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2008-08-10 05:39:51)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格稱南奧塞梯大部分已被控製 普京稱將進行回擊
【綜合消息】據報道,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8日表示,經過一夜的進攻,南奧塞梯大部分地區已被格魯吉亞中央政府控製,並要求俄羅斯停止對格國進行空襲。 而俄羅斯總理普京8日譴責格魯吉亞軍隊對南奧塞梯進行軍事行動,並稱俄羅斯會對此進行回擊。
早先報道指,格魯吉亞內政部稱,俄羅斯三架轟炸機8日襲擊了格魯吉亞村莊。
7日晚至8日晨,格魯吉亞在南奧塞梯衝突區開始了軍事行動。南奧塞梯方麵說,格魯吉亞動用了飛機,坦克和步兵進攻茨欣瓦利,目前有超過15名和平居民喪生。
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與俄羅斯北奧塞梯接壤,且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南奧塞梯因要求獨立於20世紀90年代初與格中央政府發生武裝衝突。自1992年起,俄羅斯、格魯吉亞、北奧塞梯和南奧塞梯組成了解決南奧塞梯衝突四方混合監督委員會,由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3方組成的混合維和部隊開始在衝突地區執行維和任務。
【時事點評】我們注意到,在“誰挑起衝突”的問題上,根據格魯吉亞方麵的說法,是南奧塞梯方麵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先動的手;而根據俄羅斯及南奧塞梯的口徑,是格魯吉亞挑釁在先。
●格魯吉亞局勢的迅速惡化,是“近來國際局勢”的必然發展
在此,在“誰先動手”的問題上,我們暫時不下結論(答案將隨著我們的討論逐漸明朗),隻是想強調一點,那就是:格魯吉亞局勢的迅速惡化,是“近來國際局勢”的必然發展。
為了更好地展開討論,很有必要對之前的相關觀點進行一個“全麵總結”。
●第一個觀點:目前“世界能源外交”正處於一個“空前活躍”階段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近來國際局勢的變化,我們用大量篇幅著重地強調這麽幾點:
第一,目前“世界能源外交”正處於一個“空前活躍”階段,而這種“空前活躍階段”既表現在“俄歐”正式啟動了“新俄歐關係談判”進程,也表現在“中俄”正式啟動了“中俄能源談判機製”進程,更表現在“中俄”與“俄歐”之間圍繞這兩個旨在“謀定能源戰略合作、確保各自經濟安全”的進程、各自邁出了標誌性的一步:
首先,在歐洲方向,繼所謂的“北流(旨在繞過東歐國家,俄羅斯向西歐輸送能源)”之後,以波黑塞族前領導人卡拉季奇被“突然被發現”、並迅速引渡給歐盟控製下的戰爭法庭,以及諸多歐盟國家“高調”宣稱將參與“南流”項目為標誌,“俄歐”之間在“南流(旨在繞過東歐,俄羅斯向南歐輸送能源)”項目上的合作已經邁出實質性步子;
●第二個觀點:“俄歐”選擇這個檔口啟動“實質性戰略合作”的重要意圖在於兩個方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俄歐”選擇這個檔口啟動“實質性戰略合作”的重要意圖在於兩個方麵:
其一:一旦“北流”、“南流”全部建成,對俄羅斯而言,所謂“俄歐新關係”主體框架也就完成了;
根據我們的觀察,俄羅斯似乎將“俄歐新關係”賦予了普京路線“新載體”的角色,這就是說,俄羅斯打算通過“有條件支持”地中海計劃的方式、去“牽引”一條“俄歐新關係”。
其二:對歐盟而言,如果俄羅斯通過“同意卡拉季奇被引渡”所展示的“科索沃合作之誠意”沒有問題,那麽,“俄歐”在合作過程中慢慢搭建一個、在整體戰略上互惠互利的“俄歐新關係”是值得期待的。
這樣一來,在“南流”、“北流”這些個共同利益的牽引下,軍事實力欠缺的歐盟不僅可以借助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共同維護巴爾幹半島的穩定,還可在“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的掩護下,在現有的國際能源組織框架(歐美主導的)之外、另外鋪設一個“能源安全戰略”框架,在“北約”的框架之外去推動歐盟的政治統一進程。
討論進行到這裏,如果您一直在關注《東方環球時事解讀》的話,那麽,也就很容易想起俄羅斯總統在7月15日的幾段講話。
●7月15日,梅德韋傑夫總統在俄羅斯外交部有幾段講話
7月15日,梅德韋傑夫總統在俄羅斯外交部有幾段講話,其主要內容是:
第一,必須改革歐洲及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
第二,針對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係統的問題,“俄將做出對等反應,但是警告性的”。
