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之路

健康有路樂為徑;快樂無涯善作舟。
正文

腫瘤恐懼比腫瘤病本身更可怕(轉貼)

(2006-11-03 21:54:00) 下一個
腫瘤恐懼比腫瘤病本身更可怕
1、天下事無勇則無成
  天下事逼尤成,天下事無勇則無成。“逼”是壓力,“勇”是對壓力、困難、逆境一種戰而勝之的決心,對壓力的一種抗爭,一種蔑視。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是戰勝逆境,一次又一次地戰勝困難,百煉成鋼,堅持數年,滴水石穿,終竟大業。
  戰勝腫瘤癌魔也是如此。從醫學與哲學的觀點來看,任何治療腫瘤的手段皆屬外因,而人們積極預防和治療腫瘤的必勝信念,樂觀良好的精神情緒及機體自身對腫瘤的抵抗能力和康複能力等皆屬內因。就其內因和外因而論,中醫學高度重視內因,是預防和治療腫瘤的關鍵,是疾病向愈或相反變化的根據,外因(所有的治療手段及藥物)隻能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患者在與腫瘤病鬥爭的過程中,自己是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而絕不能將其命運僅僅寄托於任何一種治療手段和施實這一手段的醫生手中。同時,更不能抱著速戰速決的態度,畢其功於一役,企圖或設想在一個早上腫瘤細胞突然凋亡,不期而愈。當腫瘤病人麵臨著腫瘤的惡化、轉移、擴散的時候,他也將麵臨著第二次或第三次更深重地打擊,如果患者不抱著一顆堅定的與命運和疾病抗爭的決心及打持久戰的思想,那麽一旦在治療過程中遇到反複或挫折,精神的失敗和心靈的崩潰、身心俱裂,將是必然而不是偶然。在各種物質及治療手段豐富的情況下,人的主觀能動性逐漸在“雌化”,在“減弱”,所以我們要反複強調“天下事無勇則無成”這個樸素的道理,其意義尤為深遠。
在當今人類和腫瘤疾病的抗爭中,從治療的整體水平來看,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物理治療的技術與效果,一天比一天好。而我國的科研和治療的整體水平,絲毫不遜色於國際水平,甚至在某一個專項領域中高於國際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在全部腫瘤中應用現代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術有三分之一可以預防;有三分之一早期診斷可以治愈;還有三分之一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而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腫瘤的顯效率及治愈率越來越高,世界衛生組織還預言,在二十一世紀初,人類將象征服結核和許多烈性傳染病那樣征服癌症。在我國,腫瘤早期的發現和綜合治療效果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如食管癌的防治與研究,宮頸癌的防治與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肺癌的診治也有較大突破,生存率越來越高,存活5年-20年不乏其人。很多腫瘤患者和親屬談癌色變,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是社會和媒體對腫瘤病的致死性宣傳有絕對化傾向。另外是對腫瘤防治工作中科技的新進展、新技術缺乏係統的了解和認識,所以說,有很多腫瘤患者及家屬認為“腫瘤”即是死亡,即是不可戰勝的,未戰而心先死。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治瘤猶如作戰,殊不知哀兵必勝,兩軍相逢勇者勝。
2、何謂腫瘤?
  腫瘤,是人體中正在發育中的或成熟的正常細胞在不同有關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出現過度增生或異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與正常組織和細胞不同,不按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規律生長,而變得不受約束和控製,並呈無規律的迅速生長,以致可以破壞正常組織器官的結構並影響其功能。惡性腫瘤細胞,還能向周圍浸潤蔓延,甚至擴散轉移到其它器官組織,繼續成倍地增長,造成對人體或生命極大的危害。人體各部位是由不同的細胞和組織構成,除頭發、牙齒和指(趾)甲以外,幾乎所有的器官和組織、細胞都可以發生腫瘤。因此,腫瘤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一大類複雜的疾病。
3、腫瘤包括哪些種類?
  腫瘤按其生長的特性和對人體的破壞程度,通常分為良性與惡性兩大類。無論良性或惡性腫瘤,按其腫瘤組織來源和組織類型,又可分為上皮組織腫瘤、間葉組織腫瘤、神經組織腫瘤以及其它組織腫瘤等。腫瘤的分類和命名大都與它的組織發生來源、生物學特性以及發生部位和形態特征有關,如發生在上皮組織(皮膚、粘膜等)的良性腫瘤稱為“瘤”,而發生在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如:結腸腺瘤(良性)和結腸腺癌(惡性);膀胱乳頭狀瘤(良性)和膀胱乳頭狀癌(惡性)。但也有的惡性腫瘤發生於胚胎細胞或未成熟的原始母細胞,這時就稱它為母細胞瘤(惡性),如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如果來源於這些組織的“母細胞瘤”是屬良性腫瘤則稱之為良性腎母細胞瘤、良性神經母細胞瘤等。同樣,一些來源於多種組織成分的良性腫瘤稱為“瘤”,如混合瘤、畸胎瘤;如果它們是惡性的則又稱為惡性混合瘤、惡性畸胎瘤等。總之,人體各部位各組織的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當然,也有一些腫瘤是介於良性和惡性之間的,雖屬良性,但其細胞增生活躍,而又不夠惡性的程度,很難確定為良性或惡性,稱為“臨界瘤”。
4、癌和肉瘤有什麽不同?
  癌和肉瘤都是惡性腫瘤,隻是兩者的來源不同。發生在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如發生於胃粘膜上皮細胞的叫胃癌;發生於腸粘膜上皮的叫腸癌;發生鱗狀上皮細胞的叫鱗狀上皮細胞癌等。發生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例如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肉瘤、骨肉瘤、滑膜肉瘤等。惡性腫瘤中,癌的發生率遠比肉瘤要高,但習慣把這兩類惡性腫瘤細胞統稱為癌細胞,有時也把所有的惡性腫瘤習慣地統稱“癌症”。
5、正常細胞是怎樣癌變的?
  人體腫瘤的形成,即由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通常需要在接觸致癌物多年之後,使組織、器官的細胞引起進行性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才演變成癌。這一期間稱為誘導期,一般長達15-30年。
細胞分子學研究的進展,使人們了解到細胞是個複雜的精細的生命結構。許多致癌物質,有的影響細胞核的基因使之發生改變,有的作用於細胞膜表麵,通過膜上的物理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影響細胞的代謝環節。由於這些影響,細胞內酶係統和細胞核功能發生紊亂,使得處於靜止或正常分裂的細胞出現分裂啟動和去氧核糖核酸合成促進現象,導致細胞分裂、分化和生長行為的一係列改變,引起癌變。
6、麵對現實,勇於克癌
  其實腫瘤人人都有,隻不過健康人體中的腫瘤是毫克瘤、納米瘤。即在人體內體積在100毫克以下的腫瘤,在非腫瘤手術中及其它意外事故的手術中往往會在患者髒器和腹部發現有100毫克以下的腫瘤,甚至不止一個,當然這種腫瘤對人身是沒有傷害的。當人的精神狀態低迷、壓抑、長期處在免疫係統低下,監護係統失靈的狀態中,這種腫瘤才會出現惡性的擴散、成長、轉移,形成占位性病變。所以說,腫瘤的前兆是腫瘤情緒,無論是發病還是治療過程中,戰勝腫瘤情緒,樹立與腫瘤做鬥爭的決心與信心非常重要。首先,良好的情緒是治療腫瘤的關健,而腫瘤患者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控製情緒。事實證明,樂觀必勝,人體免疫力成倍的提高能抑製腫瘤的生長,能使腫瘤細胞逆轉。而悲傷、驚嚇、恐懼等,會使免疫功能遭到進一步的破壞,腫瘤細胞更會囂張肆虐,病情會日益惡化。悲觀的情緒可致癌,樂觀向上的情緒可治癌,即“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意,所以說情緒在腫瘤防治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決定的因素。
