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之路

健康有路樂為徑;快樂無涯善作舟。
正文

理想健康法的提出

(2006-11-03 21:42:26) 下一個
理想健康法的提出
人生的第一大財富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在1947年成立時公布的章程裏,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狀態,而是作為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這種完滿狀態的主要標誌有5條:(1)有足夠充沛的精力,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2)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論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4)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應變能力強;(5)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傳染病。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又在上述廣義健康概念中增加了一項道德健康的內容。由此可見,健康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身體的健康,一是心靈的健康。
健康狀態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生活是否幸福。許多個人和家庭生活的不幸或痛苦多半是由於健康方麵出現了毛病而引起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健康水平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社會的發病率、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勞動者體質得到增強,就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如果大多數人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道德水平高尚,充滿愛心去對待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大小事情,就能化解各種矛盾、減少人際關係的糾紛,提高社會的精神文明水平。因此,健康是一切財富之源。
人是生物進化和社會曆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作為生物有機體的人,首先是自然的產物。生命的健康存在,必然受生物自然規律的製約。有許多自然因素會導致軀體生病,如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飲食營養成分的缺乏以及遺傳性體質衰弱等。從社會心理因素來看,由於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刺激人們精神緊張的因素在大大增加,從而使心因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發病率直線上升。在長期的與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人類找到了許多醫治疾病、恢複健康的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目前來看,健康問題依然是全世界各國普遍關心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下麵我們首先對一些典型的醫療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優點和局限性,然後再探尋新的健康方法。

第一節 各種醫療方法的特點分析
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找到了許多醫治疾病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類;中醫療法、西醫療法和氣功療法。
一、中醫療法的特點
中醫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在戰國和秦漢時期,出現了中醫最早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比較係統地總結和闡述了中醫的基本理論原則,它將人體作為形氣統一的整體來認識,敘述了髒腑、經絡、氣血、精神等生理功能和作用,並注意從客觀自然界的影響和人體的內在變化這兩個方麵來分析疾病。對於人體的生理變化和疾病過程,應用陰陽(或正氣、邪氣)兩個對立麵的矛盾統一和五行相生相克的機製來解釋,確定了虛、實、寒、熱等基本病勢變化。《傷寒雜病論》以內經作為理論基礎,綜合了本草、湯液、方劑等臨床治療經驗,歸納了病勢發展過程的“六經辨證”,提出了一百一十三個基本方劑,初步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臨床醫療原則。後世中醫基本上是循著《內經》與《傷寒雜病論》的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理論的最大特點是把大多數疾病看成是人體整體功能的失調,注重從疾病的內因和外因同時著手治療疾病,這對某些難治的慢性病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在治療手段上,主要依靠以植物為主要成分製成的各種中成藥,或者輔以針灸和按摩的方法來加強“扶正抑邪”的效果,因此比較安全,對人體副作用小。但是,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中醫隻能對複雜的生命現象從整體上給予大致說明,在具體細節上卻是模糊不清的。中醫的基本概念比較含混、籠統,缺乏明確的內涵,例如正氣、邪氣、藥物的性味與功能等等,並沒有確切的區別界限。臨證中,對脈象的描述也沒有確切的定性和定量的客觀指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的經驗。從認識論上看,陰陽學說把寒熱、氣血、髒腑、表裏、虛實、上下、左右等等皆分為陰陽,這就把具體的東西抽象化了,阻礙了深入認識事務的矛盾特殊性。由於上述局限性,使中醫治病的療效顯得比較緩慢。
二、西醫療法的特點
西方醫學同中醫一樣,也是人們在與疾病鬥爭的實踐中逐步產生的。原始時代的醫療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認為大自然現象和物體的背後,存在著特殊的超自然的“靈魂”力量。由於“靈魂”的主宰,才有人體的各種生命現象,疾病則被認為是妖魔入侵人體的結果。歐洲中世紀是天主教勢力的絕對統治時期,用教義規定靈魂的不滅。14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出現了衝破宗教神權統治的文藝複興思潮。16世紀中葉,維蕯裏(Vesalius)通過對屍體解剖的研究,繪製了大量精確的解剖圖譜,開辟了以解剖觀察和科學實驗為基礎的近代醫學。在解剖學的基礎上,哈維(Harvey)完成了血液循環學說,創立了實驗生理學。18世紀中葉,魏爾嘯(Virchow)獲得了疾病狀態下組織形態學變化的大量事實資料,創立了細胞病理學,認為:“疾病的本質在於特定細胞的損傷”,強調了生理過程和病理過程的物質基礎。19世紀後期,由於物理化學的進步和顯微鏡的改進,開始了醫學的“細菌學時代”。巴斯德(Pastear)證實了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並發現被減毒的病原菌能誘發肌體的免疫力,奠定了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基礎。
西方醫學的最大特點是分門別類、相對獨立地研究人體和疾病,因而對人體和病理把握地極為細致,臨床療效也很顯著。進入20世紀後,隨著自然科學的迅速進步,基礎醫學得到很大發展(已進入分子水平),臨床診斷手段和治療措施日趨完善,致使人們形成一種觀念,似乎醫學僅僅是一門屬於自然科學的生物科學,依靠理化的、生物的方法,將可以治愈任何疾病。這種臨床思維具有形而上學的局限性,隻看到外因對肌體的損害,隻看到損害的局部,在臨床工作中也往往依賴於以藥物、手術和其他理化療法來消除局部病灶和祛除病因。
但任何藥物和手術療法或多或少都是有副作用的。大量使用抗生素會使人體內正常菌群關係失調,造成二重感染;藥物用量不準確、配伍不當,手術措施不完善等會產生各種醫源性疾病(檢查、治療、護理不當而產生的疾病統稱為醫源性疾病)。同時,藥物和手術的費用也是很大的,無論對家庭和國家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負擔。而對於許多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僅靠藥物和手術療法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雖然人們已逐漸認識到這些慢性病受到心理社會因素的強烈影響,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療模式來診治疾病,但在臨床實踐上,絕大多數醫生顧不上也不願意同病人多費心理社會因素方麵的口舌,仍然以藥物和手術療法為主。實踐證明,隻要把希望主要寄托在藥物和手術等局部療法上,治療的副作用(包括各種醫源性疾病)就不可能消除,許多威脅人們生命的慢性病也無法得到根治。