第三,梅德韋傑夫說:“科索沃對於歐盟來說,就像伊拉克之於美國。”
第四,梅德韋傑夫強調:“今天的俄羅斯準備與歐洲在能源及高科技領域發展緊密的合作關係,俄羅斯第一次準備與任何國家建立‘務實的關係’,不再以意識形態來劃分。”
第五,梅德韋傑夫還表示:“加強與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埃及、沙特阿拉伯、韓國、土耳其、東盟以及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加強與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的關係,是他工作成功的條件之一”。
第六,梅德韋傑夫強調:“基於共同利益,需要有效利用不同的多邊場合解決共同麵臨的問題........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金磚四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巴西)的合作。”
第七,梅德韋傑夫最後強調:“總的來說,俄羅斯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現在麵臨的新任務是在接下來數年內積蓄俄羅斯未來發展的潛力,既需要國內努力,也需要團結國際力量。”
●“普京路線”已經到了“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階段
針對梅德韋傑夫的這番表白,東方評論員曾經說過:
首先:盡管梅德韋傑夫總統”的“對外言辭”甚至比“普京總統”的還要強硬,但本質上是“普京路線”的繼承。在我們看來,在普京總統任期之內,“普京路線”是處於“打基礎”階段,這集中表現在那個時期的“普京路線”總體上處於一種理論形成與政策宣示階段,而到了梅德韋傑夫時期,隨著世界局勢的進一步激變,“普京路線”自然也就走到了“全麵升華”階段。
其次:這種“全麵升華”給人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普京路線”已經到了“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階段。
最後,就“本質”而言,從“第一段”至“第六段”、大體就是俄羅斯“初步擬就”的、旨在“團結國際力量”的“計劃書”。至於第三段、既“科索沃對於歐盟來說,就像伊拉克之於美國”的說法,更是直接點出了整份“計劃書”的“戰略支點”,
●俄羅斯正按著這份“計劃書”一步步展開
顯然,近一個月來所發生的一切,特別是“俄歐新關係”進程啟動與“和美國政府有協議的”卡拉季奇被“突然發現”,中-哈-土天然氣項目正式實施與“中俄”準備擴大“非美元結算”,以及“俄羅斯準備恢複在古巴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地位”,正是按著這份“計劃書”一步步展開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自這份“計劃書”被“公開”之後,卡拉季奇被突然發現、以及引渡給歐洲控製下的戰爭法庭也就成了不可避免,在歐盟眼裏,這即是俄羅斯向歐盟表示“科索沃合作”、發展“俄歐新關係”的關鍵第一步,也是歐盟向美國強調“科索沃獨立的後續發展”不一需要美國、不一定需要北約的關鍵一步。當然了,它也是歐盟“正式批準”對“普京路線”至關重要之“南流項目”的關鍵一步。
●作為“科索沃獨立案”的翻版,俄羅斯“做”出來的“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獨立問題”不那麽急迫了
顯然,一旦“俄歐”之間決定邁出這一步,那麽,作為“科索沃獨立案”的翻版,俄羅斯“做”出來的“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獨立問題”也就不那麽急迫了。
真實的情況就是:自這份“計劃書”被“公開”之後,7月17日,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前往格魯吉亞斡旋,並向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遞交了一份德國擬定的三階段和平計劃。但該計劃遭到薩卡什維利的拒絕,而阿布哈茲也表示不會和德國外長進行磋商,俄羅斯也進行了批評;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攜帶著“三階段和平計劃”的德國外長,其格魯吉亞之行之所以會熱臉貼到了冷板凳,並被“有關方麵(包括對立的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集體冷待”的原因主要在於兩點:
第一,所謂“三階段和平計劃”,既首先結束暴力衝突,其次允許25萬格魯吉亞難民返回阿布哈茲,最後是確定阿布哈茲的地位問題,本質而言、原本就是一份“並不打算解決問題、隻打算介入問題、並時刻準備利用問題”的計劃書:
