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功能性材料的稀土礦,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正成為資本逐利的又一資源性產品
從 “賭城”拉斯維加斯出發,沿著15號州際公路向西南方向前進,跨過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邊界不遠,便是芒廷帕斯礦山(Mountain Pass),礦區工人正在緊張施工。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芒廷帕斯礦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應源,但它在2002年至2007年間停工五年,雖然2010年底恢複了開采,直至今日規模仍然不大。但鉬礦公司已經雄心勃勃地表示,公司正全力運轉,預計2012年底之前年產量將升至19090噸,2013年底前產量還將翻番。
芒廷帕斯礦山的故事,正是全球稀土市場變遷的縮影。
起伏身世
發現芒廷帕斯礦山近乎偶然。據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記載,1949年兩位勘探員帶著借來的蓋格計數器尋找鈾礦,行至礦區附近時儀器顯示出放射性反應,於是兩人將樣品送往美國地質勘探局分析,礦石被鑒定為氟碳酸鹽氟碳鈰礦。由於不是希望尋找的鈾礦,而當時稀土還未大規模應用,價值不高。
但美國地質勘探局於次年對該地區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在附近蘊藏有大量非放射性氟碳鈰礦,也即所謂的稀土礦。上述勘探員中有一位供職於鉬礦公司前身美國鉬礦公司(Molybdenum Corporation of America),他預見到稀土可能今後會有巨大發展前景,於是建議該公司買下了這片220英畝礦區。
芒廷帕斯礦區運營初始產量不大,但隨著上世紀60年代彩電業的勃興,稀土中的銪作為熒光粉需求量大增。礦區於1966年安設了新型選礦機,該礦的稀土氧化物年產量超過1.2萬噸,幾乎壟斷了美國的稀土供應,且占據全球稀土供應量的60%以上,使得美國取代南非成為世界最大的稀土元素供應商。1977年,改名後的鉬礦公司被美國優尼科公司購得。
但上世紀80年代後,這座全球供應量最大的礦山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嚴峻挑戰。
曾任職於美國地質勘探局從事稀土研究的海德裏克(Jim Hedrick)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回憶,在中國進入稀土市場前,純度不錯的氧化物每公斤100美元左右,但隨著中國供應商的加入,價格先是降到20美元,之後再進一步降到4美元-8美元。“我完全無法相信他們能夠從中賺取利潤,一些人被迫離開了這個市場。”他說。
而美國金屬技術研究所的稀土行業專家利夫頓(Jack Lifton)也表示,由於中國企業看到了稀土市場正在擴大,為了搶占市場,采取降低價格的手段很正常,但問題是中國稀土售價甚至低過了美國的成本價。
盡管麵對中國企業的衝擊下,芒廷帕斯礦山仍在勉力支撐,1997年產量還維持在1萬噸左右。但1998年的環境汙染事故,使礦山持續經營麵臨困境。
由於地處山間,芒廷帕斯礦區需要從鄰近自然保護區的湖中泵水。1998年,礦區在衝洗尾礦管道過程中,數千加侖攜帶放射性物質的水傾瀉入Majove保護區的湖中,在調查過程中,美國政府發現鉬礦公司從1984年至1988年間總共發生過60多次泄漏,其中有一些並未報告。為此,公司總計耗費140萬美元支付罰款並達成和解。
芒廷帕斯礦區從1998年之後產量銳減,2000年時產量已經降至5000噸。但是,與市場普遍認為礦山停業源於中國公司競爭的觀點不同,鉬礦公司首席執行官史密斯(Mark Smith)辯解稱,環保問題才是導致礦山停工的原因。
尾礦庫是礦山重要的環保設施,負責容納排出尾礦或其他工業廢渣,按照史密斯的解釋,由於現有尾礦庫已沒有更多容量,本計劃在2002年就可取得的新尾礦庫許可遲遲不被許可,直到2004年30年的采礦計劃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才得以通過,但獲批時規劃中已沒有建新庫的位置,因此礦山在2002年最終停工,美國稀土開采也從此停止。
在此期間,中國企業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市場份額大增,從1995年左右稀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5%左右不斷上升至2008年時的96%。根據美國能源部去年底出台的《關鍵材料戰略》報告,2009年時中國稀土氧化物供應量為12.5萬噸,俄羅斯為2470噸,印度50噸,美國為0.