三、氣功療法的特點

氣功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在與疾病和衰老作鬥爭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我身心鍛練的方法和理論。氣功的理論基礎是:把宇宙大自然看成是一個整體,其中包括無數的物質層次。人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本身也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以五髒六腑為核心,以經絡氣血來維持,通過氣物質與整個天地萬物保持一體。隻要人體與自然界進行正常的氣物質交換,生命機能就可以增強,各種病都有可能治好。
氣功療法的最大特點是運用放鬆入靜等內向性的自我身心鍛練,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無需藥物、手術和其他處理的情形下,利用自然之氣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而避免了藥物和手術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對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療效,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氣功本來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病健身法,但由於對“氣”的基理沒有真正弄清,對“氣”的認識處於一種主觀臆斷階段,各種氣功門派說法不一,在練功方式上也是千差萬別(據統計,目前已有近百種流派和千種以上的功法)。近年來,隨著氣功熱的升溫,一些“氣功大師”將氣功弄得玄而又玄,並以所謂的“特異功能表演”、“特異功能治病”來嘩眾取寵,騙取錢財,將氣功引向邪路。某些“氣功大師”極力宣揚“五通功夫”、“遁甲術”、“通靈術”等充滿迷信色彩的“氣功”,搞亂了人們的思想,影響了安定團結的局麵。不少練功者由於追求特異功能而出現“走火入魔”?甚至致死的現象。
因此,除非對氣功的基理認識和練功方法來一個根本性的變革,否則,不僅會在理論上搞亂人們的思想,為封建迷信的泛濫創造條件,而且在實踐上既不易達到理想的治病效果,又會危及練功者的身心健康,影響家庭、單位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給社會帶來麻煩。