●我們的第三個觀點:限於各自的困境,“歐美俄”都不願意徹底結束“格魯吉亞暴力衝突”
顯然,在這個時候,對陷在伊拉克問題,卻緊盯著伊核問題,手裏卻拿著科索沃問題,以向歐盟索要“伊核配合”的美國人而言,在歐盟拿出“真金白銀”式的“伊核配合”、以及明確支持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之前,是不願意徹底結束“格魯吉亞暴力衝突”的;盡管美國投資的“巴傑管道”需要一個穩定的格魯吉亞,但是,在“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啟動之後,如果格魯吉亞的穩定造成的必然後果是美國對格魯吉亞施加影響力的不穩定,那麽,美國人寧可要一個不穩定的格魯吉亞。
同樣,在這個時候,對正在全力阻止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但手裏卻同時拿著科索沃問題與伊拉克問題,剛剛與歐盟一同啟動“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的俄羅斯而言,在北約(歐盟)明確排除格魯吉亞、特別是明確排除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之前,也就是說,在北約內部(歐美之間)在這個問題上走向“公開分裂”之前,也是不願意結束“格魯吉亞暴力衝突”的。
最後,對陷在科索沃問題,手裏也拿著伊拉克問題,及“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的歐盟而言,在俄羅斯、或者美國“進一步幫助”歐盟穩定科索沃局勢之前,也不希望徹底結束“格魯吉亞暴力衝突”,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不穩定的”格魯吉亞是歐盟通過北約與“歐俄新關係進程”這兩個平台,分別向“俄美”施加戰略壓力、並索取“科索沃配合”的“著力點”。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恐怕正是看清楚了這一點,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對“俄歐美”中任何一家都指望不上的薩卡什維利、不僅拒絕了德國外長專程送達的“計劃書”,還一語中的地“點破”了整個問題的要害,那就是:“恰恰是在這裏,在格魯吉亞決定著歐洲新秩序的未來。”
●我們的第四個觀點
這樣,也就形成了我們的第五個觀點,即:在俄羅斯阻止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用一切手段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是“真正的重心”之所在,也就是說,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是俄羅斯在處理“俄歐、俄美關係”時的“真正紅線”。
而為了達此目的,“阻擊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也就成了俄羅斯的最後一道防線,為了守住這一防線,避免“烏克蘭加入北約”被“實質性”地提上烏克蘭政治議事日程,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來:總之一句話,隻要能讓烏克蘭“確認”加入北約的代價(可能導致分裂與戰爭)是不可承受的,不論是和平肢解、還是武力肢解格魯吉亞,隻要形勢需要,俄羅斯都將毫不猶豫地付諸實施。
而對於歐盟而言,隻要能讓“中俄”在地中海計劃、特別是“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中采取有利於歐盟的政策(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層麵),格魯吉亞也好、西藏問題也罷,都是可以“不要立場”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法國總統“自煽耳光”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且在動身到北京的最後一刻“拒絕會見**”,以及德國提出那份“舅舅不親、佬佬不愛”的“格魯吉亞調解計劃書”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格魯吉亞局勢的“迅速惡化”,從根子上而言,正是“普京路線”決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決心“全麵升華”的必須結果。
●“普京路線” 這份決心,緣於經濟結構過度依賴能源的俄羅斯、有一種“生死存亡”的緊迫感
