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解讀 2009-05-22
(2009-05-24 20:16:47)
下一個
以色列:不會坐視伊朗擁有核武器能力,在伊核問題上有軍事行動自由
【耶路撒冷消息】據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國家安全顧問烏齊·阿拉德21日說,以色列不會坐視伊朗擁有核武器能力,在伊核問題上以色列擁有采取軍事行動的自由,以消除伊朗核計劃對以方的威脅。
據以色列軍方電台當天援引阿拉德的話報道,內塔尼亞胡日前訪美時曾向美方高層表
明了以方的上述立場,奧巴馬政府中的“多位要員”對此表示認同。他說,美方很清楚以色列的安全需求,也很清楚以色列有可能在事先不知會美國的情況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
目前,伊朗方麵尚未對以方的上述說法予以回應。
近期曾警告以色列不要突襲伊朗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20日向媒體表示,他“很確信”在伊核問題上以色列會與美國協調戰略。如果以色列單獨采取行動,突襲伊朗核設施,這將給以色列帶來“大麻煩”。
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核計劃旨在秘密發展核武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多項決議,要求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但伊朗堅稱,自己的核計劃隻用於和平目的。
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執政後,表示願意通過與伊朗的直接對話解決美伊兩國間存在的各種分歧,這引起以方擔憂。以方雖勉強表示支持美伊對話,但敦促美國為對話設定時限,並一再表示,為消除伊朗核計劃所構成的威脅,以方不排除任何選項,其中包括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突襲。
內塔尼亞胡本月18日至19日對美國進行了訪問,同奧巴馬就伊朗核問題、巴以和平進程等進行了會晤。內塔尼亞胡在會晤後對新聞界說,他與奧巴馬已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重要諒解”。
【時事點評】大家知道,在不久前,針對“美國警告以色列:不要在未通知美方的情況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突然襲擊”的新聞,東方評論員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第一:諸如“以色列執著地要軍事打擊伊朗核項目、哪怕是自己單獨行動也要幹!而美國則拚命地拉著以色列的手不放”之類的“新聞”,已經紛紛揚揚多次了,可謂是見怪不怪!在我們看來,這種“此地無銀三佰兩”的“警告技倆”,由於重複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早已令人失去了“討論的興趣”;
第二:我們認為,盡管我們已經沒有興趣去討論“該新聞”本身,但仍然要強調:這是種“戰爭警告”,仍然值得方方麵麵高度警惕;
第三:我們還認為,“美以”之所以一再以“雙簧”的手法玩這套已令人失去興趣的“老把戲”,恐怕在於兩大原因:
●再談華盛頓“不敢對朝核問題用強”、而“隻敢對伊核問題用強”的無奈
首先:這與華盛頓“不敢對朝核問題用強(這已為事實所證明)”、而“隻敢對伊核問題用強”的無奈相關。
華盛頓的“無奈”主要是中國外交部在朝核問題上的“軍事態度”不僅非常強硬且極其明確。我們知道,在朝鮮因“種種原因”準備進行第一核試驗之前,華盛頓是狠話說盡,並衝著朝鮮公開劃了一條所謂“不得核試、否則武力打擊”的“朝核紅線”。
然而,就在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06年9月揭露布什政府“一度威脅要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從而向方方麵麵(其實是中國)發出“呼救信號”之後,僅僅10多天的時間,準確地講,就是在2006年10月9日上午,就是在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結束訪華行程、趕赴韓國首爾、且準備降落的檔口,朝鮮引爆了第一枚核裝置。
之後的真實情況就是:在“高調批評”朝鮮“悍然”進行核試驗的同時,中國外交部也迅速地明確了“兩個態度”,即:軍事解決朝核問題是不可想像的;中國與朝鮮之間幾十年前簽署的、具軍事保護性質的“中朝友好條約”仍然有效。
●中國外交部在朝鮮第一次核試驗前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非在做如下警告
顯然,就如我們當時所強調的,中國外交部在朝鮮第一次核試驗前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非在做如下警告:
其一:06年10月爆發於東北亞的核衝擊波,就是對06年9月發自南亞方向的”呼救信號”之最為及時且最為強悍的回應;
其二:如果有人想在南亞破局,就必須承擔東亞破局的後果;
其三:如果有人想在南亞“尋找”戰略翻盤的捷徑難,就得準備去麵對、並自信有能力處理好現有大西洋安全框架被全麵顛覆的局麵。
值得強調的是,當時,我們對所謂“現有大西洋安全框架被全麵顛覆的局麵”有兩種設想,而中國可以選擇默認日本跨進核門檻,從而鼓勵日本擺脫美國的軍事控製,直接將美國“和平地”趕出東亞(盡管中國的國家安全也將因此而更趨複雜化,但那是後話),隻是其中的一種。