第二節 理想健康法的五條標準
上一節對目前存在的三種主要治療方法,即中醫、西醫和氣功療法的特點進行了分析。總起來看,各種方法都有優缺點,都不是理想的健康方法。從係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理想健康法應該具有安全性、顯著性、經濟性、預防性和整體性的特點。簡稱為“五性”,下麵分別加以說明。
一、安全性
所謂“安全性”是指治療方法安全程度大,副作用要盡量小。不管什麽治療方法,隻要不具備安全性或者副作用很明顯,就不能說是理想健康法,盡管這種方法也能治一時之病。從這點上看,中醫方法接近滿足此項要求,因為它強調整體治病,其手段主要靠中草藥、針灸和按摩等。氣功由於掌握地不好會出偏差,不懂功理而產生封建迷信思想等,因而有一定的副作用。西醫的副作用較大,抗菌素的大量使用會使人體內正常菌群關係失調;化療、放療法會破壞正常組織等。
二、顯著性
所謂顯著性,是指治療效果顯著,治病範圍廣。三種方法相比較而言,西醫療法比較顯著,氣功次之(雖然某些特異功能療效也較顯著,但那隻是個別現象,沒有普遍性),中醫療法效果比較緩慢。
三、經濟性
所謂經濟性,是指治療方法應該盡可能少花錢。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醫療費用對於家庭和社會來說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即使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許多人也為醫療保險而發愁。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醫療花費也直線上升,看病越來越難,花銷越來越大,中草藥價格成倍增長,西醫的檢查費、藥費、手續費等也直線上升。因此,中西醫療法的經濟性都較差。
四、預防性
預防性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指要防患於未然,減少得病的機會;另一方麵指一旦得病之後,治療措施要徹底,盡量根治疾病,減少複發或轉移的可能性。目前的醫療方法預防性都較差或一般,正如國際農村醫學會主席約.坦尼所說:“醫療與預防要結合,使目前的治療為主轉到促進健康為主。現在的醫生好比是站在河邊的救生員,看到有人掉到河裏,連忙打撈上來,不斷有人掉到河裏便不斷搶救,就是沒人去了解這些人為什麽會掉到河裏;是橋壞了,還是走路不小心?橋壞了,應該趕快修橋;走路不小心,應該告訴他防範措施。”*(1)
*(1)見《健康報》,1991.11.12.
五、整體性
所謂整體性也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指任何一種身體疾病都要放在整體中去考察,並注意提高整體素質;另一方麵是指治療方法要同時具有治療身體疾病和治療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由於生物醫學的進步,目前對絕大多數傳染病和急性病都能進行有效地控製和治療,大大降低了傳染病和急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卻在迅速上升。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已經成為當今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工業化、都市化招致的社會結構和人類生活方式、工作環境的變化,正是使人們精神緊張、刺激因素增加的根源。這種新的心理社會因素促使人們產生緊張情緒,並導致不正常的行為習慣,進而可以造成一係列心理異常、神經症,和涉及各器官係統的心身疾病”。*(1)
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慢性病靠藥物和手術是難以根治的。雖然中、西醫療法都提出要減少“七情六欲”的幹擾,從心理社會因素方麵著手診治慢性病,但在臨床實踐上仍然主要靠藥物和手術來治療,因而對慢性病的治療效果較差。目前流行的氣功,雖然也強調“修身養性的重要性,但在具體實踐中,要麽靠靜坐導引,要麽靠發放外氣或通過特異功能調動所謂“心能”來治療患者,因而很難達到身心同治的目的。
綜上所述,目前的中醫、西醫和氣功療法雖然都有一定的優點,為人類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離醫療方法應具備的“五性”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因而都不是理想健康法。
人類經過了長期的生產實踐和巨大的科學進步之後,仍然不能完滿地解決自身麵臨的最大問題——健康問題,這的確是一大遺憾。因此,每一個關注人類健康的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為探索理想健康法作出自己的努力。

小 結

健康是每個人一生中常常要麵臨的極為重要的問題。本書中的健康概念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廣義健康概念為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健康。
本章分析了中醫、西醫、氣功療法的特點和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理想健康法應該滿足的“五性”標準,即安全性、顯著性、經濟性、預防性和整體性。目前的各種醫療方法雖然滿足“五性”要求中的一條或幾條,但不能同時滿足五條,因而都不是理想健康法。我們提出理想健康法的標準問題,並不是想否定目前行之有效的各種醫療方法,而是為探索新健康方法提供一個更高的起點,激勵更多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多做貢獻。

參 考 文 獻

【1】李心天等.醫學心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王玉平.大德必得其壽.中國體育報,1992-03-29。
【3】彭瑞聰.醫學辯證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本文摘自《健康大法》第一章 理想健康法的提出 作者: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何有緣 潘朝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