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之路

健康有路樂為徑;快樂無涯善作舟。
正文

心理保健漸受青睞【轉貼】

(2006-11-09 19:15:00) 下一個
心理保健漸受青睞


■本章提要

  心理疾病正在蔓延,主要原因是人們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精神空虛;心理疾病的範圍擴大:人口數量,尤其是老年人口數增加;心理衛生工作薄弱:心理保健意識缺乏;心理保健知識不夠普及。

  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許多常見疾病在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 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心理素質關係到人生的成敗。戴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隻有15%是由於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於處理人
際關係。

  重視心理保健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的大趨勢,主要原因是:對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的認識不斷深入:疾病譜明顯變化:心理疾病蔓延:心理保健意識不斷增強;心理學的理論更完善、技術更有效:心理素質和潛能的利用與人生的成敗和人生的價值的關係更密切。

  近些年來,心理健康運動正在全球悄然興起。興起的原因主要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要健康長壽,光靠大量的戶外運動和節食等措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通過修身養性,在緊張的現代生活中始終保持以輕鬆愉快為主要特征的良好心理狀態。

  在80年代,生活在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所熱衷的是去健身房,在大街小巷慢跑和食用低脂肪的食品。然而,進入90年代,心理保健成為一種新的時髦。以美國為例, 自心理健康運動興起以來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000萬至1500萬人參加了這場運動,各種心理健康活動的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數量已達75萬個。就像當年電影明星簡·方達的健身錄像帶風靡整個美國一樣,如今,有關修身養性的書籍、錄像帶和激光唱盤也成了暢銷品。此外,人們還踴躍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方麵的學習班,學習反省、瑜珈、太極、生物反饋和情緒調節等具有實用價值的心理保健方法。總之,重視心理保健正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

一、心理疾病在蔓延, 人類麵臨新挑戰在曆史的巨大時針即將指向21世紀的時侯,我們已不難聽見心理疾病向我們步步逼近的咚咚腳步聲。心理疾病就像一個惡魔,正無情地、瘋狂地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吞噬著千千萬萬人的健康。許多統計資料都表明,心理疾病的發病情況越來越嚴重。下麵的一些資料便足以說明問題。美國曾做過一次抽樣調查,有20%的被調查者肯定自己曾經有過瀕臨精神崩潰的感受。有研究報告說,在美國,每年都有約6 o/m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列。紐約每年精神疾病的總體發病率平均為8·3%。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數占美國人口的30%左右。美國已有近50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美國哈裏斯民意測驗所在不久前的調查中發現,89%的美國人都經曆過過於沉重的心理壓抑。據研究人員估計,每年因員工心理壓抑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超過500家大公司稅後利潤的5倍。

  在法國,健康投資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估計到本世紀末,這方麵的費用會超過購買食品的費用,而在藥品消費中以鎮靜類藥物所占比重最大。他們現在每年鎮靜藥使用總量達1億多盒,千均每人每年用兩盒。他們自己幽默地說:他們是世界上的吃藥冠軍,是世界上最“鎮定”的國家。法國人除了越來越“熱衷”吃藥,還越來越“熱衷”自殺。法國衛生部1989年提供的數字表明,法國年輕人的死亡原因中,增長速度最快的不是艾滋病,不是吸毒,也不是車禍,而是自殺!如今它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中的一個嚴重問題。有資料顯示,1982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法國人設法在公路上結束自己的生命,僅1987年就有1.2萬多人選擇了這種方式。有人估計,按此趨勢發展,法國將會成為西方世界最愛自殺的國家。

  在日本,情形同樣不容樂觀。我們僅從一個側麵就可推測出問題的嚴重程度。一種名曰“健腦館”的服務機構在日本應運而生,而且門庭若市,生意興隆。種類繁多的用於精神鬆馳的音樂帶、錄像帶和書籍都成了暢銷商品。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說,全世界抑鬱症患者的人數已經達到2億人, 比70年代翻了一番,已成了“世紀病”。據他們估算,約有30%至40%的求醫者有精神衛生問題;而所有居民中有20%存在心理衛生問題和精神障礙。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在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認為: “心理壓抑現在已經成為20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意外死亡占人類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自殺則高居意外死亡之榜首。