●美國對朝鮮第一次核試驗的“最後處理方式”,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一點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心在南亞方向尋找“翻盤捷徑”的華盛頓,其對朝鮮第一次核試驗的“最後處理方式”,其實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那就是:美國人即沒有準備去麵對、也沒有信心處理好“現有大西洋安全框架”被全麵顛覆的局麵。起碼在當時是這樣的。
顯然,在伊核問題上,盡管伊朗的態度也非常強硬,盡管“中歐俄”也一致反對軍事解決,但卻沒有誰像中國在朝核問題中那樣明確地警告美國“軍事解決是不可想像的”,更沒有人與伊朗簽有“軍事保護性質的條約”並“確認”它是有效的。
所以,對朝核問題不敢用強的美國,在伊核問題上還是可以玩這種“準備軍事解決”的遊戲,因為軍事解決伊核問題並不會帶來與“中歐俄”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
●在東亞,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敢出頭“替”華盛頓“軍事打擊朝鮮核項目”
其次:就如首席評論員所指出的那樣:在東亞,即因為“中朝友好條約”仍然有效,也因為相信朝鮮跨入核門檻也的確有機可趁,因此,盡管日本與韓國都是美國的東亞軍事盟國,卻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敢出頭“替”華盛頓“軍事打擊朝鮮核項目”。
結果就是,在朝鮮聲稱準備跨入核門檻的時候,美國人不得不親自上陣,直接與中國的“軍事盟友”交手;而在朝鮮第一次核爆炸的衝擊波中,軍事上超強的美國人,最後又不得不弄了片“那是個失敗的核試驗”做“遮羞布”、來為“自己的隻敢動口不敢動手”遮羞。
●一再警告“以色列不得私自軍事打擊伊朗”的華盛頓、極力想讓“非美勢力”、特別是歐盟“仔細斟酌”的一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問題,也就不難明白兩個道理:
第一:一個即願意、且也敢出頭替華盛頓“單獨軍事打擊伊朗核項目”的以色列,作為一枚“中東鋼釘”,對美國中東戰略、甚至全球戰略而言,是多麽地重要。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這是一再嚷嚷著要軍事打擊伊朗的以色列想讓華盛頓決策層“銘記在心”的一麵。
第二:“有”一個即願意、且也敢出頭替華盛頓“單獨軍事打擊伊朗核項目”的以色列,對美國中東戰略、甚至全球戰略而言,無疑是一種“具操作性的戰略選擇項”。對這一點,首席評論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正是一再警告“以色列不得私自軍事打擊伊朗”的華盛頓、極力想讓“非美勢力”、特別是歐盟“仔細斟酌”的一麵。
●“中歐俄美”之間、特別是“歐美”之間出現了某種異動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以色列再次改口、公開聲稱“不會坐視伊朗擁有核武器能力,在伊核問題上以色列擁有采取軍事行動的自由”、且“一度警告以色列不得私下行事”的奧巴馬政府中“多位要員”也“對此表示認同”的背後,是“中歐俄美”之間、特別是“歐美”之間出現了某種異動。
在進一步展開這個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消息。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以色列鷹派堅守耶路撒冷所有權 華盛頓會晤無果
【華盛頓消息】 據美國媒體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1日堅持稱,整個耶路撒冷將永遠歸以色列主權所有。然而就在他發表這一講話前的幾個小時,以軍還遵守承諾拆除了位於約旦河西岸的一處非法哨所。
內塔尼亞胡在紀念以色列1967年占領東耶路撒冷的42周年慶典上發表了上述言論。他稱:“以色列的首都是一個統一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過去一直是我們的,將來也將永遠是我們的。它絕不會再次被割裂。”
美國希望斯裏蘭卡政府與國際社會合作救援難民
【華盛頓消息】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伊恩凱利21日說,奧巴馬政府希望斯裏蘭卡政府提供一切必要的合作,確保國際救援機構順利進入斯政府軍與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猛虎組織)發生衝突的地區開展救援工作。
凱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方敦促斯裏蘭卡政府允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聯合國救援機構立即進入先前衝突地區評估當地傷員的需求和福利狀況,並允許這些救援機構“完全和不受限製”地進入國內流離失所者集中的營地開展全方位救援工作。
凱利說,解決斯裏蘭卡人道主義危機的最好途徑是使那些國內流離失所者能夠本著自願的原則,盡快以一種“安全和有尊嚴”的方式返回家園,美方願同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合作處理斯裏蘭卡的人道主義需求。
凱利說,美方認為,內部衝突的結束使斯裏蘭卡獲得一個新的機會,以尋求民族和解,建設一個民主和包容的國家,美方相信斯裏蘭卡政府能夠通過推動與泰米爾及其他少數民族達成權力分享協議贏得和平。
