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 (NVDA)不是傳統風險投資機構,但計劃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這筆交易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初創企業投資。然而,這隻是英偉達在全球範圍內對私營人工智能(AI)企業日益擴大的投資布局中的一環。
PitchBook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這家芯片製造商今年已投資59家AI初創公司,僅過去兩個月就押注至少10家企業。這一數字已超越其2024年全年55筆的投資紀錄,較2022年的12筆更是實現了大幅增長。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公司的戰略是支持更廣泛的AI生態係統。目前,英偉達已是AI基礎設施支出熱潮中的最大受益者。分析師指出,要維持這種增長態勢,必須推動AI技術在更廣泛經濟領域的應用落地,而初創企業開拓的新應用場景將成為關鍵助力。通過扶持AI新銳企業,英偉達正遵循企業風投部門的常規路徑——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籌碼。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顯然,隨著AI生態的擴展,英偉達希望所有建設都基於其技術架構。一旦形成生態壁壘,競爭對手就很難撼動其地位。”
在持續加碼AI領域的同時,黃仁勳強調他並不認為AI行業存在泡沫。“與其他許多企業一樣,英偉達隻是在押注AI行業最終會實現盈利,”Rasgon評論道。
除了對OpenAI的重大投資外,英偉達還支持了各類規模不一的AI公司。其中包括開發自主編程代理的Reflection AI、研發視頻分析模型的Reka AI,以及旨在挑戰穀歌地位的AI搜索引擎公司Perplexity AI。
對這些初創企業而言,英偉達的投資不僅帶來資本支持,更提供了接觸其管理層和稀缺算力資源的通道。Perplexity首席執行官Aravind Srinivas去年在一次采訪中透露稱,他曾向英偉達高管申請技術資源以優化產品演示,黃仁勳當場指示團隊予以支持,半小時內便解決了需求。
“我曾向其他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提出過類似請求,通常這些請求會先轉給部門主管或副總裁,之後他們還會再安排一次會議,進一步了解具體的使用場景。但麵對黃仁勳,事情很快就能敲定,”Srinivas表示。
部分初創企業將資金用於采購英偉達的高性能芯片,這些單價數萬美元的芯片是訓練尖端AI模型的必需品。雖然各企業算力需求不同,但多數都計劃囤積數千枚處理器。英偉達並未強製要求被投企業購買其產品,但這些芯片往往成為初創公司主要的支出項目之一。
以Reka為例,今年在英偉達支持下完成1.1億美元融資。首席執行官Dani Yogatama表示部分資金將用於提升算力。該公司還加入了英偉達的“Inception”計劃,該計劃通過技術平台賦能AI初創企業,並承諾與芯片製造商深度協同。Yogatama指出,接觸英偉達的工程師和分銷網絡對Reka拓展客戶群、完善產品具有重要意義。
Yogatama表示:“像英偉達這樣的公司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能夠幫助我們推廣技術。而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即便研發出最先進的技術,如果無人使用,也無法發揮其價值。”
毋庸置疑,英偉達已占據獨特生態位:其在高端芯片市場的統治地位助推公司市值飆升至4.9萬億美元。激增的銷售額帶來了充沛的自由現金流。晨星分析師Brian Colello指出:“英偉達持有的現金將多到不知如何處置。”
Colello還表示:“鑒於很多交易可能無法通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審查,目前階段進行規模較小的投資對該公司更為合理。”
投資初創企業最終還有望幫助英偉達實現客戶群體多元化。目前,該公司的客戶群體中,大型科技公司占比依然過高。五大客戶貢獻了近50%營收:包括微軟(MSFT)、Meta(META)、亞馬遜(AMZN)和穀歌(GOOGL)四大雲服務商——這些公司的數據中心大量采用英偉達芯片;以及超微電腦(SMCI)——該公司的服務器在入駐數據中心前就已搭載英偉達芯片。盡管尚未盈利但承諾斥資數萬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的OpenAI,也已被視為其主要客戶之一。
與此同時,眾多大型企業正致力降低對英偉達芯片的依賴。10月6日,OpenAI與英偉達競爭對手AMD(AMD)達成合作,計劃部署價值數百億美元的AMD芯片。隨後一周,OpenAI又同意向博通(AVGO)采購定製芯片為ChatGPT提供算力。穀歌也攜手博通開發自研芯片,幫助其Gemini模型降低成本。
盡管部分分析師擔憂AI生態存在循環依賴,但長遠來看,英偉達對AI企業的持續投資彰顯了對行業前景的樂觀判斷。近期涉及英偉達及少數核心AI玩家的交易與合作浪潮,加劇了市場憂慮——日益複雜交錯的商業網絡是否在人為支撐著萬億美元規模的AI繁榮。
但黃仁勳堅信這個行業仍處於爆發前夜。“我們完成了多項卓越投資,”這位CEO本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若要說遺憾,大概就是當初應該投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