  從國際腫瘤學治療的各種技術和水平比較中,中國的整體治療水平在國際上是以處於前列的,在常規治療如手術、化療、放療和生物治療,尤其是自然藥物的無創傷性治療方麵,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相結合;內服外用相結合等方麵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些治療方法既能殺滅腫瘤細胞的生長,使其軟化、縮小和消失,又可提高人們機體內的免疫功能,這種無創傷性的雙向調節的治療手段一直是人類崇尚科學、戰勝腫瘤,尤其是中晚期腫瘤患者的最終目標和追求。現在正在逐步實現和正在實現。尤其是各種納米和基因技術的應用和參與,我們相信,腫瘤是可以戰勝的,人類最終征服腫瘤,使腫瘤患者逐步康複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當然也必須指出,即使到下一世紀,嚴重的感冒轉成肺炎也會出現死亡,腫瘤病自不必說,不可能一種治療手段和藥物一經使用,任何腫瘤患者都會轉危為安。隻能在腫瘤治療效果的統計學方麵,整體表現在死亡率降低、生存率增高。個體差異永遠存在,科學也是逐步完善的,有生就有死,有生命就有疾病,人類正是在這種不斷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其治療手段也會逐步完善。尤其自然藥物和祖國醫學的輝煌成就一定會震驚世界,譜寫出人類治療腫瘤和各種疑難病的輝煌篇章。
與癌同眠
記得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科學家向大家承諾,說是到二十世紀末,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富裕程度的增加,人類將征服癌症。這句話現在看來成了笑話——現在的情況是,科技越發達,地區越富裕,癌症這個惡魔反而越猖獗。江蘇的啟東是中國沿海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那裏的肝癌病發率是全國冠軍。浙江的溫州,老百姓富得流油,一得病了都是私家車直奔上海杭州,住最好的醫院,點最好的醫生,但因癌而死的人卻比一般地區的多。
去年溫州樂清一家醫院請我出診,順便看了一天的門診。那天看病的人非常多:從下午一點一直到半夜1點多我還沒有忙完。人那個筋疲力盡就不用說了,反正那以後我就不敢再去溫州樂清了。
所以我就這樣說:癌症和科技發展及社會富裕程度沒有多少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大家對癌症的看法——思路不對,行動越努力,技術越先進,我們離目標反而越遠。
有許多人以為,癌細胞就是壞細胞,就要堅決清除。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經典的腫瘤治療模式---腫瘤完全殺滅的概念,在強調整體醫學的今天,已顯出其弊端,它往往會造成腫瘤的過分治療。目前國際上已將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作為重要指標,列入腫瘤療效評價標準。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就有學者提出:“在癌症的發展過程中,被激活的基因可能是正常基因”。到了一九七六年,美國科學家畢曉普(Bishop)和萬斯(Varms)通過研究Src基因,證實了“致癌基因是正常基因”的觀點,並因此獲得八九年度諾貝爾醫學獎。現在有學者推測:“細胞的惡變具有潛在的可逆性”,也就是說,你身上的腫瘤未必需要動刀動槍,硬生生地割除它,至少你可以與癌症和平共處再說——它不一定會立刻惡變到要你的性命,它的生長可能會很遲緩,會和你同老,它甚至還可能“浪子回頭”,不治自愈。
我先舉兩個例子給你聽。1997年11月份,我接收了一個韋的病人,47歲,江蘇省啟東市下和合鎮人。當時他的右肝有個腫瘤,到了上海長海醫院檢查,醫生說,手術切除吧。誰知道腹部切開來一看,裏麵的腫瘤足足有15公分,南瓜那麽一個。更要命的是,它還和周圍組織粘聯,根本沒辦法動手術。結果醫生隻好再縫上,對家人說,抬回去吧,不用治了,回家準備後事算了。病人家屬找到我這裏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意思,我仔細看了,覺得還有救——我的指導方針是,提高免疫功能與淨化血液相結合,先解決血液的高凝狀態的形成,激活人體的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不讓腫瘤發作。用藥呢,以化堅、滌痰、行血、通滯為主。一段時間下來,病人大便排出大量粘凍樣汙物,肝痛消除了,低熱也退了,體重增加了,抵抗力也增強了。到了99年8月,他去做了個B超,說是右肝癌塊已經隻有4公分大小。三年後腫瘤已全部消失,重返工作崗位,身體康複的很好。
還有一個是浙江省紹興市孫端鎮的孫XX 女 46歲。1996年5月24日浙一醫院診斷為膽囊癌囊(6.9cmX11.6cm),而且肝裏有7.3cm轉移的轉移灶,門靜脈的血管裏布滿癌栓,還有腹水。由於患者因患腎病進行過腎移植在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免疫抑製藥的運用加速了癌細胞的發展,而提高免疫功能又會造成腎排斥,現代醫學已索手無策。醫院告訴病人家屬說生存期不會超過一個月。經中藥以攻為主佐以行瘀的方案治療後,腫瘤迅速到了控製,一年半後病灶完全消除,現在身體狀況良好。
以上二病例都是癌症晚期,而且均已失去手術和放化療指證,一直用中藥治療,沒有配合西藥。
不少人,得了癌症並不等於判處了死刑。你帶著癌照樣可以活到足夠的年齡。如果你心態好,生活方式科學,加上一點運氣,你身上的癌症甚至可以不治自愈。但如果你對癌症不了解,對它盲目恐怖,碰到個醫生,又是一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樣子,一心想著根治,結果反而把人給治死了。
關於運氣我還可以補充一點——有資料證明,我自己也碰到過,有的癌症的確會自行消失。有的青年兒童得了癌症,經過一段時間,癌症會莫名其妙地忽然消失。有的癌症患者後來又染了結核病和肺炎的,某次高熱之後,癌腫自行失蹤。有的女人患了乳腺癌,剛巧絕經期的來臨,癌症也會不告而退。我還碰到過一個患血癌的,大家嚇得要死,他後來卻患了次流感,等到流感結束,癌症大大地緩解了。還有個是婦女,子宮頸癌,後來陰差陽錯,接種了狂犬疫苗,幾個月之後竟然自己痊愈了……
這些癌症像客人,它好像隻是路過一下的,你隻要客客氣氣,它不會和你過不去。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麽,現在還是個迷,但如果這樣的病人你都用放療化療來治療,一定要硬梆梆的刺刀見紅,最後肯定是兩敗俱傷。
大家不要誤會,我不是對化療、放療之類的有偏見。近年來,化療發展很快,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已約有十三種癌症,如小兒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腎細胞瘤、多發性骨髓癌等,可以用化療治愈;另十七種癌症,如成人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等,用化療有效並能提高生存率。
但我們也要看到,化療、放療對相當多的癌症都無效——癌細胞殺不死,正常細胞倒紛紛中槍落馬,結果是落了個“親痛仇快的下場”。這樣的病人我真是看得太多了——骨髓功能被抑製,白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口腔、胃、腸道直到肛門都會潰瘍,嚴重的還會脫發、落齒,幾天功夫,年紀輕輕的就變成老頭老太太了……我不是說這些醫生想害人,他們的動機可能都是好的,但在要緊的是治癌還是治人上,我看他們是有點糊塗的。
治癌上現在沒有什麽靈丹妙藥,我看將來也不會有。目前的一些所謂的癌症療法,其實隻是揚水製沸,而不是釜底抽薪,所以根治就無從談起。既然不能根治,我們就來和癌症和平共處,摸熟它的脾性,懂得其中的道理——說到底,機體的癌變過程,就是正常細胞被致癌因素反複擊打的過程。所以你應該費心的是,如何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在自己體內創造出一個不利於癌細胞生存的代謝環境,或將癌細胞消滅在萌芽狀態,或使尚未成型的癌細胞“改惡從善”。
專家提倡癌症病人同病相助群體治療
日期:2004-05-18 作者:何敏;魏墨涵 來源:新民晚報
目前,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位列十大死因前三甲。仔細分析我國沒有度過5年生存期的腫瘤病人生命曆程後發現,真正處於晚期,因回天無術病故的占1/3,有1/3是濫用、錯用藥物或偏方後反而縮短生命,還有1/3是無法麵對現實,心理和精神防線崩潰,幾乎是被癌症“嚇死”的。由此群體抗癌應運而生,成為癌症病人樹立生存信心,提高生活質量的最佳康複模式。