  原因何在呢?專家們認為,競爭的激烈、失業的威脅、家庭的不穩定和前途渺茫等是造成巨大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方麵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富裕,但另一方麵也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空虛。

  我國的情況又如何呢?1989年,國家教委的一份報告說,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達20·23%。同年,李淑然等對北京16所高校所做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近幾年,在本科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學的人數占因病休學總人數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學的人數占因病退學總人數的64·4%,均居首位。上海的一項調查則表明,34%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另有專家估計,我國有10-20%的男性存在性功能障礙,這是一種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據統計,我國有3/4的離婚原因是“他有病”。

  1992年在南京召開的“首屆全國危機幹預暨自殺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單光鼐披露:中國大陸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達14萬至16萬,即平均每天約有400人提前結束自己的寶貴生命。近年來,我們時常可以從報刊雜誌上得知一些名人自殺的消息,實在令人惋惜。台灣著名作家三毛走了;大名鼎鼎的詩人顧城走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方宏走了;上海電台主持人滕佳走了;1994年5月,北京電台“人生熱線”節目主持人溫達,這位利用心理谘詢熱線撫慰了無數受傷心靈的人,在遭遇第二次感情挫折後也竟然撲向了滾動的車輪,幸好得到了及時的搶救。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生活方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在發生著變化,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著衝擊和震憾。一些人在躁動、在焦慮,發財的欲望在迅速地膨脹,可他們對商海的風浪卻缺少必要的心理準備,於是,發財夢還未做完,人已掉進了痛苦的深淵。下麵讓我們一起看一下一位記者發自海南的報道:

海南精神病患者增多

  在我國最大的特區海南省, 有一些因做發財夢過於強烈的人,已經得了精神病。記者日前到海南省安寧醫院采訪, 得悉海南近年來在賺錢活動中患精神病的人, 到該院治療的就已經達到100人以上。這裏麵,有炒股票的、有做生意的、而最多的是買彩票的, 占90%多, 其中, 婦女占相當大的比例。文昌縣農民邢某, 因買彩票未中, 時而自言自語, 時而大笑或大哭, 有時則認定別人要謀害她,後來脫衣露體亂跑。在買彩票誘發精神病的人中, 多是因未能中獎而生病所致, 但也有中了獎不敢領獎的情況, 有一位姓何的病人, 先是巴不得自己立即中獎。 獎一開, 發現自己中獎後, 怎麽也不敢去領,且狂呼亂叫,不要任何人幫助代領。


  專家分析, 出現此類因狂做發財夢而引起的精神病, 來源於社會經濟形態的巨變和心理衛生工作的跟不上。對此, 海南省安寧醫院副院長葉廷蔚呼籲:“經濟越發展,人們產生的心理問題越多,這是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證實了的一個真理。應該盡快把心理衛生問題,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 (摘錄自1995年4月28日 <中國婦女報>)

當今時代,心理疾病為什麽會增多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和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使人們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當今時代的特點是什麽呢?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快”。科技發展快,觀念更新快,關係變動快,信息增加快,生活節奏快,環境變化快,而且越來越快。在這個幾乎無所不在的“快”字籠罩下 ,人們正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這種不斷增大的心理壓力已經超過了許多人的承受能力。各個領域裏的競爭都在日益加劇,競爭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每個人都要迫不得已參與這樣或那樣的競爭,如:升學的競爭、就業的競爭、生意的競爭、技術的競爭和戀愛對象的競爭等,想要逃避競爭幾乎是不可能的。有競爭, 自然就會有人成功、有人失敗。競爭的程度愈烈、範圍愈廣,體驗到失敗的人就會越多。失敗者若缺乏應付挫折的能力,就會產生心理疾病。其實,即使是勝利者,在競爭的過程中也容易增加心理疾病發病的可能性,因為競爭本身就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一個重要外因。

