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 Energy代號BE今天暴漲的原因是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Q3調整後每股收益15美分超出分析師預期,營收5.19億美元遠高於預期的4.28億美元。公司宣布擴大產能,2026年底前實現年產2吉瓦燃料電池能力。憑借AI數據中心供電概念,該股今年累漲超350%。
這公司介紹,到底厲害在哪?
01
想象一下,你家旁邊建了個發電站,但它沒有煙囪,沒有噪音,24小時不停地發電,而且用的還是天然氣甚至氫氣,碳排放極低。這就是Bloom Energy在做的事。
它賣的不是太陽能板,也不是大風車,而是一個叫做“Bloom Box”的能量盒子。學名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
工作原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化學發電機。給它輸入燃料(比如天然氣、沼氣或氫氣),它就能通過電化學反應直接輸出電力,中間不像傳統發電那樣需要燒開水驅動渦輪機。
核心優勢:穩定、高效、清潔。相比於看天吃飯的光伏和風電,它能提供“基荷電力”,也就是全天候不間斷的穩定供電。這對於數據中心、醫院、高端製造這種一秒鍾都不能停電的客戶來說,是剛需中的剛需。
殺手級應用:為AI數據中心提供動力。AI的盡頭是能源。英偉達的GPU是算力的心髒,而Bloom Box正在成為支撐這個心髒持續跳動的電力血泵”。傳統電網在穩定性和擴容速度上,已經跟不上AI算力爆發式的增長需求。Bloom Energy的現場發電模式,完美解決了這個痛點。
本質上,Bloom Energy賣的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電力確定性的解決方案。它賭的是,在未來,穩定、清潔的電力將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其價值會越來越高。
印鈔機還是碎鈔機?
02
故事很性感,但財報是檢驗故事的唯一標準。我們翻開它的最新財報,尋找答案。
營收在狂奔,但利潤跟上了嗎?
根據你提供的最新財報和公開數據,Bloom Energy在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了5.19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高達57.1%,超市場預期、。這主要得益於AI數據中心帶來的強勁需求。更重要的是,毛利率達到了30.4%,並且實現了4620萬美元的營業利潤。
這組數字意義重大。它標誌著Bloom Energy可能已經跑通了商業模式,從燒錢換增長進入了增長帶來利潤的良性循環。這就像一家餐廳,不僅翻台率越來越高,而且每張桌子都能掙到錢了,這是質變的開始。我們用一個生活化的比喻來理解它的財務模型:
過去(燒錢階段):像開一家昂貴的實驗餐廳。花大價錢研發新菜(技術研發),裝修門店(建廠),初期客戶少,食材成本高(單位成本),一直在虧錢,需要不斷找VC投錢續命。
現在(規模效應初顯):餐廳火了,訂單接到手軟(AI數據中心需求爆發)。可以大批量采購食材,成本降下來了(規模化生產降低單位成本);廚師越做越熟練,出餐快了(生產效率提升)。餐廳開始盈利了,雖然賺的還不多,但已經能養活自己了。
結論:Bloom Energy正在從一個碎鈔機變成印鈔機,拐點已現。它不再僅僅依賴外部輸血,自身的造血能力正在被激活。
服務收入
03
用戶安裝了能量盒子之後,需要持續的運營和維護,以保證其在十幾二十年的生命周期裏都能穩定運行。Bloom Energy與客戶簽訂長期的維保協議,提供監控、維修、更換部件等服務,並收取年費。
為什麽服務收入的增長前景可能更好?
