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恩師治平先生
關中遊子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有許多關鍵人物。近不惑之年的我每每回憶人生道路時,最為感激的便是嚴治平先生。
記得很小的時候,二叔父家來過一人,當時的印象是此人和藹可親,非同常人,是孩子直覺判斷中的好人, 一種敬仰和渴望親近之心便朦朧的產生了。那時叔父讓叫抗戰伯(先生乳名),即是後來認識的治平先生。真正認識先生還是我在橫渠八年製學校上初中時,從那時起便有了這難解的師生之緣。
進入初一,正是“四人幫”粉碎後的第二年, 高考製度恢複不久,尊師重教風氣漸濃, 學校裏老師們的積極性都特別高,起早貪黑,不計名利報酬, 學生們掌燈夜讀,孜孜不倦。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才開始認真學習的。學校全麵開設了語文,數理化,政治,英語和體育課。每門可我都很喜歡,特別是先生教的語文課,幾乎每次都是翹首盼望著的。先生講課很風趣,記得教授標點符號斷句時,講過一個女婿給丈人拜年的故事至今清晰地記得。其拜語是:今年好,黴氣少,不得打官司,喂豬長成象,老鼠死個盡。正好被一位路過的書生聽到了,將之斷句為:今年好黴氣,少不得打官司,喂豬長成象老鼠,死個盡。當時惹得我們哄堂大笑。先生教書很嚴格,對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必須完成。我現在能張口吟誦的文句多是那時背下的。如魯迅的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 冰心的《小橘燈》,楊朔的《泰山極頂》和《荔枝蜜》。先生講的是方言,對拚音教學有難度,他就先行熟練,在教與我們, 現在同學中很多人普通話講得好,跟那時的嚴格訓練關係很大。先生教學很有技巧,作文課我很喜歡,先生自己對各種文體都很精通,並對學生的好作文當範文,使我們很受鼓舞, 興趣頗為濃厚。先生很博學,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及民謠都很貫通,我們在課外背誦了大量的詩詞,這對我以後的文學修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我在初中時就有了體會。八 0 年全縣舉辦語文基礎知識競賽,我們一共十餘人集中訓練,每天早上 5 點起床,晚上自習到 9 點。 縣上規定每個公社代表隊 9 名學生,通過競賽選拔,我校 8 名入選代表公社參加全縣統一考試。最後全縣共獎勵前九名,我和袁永莉,嚴海燕同學分別獲得第三,第四,和第九名。當時全校集中開會頒發獎品,記得有山西永濟縣印的範文選兩本,不鏽鋼圓規等文具, 同學們羨慕不已,自己也頗感風光。八一年高中升學考試,魏寶社,嚴東禮,張海龍同學錄入省重點寶雞中學, 我和永莉等十餘人升入縣重點高中,後來都陸續考上了大學。寶社同學從北京大學數學係博士畢業,現任職於南京大學數學係教授。我也一路學習,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繼續從事農業和科學研究, 其他同學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經常這樣想, 一個人的成功,對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和修養則更為關鍵。先生很有儒者風範, 為人謙恭,尊長愛幼,心胸廣闊,樂觀豁達,盡責社會,關愛鄉鄰, 淡薄名利,知足常樂,因此人緣很好, 極受尊崇。除了先生教導以外,他的言行舉止對我是耳濡目染,潤物無聲,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受益不盡,至今仍視先生先生為我做人的楷模。
前年回家,拜讀了先生寫的“六十自述”,對先生的一生又有了更全麵的了解,閑時無事反複閱讀,更添許多敬仰之情。回憶早年先生教授的警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想這也是對他自己人生的寫照。先生教授的於謙的石灰吟“千錘百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隻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隻留清白在人間”想必是他在那些年艱難困苦中支撐精神的信念了吧!還記得“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我想先生之所以受到大家敬重,定是這源頭活水的原因。 這源頭活水裏不僅有先生廣博的知識積累,也有他自身良好的修養作基礎。
臨別時先生贈張載 * 的“正蒙”一書, 時常讀來多有裨益。將先生稱為我的正蒙恩師,其實很為恰當。恩師,保重!!
學生
2004 年正月寫於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
後記:治平先生因家父嚴協和先生流落台灣,文革中備受打擊迫害。 喜改革開放,苦盡甘來,後任職於縣政協副主席。退休後不輟筆耕,完成了數十萬字的回憶錄“浮生舊事錄”,給後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錄入了該書,表達一個農村孩子對老師的感激和敬重。
* 我的故鄉橫渠鎮是宋代哲學家,思想家,理學的奠基人張載(字橫渠)著書講學創立“關學”的地方。後輩皆受張載思想影響。
慢慢回想,成長中那些關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