2.在現代社會裏,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和改善了,但精神上的空虛感也隨之日益加重了。在進行心理谘詢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一個現象:一些“大款”和“闊太太”十有七八會坦露自己的空虛感;在大學生中也有不少人缺乏信念的支撐。在西方發達國家,精神空虛也是很普遍的現象,而且有增無減。因而可以說,精神空虛也是導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3.隨著對心理因素的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入,人們發現不少病症實際是心理疾病或是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的心身疾病,因此,心理疾病的種類增多了,範圍擴大了。

4.人口數量增加了,使得心理疾病患者的絕對數量增加了。

5.人類的壽命延長了,老年人口增加了。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群。

6.心理衛生工作相對比較薄弱,距離完全適應社會的需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7,在人民群眾中缺乏心理保健意識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心理保健知識還不夠普及。

二、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健康,怎樣才算健康呢?沒有病就算健康嗎?不少人都知道,並非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這樣的: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沒有虛弱,而是一種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方麵的完滿狀態。”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疾病和健康不僅與生物因素關係密切,還與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發展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科學研究已經發現,在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現在這類疾病被統稱為心身疾病。所謂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與情緒有關而主要呈現為身體症狀的軀體疾病。這些疾病通常都有生理機能或組織結構上的病變,因此,也有人把心身疾病稱為心理生理障礙。

  下麵所羅列的常見疾病都屬於心身疾病的範圍:

1.心血管疾病: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心絞痛(冠心病)、雷諾氏病、心動過速。
2.胃腸係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神經性厭食。
3.泌尿生殖係統:排尿障礙、陽痿、陰冷、月經失調或痛經。
4,內分泌係統:甲狀腺機能障礙、糖尿病。
5.呼吸係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慢性呃逆。
6.皮膚:蕁麻疹、斑禿、神經性皮炎。
7.肌肉和骨骼係統:周身疼痛症、類風濕性關節炎。

  完全可以預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一定還會發現心身疾病的家族成員遠不止這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病因是不盡相同的,在此僅舉幾例加以說明。

  現在許多人都知道冠心病和A型行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美國醫學家弗裏德曼(M.Friedman)和羅森曼(H.R.R。cenman)把人的行為類型分為A型和B型:A型的人急躁,沒耐性,爭強好勝,易激動,行動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B型的人則剛好相反,悠閑自得,不好爭強。結果在排除了食物、年齡、吸煙等幹擾因素的情況下,A型組的冠心病發病率明顯高於B型組,而且容易複發;死亡率也大大高於B型組。

  原發性高血壓則主要與情緒狀態和人格特點有密切關係。長時間的焦慮、緊張、恐懼、憤怒、敵意和抑鬱都能導致血壓升高,其中與高血壓症關係最密切的是焦慮、憤怒和敵意等情緒狀態。在6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就通過研究認為,高血壓症的病人大多有容易焦慮,易於激動,行為帶有衝動性,求全責備,刻板主觀等性格特點。現在西方學者中也有人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症的病人具有與冠心病病人類似的性格特點,如有雄心,好高鶩遠,好活動,樂於競爭,為取得工作成績而常常感到壓力等。

  導致消化性潰瘍病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如刺激性的食物、飲食無規律、遺傳因素等,但不良情緒顯然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認為,潰瘍病的發生,是由於人長期處於不良情緒的激動狀態下,通過內分泌的中介作用,使胃液分泌持續升高,結果導致充血的胃粘膜容易形成糜爛的病灶。也有人發現,消化性潰瘍病與一定的人格特征有關係,該種病人一般表現為不好交往,行為上總是因循守舊,被動,順從,依賴性強,缺乏創造性,情緒不穩定,而且過分關注自己。