飛輪效應:服務收入具有天然的“滾雪球”效應。每賣出一個新的能量盒子,就鎖定了一份未來10-20年的服務合同。
隻要設備在運行,服務費就得交。這部分收入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遠高於波動巨大的產品銷售。華爾街最喜歡什麽?就是確定性!穩定的經常性收入(Recurring Revenue)能帶來更高的估值溢價。
但服務收入的增長,是過去產品銷售業績的“回聲”。就算今年產品銷售額因為某個大客戶的訂單延遲而下滑,但龐大的存量設備依然會持續貢獻服務收入,形成一個堅實的“收入底座”。這個底座會隨著裝機量的增加而越滾越大。
盈利能力的金牛:目前,服務業務的毛利率可能不如產品銷售那麽亮眼,因為它還處在早期投入階段,需要建立服務網絡、儲備備件。但從商業邏輯上講,成熟的服務業務,是絕對的“利潤奶牛”。
當一個區域的裝機密度足夠高時,單個工程師可以維護更多的設備,備件的物流和倉儲成本也會被攤薄。服務網絡的效率會大幅提升。
隨著技術進步,新一代產品的可靠性會更高,需要維修的頻率會下降。但服務合同的收費標準並不會同比例下降。這意味著,維護成本在降低,而收入相對穩定,利潤空間自然就擴大了。(想想看,iPhone越來越耐用,但Apple Care+的價格可沒怎麽降)。
服務收入的本質,是用一次性的產品銷售,鎖定一個客戶的長期價值,把“一錘子買賣”變成了“長流水”的生意。
數據與生態:長期的服務協議,讓Bloom Energy不僅僅是一個設備製造商,更是一個能源運營商和數據公司。
通過對全球數千個站點的設備進行7x24小時的遠程監控,Bloom Energy能積累海量的真實世界運行數據。這些數據是優化算法、迭代產品、預測故障的“燃料”,能幫助它不斷改進技術,進一步拉開與追趕者的差距
長期服務意味著與客戶建立的是一種“共生關係”。Bloom Energy會深度介入客戶的能源管理策略。未來,當客戶需要擴容、或者考慮引入氫能等新技術時,首選的合作夥伴幾乎不可能是別人。這種由服務建立的信任和依賴,是比技術專利更難被打破的護城河。
增長雙引擎:如果我們把Bloom Energy看作兩個人:一個是在前線衝鋒陷陣、攻城略地的“銷售將軍”(產品收入),他的戰績決定了公司的擴張速度;另一個則是坐鎮後方、管理後勤、源源不斷輸送糧草的“後勤總管”(服務收入),他的能力決定了這場戰爭能打多久,根基有多穩。
短期看,“將軍”的戰報(產品銷售大單)更激動人心,能刺激股價飆升。但長期看,決定公司價值底蘊和最終高度的,是“後勤總管”建立起來的那套穩定、高效、可複製的“經常性收入體係”。
對於我們長期投資者而言,在分析Bloom Energy時,絕不能隻盯著每個季度的產品出貨量。更要密切關注服務收入的增速、服務合同的續簽率、以及服務業務的毛利率變化。這些數字,才是解開Bloom Energy未來價值的真正密碼。
是沙灘上的城堡,還是銅牆鐵壁?
04
任何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都會引來無數的模仿者和競爭者。Bloom Energy的護城河夠深嗎?我們從波特的五力模型來簡單分析一下:
技術壁壘:SOFC技術門檻極高,涉及材料科學、電化學、熱力學等多個領域。Bloom Energy在這個領域深耕了2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專利和工程know-how。新玩家想從零開始追趕,難度極大。(這就好比你想自己造一台光刻機,光有圖紙是遠遠不夠的)。
客戶轉換成本:相當高。一旦數據中心這種級別的客戶選用了Bloom Box作為其核心供電方案,整個能源架構都將圍繞它來設計。未來更換供應商,不僅成本高昂,風險也難以承受。
替代品威脅:存在,但各有短板。光伏和風電不穩定,柴油發電機不環保且運營成本高,鋰電池儲能則更適合做“充電寶”,無法提供持續的基荷電力。在“穩定+清潔”這個交叉領域,Bloom Box目前優勢明顯。
供應商議價能力:存在一定風險。核心材料和燃料(如天然氣)的價格波動會影響其成本。但公司正在通過技術迭代(提高效率、支持多種燃料)和長期供應合同來對衝這種風險。
現有競爭:賽道內有其他燃料電池公司,但技術路線和主攻市場不盡相同。Bloom Energy在大型商業和工業應用領域,特別是數據中心市場,已經搶占了先發優勢。
它的護城河是“技術專利 + 客戶鎖定”的雙重組合。這座城堡不是沙子做的,而是用20年的研發和一個個大客戶合同砌起來的。
第二象限
終於到了最激動人心的部分:這東西到底值多少錢?
我們不搞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偽科學,而是劃定一個價值區間。考慮到公司剛進入盈利期,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意義不大。我們更應該關注它的未來現金流創造能力,也就是DCF的思維方式。
簡化版的DCF思考過程:未來的蛋糕有多大?AI數據中心、傳統工業升級、綠色氫能,每一個都是萬億級的市場。公司預計到2026年將產能翻倍至2吉瓦,這僅僅是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營收在未來5-10年能保持高速增長。
能分到多少蛋糕?隨著規模擴大,毛利率和淨利率會持續提升。我們假設其長期淨利率能達到15%-20%的健康水平(參考其他高端工業製造商)。
未來的錢,折算到今天值多少?考慮到技術和政策風險,我們需要用一個較高的貼現率(比如15%-17%)來計算現值。
綜合分析師的目標價(平均約65美元,最高看到123美元)和公司自身的增長潛力,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模糊但重要的判斷。
結論:目前的Bloom Energy,嚴重高估,PE市盈率1711,到泡沫化的程度。但對於一個剛剛跑通商業模式、並且站在黃金賽道起點的公司來說,它更像是一輛正在駛出車站的火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