據報道,自4月下旬以來,斯政府軍同猛虎組織的軍事衝突已導致斯東部和北部地區至少26.5萬人逃離家園。
斯裏蘭卡政府21日宣布,在徹底擊敗反政府的猛虎組織後,它將通過實施向地方政府下放權力為主要內容的憲法第13條修正案來解決民族問題,同所有黨派展開廣泛對話,以實現持久和平與民族和解。
俄羅斯擬讓西伯利亞“加入”中國東北振興計劃
【莫斯科消息】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總統德米特裏.梅德韋傑夫透露,俄羅斯政府將結束製定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發戰略規劃工作,這一規劃將與中國邊境地區發展計劃捆綁在一起。
梅德韋傑夫在邊境合作會議上說:“政府將結束製定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發戰略計劃工作。”他說,振興遠東地區和外貝加爾應與中國振興東北計劃在工作層麵上協調一致。
梅德韋傑夫表示:“我本人曾同中國國家主席***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補充說,合作特別計劃草案已經起草完畢。
梅德韋傑夫還說,需要吸引中國投資進入俄石化企業、煤炭開采、碼頭轉運、外貝加爾和遠東地區電站建設項目。他說,俄羅斯和中國在納霍德卡、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裏斯克等地建設熱電站方麵具有廣泛的合作前景。
梅德韋傑夫稱,中國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之一。
資料:歐盟官員:俄格等各方就安全問題進行建設性討論
【東方檔字NO.200905200411】日內瓦5月19日消息,第五輪格魯吉亞問題國際會議19日在日內瓦結束,主持會議的歐盟格魯吉亞問題特別代表莫雷爾表示,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等有關各方就地區安全和人道主義問題進行了“建設性”討論。
莫雷爾在會議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當天的會議是在“建設性氣氛”中進行的,與會各方以工作組的形式就地區安全與穩定以及人道主義問題進行了討論。他特別強調,盡管這輪會議在18日開始時遭遇阿布哈茲代表缺席、俄羅斯和南奧塞梯代表退場的挫折,但有關各方均參加了19日的會議。
莫雷爾說,在會議中,各方重申要執行在2月份第四輪會議上達成的安全機製,該機製旨在防止和解決突發事件。各方還討論了難民回歸、難民合法身份以及恢複供水和供氣等人道主義問題。各方還同意於7月1日舉行下一輪格魯吉亞問題國際會議。
第五輪會議原定18日和19日召開兩天,但18日會議剛一開始,俄羅斯代表團和南奧塞梯代表團就以阿布哈茲代表缺席為由宣布退出。阿布哈茲方麵先前已宣布抵製這次會議,原因是聯合國的相關報告把它說成是格魯吉亞領土的一部分。
資料:烏克蘭總理宣布擬要求總統將國防部長撤職
【東方檔字NO.200905210128】據俄羅斯媒體5月20日報道,烏克蘭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20日宣布將要求總統尤先科撤去現任國防部長尤裏·葉哈努羅夫的職務。
季莫申科當天在政府會議上宣布:“今天我作為總理,親自查看了所有資料(監察局的調查資料),我檢查了所有關於證據的文件,我可以指出國防部貪汙預算款項是史無前例的行為……因此,我今天將致函總統,信中將附帶這些調查結果。根據烏克蘭憲法規定,我們要求向最高議會提出撤消國防部長的職務。”
季莫申科還表示,將向最高議會高層提出成立臨時調查委員會調查國防部腐敗問題的要求。
【時事點評】上麵,我們一共羅列了五則新聞與資料片段,它們的相關重點如下:
第一:內塔尼亞胡在紀念以色列1967年占領東耶路撒冷的42周年慶典上聲稱:“以色列的首都是一個統一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過去一直是我們的,將來也將永遠是我們的。它絕不會再次被割裂。”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作為以色列政治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強硬派,內塔尼亞胡講出這些“心裏話”並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講話的時機,請大家注意,在發表講話之前一天,他才從華盛頓回來,據說“.......在與奧巴馬的會晤中,由於奧巴馬支持‘兩國方案’,主張通過談判解決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並敦促以色列拆除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建築,而鷹派的以色列領導人卻堅決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在耶路撒冷地位的問題上也表現出了絕不退讓的態度,因此造成雙方出現分歧,未在此次談判中獲得任何成果”。
然而,東方評論員也注意到,除了強硬地強調“耶路撒冷絕不會再次被割裂”之外,內塔尼亞胡還決定繼續興建猶太人定居點,但他也似乎“溫柔”了一回:就在他發表這一講話前的幾個小時,以軍遵守承諾拆除了位於約旦河西岸的一處非法哨所。
顯然,這份承諾是他向公開支持“兩國方案”的奧巴馬做出的。但耐人尋味的是,在中東方向,“到處傾聽”的奧巴馬團隊到頭來“似乎隻有能力”拿掉一處哨所,不要說“兩國方案”之類的“關鍵性大事情”了,即便是猶太人定居點這種“關鍵性小事情”,也做不下去。
●美國極力想讓歐盟“仔細斟酌”的戰略選擇項,其核心是什麽?