  偏頭痛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慢性頭痛病。這種病人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現為敏感多疑, 固執己見 ,謹小慎微,很容易煩惱,習慣於把憤怒、敵意或怨恨壓抑在心裏。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就總體情況而言,癌症的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 已成為人類生命的大敵。在探索癌症的病因過程中,人們發現經常產生較強烈的不良情緒,如焦慮、憤怒、憂愁、悲傷等,並過度地壓抑這些不良情緒,使其不能得到合理的疏泄的人,就容易患癌症。關於癌症,很早就有人發現它有自愈現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專家們認為,癌症之所以會自愈,是因病人體內的免疫功能大大增強所致。免疫力的增強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逐漸由正常細胞取代癌細
胞;或者造成癌細胞無法適應的狀態,使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免疫力的增強與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抑鬱消沉的人,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調節機製會使免疫力顯著下降,從而促使癌症日趨惡化;而樂觀的人則會通過相同的途徑使免疫力明顯提高,從而抑製癌細胞的生長,使癌症自愈。這說明心理因素與癌症的自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從上麵的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人要想健康長壽,光靠有錢,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適,顯然是不夠的;光靠補充營養、服用藥物或體育鍛煉,也顯然是不夠的。誠然,對於健康長壽來說,的確不能離開一定的物質條件,但是,能對健康長壽發生影響的決不僅僅是物質條件,還有許多重要的因素,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

  我們都知道,若論物質生活,過去的皇帝們的生活是一般人很難與之相比的。他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豪華宮殿,而且還有專用的禦藥房和太醫院,是當時第一流的醫療設施。按理,他們應該比一般人健康長壽,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多數是短命的。以唐朝為例,唐朝共有22個皇帝。其中壽命超過60歲的有五人,壽命最長的是武則天,活了82歲;還有七人活過了50歲;餘下十人的壽命都在46歲以下。其中有幾位是死於非命的,如:唐中宗、唐憲宗、唐敬宗、唐昭宗、唐哀宗都是被殺的,就不列入研究對象了。他們的壽命為什麽會如此之短呢?有人對此作了專門的研究,找出了六個主要原因:

1.精神緊張。
2.心情憂愁抑鬱。
3.一味追求物質享受。
4.貪圖酒色。
5.迷信煉丹,濫服藥物。
6.長期好逸惡勞,不參加勞動和運動。

  在這六個原因中,後四項是行為和生活方式方麵的原因,前兩項則是心理因素。由於宮廷鬥爭激烈、政局動蕩不穩,如:玄武門之變、韋後之亂、太平公主之亂和安史之亂等,所以皇帝們雖然身居最高的地位,但要時刻擔心被殺或被廢,一個個猶如驚弓之鳥,於是,他們生活在精神緊張和憂愁抑鬱的狀態之中就在所難免了。可見,心理因素是影響健康和壽命的重要因素,單靠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是不能保證健康和長壽的。