癌症康複期潛藏心理暗礁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專家吳孟超談到惡性腫瘤時指出,癌症是一類多因素所致的、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心理行為等息息相關的身心疾病。因此,癌症的康複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學問題,而且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人們的社會和心理因素與癌症的康複以及治愈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貫穿於癌症產生、增長和消亡的各個過程。
結束了醫院手術、放化療等常規治療後的患者,隨著去醫院診治次數的遞減,單位和親友關心照顧的減少,社會活動參與和外界接觸機會的缺乏,慢慢產生一種被社會遺棄的孤獨感,進而陷入恐懼、低沉、消極甚至絕望的情緒低穀,然而此時正是康複的關鍵階段,特別需要心理、生理等方麵加以關心和指導。目前醫院很少有時間去關心和重視患者的康複自愈能力。雖然手術、放化療等是癌症治療中至關重要的首選治療,但不是終結。

抗擊癌魔借助心理外援

由於現階段人類對惡性腫瘤無法徹底認清,雖然科研攻關捷報頻傳,但未知的領域仍壁壘重重,臨床醫治探索艱難。與病魔抗衡僅憑患者個人單打獨鬥是不夠的,需要心理外援支持,形成堅實合力。

群體抗癌,即把癌症患者集中在一起,通過集體心理治療開展有效學習,規範患者的康複行為,建立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並幫助尋找藥物以外的各種支持療法,繼續完善和補充醫院的常規治療。作為世界衛生組織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的實驗基地,上海市癌症康複學校開展了這一模式,為患者康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組建學習型團隊,相互問候祝願,素昧平生的患者漸漸地情同一家人,互相慰藉、互相鼓勵,共同迎戰身心病痛的困擾。

群體抗癌的第二階段即開展適合患者體能的有氧運動,改善循環,調節免疫,通過運動治療達到整體治病防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群體抗癌模式中還包括臨床和心理專家的科學指導、音樂舞蹈欣賞、氣功鍛煉、藥膳和營養輔導,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參與康複旅遊、文娛聯歡、趣味遊戲等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患者成為康複者,進而成為誌願工作者,深信“自己的健康自己參與管理”,傳播“康複是我們共同的明天”的理念。群體抗癌的目標就是像健康人那樣生活、學習和工作,充滿信心地迎接每一天的曙光。
作用。切忌向病人保密。否則,患者由此而產生的一係列不良情緒都會變成癌症治療過程中的絆腳石。


                    對癌症患者的關懷必須適度
  適當的關懷和照顧是癌症患者與病魔進行頑強鬥爭的勇氣的源泉,特別是領導的親切關懷、家人的精心照料,可幫助他們保持心境的平和並增強戰勝癌症的信心。但我們需要注意,關懷與照顧必須適度,必須以病人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有時候關懷過度或者關懷方式欠妥,往往會帶來相反的結果,對病人有害無益。
  那麽,關懷過度或關懷方式不當表現在那些方麵呢?
  第一,在患者麵前表現出明顯的憐憫與同情,與其交談時過於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對視,顧左右而言他等等,這些都會使患者感到孤獨和壓抑,患者會因此聯想到自己與常人的區別,覺得自己已經被排斥於社會生活之外,由此而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
  第二,關懷照顧過於無微不至,甚至連擠牙膏、擰毛巾諸如這些小事都包辦代替,這樣極易使患者自己認為已是一個廢人,自己的存在隻能給社會和家庭帶來麻煩和負擔,從而喪失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麵,有些患者會對別人的幫助產生依賴心理,從而放棄活動和鍛煉的機會,這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
  第三,隔斷患者與社會的聯係,如過於嚴格地限製探視,禁止患者看書讀報,縮小其活動範圍等。這樣做的後果是使病人的孤獨感更加強烈,甚至會產生被社會遺棄的感覺。
  第四,日常生活的限製。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正常的夫妻生活的權利也被剝奪,這最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和精神異常。
  實際上,癌症患者如果不是病情特別嚴重,如果不是處於特別治療時間(如實施化療和介入治療時需要隔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完全沒有必要限製他們的正常活動,不僅飲食毋需忌口,性生活也不必取消。讓癌症患者及時進行適當的運動和鍛煉,鼓勵他們向社會靠攏,有益於他們的康複。在今天,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癌症帶來的痛苦也完全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消除或使之減輕,各種有效的治療完全能夠大大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並使其恢複一定的工作能力,眾多的“抗癌明星”在抗癌俱樂部中幸福愉快地生活,有的人甚至比患病前取得更大的成績,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另外,保持精神愉快和心情舒暢,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癌症的手段,它甚至可以充分調動全身免疫係統使癌瘤徹底消失!所以,關懷照顧癌症病人並非越是無微不至就越好,這需要引起癌症患者家屬及好友的高度重視!