非常清楚,一再嚷嚷著要軍事打擊伊朗的以色列、其想讓華盛頓決策層“銘記在心”的那一麵,即:一個即願意、且也敢出頭替華盛頓“單獨軍事打擊伊朗核項目”的以色列,對美國中東戰略、甚至全球戰略而言是多麽地重要,的確已經讓奧巴馬“銘記在心”了。
然而,這隻是問題的一麵,問題的另一麵在於:一再警告“以色列不得私自軍事打擊伊朗”的華盛頓,極力想讓“非美勢力”、特別是歐盟“仔細斟酌”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一個即願意、且也敢出頭替華盛頓“單獨軍事打擊伊朗核項目”的以色列,對美國中東戰略、甚至全球戰略而言,無疑是一種“具操作性的戰略選擇項”。
顯然,萬不得已,以種種方式、或和平的方式、或非和平的方式,“拆掉”歐盟賴以維持其全球政治地位、特別是中東政治地位的伊核六方會談框架,就是這一戰略選擇項的核心。
值得強調的是,從華盛頓的外交動向來看,在向美國提供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之前,由於歐盟堅持美國必須首先兌現“讓渡國際金融監管權”,但拒絕兌現的華盛頓似乎更想讓“遲遲不願意”拿出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的歐盟明白一個現實,那就是:在美國“萬不得已”選擇“拆掉”伊核六方會談之前,它與中國、俄羅斯有的是交換籌碼,這種交換將讓美國有足夠的空間去撕掉“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之間的“交換協議”,如果歐盟繼續在“兌現”的問題糾纏不清的話。
●內塔尼亞胡在該問題上的公開倒退,意味著“歐美”間的“中東交換中亞、南亞”出現了重大變量
就目前而言,歐盟推動並落實“兩國方案”、急於實現中東和平進程的目的,在於啟動地中海計劃、掩護“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以和平的方式展開,繼而從政治、軍事、經濟層麵徹底整飭整個歐洲,為歐元取代美元提供全麵的支撐。而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原本就是巴以能否實現和平的核心問題之一。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內塔尼亞胡在該問題上的公開倒退,意味著“歐美”間的“中東交換中亞、南亞”出現了重大變量,意味著“歐美”之間的戰略互動出現了“異動”,這必將投射到科索沃問題上,投射到格魯吉亞問題上,甚至投射到與科索沃、格魯吉亞有聯動關係的南亞問題上。至少表麵上是這樣的。
下麵,我們再來閱讀下麵的幾則新聞與資料片段,看看這些稿件中又說了些什麽:
第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伊恩凱利21日(北京時間22日)說:美方認為,內部衝突(指斯裏蘭卡政府徹底打敗泰米爾猛虎組織)的結束使斯裏蘭卡獲得一個新的機會,以尋求民族和解,建設一個民主和包容的國家,美方相信斯裏蘭卡政府能夠通過推動與泰米爾及其他少數民族達成權力分享協議贏得和平。
●斯裏蘭卡內戰何以持續數十年而無解?
我們知道,斯裏蘭卡內戰之所以持續數十年而無解,就是西方大國、包括印度在內的外部勢力“充分幹預”的結果。如果從“結果”倒推,那麽,斯裏蘭卡內戰之所以“終於結束”,就在於西方大國、包括印度在內的外部幹預勢力“已經勢弱”、至少“已被充分平衡”的必然。
值得強調的是,這份平衡力量的中堅就是北京。
●在美國對斯裏蘭卡局勢給出積極評價的背後,即有一分無奈,也有一分詭異
因此,如果我們從這一層麵去觀察問題,也就不難看出,在華盛頓公開認為“內部衝突(指斯裏蘭卡政府徹底打敗泰米爾猛虎組織)的結束使斯裏蘭卡獲得一個新的機會”、從而給出積極評價的背後,即有一分無奈,也有一分詭異: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謂“無奈”,在於美國人終於顯現出這樣一種姿態:由於“相對實力”的猛降,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在南亞方向、甚至在全球層麵,美國需要“以實際行動”而不是“到處傾聽”來做出某種“戰略取舍”,以尋求新的戰略平衡、或尋求新的戰略空間;
●印度大選順利結束,美國在南亞實現“成功破局”的“唯一希望”就此破滅
所謂“詭異”,在於時機的敏感性。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由於印度大選大體順利(***獲勝、選舉揭曉期間僅有小的襲擊事件),在“孟買恐怖襲擊後續發展”中總體保持了一份清醒的辛格政府、“還有機會”繼續帶領印度在撲朔迷離的南亞風雲中繼續保持清醒。
而根據我們之前的評估標準,起碼到目前為止,美國在南亞實現“成功破局”的“唯一希望”就此破滅。
●就目前而言,如果華盛頓繼續一意孤行、決心在南亞搞事的話,就隻有“兩種勝算極低”的破局方式了