但盡管處於壟斷地位,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2005年卻並未從這一地位中獲益。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協會網站上的信息,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價格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信、超導等材料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不但沒有水漲船高,反而每況愈下。
由於中國政府2007年開始對稀土生產實行指令性規劃,並開始減少稀土出口,情況出現好轉。國際市場稀土價格除了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下跌,基本保持上漲態勢。
按照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07年中國稀土出口的海關平均價為每噸14052美元,同比上漲95.4%。根據鉬礦公司招股說明書介紹,在經曆2009年下跌之後,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間,稀土價格平均上漲約70%,其中氧化鈰、氧化鑭等常用稀土氧化物的價格上漲超過80%。
但過猶不及。一位國外稀土行業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中國限產導致的價格飛漲對稀土公司來說短期肯定是利好消息,但長期來看可能會對稀土全行業帶來負麵影響。“稀土價格成倍翻可能會抑製稀土的大規模應用,高額價格會鼓勵各國開發稀土替代資源和技術以降低成本,一個合理價格、穩定供應的稀土產業是最好的。”他說。
資本逐利
與結構性材料不同,作為功能性材料的稀土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最近20年來變得日益重要。隨著綠色產業的迅猛發展,混合動力、電池汽車、風機等都需要用到稀土,而且稀土元素還廣泛運用於電子產品和國防工業,在諸如製導、衛星、探測、通信、激光、夜視、光纖等以軍事為先導的尖端高精技術領域。
據澳大利亞IMCOA谘詢公司的統計,除2008年-2009年間由於金融危機影響導致稀土需求量下跌外,從2005年至2015年全球稀土需求量持續攀升,預計2015年時可能達到20萬噸。
雖然中國政府2007年時還未大量限產,大洋兩岸的稀土企業卻在當年同時開始了大的動作。作為澳洲重量級的稀土企業,萊納公司(Lynas)開始籌劃在馬來西亞建立稀土分離廠,而鉬礦公司則自1998年以來重新開始萃取釹鐠元素。
“我在稀土行業做了很多年,2007年中國的稀土出口量並未發生太大變化,但有意思的是,萊納和鉬礦在2007年同時變得活躍起來,在我看來可能更多是出於資本市場的推動。”利夫頓說。
萊納首席顧問王鷗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實際上萊納從2001年便已開始計劃增產,但由於其在中國建廠的計劃後來因中國政府稀土出口配額的限製而受挫,因此2007年轉向馬來西亞。之所以考慮增產是因為看到稀土市場上中國基本處於壟斷局麵,所以國際市場肯定會需要替代者。
“應該說,增產計劃既和對市場前景的預測有關,也和資本市場的作用有關,隻有有了資本推動,故事才會成為亮點。”他說。
萊納在馬來西亞的分離冶煉廠項目,主要通過可轉債進行融資,但隨後的金融危機中很多資金撤走,項目一度擱置,但後來通過增發10億股的方式再次募集資金,現在項目已經重啟,預計2012年可以進入市場。
而鉬礦公司的重新啟動資本作用的痕跡更加明顯。2005年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失敗後,優尼科攜帶鉬礦公司投入國際能源巨頭雪佛龍旗下。但據利夫頓介紹,雪佛龍主要以石油業務為主,對芒廷帕斯礦山這一被廢棄的礦山並沒興趣。“這感覺就像和一個百歲老太婆親熱一樣。”他說。
2007年,由高盛和數家私募基金共同組建的一家公司,經過13個月的談判將鉬礦公司收購。據利夫頓介紹,鉬礦公司的首席執行官2009年時向他透露,公司計劃在2012年上市。但是,由於資本市場在2010年時對稀土充滿熱情,因此公司於去年夏天在紐交所上市。
“資本市場的熱情應該始自2007年時的萊納,美國市場上的投資者看到萊納對中國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的吸引力,於是選擇了與前者具有同樣概念的鉬礦公司。現有的稀土供應除了包括鏑、鋱在內的重稀土外沒有任何短缺,資本市場的熱捧更多是出於對未來的猜測。”利夫頓說。
“向稀土前進”