                          癌症治療的新希望
  對癌症的治療目前醫學界一般是通過手術、放療及化療等各種手段來暫時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命,減輕他們所受的痛苦,但是尚不能從根本上治愈癌症。隨著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在癌症研究領域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致癌”過程及癌細胞的活動規律有了更深的認識。依據這些最新基礎研究成果研究與開發的一些新的藥物已相繼問世或已進入臨床試驗,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1、抑製新血管形成,啟動“自殺程序”,消除癌細胞
  癌細胞的形成實際上是由正常細胞在老化過程中功能與活動失去平衡與製約所致。正常細胞可以控製自身的分裂速度及新陳代謝,而癌細胞則不能,它們隻能無序地、不停地再造細胞,再慢慢積累成不斷增大的腫瘤;正常細胞一旦發現細胞出現缺陷,就會自動啟動細胞內貯存的“自殺”程序,消除缺陷細胞,而癌細胞由於功能缺失,無法啟動“自殺”程序以阻止其分化生長。目前的癌症化療藥物不能有效地、有選擇性地分辯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因此隻能將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同時殺死,借此減緩癌細胞的擴散,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巨大的毒副作用。未來的抗癌藥物能否具有更高的療效和更低的毒性,取決於能在多大程度上找到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差異,據此研究出有更高特異性、靶向性的化療藥物,即能選擇性地殺滅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又可免遭池魚之殃的藥物。
  新的研究發現,成年人(孕婦除外)隻能在兩種情況下產生新血管,一是傷口愈合,二是病態型的細胞增長(如癌症)。由於癌細胞的分裂速度遠比人體內其它細胞來得快,它們要依靠新血管增生來供給所需要的血液及營養。這一發現為抗癌藥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已有一批通過抑製血管增生從而阻斷癌細胞擴散的“準”新藥正在進行臨床的各個階段試驗,美國Entre Med製藥公司日前有四種藥物已經或即將進入臨床試驗,塞裏多邁德、安吉奧斯塔亭、思多思塔亭和Z-甲氧基雌二醇。
  塞裏多邁德50年代在歐洲是一個處方用鎮靜劑,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它有致命的副作用,數百名孕婦服用後生下來都是肢體或器官不全的畸形兒,釀成了人類製藥史上最大的悲劇。深入研究後發現,其致畸原因是由於它阻止了胚胎發育期的新血管形成,而這對嬰兒的肢體和器官發育至關重要。正是由於它這一特殊的生物藥理活性,50年後為癌症和老年黃斑退化所致失明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目前塞裏多德正處於二期臨床試驗階段,其對前列腺癌、乳腺癌、腦癌的初步試驗結果顯示它能顯著阻止癌細胞增長。
  2、基因工程技術用於抗癌作用的研究
致癌基因與抗癌化療:我國腫瘤分子水平的研究已接近國外同類研究水平,抗人膀胱癌基因工程單鏈抗體的製備,為膀胱癌的生物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新型抗體。
  第四軍醫大學陳誌南教授與楊誌博士合作,發現一個肝癌功能性新基因,並證實其具有控製肝癌擴散與轉移功能,此基因被命名為“Hab18G”。他們製備出與肝癌細胞有高親和性、高特異性的抗肝癌抗體(HAb18),並以此作為載體,相繼在肝癌的實驗診斷研究中發現,該抗體能將直徑0.5厘米病灶區的癌細胞殺滅,而正常組織細胞不受損害。
  浙江省腫瘤醫院呂桂泉主任醫師等研究表明,P53、P16基因突變是食道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常見分子遺傳事件,並與食道癌轉移及患者生存期有關。他們采用現代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組化方法、PCR-SS-CP方法、PCR-RFLP方法及ID-PCR等方法),檢測P53與P16基因的蛋白表達、基因突變、P53基因的雜合性缺失和P16基因缺失等項目。結果顯示,P53及P16基因變異是食道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常見遺傳事件之一。因為野生型P53是一種抑癌基因,它可誘導腫瘤細胞的程序性死亡,即凋亡。可以特異性地結合到一個特殊的DNA序列,通過抑製或激活其它基因的轉錄從而降低腫瘤細胞對程序性死亡刺激的抵抗力,而失去正常功能的突變。缺變型P53基因則相反,它可抑製腫瘤細胞的程序性死亡。
現在我國不少腫瘤工作中,在抗腫瘤基因研究中認為:當P53基因突變或缺變而失去正常功能時,可增加癌細胞對抗癌藥誘導程序性死亡的耐受力,從而使抗癌藥藥效降低,即抗癌藥耐藥性顯著增加。顯而易見,P53基因在抗腫瘤方麵有著重要的治療價值。因此,分子生物學及抗腫瘤基因(基因工程、基因治療)的研究是目前國內外腫瘤學家科研的前沿課題。
  3、中藥透皮劑結合永磁治療腫瘤的研究
在國際抗腫瘤藥物研究中,繼口服劑、注射劑之後,透皮吸收製劑已成為一種新的抗腫瘤方法及劑型的研究熱門話題。
  中藥透皮劑古已有之,中醫的“內病外治”就是通過中藥外用,透皮吸收而達到治病目的的。傳統中藥外用多為辛辣芳香、氣味濃烈的穿透性強的藥物或活血化瘀藥,如辣椒、麝香、乳香、白芷等,所謂“假猛藥、生藥、香藥率群藥,開結氣滯,直達病所”,是中藥透皮“內病外治”的理論基礎。很多溶媒作為中藥的賦形劑有增加透皮吸收的作用,水調和藥物可增強藥物與皮膚的水合作用,醋和酒能增強中藥脂溶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蜂蜜含有蛋白質、樹膠樣芳香物質為天然吸收劑,雞蛋清含有蛋白質及多種有機物可增強藥物與皮膚的親和性。
  晉代葛洪用黑膏藥治病就是一種透皮給藥的典型範例。研究表明,用黑膏藥貼劑,可提高皮膚的水合作用,在局部形成難以蒸發擴散的密封狀態,使角質層含水量由5%增至50%。近年研究證明,中藥薄荷、麝香、樟腦等作為中藥透皮促滲劑有良好效果。而且也有學者研製成功的有戒煙用的“煙堿貼劑”,治療乳房纖維瘤、經前乳痛症、回乳用的“魔貼”等。但發展還很緩慢,有望從膏藥、軟膏、橡皮膏、膜型、沐浴劑、藥枕和護膝、護腰等多種類型研究開發,豐富和發展“內病外治”的中藥透皮製劑。
河南省中醫腫瘤研究所李勤教授率科研組經十餘年的研究,從中醫外治學說、經絡學說結合現代物理磁學理論出發,開發出一種從中藥提取的抗癌成份結合永磁(釹鐵硼)研製成的癌痛克磁藥貼,這種磁藥貼為透皮控釋製劑,在磁力線的作用下,可以使抗癌藥物成份從穴位、皮膚毛孔、皮下毛細血管滲透於病灶區,用於中晚期原發性、轉移性腫瘤患者取得了抗癌鎮痛、消腫逐水、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較好效果。該產品已通過  河南省醫藥管理局組織的科研鑒定,並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國家發明專利。該產品目前已投放市場,不少患者反饋效果較好。