因此,在我們看來,就目前而言,如果華盛頓繼續一意孤行、決心在南亞搞事的話,那麽,它在南亞方向就隻有“兩種勝算極低”的破局方式了:
一是以巴基斯坦軍方打擊境內塔利班、極端勢力的努力、能力不夠,或以擔心極端勢力控製巴基斯坦核武器為借口,或親自上陣直接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反恐”,或動用特種作戰模式控製巴基斯坦核武庫,以軍事手段直接顛覆或肢解“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
二是選擇一定時機,突然對巴基斯坦施加壓力(比如以巴基斯坦的軍事打擊行動造成了大量人道危機為由),迫使其將打擊境內塔利班、極端勢力的軍事行動烈度降低,從而為駐阿美軍與運動到克什米爾地區的“美國背景塔利班、極端勢力”建立支援走廊打開方便之門,即為下一步挑起克什米爾衝突做前期準備,也為切斷或者幹擾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交通線做前期準備。
●我們不厭其煩一再重複的“一段文字”
而在之前的討論中,我們已一再強調如下觀點:
我們認為,由於南亞方向是中國的重中之重,因此,對中國而言,既然科索沃是歐美的“重中之重”,俄羅斯的當務之急,那麽,不論是在台麵上“刻意擺出”危害中國整體安全南亞政策選項的歐盟與俄羅斯,還是在台麵上“準備實施”危害中國整體安全南亞政策選項的美國,中國都有必要讓它們明白這樣幾點:
首先,北京將對其采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不會見風就是雨,否則,反而容易為對方所利用,但同時也務必要讓對手明白:中國手上也有足以危害對方整體安全的手段“備用”;
其次,作為備用手段,一旦有人將“刻意擺出”上升至“準備實施”階段(主要對歐盟與俄羅斯而言),或者將“準備實施”上升至“具體實施”階段(主要對美國而言),那麽,中國必然會做兩件事情(但視情況不同,“順序”可能有別):
第一件事,是立刻出手打破“科索沃問題上屆時的平靜”,因為“屆時的平靜”意味著要麽是歐盟、與美國達成了“中東與南亞利益交換”、要麽是俄羅斯與美國之間達成了“東歐與南亞問題利益交換”;
第二件事情:是北京立刻對“具體實施者(主要是美國)”展開針鋒相對的軍事反擊,這種軍事反擊即可以是“蘇版的阿富汗戰爭”、也可以是“巴版的越南戰爭”、甚至是“南亞版的朝鮮戰爭”,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將“南亞破局的最大受益者美國”作為主要目標拖上第一線。即便美軍躲在“北約的框架”內,也要將美軍“單獨挖出來”進行“軍事折磨”、進行“軍事消耗”!
其次,我們還認為:一旦美國憑借“這些交換”膽敢將危害中國整體安全的南亞政策選項、從“準備實施”上升至“具體實施”階段,企圖製造巴基斯坦局勢失控、甚至以巴基斯坦核武器可能落入極端勢力為借口、或直接出兵、或分裂巴基斯坦,或引爆印巴間的克什米爾戰爭,從而尋求南亞局勢破局,那麽,一旦中國順序、或反向做出“上麵兩件事”,美國決策層必須麵對的後果就是:即便歐盟、俄羅斯開始時願意向美國提供出所需的“南亞配合”,在這個時候,最大的可能絕不是幫助美國與中國打一場上規模的戰爭,而是在那一大堆“兌現門”所暗藏核心利益的牽引下,反身去解決各自的重中之重:對歐盟而言,那時候的科索沃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借美國之需、行歐元取代美元之實,要做到這一點,就是最大限度地吸收從美國流出的人才、資金、與技術,並立刻實現歐盟的政治、經濟、軍事統一,並用地中海計劃直接擠掉大中東計劃的空間;對俄羅斯而言,那個時候格魯吉亞與烏克蘭問題也已經太小了,重要的是以能源與軍事實力為先導,最大限度地恢複前蘇聯的版圖。
●我們為什麽要不厭其煩一再重複“這段文字”?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一再重複“這段文字”,就在於:
第一,它恰恰道出了美國南亞戰略的無奈:在南亞實現“成功破局”的“唯一希望”破滅之後,為什麽美國就隻有“兩種勝算極低”的破局方式了。
有必要補充的是,所謂“勝算極低”隻是客氣的說法,從中國在06年處理朝鮮悍然進行核試驗所表現出的“戰略取向”與“戰略決心”來看(中國從軍事層麵為朝鮮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核試驗國際環境、證明在維護巴基斯坦通道安全的問題上,中國是說得到也將做得到),美國人的另外“兩種破局方式”根本就沒有勝算可言。
在這裏,我們再次強調,中國官方喉舌新華社在幾天前、突然且“首次”發布了一條“發生在幾年前的、有關兩艘中國新一代核潛艇正式服役”的“舊聞”,本質上是中國對“06年東亞與南亞戰略取向與戰略決心”的“又一次重申”。
