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載:老中醫奶奶的故事四三二

(2015-11-23 15:11:03) 下一個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432)

中醫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推動中醫走出去可以造福人類

作者:曾樂

 

 

 

      

 

       昨天博友“我愛中醫”向我們推薦了關於中醫在外交領域的出色表現的文章,昨晚,她又發來一則有關中醫的文章,這次下麵注明了出處。感謝“我愛中醫”。下麵就是這則文章。

 

 

 

       11月17日,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國會大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的共同見證下,北京中醫藥大學與西悉尼大學共同簽署在澳大利亞建立中醫中心的合作協議。
  對於中醫藥的發展和“走出去”,我國多位領導人都非常重視,還有不少他們與中醫的故事。



  “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  第一是中醫”

  早在1913年,毛澤東就曾在《講堂錄》筆記中寫道:“醫道中西,各有所長。中言氣脈,西言實驗。然言氣脈者,理太微妙,常人難識,故常失之虛。言實驗者,求專質而氣則離矣,故常失其本,則二者又各有所偏矣。”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毛澤東對中西醫學方麵的最早論述。
  1928年,在井岡山紅 軍醫院裏,有西醫也有中醫,許多內科病都是用中醫治療,多數采用自製中草藥。毛澤東指出:鑒於根據地缺醫少藥,必須發揮中醫中藥的作用。他說:“草醫草藥 要重視起來,敵人是封鎖不了我們的。”當時,紅軍醫院收容200多名參加反“圍剿”的傷員,全部采用中醫中藥治療病傷。
  在延安時,由於環境條件惡劣,毛澤東曾患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往往痛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吃了不少西藥,仍不見效。一次,中醫李鼎銘到楊家嶺來看望毛 澤東。他為毛澤東切脈之後,很自信地說,吃四服中藥就可以好了。那時,中西醫之間矛盾尖銳,毛澤東身邊的醫生都是西醫,他們則不同意毛澤東服用中藥。
  毛澤東力排眾議,堅持把李鼎銘開的四服中藥吃了下去。吃完後,疼痛果然消失,胳膊活動自如了。這更使毛澤東認識到中醫藥的神奇功效。毛澤東又介紹李鼎銘為八路軍的幹部、戰士治病。很快,中醫中藥成了八路軍必不可少的醫療方式。
  1953年,毛澤東在杭州劉莊賓館小憩時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1954年,毛澤東作出重要批示:“中藥應當很好地保護與發展。 我國的中藥有幾千年曆史,是祖國極寶貴的財產,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將是我們的罪過;中醫書籍應進行整理。如不整理,就會絕版。”同年,他又指示:“即時成 立中醫研究院。”於是,在全國範圍內調集名醫,於1955年12月成立了中國中醫研究院。
  1974年底,毛澤東患老年性白內障,雙目已近失明。經過慎重考慮,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國中醫研究院著名眼科專家唐由之為毛澤東實施針撥術。中醫傳統方 法中有一種“金針撥障法”,民間失傳已久,但該方法已由中國中醫研究院繼承下來並有所發展和改進,唐由之是主要負責專家。毛澤東知道後,欣然同意做手術。
  1975年7月23日,唐由之順利地完成了這一手術。在手術過程中,毛澤東還示意播放古典樂曲《滿江紅》,其心率、血壓一直正常。
  做了白內障手術後,需要休息幾天,但毛澤東隻隔一天就忙著看起書來,唐由之勸阻不住。毛澤東看了一會兒,果然感到眼睛不舒服,便停下來說:“唐由之 啊,我們的爭論,你勝利啦!”他還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做了一個“V”字形手勢。唐由之說:“主席,您也勝利了,因為您要我們用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 知識結合起來,今天給主席做的白內障手術,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引下研究成功的。”毛澤東聽後會意地笑了。

  “別的醫生把你當總理來開方,我把你當病人,醫生隻能治病人,焉能治總理?”