三、心理素質關係到人生的成敗

  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調查了各界許多名人之後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 隻有15%是由於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詹納是1976年奧運會十項全能金牌的獲得者。他從體育比賽的角度也作了與此相類似的表述。他說: “奧林匹克水平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麵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最容易從他應付挫折的方式中看出來。曾聽說這樣一個故事:1989年,一個日本青年報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試結果時,他名落孫山。得知消息後,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搶救及時, 自殺未遂。忽然傳來消息,他被錄用了。原來是統計出了差錯,實際上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但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小的人生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能在今後艱難曲折的奮鬥之路上建功立業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心理素質太差,光學習優秀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有一位女同學,在小學和中學一直都是學習上的尖子,但考入一所名牌大學以後,發現班裏每個人差不多都是原來所在學校的尖子,在這樣的集體中想再拔尖是很難了。她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痛苦萬分,無力自拔,於是她給母親留下了一封遺書,就這樣悄悄地、匆匆地帶著她的青春年華踏上了黃泉路。她走得那樣急,甚至都沒能多回頭看一眼,還有多少屬於她的美好的東西。杭州有個9歲的孩子,叫張毅,當時正讀小學三年級。他學習優秀,還是班長和少先隊中隊長。1989年2月2日上午,他被全票通過評為“三好學生”。當天中午,他的姐姐張萍(五年級學生)將茶話會上分到的四塊糖果帶回家,分給張毅兩塊,另外兩塊準備留給媽媽。張毅不幹,堅持全要。姐姐不同意,張毅便大發脾氣,狠狠地踢了姐姐一腳,就跑到樓上並把門反鎖上。張萍見弟弟真的生氣了,害怕媽媽責怪,於是趕緊叫弟弟下來取剩下那兩塊糖,但張毅還是不出來。張萍著急了,連忙請人幫忙把門打開。屋裏的情景頓時讓人驚呆了, 隻見他的紅領巾拴在窗框上,小張毅已經用它將自己吊死了。1993年10月9日,南京電力自動化研究所“四創電器商店”發生了一起搶劫殺人案。犯罪分子用乙醚把該店副經理曹某弄暈後再用匕首刺成重傷,然後搶走200多元錢及其它一些物品。警方認為是芮煜明幹的,於是向全國發出了通緝令。芮煜明何許人也?他是南京某大學的一個博士生。他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是三好學生,1982年由長沙到南京讀大學,學物理專業;1986年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並擔任校研究生院學生會主席;1989年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化學係的博士,並成為一名中共黨員。他的人生目標是: “30歲做學問,40歲搞經濟,50歲當官,而且起碼是市長以上的官”。他覺得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了,該邁向第二個目標了,那就是搞經濟,然而初次下海就翻了船。以前一帆風順的經曆培養了他狂妄自大的個性,他相信憑他的能力無論做什麽事情都不會失敗,因此他難以接受經商賠本的現實。怎樣才能籌到資本呢?想來想去,終於盯上了四創電器商店。作案後,芮煜明逃到桂林。他得知當地一個高新技術公司為一個合成氣項目招聘人才便去報名,結果被當場錄用。芮煜明確有才華,僅用了兩個月就把這個項目搞成了,他的能力深受公司讚賞,決定聘他為公司經理。轉眼間,八個月過去了,芮煜明幾乎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罪犯,他沒料到會在因嫖娼被拘留時暴露了他的罪犯真麵目。

  芮煜明的犯罪使他周圍的人都感到很震驚,他為什麽會犯罪呢?讓我們聽聽他的自白吧。 “我是個人人仰慕的博士生,所有人都把我看成天才。可誰又知道,做一個‘天才’得付出什麽樣的代價。我得時時刻刻繃緊自己的神經,決不容許第二個人超過我。我生活得很孤獨,沒有朋友,沒有娛樂 ,除了學習什麽也不做,也不敢做。跳舞,怕踩了同伴的腳;唱歌,怕唱走了音;甚至說話也怕講錯。成天謹小慎微,把自己隱藏在假麵具之後。”但同時,“我感覺到自己無所不能”,“無論幹什麽,我都是最棒的,甚至搶劫”,而且“我一直都十分幸運,這一輩子我很少遇到挫折,這一次我相信也不會出事”。從芮煜明的自白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心理素質很差,個性發展是失常的。假如有人能早些幫他進行心理矯正,恐怕就不會最終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狀況都不會是很完美的,在我們的個性中也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傅雷先生在1937年為他翻譯的羅曼·羅蘭的名著《約翰·克裏斯朵夫》所寫的譯者獻辭中有兩段很好的話:“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候,隻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隻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隻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

  怎樣才能戰勝內在的敵人呢?怎樣才能自拔與更新呢?這就是心理保健所要研究的內容。

四、重視心理保健是當今世界的大趨勢

  重視心理保健為什麽會成為當今世界的大趨勢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1)醫學、心理學和其它相關學科的發展揭示了越來越多的關於心理因素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內在聯係,這使人們認識到防治疾病、保障健康若不考慮心理因素是根本不行的。通過利用心理因素來防治疾病、促進健康是經濟而有效的手段,也是使現代醫學和心理學取得顯著進步的重要途徑。