因此,如果駐阿美軍不想重蹈前蘇聯侵阿紅軍的老路的話,如果美國不想重蹈前蘇聯在阿富汗戰爭失敗之後就轟然倒地的複轍的話,特別是,如果美國人仍然沒有準備好、或者仍然沒有自信處理好其全球安全框架的基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被徹底顛覆”的局麵的話,那麽,基於“上述這段文字”,我們不難明白:在印度順利度過大選之後,原本寄希望利用印度實現南亞破局的華盛頓,為了爭取到急需的喘息時間,其唯一的選擇就是徹底放棄上述“兩種勝算極低”的破局方式,轉而調整其南亞政策,策略性地穩住“中歐”,伺機在中國的默認之下、或在歐盟的“共同需要”之下,用一個既不必要、也不打算取得客觀測試數據的所謂“歐洲銀行壓力測試”時間表(9月份)、將另一輪金融危機的“結算日”、從6月底7月初,技術性地推遲至9月份之後。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這段文字”恰恰歸納了“中歐俄美”近段出現戰略異動的深層原因;
第三,在印度大選順利結束、在“孟買恐怖襲擊後續發展”中總體保持著清醒頭腦的辛格政府將繼續執政、從而意味著美國基本失去在南亞“成功破局”的唯一機會之後, “這段文字”也恰恰也預示了南亞格局、甚至中東、中亞、科索沃、格魯吉亞、東北亞、拉美、非洲局勢之“最為可能的發展方向”;
●近期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有一根清晰的主線
顯然,如果在上述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近期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也就有了一根清晰的主線。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連續數期的點評中,我們討論了中歐峰會雖然“重啟”、但卻表現為“形式重於實質”的事實;也討論了溫家寶總理首次、且明確地將美國傾力兜售的“G2模式”貼上“即毫無根據、也非常錯誤”標簽的意義;
此外,我們即討論了美國太平洋司令在印度造謠、說什麽“中國向美國提出劃太平洋而治、但美國拒絕”的動機,也討論了中國外交部公開指責美國官員造謠行為的背景;
不僅如此,我們還深入探究了“中歐俄美”對斯裏蘭卡政府“打虎勝利”所持態度的背後,即剖析了西方媒體之所以開始給印度民主挑刺的原因,還分析了英國《金融時報》之所以“緊急總結出”印度民主“四大惡行”的動機;
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是:上麵的一係列討論,包括今天的、圍繞以色列總理訪美歸來便立馬宣布“耶路撒冷過去一直是我們的,將來也將永遠是我們的”的相關討論,其實都是圍繞“那段文字”展開的。
下麵,我們將繼續圍繞南亞局勢,順著這根主線,關注中俄之間的戰略互動。
●在南亞問題上,俄羅斯似乎又回到了“上合組織(中俄)”的共同立場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針對“俄羅斯對斯裏蘭卡政府打敗猛虎組織表示歡迎”配發了討論紀要,就如我們當時所說:起碼在目前為止,這意味著俄羅斯的南亞政策、因“種種原因”雖然一度偏離了“上合組織(中俄)”的共同利益,但由於“俄美”之間並沒有達成、或者是無法實現“東歐與南亞的利益交割”,在南亞問題上,俄羅斯似乎又回到了“上合組織(中俄)”的共同立場。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定於6月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因中國的支持而終於“打虎成功”的斯裏蘭卡,與“願意充當中國向歐洲投資橋頭堡、且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欄”的白俄羅斯,將一道作為上合對話夥伴出現在會場。
如此一來,經曆了前期不合的“上合組織”,其影響力反而又大了一圈。
●俄羅斯對中國的“北上戰略”正式表態支持
第三,我們也注意到,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明確表示:“俄羅斯政府將結束製定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發戰略計劃工作”,並聲稱“俄羅斯振興遠東地區和外貝加爾應與中國振興東北計劃在工作層麵上協調一致”。
顯然,在盡力擺出了一大堆的“排列與組合”之後,在“中歐美”、甚至“印日”之間“轉了一大圈”的俄羅斯,終於還是決定將其“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發戰略計劃”與“必將由中國主導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綁在了一起。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中國振興東北計劃是“北上戰略”的一個重要運行平台,因此,這意味俄羅斯對中國的“北上戰略”正式表態支持。它較歐盟同意建立“歐洲向中國轉讓技術工作小組”的意義更進一步!
