縮的成分,對有流產傾向的女性不利。懷孕期間也沒必要吃太多水果,因為在補充維生素的同時,孕婦同時會攝入大量葡萄糖。每天睡覺前,可適當加餐,以滿足胎兒夜間的營養需要。平時還要忌食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咖啡、酒、茶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李惠明教授還推薦了一個孕期食譜,“準媽媽”們不妨作為參考。早餐:饅頭1個、雞蛋1個、豆腐海帶湯。上午10點左右:蘋果、橘子等水果。午餐:2小碗米飯、豆腐幹炒肉、西紅柿炒蛋、清炒圓白菜。下午3點左右:1杯牛奶或豆漿、餅幹。晚餐:1小碗米飯、清蒸魚、海帶絲拌菠菜、胡蘿卜豆腐湯。 |
《生命時報》 ( 2006-09-12 第06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