               重病需用重藥
  1、雄黃有望治愈白血病
  一項長達6年之久的研究成果顯示,二硫化二砷(中藥雄黃的主要成分)可成功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110位接受治療的患者目前全部生存了5年以上,實際無病生存率達到95.8%。在最近召開的全國腫瘤大會上,首次報告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易發生嚴重出血導致死亡,臨床上視其為一種十分凶險的血癌。近年來,在關該病的治療研究很熱,但無論是骨髓移植,還是全反式維甲酸聯合化療,盡管療效尚可,都存有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就連最新文獻報道的三氧化二砷藥物,也必須經靜脈給藥方式,無形中給需要長期治療的病人添了不少麻煩。那麽,能否有一種可達到相同藥效,使治療更簡便、經濟,適宜鞏固和維持治療的口服製劑呢?陸道培院士報告說,研究發現,口服雄黃與三氧化二砷相比,毒性明顯降低,而且四硫化四砷的純度越增加,藥物的副作用也越少。於是,陸道培院士將經過高度提純的晶體狀四硫化四砷,采取單一口服的給藥方式,對110例年齡在14歲以上的不同病期的急性早幼粒細胞患者進行治療,結果所有患者症狀完全緩解,血液學的異常變化也分別在22天至110天內明顯好轉。特別是20位初次治療患者,用藥1個月後,體內的早幼粒細胞不再分化,出現了退行性變和凋亡的形態學改變,標誌疾病向好的方向轉歸。
  值得提醒的是,四氧化四砷並不是對所有白血病都有如此滿意的療效。據了解,該研究選擇的病例是很嚴格的,幾乎都是染色體易位t(15;17),和RARa-PML陽性的患者。
  2、用合理劑量和劑型的砒霜治病已成為現實。
  人們隻知道砒霜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烈性毒藥,它在古今中外許多名著中都是殺人的毒藥。
  砒霜是巰基毒物,其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AS203)。它對細胞中的巰基有較強的親和力,在體內極易與丙酮酸氧化酶的巰基結合,使代謝過程發生障礙,糖代謝停止,細胞死亡。三氧化二砷對常人的致死量為70mg-80mg,敏感者很低劑量即足致發病,也有人可耐受較大劑量。小劑量的砒霜又是一種以毒攻毒的良藥,曾被古人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和梅毒等疾病。我國學者從本世紀70年代就開始應用砒霜治療白血病,取得良效。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完全緩解率高達91%,5年存活率達54%,13例10年無病存活,最長存活已達到26年。
  近年來隨著砒霜在治療白血病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功,國內外已先後有許多學者嚐試將其用於機體其他部位腫瘤的治療,並發現了砒霜對諸多癌細胞也存在著明顯的抗腫瘤和促進癌細胞凋亡的作用。尤其對肝癌,較低濃度的砒霜可明顯誘導肝癌細胞凋亡,能選擇性地消滅肝癌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細胞,真正做到了“祛邪而不傷正”。針對砒霜毒性大,難於掌握正確用量,易發生毒副反應等情況,用科學方法將其精製純化製成注射液,不經胃腸道給藥,既提高了血液和腫瘤內的藥物濃度,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毒性。
  據報道,目前應用砒霜製劑治療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已超過1000例,多數病人用藥後病情明顯好轉,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生存期延長,部分病人腫瘤明顯縮小。對於失去手術機會,又無法介入治療的患者,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另據報道,目前全國正在進行大範圍的科研協作,對於砒霜治療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療效進行臨床驗證,其療效已初步得到確認。


