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硝煙背後的真相
來源:國際商報 日期:2010-12-29 加入收藏 隨著西方勢力對中國稀土出口政策的強加幹預與指責,一場硝煙彌漫的國際輿論戰正激烈地進行著。然而,在口誅筆伐的多次博弈中,有關稀土的各種概念不斷被誤讀。就此,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日前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管理、研究的老稀土工作者,他向記者深入淺出地揭開了硝煙背後的真相,並指出了稀土概念四大誤區,以正視聽。
誤區一:稀土是土,稀土具有放射性,稀土很稀少
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稀土的17個元素位列其中。從57號~71號的鑭係元素再加上21號鈧和39號釔全部為稀土。但是,由於61號元素鉕半衰期短,因此自然界實際存在的稀土元素為16個。
“一些頗負盛名的經濟專家、學者,經常把鎢、銦、铌、鉭等元素說成稀土,或者把鐳、釷等放射性元素說成稀土,這些都是常識性錯誤。”張安文說。
稀土的16個元素都沒有任何放射性,但在稀土原礦中伴生有釷等放射性元素,它在輕稀土特別是混合型輕稀土中較多,中重稀土礦中也有。但經過冶煉分離提純後,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屬、稀土鹽類等沒有放射性,稀土功能材料就更不會有放射性了。如我們常用的手機、電腦、LED燈等都應用了稀土材料,卻不具有危害性。
稀土不是土,稀土是一組金屬元素,而且稀土也並不稀少。稀土的化學活性僅次於堿金屬、堿土金屬。從克拉克值(指化學元素在地殼中的相對平均含量,又稱元素豐度)來看,稀土的數值為百萬分之236,而我們常見的銅為百萬分之100,鋅為百萬分之50。也就是說,稀土元素的豐度並不低,隻是比較分散,中重稀土礦的稀土含量比較低而已,它在地殼中的實際含量甚至超越了銅、鋅等。
誤區二:中重稀土唯中國獨占
根據美國稀土調查局的統計,全球稀土分布較為分散,除中國稀土占全球36%的份額外,其他64%則分布於世界各國。獨聯體占19%,美國占13%,印度占3.1%,巴西占0.05%,馬來西亞占0.03%,此外加拿大等國占27%。歐洲相對較少,但首次發現稀土的國家是瑞典,因此歐洲也有稀土。
稀土有輕稀土、中重稀土之分,而中重稀土並非中國獨有。在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中重稀土資源也很豐厚。此外,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越南、馬來西亞,以及非洲的埃及、馬拉維、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等國家都擁有較豐富的稀土資源。可以說,除了南極洲、北極洲未見報道外,其他各大洲都擁有稀土。
誤區三:中國稀土已消耗掉34%,隻能再開采15~20年
按照許多媒體的報道,中國稀土從20世紀80年代占世界儲量的70%左右,已降至現在的36%左右,由此推算我國在20餘年中消耗掉了全球34%的稀土資源。張安文對此指出,這是當前對稀土概念的最大誤區,其計算方法猶如刻舟求劍。
在張安文看來,70%這個占比數字與20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不重視稀土密不可分。他說:“由於忽視稀土的重要性,許多國家沒有進行稀土勘探,更沒有稀土儲量統計。而全球稀土分布的數據主要來自於各國的自報量,這直接導致當年的世界稀土比例失真。”
如果按照34%的消耗量統計,中國在過去20多年已消耗掉了1000萬噸稀土。可實際上,中國平均每年的稀土消耗量僅為10餘萬噸(近10年才有較高的消耗量),要大約100年才會消耗掉如此多的稀土。
張安文表示,稀土儲量應是一個相對動態的統計數據。一些專家對中國稀土作出還能開采15~20年的推斷,是依據過去數據計算的。如果從動態角度出發,中國稀土的絕對量並沒有變(應扣除已消耗部分),隻是由於其他國家的稀土勘探數據變化了,所以中國的儲量比例減少了,因此,關於“隻能再開采15~20年”的說法今後不宜再提。
誤區四:中國稀土冶煉分離技術落後,中國稀土問題一塌糊塗
“客觀地說,目前中國對稀土的選礦、采礦,尤其是稀土冶煉分離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在功能材料方麵,中國已能夠生產包括高端產品在內的大部分相關產品,其中主要幾種稀土功能材料產量也居全球首位,材料生產的工藝裝備、加工設備、監測分析等方麵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在高端功能材料的一致性、均勻性方麵有待提高。此外,把將功能材料轉化為器件、高端產品和整機方麵,我國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張安文說。
事實上,在改革開放的30年發展曆程中,中國稀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績。我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開發了稀土采選、冶煉分離的技術,並成功用於大批量生產,徐光憲院士因此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中國已經建立了具有較高水平的稀土科研開發體係和完整的稀土工業體係,並延伸了稀土產業鏈。在礦山管理整頓、打擊無證開采、偷采盜挖、采富棄貧、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麵,經過國家有關部委、地方政府、企業等堅持不懈的努力,保證了正常的礦山開采秩序,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並形成了很好的包鋼模式和贛州經驗,但今後要建立礦山管理的長效機製,防止偷采、盜挖等現象反彈。
張安文特別強調,擁有稀土不等於擁有了21世紀的高科技。稀土是21世紀戰略性新興產業起飛的助推器,但稀土資源隻是原材料,它不代表科技本身。開發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特別是由稀土功能材料製造成器件、整機等,將是中國稀土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這需要稀土以外的其他行業,如風電、混合動力車、醫療設備、照明、催化、電池、傳感器、光纖等行業的積極參與,更需要先進製造業為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生產提供高端裝備和分析檢測儀器。並逐步通過機製、體製、政策,來解決技術創新、資金、成果轉化、人才等各方麵問題。也就是說,它需要官、產、學、研、金各方麵的共同努力。
“因此,搞好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發展稀土,關鍵在於應用。中國不要背上稀土資源大國的包袱,而是應該改善稀土發展的軟硬環境,注重稀土產業鏈延伸,真正成為稀土應用的強國。”張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