可以確定的是,由於需求增大和價格飛漲,現有稀土企業增產和更多新企業進入稀土行業將成為趨勢。前述國外稀土人士介紹,過去稀土行業特點是市場容量小,價格也不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紀前五年,全球隻有年均10億美元貿易量,就算企業市場份額再大收益也不高,而且分離稀土的流程很長,前期投入大導致風險較高,因此願意加入該行業的人不多,但現在整體市場在不斷擴大,投資者的興趣因此增加。
科勒(Edward Cowle)本是一間名為釷礦能源公司的總裁,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其位於愛達荷州的鑽石溪礦山稀土含量為4.7%,其中重稀土含量超過1%。後來美國地質勘探局將該公司位於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礦山的稀土儲量列入報告,於是兩年半以前該公司決定更名為美國稀土公司,一下子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他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該公司已從一知名投資機構獲得大筆投資,近期將公布具體內容。
“投資者的錢和興趣都有的是,但他們擔心的是投資的東西其實是假的。現在全世界有約150家稀土公司,大部分是小型上市公司,據我從行業人士那裏了解到的看法是,真的稀土公司不到10家。”他說。按照他的解釋,所謂真正的稀土公司應該是除了擁有礦山,也必須能實際大規模開采。
他同時承認,公司要實際進入市場還需要多年時間,而且屆時規模無法和鉬礦公司相比。
作為美國主要稀土生產商,鉬礦公司自2007年恢複運營以來,並未開始對芒廷帕斯礦山進行大規模開采,主要是用庫存稀土礦生產氧化物,另外則重點開發如何提高稀土回收率。
目前該產業平均回收率約在50%-60%,而該公司計劃使回收率提高到90%。“我們計劃在2011年內完成這項工作,這樣我們礦石用量將降至80年代用量的一半,從而使礦山壽命增加至140年。”鉬礦公司首席執行官史密斯說。
在擴大礦山產量方麵,該礦山預計2012年時稀土氧化物產量達到19090噸,而第二期擴容計劃也已得到董事會批準,擬通過發行強製可轉換優先股和普通股以募集資金,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將擔任其聯合承銷商。按計劃該公司二期擴容在2013年底完成後產量將達4萬噸。
前述稀土行業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行業內的看法是2015年全球18萬-20萬噸稀土產量中,中國將占到10萬噸,鉬礦公司和萊納公司可能各自生產4萬噸,其餘則由一些小公司提供。雖然鉬礦公司的公關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質疑對萊納4萬噸產量的提法,但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供應商的地位短期內不會動搖。
盡管美國稀土蘊藏量豐富,但前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海德裏克表示,不同於中國,美國礦山獲得批準並開始實際采礦需要很長時間,現在一些新進入市場的公司還處在探礦階段,正進行航空遙感和鑽探測量,而且美國政府也並未給予補貼,目前除鉬礦公司外,其他都需要至少5年-7年才能進行開采。
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的數位國外稀土行業人士都表示,中國和日本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原材料供求方,日本目前並未出現稀土短缺,隻是擔心由於中國自身的需求的不斷增長,在未來將進一步壓縮對日本的供給量,因此才會在2010年中國大幅減少出口配額時如此緊張。
因此,日本將目光投向了美國。去年10月,日本住友公司和鉬礦公司簽訂了1.3億美元的財務支持備忘錄,在日本國家油氣金屬公司的支持下,住友以購買普通股和公司債的形式向鉬礦公司提供支持,用以發展從礦到磁的生產供應鏈。而作為回報,住友將獲得今後七年的穩定稀土供應。12月,日立金屬也與鉬礦公司達成建立合資公司的協議,將在美國組建稀土合金和磁鐵生產企業。
據美國稀土公司的科勒介紹,今年春夏之際可能還會有數筆日本投資美國稀土的案子將會宣布,但美國對中國投資稀土則較敏感。
一位不願公布姓名的美國稀土礦主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確有數家中國企業和其接觸商談投資意向。“但是,連中國企業自己都不願意去經曆漫長的審批流程,因為它們知道最後美國政府會對它們說不,擔心這個審批隻是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