         如何看待經實驗研究篩選的抗癌中藥
  惡性腫瘤是人類的大敵,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尋找新的抗癌藥,特別是在天然藥物中篩選。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曾篩選天然藥物8萬多種,約3.5%有抗癌作用。中藥對腫瘤細胞的作用機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有的通過產生幹擾素、白介素或環磷腺苷殺傷或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由於植物品種、產地不同,判斷效果標準不同,篩選結果的重複性常常受到影響,又由於藥物對癌細胞的直接抑製作用,不能反映藥物通過人體內部抗癌機能而起抑癌或殺滅癌細胞作用,即使對動物實驗有效的藥物,由於人體與動物的差異,用於人體也不一定有效。相反,有的藥物用目前實驗方法還看不到或證實不了抗癌的作用,但在臨床應用上確實有療效。有的對癌細胞或動物有抑癌作用的中藥經提純後又因毒性過大,無法用於臨床。因此,實驗研究篩選出的抗癌中藥,隻能供臨床辨證施治時參考。下麵舉一些經實驗研究篩選的抗癌中草藥如下:
  經過動物體內試驗證明,有抗癌作用的中藥有:龍葵、白花蛇舌草、腫節風、鴉膽子、長春花、山豆根、墓頭回、補骨脂、防風、薏苡仁、漆姑草、貓爪草、七葉一枝花、知母、白毛藤、馬錢子、山萸肉、女貞子、皂刺、石上柏、莪術、冬淩草、半枝蓮、牛蒡子、黃藥子、栝樓、虎杖、穿心蓮等。
  經體外實驗,對癌細胞增殖抑製率在90%以上的中藥有:阿魏、土常山、烏梅、大茴香、野薔薇果、黃柏、黃芩、黃連、雄黃、甘草、蔥白、訶子、栝樓仁、槐角、幹薑、天花粉、款冬根、雞血藤、枳實、南星、苦楝皮、瞿麥根、決明子、萱草、桂心、枸杞子、枸杞葉、尋骨風、五加皮、蜈蚣、紅花、五倍子、五味子、厚樸、升麻、鬆脂、沉香、地骨皮、仙鶴草、蟬蛻、茜草、石榴子、蟾酥、蘇木、大棗、大黃、水楊梅、威靈仙、地榆、丁香、明礬、竹三七、葶藶子、田三七、土茯苓、土通草、人參、野菊花、苦菜、敗醬草、斑蝥、覆盆子、木通、丹皮、蔓荊子、鷓鴣菜、木香、射幹、澤蘭、金錢草、Zhe蟲、高良薑、熊膽、龍眼肉等。
  有學者按現代醫學實驗,將中藥分為兩型:A型,用微量(幾微克到十幾微克/毫升),有強烈抑製癌細胞生長,但對正常細胞的抑製作用也大;如黃柏、黃連、瓜蔞、茜草、苦楝皮、蘇木等;B型,100-150微克/毫升,有強烈抑製癌細胞作用。此類中藥又可分為4種不同情況:①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如黃芩、訶子、雞血藤、知母、土茯苓等。②對癌細胞的抑製作用強,對正常細胞的抑製作用弱。如瞿麥、山歸來、山豆根、蟬蛻、萱草、半枝蓮、田三七、甘草、水楊梅、升麻等。③對癌細胞的抑製作用弱,對正常細胞無抑製作用。如豬苓、田基黃、荊芥、柴胡、人參等。④對癌細胞有強抑製作用,對正常細胞無抑製作用。如仙鶴草、白毛藤、敗醬草。
  還有學者提出:中藥抑製作用有時間性,停藥1周後癌細胞恢複增殖的中藥有牛蒡子、訶子、黃連、川楝子、楊梅皮等;停藥兩周後增殖的中藥有黃芩、茜草、石榴皮等;停藥3周後恢複增殖中藥有栝樓、蘇木等;停藥4周恢複增殖的中藥有夏枯草等。故認為,服中藥有效時,應長期堅持服藥,方可達到長期帶瘤生存


             警惕[藥源性癌症]
  藥物可治病,也可致病。醫學上把因使用藥物而引起的癌症稱“藥源性癌症”。下麵將幾種可能致癌的藥物作一簡要介紹,以期引起人們的警惕。
  1、解熱鎮痛藥:如非那西丁、氨基比林、複方阿司匹林、氨非咖片、去痛片等,這些藥如服用數年乃至數十年,可引起腎盂癌和膀胱癌。長期服這類藥者的發病率約為9.5%。
  2、抗腫瘤藥:硫唑嘌呤可誘發淋巴瘤、白血病(血癌)、宮頸癌、唇鱗狀上皮癌等;環磷酰胺可誘發膀胱癌、淋巴癌和急性白血病;長期使用氨甲喋呤治療牛皮癬,可誘發腎癌和乳腺癌。
  3、抗癲癇藥:長期大劑量使用苯巴比妥可致惡性腦瘤,孕婦如長時間服用苯妥英鈉,其新生兒可患神經纖維母細胞瘤。
  4、睾丸素類藥物:長期大劑量使用甲基睾丸酮、去氫甲基睾丸酮、庚酸睾丸酮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易引起肝細胞癌。
  5、乙烯雌酚:妊娠初三個月或長時間應用本藥的婦女,其生下的女嬰以後可能發生生殖係腺癌;絕經期及絕經後的婦女用此藥,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會明顯增加;男性患者每日用此藥0.5毫克,連用數年可發生腎上腺癌。
  6、氯黴素:包括氯黴素片劑、針劑和氯黴素眼藥水。這些藥如長期使用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性白血病,其導致血癌的潛伏期可長達7年。
  7、利血平:長期服用利血平的婦女,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易患乳腺癌。
  此外,土黴素、氯仿、砷化合物、煤焦油軟膏等藥物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致癌作用。
對上述這些有致癌作用的藥物,原則上應盡量少用,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必須用較大劑量時,應盡量縮短用藥時間。


               高齡為何易患癌
  近年來,癌症發病率急劇上升,已成為現代社會嚴懲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
癌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其中以老年患者居高。據統計,我國癌症發病的平均年齡為63歲。高齡患者率之所以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因素:
  一、是在癌症病因中,80%以上與環境中的各種化學致癌物質密切接觸相關,而老年人接觸這些有害物質的時間相對較長,遭受其害的機會自然就多。因此,年齡越大,發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是癌症在人體內的發展過程相當長,醫學上稱之為“致癌的潛伏期”。從致癌物引發細胞癌變到病人出現症狀,往往需要經過10-30年的時間,有的甚至可達40年之久。
  三、是人體免疫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退。人在年青時,免疫係統非常發達,癌症的發生被限製在較低水平,當年齡不斷增長後,正常免疫功能會逐漸下降,給潛伏的癌細胞以可乘之機。一旦人體對腫瘤失去抵抗和防禦能力時,發生癌症的危險必然會增加。
  四、是老年人的體質趨於衰弱,內分泌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雄激素與雌激素的分泌失去平衡,這就易造成某些激素持續作用於一些敏感組織,增加了對致癌物的“易感性”。
  此外,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中經受某些病毒感染的機會有所增加,這方麵的致癌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
  老年人一旦得了癌症,由於年老體弱,往往不能進行手術或放化療,影響治療效果。所以,戰勝癌魔的最好辦法就是積極采取措施預防癌症,如科學飲食、適度運動、不過度疲勞。


             警惕癌症患者低齡化
  不久前,一位16歲的護校女生住進了北京醫院,經檢查,發現她患有卵巢癌,需要進行手術及放、化療。據報道,不少醫院近年收治的癌症患者中,20—30歲患者比例有較大升幅,癌症患者低齡化日益明顯。
  據報道,本世紀80年代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進行的專項普查表明,全球癌症患者為700萬人,500萬人死於癌症。16年後同99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專項普查結果表明,全球癌症患者已達1040萬。我國70萬,80年代達到90萬,90年代達到130萬。
  麵對癌症發病率日益遞增的態勢,我們不能不認真對待,特別是癌症向中青年人群逼近,更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癌症病因,至今說法紛紜,但有兩點在各國科學家中認識一致,即8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在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80年代末,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分析了大量的調查資料後指出,癌症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疾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長期作用,積累形成的疾病。
  環境汙染是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也是癌症患病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專家們認為,改善人類目前的生存環境,可使癌症發病率降低30%—40%。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歸納為以下4種:
  1、不合理的膳食:單純追求味覺享受,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不講究膳食的科學性與合理搭配,營養失衡是產生疾病(包括癌症)的溫床。
  2、吸煙對健康構成多種危害:不僅會導致多種癌症,還會增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3、心理壓力過大:這是癌症增多的一個新的因素。科學家們預言,它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研究熱點。家庭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使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各方麵的壓力。研究結果表明,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心理因素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缺乏運動:人們體質、免疫力因而下降,疾病乘虛而入。電子時代的到來,為人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也淡化了人們的運動意識。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控製癌症的三個1/3戰略,即1/3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發現並治愈,1/3的癌症病人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改善生存質量。