(2)疾病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染性疾病由於有了較好的防治手段,如:預防接種、培養個人衛生習慣、應用抗菌藥物等,一般都呈下降趨勢。而心血管疾病、癌症、腦血管疾病和自殺等則躍居前列,成為人類生命的主要殺手。當今這些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敵人的發病都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而且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這些疾病,心理學的手段都可以提供很有價值的幫助。這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重視。

(3)心理疾病在蔓延。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前已述及,照目前的情況看,到下一個世紀,心理疾病將會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敵人之一。

(4)整個人口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科學普及工作也越來越加強,這兩方麵的原因使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改變了傳統妁健康觀念,接受和理解了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性。

(5)心理學的理論越來越完善,心理學所提供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有效。單就心理治療方法的種類而言,其發展速度都是驚人的。有人作過統計,在美國,1959年有36種心理療法;1976年有130多種心理療法;到1986年則有400多種心理療法。心理學的完善和發展就使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利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可以達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6)心理因素不僅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還關係到人生的成敗。現代社會對人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7)充分發掘和利用自己的潛能是創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價值的重要前提條件。

  我們不能把心理保健的任務隻理解為防治疾病、保障健康。心理保健的任務還包括提高心理素質和發掘、利用生命潛能兩項任務。這些任務對於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說,人的心理作用是不能低估的,隻要我們能自覺增強心理保健意識並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一定會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同時也會使我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人把年齡分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細想起來是很有道理的。絕大多數人都願意長生不老,但從目前的科學發展水平看,這仍是一個具有幻想色彩的願望,充其量隻能做到延長幾年壽命。人的生理上的青春是短暫的,是沒有辦法挽留的,哪怕你堅持不懈地使用世界上最高級的美容護膚品。但是人的心理上的青春卻是可以常駐的。秘方是什麽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擔任對日作戰的美軍總司令。據說他一直把一篇名為(年輕)的短文鑲嵌在鏡框裏,放在辦公桌上,並經常在談話或開會時引用其中的詞句。後來此文在日本廣為流傳,被許多人奉為生活的哲學,他們甚至把這篇文章放在隨身攜帶的皮夾子裏,有空就讀一遍。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說: “幾十年來,這篇文章始終是我的座右銘。”

  《年輕》一文的作者是塞繆爾·尤爾曼。他1840年生於德國,幼年隨家移居美國,後定居於美國的亞那巴馬州。先做五金生意,在70多歲才開始寫作。僅80年代最後幾年統計,日本人平均每年匯去一萬美元購買他的著作和《年輕》等文的錄音磁帶。這是一篇什麽樣的文章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它的力量吧--

年 輕

  年輕, 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時光,也不是紅顧、朱唇和輕快的腳步, 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 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生機, 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年輕,意味著寧願放棄溫馨的享樂去開創生活,意味著具有超越羞澀、怯懦的膽識和勇氣。這樣的人即使到了60歲也並不遜於20歲的小夥子。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衰老,隻有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才會變為真正的老翁。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但若保持熱情,歲月就無法在心靈上刻下痕跡。隻有憂慮、恐懼和自卑才會使人佝僂於塵世之上。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的心裏都會蘊含著奇跡般的力量,都會對進取和競爭懷著孩子般的無窮無盡的渴望。在你我的心靈之中, 都擁有一個類似無線電台的東西, 隻要能源源不斷地接收來自人類和造物主的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會永遠年輕。

  無論什麽時侯, 這無線電台似的東西一旦坍塌,你的心便會被玩世不恭的寒冰和悲觀絕望的酷雪所覆蓋,哪怕你才隻有20歲,你也會衰老。但如果這無線電台似的東西始終矗立於你的心中, 捕捉著每一個樂觀向上的電波, 那你就會有希望在80歲告別人世時依然年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