●俄歐之間的戰略互動
下麵,我們繼續順著那根主線,再去關注俄歐之間的戰略互動。
請大家注意這兩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四:主持會議的歐盟格魯吉亞問題特別代表莫雷爾在會議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當天的會議是在“建設性氣氛”中進行的,與會各方以工作組的形式就地區安全與穩定以及人道主義問題進行了討論。他特別強調,盡管這輪會議在18日開始時遭遇阿布哈茲代表缺席、俄羅斯和南奧塞梯代表退場的挫折,但有關各方均參加了19日的會議。
第五:據俄羅斯媒體5月20日報道,烏克蘭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20日宣布將要求總統尤先科撤去現任國防部長尤裏·葉哈努羅夫的職務。
●“俄歐”都非常需要舉行這樣一場會議,以協調彼此的格魯吉亞政策、與科索沃政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18日出現了一點兒小插曲,但有關各方均參加了19日會議的事實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論是挰著科索沃問題的俄羅斯、還是挰著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問題的歐盟,在美國人無法、或者不準備“兌現”其中東、或者東歐承諾的情況下,都非常需要舉行這樣一場會議,以協調彼此的格魯吉亞政策、與科索沃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國內的親美與親歐勢力之間,自然也會爆發爭吵,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宣布將要求總統尤先科撤去現任國防部長葉哈努羅夫的職務,不過是爭吵的具體方式而已。有意思的是,最新消息顯示,俄羅斯又開始用能源費用的問題敲打烏克蘭了。
從上麵的討論中,我們已不難看出,除了“上合”之外,格魯吉亞局勢似乎也在向“格魯吉亞戰爭前後”的狀況回歸。
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了塞爾維亞。
●美國副總統拜登對塞爾維亞的訪問,其實有這麽幾個看點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20日,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在與來訪的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談後提到了兩點:
第一:塔迪奇表示,盡管兩國在科索沃問題上意見不一,但塞爾維亞希望和美國建立盡可能良好的夥伴關係。
第二,在談到科索沃問題時,塔迪奇表示,塞爾維亞視科索沃2008年2月單方麵宣布獨立為違反國際法的舉動,塞現在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將來也絕不會承認。塞爾維亞擁有通過和平、合法的外交方式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權利。拜登則表示,美國不期望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也不把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作為美國改善與其關係的前提條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副總統拜登對塞爾維亞的訪問,其實有這麽幾個看點:
其一,這是科索沃2008年宣布獨立導致美國與塞爾維亞關係緊張以來,美國最高級別的官員訪問該地區。
第二,塞爾維亞與美國雙方都明確表示出“不會讓科索沃問題繼續阻礙雙方建立更加良好夥伴關係”的意思;
第三,按照安排好的行程,在結束訪塞之後,拜登還將訪問黎巴嫩。
●這分明是在衝著歐盟“刻意強調”科索沃問題與中東和平問題之間有著高度的關聯性
由於有消息說以色列準備針對黎巴嫩真主黨舉行軍事演習,而黎巴嫩維和工作主要由歐盟部隊承擔,因此,從美國副總統拜登的具體行程來看,這分明是在衝著歐盟“刻意強調”科索沃問題與中東和平問題之間有著高度的關聯性。
因此,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地位問題上的公開倒退,意味著“歐美”間的“中東交換中亞、南亞”出現了重大變量,美國副總統拜登的具體行程,則意味著華盛頓在拿“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公開地威脅歐盟,並“準備”將目標直接對準歐元。
●可能是華盛頓對南亞政策進行“微調”的開始
顯然,在俄羅斯的南亞政策開始向“上合(中俄)”共同利益回歸、而歐盟的格魯吉亞(烏克蘭)政策也開始向“格魯吉亞戰爭前後狀況”回歸,而歐盟的南亞政策仍然在按兵不動,我們認為,在“美國認為內部衝突的結束使斯裏蘭卡獲得一個新的機會”的背後,可能是華盛頓對南亞政策進行“微調”的開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站在華盛頓的角度看問題,利用一個“失去冷靜的印度”、選擇巴基斯坦這個點、將中國拖進戰事、從而實現南亞破局,絕對是個“一旦啟動、成功率必然頗高、成本相對很低、收益相對很高,且局麵極容易主導並控製”的破局方案。
但是,印度大選的順利結束、辛格政府的繼續執政,實際上已經相當於這一破局方案的“正式熄火”。除非有其它的“點火因素”。
●痛恨“正式熄火”是公開表演的原因,尋找新的“點火因素”則是公開表演的動機
了解到這一點之後,我們也就不難感受到西方媒體之所以開始給印度民主挑刺的原因了,也不難明白有著強烈“美英情結”的英國《金融時報》之所以“緊急總結出”印度民主“四大惡行”的動機了。
由於印度民主“再次選擇”了辛格政府,就西方媒體的公開表演來看,用氣急敗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痛恨“正式熄火”是公開表演的原因,尋找新的“點火因素”則是公開表演的動機。
●“中歐俄美”之間戰略互動的另一種形式
就目前而言,不論是大力兜售“G2”未果的美國、還是對“G2”極其警惕的歐盟,由於金融危機依然“有待”深入發展,由於它們的“重中之重”其實都係在科索沃問題之上,因此,它們都在彼此衝著對方打中國牌。