                       烹調也應注意防癌
  科學研究證明,亞硝酸類物質進入人體後能引起細胞的突出、畸變,具有較強的致癌作用。然而,當亞硝酸鹽遇到兩倍於它的維生素C時,就不能在人的胃裏與胺化合成亞硝酸胺了。
  新鮮蔬菜、冷凍蔬菜、幹製蔬菜和許多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中西紅柿、青椒、菜花、油菜、卷心菜、桔子等所含的維生素C最多。有人按1:10的比例把亞硝酸胺與蔬菜汁混合起來做試驗,發現一些蔬菜的汁能起到消除致癌物亞硝酸胺的作用。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科學烹調,在烹調中,不要讓蔬菜等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損失掉,尤其是要避免維生素C熟製過程中的損失。
  那麽,在烹調中要注意些什麽呢?
  1、魚、肉不可燒焦:被燒焦的魚和肉及其製品中含有較多的強致癌物質,我們在烹調魚、肉時,千萬注意不要將其燒焦,已經燒焦的部分不要吃。
  2、多吃根莖類的蔬菜:蘿卜、豆芽、南瓜、萵苣和豌豆中有一種酶,能分解亞硝酸胺或阻止致癌物質發生作用;白蘿卜、胡蘿卜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木質素,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因此,多吃些根莖類蔬菜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3、蔬菜要先洗後切:由於維生素C易溶於水,又易氧化,化學性質不穩定,所以最好不要將蔬菜切完後再洗,應盡快下鍋炒,不宜放置過久。
  4、烹調要快:烹調時,要做到旺火、急炒、快盛。這樣可以充分保存食物中的維生素C,此外,還應少用蒸和煮的方法。
  5、不要擠出菜汁: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其它養分,故一般不要將菜汁擠掉。如果確實需要擠出菜汁,也應將擠出的汁利用起來,如做湯等。
  6、適當用點醋:烹調蔬菜時如能放一點食醋,不但味道鮮美,還能保護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被分解。
  7、不宜加用食堿:在燒煮豆類蔬菜時放些食堿,可使食物酥軟,但是,這樣卻會使維生素C大量破壞和流失,降低蔬菜的營養。
  此外,科學研究還發現,醃菜、醃肉裏都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食品加工中用的防腐劑、著色劑也含有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因此,最好少吃這些東西。

     

          腫瘤早發現是一個重要的話題
  健康的防癌飲食,減少脂肪攝入,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少食熏烤、煎炒、鹽醃及黴變的食品,及時治療癌前病變,積極開展普查普治,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現在,癌症的防治強調“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中早期發現尤其重要。那麽如何才能早期發現癌症呢?下麵向大家介紹一些癌症的常見症狀。
  1、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尤其是伴有白細胞明顯增高、貧血、出血等。
  2、進行性消瘦:無明顯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情況下,體重不斷下降,營養狀態越來越差。
  3、進行性貧血:在飲食正常又無明顯出血的情況下,出現麵色蒼白、乏力、心慌等症狀。
  4、身體任何部位(如乳房、頸部、腹部等),有逐漸增大的腫塊。
  5、身體任何部位(如舌頭、口腔、皮膚等處),沒有創傷而發生潰瘍,尤其是經久不愈的。
  6、中年以上婦女出現不規律陰道流血或分泌物(白帶)增多。
  7、進食時胸骨後悶脹,燒灼樣疼痛,異物或進行性加重的吞咽不暢。
  8、久治不愈的幹咳或痰中帶血,尤其是男性有長期吸煙史者。
  9、長期消化不良,逐漸加重的食欲不振或原有的規律性疼痛(多為胃十二指腸潰瘍)近來規律消失者。
  10、大便習慣改變或有便血。
  11、鼻衄、鼻塞、單側頭痛或伴有視物不清或雙影者。
  12、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潰、出血,原有的毛發脫落。
  13、無痛性(即不伴排尿疼痛或下腹疼痛)的血尿。
  14、不伴疼痛的進行性淋巴結腫大。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進行必要的檢查。


             如果你被懷疑得了癌症
             ——用哪些方法診斷腫瘤
  檢查腫瘤的方法可歸納為兩大類:常規檢查和特殊檢查。約有75%以上的腫瘤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故經常規檢查而發現。而對於某些難以確診的腫瘤,則必須采用特殊檢查:
  1、X線攝片:X線攝片檢查可發現腫瘤的部位、大小及浸潤至周圍組織的範圍。此方法診斷準確率較高,目前廣泛應用於頭、頸、胸、胃、腸、肝、膽、胰、乳腺、泌尿係統腫瘤以及四肢骨腫瘤的診斷。
  2、CT:即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具有圖像分辨率高、診斷效果好等特點,可發現1厘米大小的病變組織,對腫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意義。
  3、核磁共振成像:這是7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成像分辨率頗高,尤其對腦、胸、四肢及肝、膽、胰等部位的成像清晰度超過CT。這種方法還能觀察到人體化學和生理的變化,這一點是CT不能做到的。
  4、幹板照相:又稱靜電攝影,對於軟組織,特別是乳腺組織,其攝影清晰度和對比度都超過普通X線片。此法對乳腺癌及骨腫瘤的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5、放射性同位素:將放射性元素製成示蹤劑,讓其進入人體需要檢查的髒器中,然後用探測儀器探測其分布,據此來判斷腫瘤的部位和大小。這種方法對甲狀腺、腦、肺、肝等處的腫瘤診斷特別有幫助。
  6、超聲波:分為A型超聲波和B型超聲波,常用於診斷腦、眼、乳腺、肝、膽、胰、胃、子宮等器官的占位性病變,通常2厘米以上的腫瘤都能探測出來。此法還用於胸水和腹水的判定。
  7、熱像圖:熱像圖是一種利用物理技術早期發現腫瘤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紅外線探測器對乳腺表麵進行掃描,如發現乳腺表麵有“熱點”,這通常即是腫瘤所在。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有一定意義。
  8、癌細胞檢查:包括脫落細胞檢查(如痰中找癌細胞)和腫瘤組織切片檢查。這些方法對腫瘤的診斷具有直接的生物和組織學意