  1934年,紅軍長征進軍雲南途中,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突患重病,連續高燒,處於昏迷狀態。前線指揮部多位醫生都無法診治,這時,擅長中醫的李 治診斷其病症為阿米巴痢病菌引起的肝膿腫。當時這種病在城市裏的大醫院也很難治,何況在缺醫少藥的長征途中。李治隻好一方麵采用刺穿橫結腸,讓肝膿流進結 腸,排出體外; 另一方麵上山采集中草藥煎湯給周恩來服用,以徹底排毒養肝。後來,周恩來奇跡般痊愈。
  1950年,林伯渠患呃逆,經西醫治療取效一時,不久又複發。周恩來抽空參加病案討論會,並建議改用中藥治療,後由上海名中醫章次公治愈。周恩來感慨地說:“西醫好,中醫好,中西醫結合更好。”
  在重慶,周恩來與知名老中醫王文鼎交往甚為密切,到了延安又與李鼎銘、李振等中醫為友,進京後常造訪蕭龍友、孔伯華、施今墨等名中醫。周恩來曾多次讚揚孔伯華醫生說:“孔老不高談空理,務求實幹。”
  周恩來非常關心中醫們的生活。聞知老中醫蒲輔周家裏的收音機已破舊了,周恩來專程把訪日帶回的半導體收音機贈送給蒲老。有一次周恩來請蒲老看完病後 問:“你每次替我治病用的藥味不多,價錢還便宜,然而效果比別的醫生開的貴重藥更為靈驗,這是什麽道理?”蒲老回答道:“別的醫生把你當總理來開方,我把 你當病人來開方,醫生隻能治病人,焉能治總理?”周恩來聽後點頭讚同。
  蒲輔周生病的時候,周總理不是親自去探望,就是由鄧穎超代為探望。蒲輔周過意不去,周恩來說:“你為我們的保健負責,我們也對你的健康負責。”
  周恩來還曾指示蒲輔周的弟子高輝遠,一定要把蒲老的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整理出來,繼承下去。高輝遠等人幾經寒暑,整理出一部經驗手稿交給有關部門。時 值“文革”前夕,山雨欲來,這部手稿無人過問,竟被扔進廢紙堆。高輝遠費盡周折才把手稿找回並收藏起來。一次,周恩來又問高輝遠,蒲老有沒有總結經驗的 書,高輝遠如實做了匯報。周恩來讓他把手稿拿過來,親自翻閱,批示予以出版。1972年12月,《蒲輔周醫案》終於付梓問世。

  “誰會想到把一根針刺入身體能治病呢?全球沒有其他文明能想出這一招”

  第一代“西學中”針灸專家朱璉於上世紀50年代曾出版過《新針灸學》一書。該書的開篇序言就是時任國家副主席朱德元帥的題詞:“中國的針灸治病,已有 幾千年的曆史,在使用方麵不僅簡便經濟,且對一部分疾病確有效果,這就是科學,希望中西醫團結改造,更進一步地提高其技術與科學原理。”
  接下來則是時任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用漂亮的毛筆書寫的序言,其中高度讚揚針灸治病“有效,有時其效極速”。
  1974年1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會見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討論中美關係正常化時,基辛格在開場白就大談針灸治 療,感謝中方安排他的妻子南茜參觀針灸治療。鄧小平還向基辛格講述了針灸術的曆史。基辛格說:“誰會想到把一根針刺入身體能治病呢?全球沒有其他文明能想 出這一招。”
  鄧小平對中醫針灸的關注,並非一時一事,還有著長遠考慮。在197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討論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和工作安排的問題時,時任國務院 副總理的鄧小平說:“中醫是我們的國寶,但是現在有絕種的危險。我看這一項就可以增加l00萬人就業,要後繼有人嘛!應該允許老中醫帶自己的子女,傳授技 術。”
  鄧小平同誌的飲食習慣也受中醫的啟發。飲食規律利於長壽,中醫的說法叫做“飲食有節”,比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明確指出“食飲有 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鄧小平的飲食習慣非常好,再好的東西都不多吃,不僅如此,他還特別喜歡吃粗糧。每周至 少吃兩次粗糧,包括玉米麵、蕎麥麵、高粱、小米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