我們認為,“普京路線” 這份決心,緣於經濟結構過度依賴能源的俄羅斯、有一種“生死存亡”的緊迫感。
圍繞這個觀點,我們來繼續“回顧”。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有這麽一段討論:
我們知道,在前蘇聯被解體成一大堆國家的過程中(前蘇聯的垮台就與美國主導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而導致的前蘇聯財政收支狀況惡化有直接關係),特別是,在俄羅斯被“休克療法”整治得差一點兒亡國的過程中,俄羅斯人對“美國資本意圖控製俄羅斯的能源產業”、進一步強化“石油美元計價製”、從而實現對俄羅斯的經濟殖民,繼而對世界進行經濟殖民的戰略意圖是“點滴在心”。
●“能源定價權”的重要性對於俄羅斯而言,是個關乎到“亡國滅種”的問題
也正因如此,普京上台之後,一個標誌性的手段就是重手整治與美國資本勾結的俄羅斯能源巨頭,通過“將不聽話的直接關進監牢”的鐵腕,成功地將能源企業重新控製在俄羅斯的手中;另一個重大戰略目標就是要建立獨立的石油交易所。
就目前而言,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市場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所占份額分別達16%和26%之多。能源的重要性,準確地講是“能源定價權”的重要性對於俄羅斯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一再強調,普京路線對外政策是“以能源為先導,以軍事為支撐,全麵地發展與中國、歐盟、美國的雙邊關係”,再加上能源貿易是俄羅斯近年來經濟增長的引擎,如果能源貿易的標價權始終掌握在美國人手裏,俄羅斯的全球戰略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僅如此,俄羅斯始終都擺脫不了“亡國滅種”的危險。
據了解,俄羅斯轉型經濟研究所的一份模擬分析報告明確指出:如果2009年石油價格降為每桶25美元,那麽,目前仍在暴增中的俄羅斯政府收入屆時將銳減9%;目前處於盈餘狀態的政府財政,屆時立刻將出現赤字,且赤字將高達GDP的7%;
而在東方經濟評論員看來,一旦如此,俄羅斯的通貨膨脹也將達到40%、甚至50%,俄羅斯經濟狀況將全麵逆轉,並“重新指向”葉利欽時代。
●俄羅斯有足夠的動機用一切手段令俄羅斯的“能源貿易”保值、增值
顯然,對重新拿回能源產業、並享受了數年能源暴利、從而有能力拿出一份總額高達130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四處搜尋投資目標”的俄羅斯而言,“防止石油價格降到25美元一桶”、或者於令俄羅斯的“能源貿易”保值、增值,也就至關重要了。即便不為別的,即便僅僅為防止那份高達130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迅速歸零”,俄羅斯也有足夠的動機這樣做、用一切手段去做。
● 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問題,令“能源貿易”保值、增值的途徑有兩個
不難看出,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問題,令“能源貿易”保值、增值的途徑有兩個:
其一,是在“石油美元計價製”下,防止石油價格降到25美元一桶的途徑;顯然,要做這一點的辦法非常簡單,就是“協助美國資本”維持目前的高油價。
其二,是用“石油非美元計價製”取代“石油美元計價製”,用已經部分取代美元、且相對美元處於升值趨勢中的歐元、或者直接用俄羅斯的盧布結算,將計算、並決定俄羅斯綜合國力“增減”的“關鍵”從“石油美元計價製”的桎梏中徹底解脫出來。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俄羅斯自己的石油交易所;甚至在石油之外,聯合伊朗、卡塔爾等天然氣主要生產國建立一個“天然氣歐佩克”,並用“非美元計價”,也就刻不容緩地提上了議事日程。
●第五個觀點:我們一直期待俄羅斯主動調整“對華能源戰略”、放下那份“小九九”的主要根據
在首席評論員看來,“其一”的本質是讓美國繼續把持俄羅斯的“經濟命脈”,“其二”的本質則是要反手扣住美國的命脈。
顯然,“普京路線”隻能選擇“其二”,但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除“歐盟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經濟體”的配合。
值得強調的是,這也正是我們一直期待俄羅斯主動調整“對華能源戰略”、放下那份“小九九”、以尋求中國策應的主要根據。
為了證實這一點,我們繼續“回顧”。
●第六個觀點:總體上看,歐盟對俄羅斯的態度是一種“期待”
值得強調的是,作為“歐洲新秩序”中的一個版本,“地中海計劃”還可以指望在“俄歐新關係”的掩護下進行戰略展開,並隨著“南流”項目的順利實施、可能在地中海上空形成一種向心力。