這一點,其實從中國被人硬貼上“G2(中美)”、“G3(中歐美)、迷你版“G3(中美日)”,或者經濟版“G4(中美歐日)”、政治版“G4(中美歐俄)”等諸多標簽的事實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不論是G2、還是G3、或者G4模式,隻有“中美”是一個都不能少、不可替換,而其它的、包括歐盟都屬於“可替代品”。
表麵上看,這似乎驗證了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將成為21世紀“不可或缺的力量”。他還認為,在未來的幾十年間,中國將與美國一道,成為兩支“權威力量”,成為“世界兩強”,而G2能否成為G3,也就是說歐洲能否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支重要力量,則要看歐洲是否能發出統一聲音。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聆聽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歌唱中國”的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對印度民主的無情抨擊,美國政府對斯裏蘭卡“打虎成功”的正麵評價,俄羅斯對斯裏蘭卡政府取得的勝利表示歡迎,再加上共同處在中國與印度身邊的尼泊爾、緬甸、孟加拉近來出現的一係列內政問題,特別是印度在選順利結束,辛格政府繼續執政,所有這些,恰好讓我們看到了“中歐俄美”之間戰略互動的另一種形式,那就是:
自家屋頂下各有一攤事兒、且彼此間有一大堆“兌現門”無法關閉的“俄美歐”,在印度始終保持冷靜、巴基斯坦局勢仍然大體穩定、南亞破局無法實現的情況下,似乎都在調整策略,似乎都在避免繼續在南亞方向“單獨”找中國的不自在,因為這是中國的重中之重,一旦自己獨自出格,而其它方麵又做壁上觀,則必將獨自遭來中國的猛烈反擊,最後的結果,必然導致在自己的“重中之重”陷於全麵被動。
●“歐美”南亞政策微調的“基調”
而另一方麵,由於印度始終保持冷靜,盡管巴基斯坦局勢較之前混亂得多,但相對對峙於金融危機中的“歐美”而言,中國仍然顯得“太自在了”,因此,“歐美”都有必要在“中印”之間繼續點火,什麽尼泊爾、緬甸、孟加拉、包括斯裏蘭卡,隻要是中國與印度之間存在矛盾的地方,就是繼續點火的地方,如果從這個層麵看問題,那麽,站在北京的角度看問題,在我們非常肯定尼泊爾、孟加拉的國內局勢有著鮮明的印度因素的同時,也應該明白,促成這一局麵的也有著強烈的“歐美”因素,顯然,這即有給中國找麻煩的動機,更有激化“中印”對立的企圖心;
同樣,站在印度的角度看問題,在我們非常肯定“打虎成功”有著鮮明的中國因素的同時,也應該明白,促成這一局麵的也有著強烈的“歐美”因素;顯然,這即有警告印度“不作為”的意圖,更有激化“中印”對立的禍心;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應該不難看出“歐美”南亞政策微調的“基調”,那就是:利用印度實現南亞破局,仍然是“歐美”爭取時間、轉移危機的最佳選擇,因此,圍著“中印”,在尼泊爾、緬甸、孟加拉、包括斯裏蘭卡、巴基斯坦等“中印”有利益衝突的地方盡力點火、製造事端,仍然是第一選擇。
然而,從“孟買恐怖襲擊的後續發展”來看,由於辛格政府將繼續執政,因此,最急於在南亞破局的華盛頓心裏明白:如果不能迫使歐盟即刻向美國提供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那麽,想成功地“威逼利誘”印度進行戰略冒險將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排除美國直接找歐盟的麻煩、或在科索沃方向去試試“應手”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觀察問題,那麽,美國一方麵對斯裏蘭卡“打虎成功”持積極態度,一方麵又通過拜登的外交行程,將科索沃問題與中東和平“扯”在一起,甚至通過以色列再次威脅伊朗、黎巴嫩,其戰略意圖也就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如果歐盟在南亞方向繼續之前的“不作為”,從而令美國南亞破局的方案徹底流產,那麽,美國不排除直接找歐盟的麻煩,或在科索沃方向去試試“應手”(包括中國、俄羅斯的具體反應),或與中國、俄羅斯直接談判,花費大量的籌碼立刻“拆掉”伊核六方會談框架,總之,隻要能盡快擠死歐元就行,從而為盡快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做一次戰略賭博。
顯然,這就要看“相對弱勢”的歐盟將如何反應了。事實上,溫家寶總理在中歐峰會的記者會上,之所以對歐盟非常強硬,又是提政治要求(達賴問題)、又是提經濟指標(要求歐盟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還要順便談談軍事目標(要求歐盟盡快解禁對華軍售),就是瞄到了歐盟的“相對弱勢”。
另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之所以直接威脅歐盟,畢竟是時間太緊了:在實體經濟方麵,繼克萊斯勒之後,通用汽車也準備申請破產,至關重要的美國失業率在繼續攀升,這些都意味著美國實體經濟在繼續收縮;
在虛擬經濟方麵,最新的消息是:由於市場擔心美國國債將喪失最高信用評級,近期都在大舉拋售美元資產,美元兌歐元匯率水平跌至半年來的新低。
結果是,我們一直非常關注的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在繼續攀升。其中,極具代表性的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已經升至半年來的新高了,接近3.5%的水平;而30年期國債殖利率也已接近4.40%水平。
在這裏,東方經濟評論員就強調說,美國長期國債殖利率的升速超過了我們的預期。而一旦美國長期利率超過8.5%的水平,也就意味著美國虛擬經濟的“造血功能”將徹底喪失,為美軍提供炮彈、燃油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將徹底停擺。
至於局勢最終將如何發展,我們將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