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西醫與有機肥化肥-與父親對話記錄之一
(2014-07-01 18:32:04)
下一個
我從18歲離開家鄉到現 在已經30年了,跟父親在一起的記憶也隻有早年的那段時間了。這次父親來美國, 終於有機會能再跟父親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這些天來,一起幹活,從種菜,刷房子,修理車庫門,洗刷油漆Deck, 維修工具等,一生中從苦難的生活中積累出來的很多的技術技巧和能力說實話我是佩服得很,可以說沒有難得住的事情,再難的事情父親總能找出來辦法,即便美國 的情況有別,他也能及時調整, 鍥而不舍地嚐試。 遇到失敗的事情,他也會用秦腔裏的話來調侃,“不能當盡信書”,要具體分析,活學活用。有時候我的辦法也有成效,他也會點頭認可, 而且會很幽默地說上一句:你這是醫院倒了閉,但老方子還有用。這些都更增加了我願意跟父親一起工作的興趣。前一段時間因為簽證沒有去英國, 我一點都不在意,因為跟父親一起幹活的樂趣更吸引我。 早上在微信裏跟弟弟說起來,他也一樣佩服這個農村老漢,不光是在幹活上有“竅道”,樂於鑽研,在思想上也不保守,不斷學習,還有他這一輩子艱苦的生活中磨練出來了很多的人生智慧,也是我們共同欽佩的。
這 些天,讓我其樂無窮的也是和在父親的交流中所學習到的很多的智慧的東西。在雨天和晚間睡前的時間,我們都會坐在床上,或者飯桌邊上,回憶感歎過去艱苦的生 活,評說村子裏的變遷沉浮的人和事,連接過去所知道的斷斷續續的事情,總結人生中如何活人的道理,交流對一些世事的看法。
我一直以來就想把父親這個陝西關中農民的一生好好記錄下來,這也是讓父親來美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開篇第一章,趁著新鮮,先從昨晚上的關於中西醫學的對話說起吧。
父親早年曾為大隊的醫療站上秦嶺太白山,赴渭北北山挖過藥,他也因此熟悉一些當地的醫生和醫藥。說到中醫西醫, 他說應該要中西醫結合, 有些病西醫就是快,他的耳聾就是37歲那年發高燒沒有退燒藥落下病,隻用中藥太慢。 我說現在有很多人主張中醫是不科學的,是假醫學。 父親擺擺手,開始說起了化肥。老家一直以來就用的是農家肥,每年要往地裏拉很多的豬牛馬糞,很累很苦, (這個我也幹過,知道的)。60年代初我爺爺在隊上當個保管之類的小差事,上邊發給農民化肥,沒有人用,按照陝西話說是:白料(雙語:白色肥料=白扔)。 爺爺就隨便撒到了穀子地裏,沒想到穀子長的特別快,特別大,周圍的人都來看,很快就接受了這種化肥,之後還用過氨水,再後來就是本地出去的將軍李達在70 年代給縣裏辦了氮肥廠,可給眉縣農民帶來了好處,大家至今都很感謝。 但幾十年以後,土壤問題出來了,板結得厲害,種莊稼非得要化肥不可,不用就沒有收成。以前有機肥的土壤很塇乎,投入大,見效慢。但是養地還得要農家肥。
說到此我已經很明白了,中醫西醫的關係就跟有機肥和化肥的關係一樣。 這個現在爭論不休的問題,包括那些大V級的人物比如舟子先生,我想用父親,一個地道的農民的簡單的比喻來回答他們。無需多說,足夠了。
父親是黃土地上的勤勞一生的農民,用自己直接的體驗說出了很有智慧的話。早上弟弟說我這個博士還佩服一個老農民,我回答:哈哈。那些比我還有學問的博士們,名人們,不要再扯中醫西醫真假科學的無謂的爭論了。
有些紅極一時的科學,時間長了,劍鋒的另一麵也就顯露出來了。化肥,農藥。。。。。。不一而足,轉基因呢,誰知道呢,等著瞧吧。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我先入為主的觀點是中醫有效又神奇,後來發現很多就是老農民樸素的感覺,很大一部分無法自圓其說,才不信了,算是後入為主吧。
誰說美國土壤不板結?美國農業強在灌溉和機械化上,加州中穀地區土壤本身含沙豐富,即使這樣,如果一段時間不澆水,那土硬的鐵鍬上去,隻留下白印而已,憑人力和畜力是萬萬不行的。那美國的機械化可不是蓋的,什麽樣的土都能犁碎。收獲洋蔥大蒜都需要先澆足水,再上機械。別說別人是被先入為主的觀點左右了,彼此彼此,你我都是
這能怪化肥嗎?
從文中看出,樓主沒有博士學位,有些時候也缺乏嚴謹的邏輯思考(不一定是沒有能力,大概是被先入為主的觀點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