          癌症療效判定標準--五年為宜
  通常,大部分疾病經治療後,依其症狀、體征消失,可以判為“痊愈”,但是對惡性腫瘤卻不能這樣盲目下結論,因為問題遠非這樣簡單。如有些腫瘤病人經手術後再加化療,腫瘤消失,症狀緩解,身體也像“好人”一樣了,似乎可以判為“治愈”了吧。結果1年、2年甚至3年後又複發了。應該說這種情況並非罕見。鑒於這種情況,腫瘤專家提出“5年生存率”的概念來判斷癌症的治療效果。即以病人從確診後再經治療生存5年的病人數占同期病人總數的百分比來衡量療效。換句話說,腫瘤病人經治療後能正常存活5年,方可以計入療效統計,或者說“痊愈”。那麽,為什麽評價癌症療效要以5年為標準呢?
  我們知道,癌症的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快,目前治療還有困難,經過或未經過治療的病人可能在幾個月內就轉移死亡。但也有個別惡性腫瘤不一樣,病情進展相對緩解,即使確診後不經治療也可存活1年、2年或3年。這樣,如果經過治療病人也存活1-3年。就很難說明這是由於治療而起的作用。另一方麵,根據長期隨訪觀察和大量的臨床資料調查顯示,惡性腫瘤通過各種治療3年內存活的相對多些。按一般規律來說,5年之內癌仍可能轉移或複發,而能存活到5年以後的病人轉移或複發的機會相對較少。如果病人生存超過了5年,一般而言,病情大多數已趨向穩定,轉移或複發的機會可能少些。因此,用5年生存率來分析統計大量的惡性腫瘤病人的生存情況,從中研究生存時間與各種因素關係的內在規律,是比較合適的。值得注意是,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後生存超過5年,又無任何複發跡象,可以認為治愈,但不等於萬事大吉,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而是必須做到定期複查與治療,積極配合醫生,完全徹底消滅癌細胞。


              八成腫瘤可預防
  針對逐年上升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11月4日至8日在南京參加全國腫瘤醫院學術研討會的專家發出呼籲:要加強腫瘤的預防研究。因為,80%的癌症由環境和行為因素引起,是可以預防的。
  據悉,我國每年新發癌症160萬人,每年死於惡性腫瘤達130萬人,死亡率從20年前的84.6/10萬上升為現在的94.4/10萬。預計到21世紀,癌症將成為國人的第一殺手。如不盡快采取積極措施,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今後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將不斷上升。
  與此同時,我國近20年腫瘤流行病學和預防學研究的進展表明,積極的預防,可有效遏製和降低癌症發病趨勢。首先,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的年度變化。例如近年來我國肺癌、乳腺癌、結腸癌等有所升高,而食管癌、宮頸癌等卻呈下降趨勢,這與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其次,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理差別。我國癌症死亡率在不同縣、市間存在13-671倍的差別,這些差別也是因環境、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的。第三,移民流行病學研究為癌症的環境病因提供了證據。我國廣東人移往美國一二代後,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和宮頸癌等腫瘤的死亡率逐年下降,而肺癌、腸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腫瘤卻明顯上升,現已接近美國白人的發病率。此外,職業癌的流行病學研究也證明,消除或避免接觸職業環境中的致癌物質,以往常發的癌症會逐年減少或消失。以上研究均表明,大多數腫瘤是環境因素和人的行為因素引起的,因而是可以預防的。
  出席研討會的專家指出,腫瘤的預防不僅是研究單位的工作,同樣是腫瘤專科醫院的分內事。專科醫院應發揮接觸麵廣、技術力量強等優勢,積極投入到腫瘤預防研究中去。


                     人類將贏得抗癌之戰
  英國“癌症研究運動”組織秘書長、著名癌症專家麥克維教授近日預測,到2050年,雖然總體上人類可能仍無法完全治愈癌症,但科學家們將在抗癌之戰中獲勝,屆時癌症“將像今天的糖尿病一樣可以控製”。
  他認為,目前人類正處於新的一輪“基因革命”的前夜,這場革命將產生一係列新的、有效的癌症療法,並會帶來癌症治愈率的大幅提高。他說,在過去12年中,英國癌症治愈率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長,因此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到2050年,英國癌症治愈率可達到90%。
  根據英“癌症研究運動”組織提供的最新統計,僅以英格蘭和威爾士為例,兩地區癌症患者存活率,在過去25年中就獲得了相當快速的增長。統計數字顯示,這兩地區男性癌症患者中,確診後存活5年的比例在過去25年中從19%上升至31%。同一時期,兩地區女性癌症患者存活5年的比例,則從32%上升到了43%。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人類有望在21世紀攻克癌症。
  湯釗猷指出,癌症是一種惡性腫瘤,它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多因素參與的過程。當人們還不了解癌症的發病機製地,很難找到對其有特效的藥物,征服癌症要比征服其它疾病困難的多。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隨著治癌思路的完善,人類有望在21世紀征服癌症。
  他說,世界各國目前正在進行人類基因組研究,該研究預計將於2005年完成,該研究將成為揭開癌症之謎的鑰匙。隨著科學家對疾病的基因組、基因組功能、蛋白質組學等係列基礎研究的深入,人們將逐步弄清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在基因水平上的表現,從而在臨床上修複發生“故障”的染色體,直搗癌症的“司令部。”
  湯釗猷介紹說,近年來,他所在的上海肝癌研究所通過綜合療法,使近400名早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超過5年,使100多名早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超過10年。他說,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早期癌症將被證明是可以治愈,癌症複發患者也有望通過再次手術等治療手段被治愈。目前,醫學界已找到對某種癌症有效的療法,如對付白血病的“分化誘導”、“凋亡誘導”療法等。
  談到診斷癌症的手段,湯釗猷說,CT、彩超、磁共振、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等診斷技術的綜合運用,使癌症診斷進入到“亞臨床診斷”階段。隨著上述診斷技術的普及,將有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夠被早期發現。今後,人們還可以運用基因芯片來辨別癌症。這些診斷技術為癌症患者的早期治療提供了可能。
  湯釗猷還指出,今後,微波、超聲波將被更多地應用於癌症治療,放療的三維適形技術將大大降低放療對人體的副作用,化療新藥會被不斷推出,幹擾素、生物導彈等生物治療技術將在癌症治療中得到普及,基因治療將成為對癌症最具威力的治療手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