請大家注意,在我們看來,總體上看,歐盟對俄羅斯的態度是一種“期待”。
●第七個觀點:俄“對華能源戰略”有所調整
其次,在中國、或者亞洲方向,繼中亞的中-哈-土氣管日前“正式啟動”之後,隨著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的“正式啟動”,由於與中緬跨境輸氣管相伴相隨的還將有一條旨在將中東、非洲的石油輸往中國的油管,因此,就大的框架而言,“通往中國經濟體”的“能源管道”基本上組網成功:西北有已正式啟動實施中亞天然氣管道,東有正在醞釀中的中俄天然氣管道,再加上南線啟動的海上天然氣通道,中國在周邊繪製的、來自“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海外能源網絡也就“相對完整”了。
值得強調的是,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的“正式啟動”、是放在中亞的中-哈-土氣管“正式啟動”之後進行的,因此,在我們看來,本質而言,這兩條分別將中東、非洲及中亞能源輸往中國的能源戰略管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接連啟動,也是以俄羅斯的“對華能源戰略”從“源頭上控製裏海能源對華輸送為原則”、調整為“對中國在周邊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能源網絡表示理解為原則”作為基礎的。
●第八個觀點:總體上看,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主要是一種“策應”
因此,隨著俄羅斯“默認”中國在周邊地區建立一套“獨立、足夠的能源供應體係”之戰略態度的若隱若現,在策應“以能源為先導、以軍事為支撐”的“普京路線”上,以“俄羅斯副總理謝欽訪華後,立刻宣布兩則重大消息(俄羅斯東部的“兩條油管”都將拐入中國;俄羅斯和中國中央銀行正在草擬在雙邊貿易中擴大盧布與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文件,並明確表示,“這些文件的草擬工作將在近期結束”)為標誌,中國也開始有所動作,開始“策應”俄羅斯針對“石油美元本位製”發起的衝擊。
請大家注意,在這些變化上,總體上看,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主要是“策應”。
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即是出於對俄羅斯“能源戰略調整”的一種回饋,更是出於對人民幣結算圈的一種鋪墊。在這個問題上,“中俄”有著“長遠戰略利益”合作基礎。
●第九個觀點:在美國、或者美洲方向,局勢的變化也集中在俄羅斯的身上
最後,在美國、或者美洲方向。大家不難看出:局勢的變化也集中在俄羅斯的身上。
眾所周知,在俄羅斯放話“考慮將戰略轟炸機開進古巴、以反擊東歐導彈計劃”、作為警告美國的手段之後,美國不僅拒絕在反導問題上讓步,反而強硬威脅稱“如果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開進古巴將觸及美國紅線”。
最新的發展就是,訪華才歸的俄羅斯副總理謝欽隨即飛抵古巴,並同古方就能源、運輸、金融等領域開展合作進行協商,並簽定了協議。3天之後,也就是8月4日,真正執掌俄羅斯大權的普京總理正式宣稱:“俄羅斯需要恢複在古巴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地位”、從而擺出一副隨時準備將“美國紅線”踩在腳下的姿態。
●俄羅斯警告:將冷戰時的“蘇古關係”擴散至整個南美,就是美國必須承擔的後果
請大家注意,“俄古”合作的“第一重點”同“俄中”、“俄歐”一樣,都在於能源,此外,“俄中”合作另一個重點--金融,也列入了“俄古”合作的範疇。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考慮到冷戰時期,古巴是蘇聯在拉美地區重要盟友的曆史,我們也就不難想像,在普京發出“俄羅斯需要恢複在古巴......地位”的背後,恢複俄古軍事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如此一來,“俄古”私下協議的合作內容與“俄委”公開宣布的合作項目就非常相似了:
我們知道,訪俄歸來的查韋斯3日公開聲稱“二十四架可以發射導彈的俄羅斯蘇霍伊戰鬥機已交給委內瑞拉”,並且明確警告“最近再度恢複活動的美國第四艦隊應避開委內瑞拉水域”。
如果再考慮到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日前專門撰文,將“美國第4艦隊在解散48年以後重建”定性為“是準備在本地區進行軍事幹涉”的細節,阿根廷總統公開將美國重組的第4艦隊視為南美安全的威脅,我們也就不難想像:在普京發出“俄羅斯需要恢複在古巴......地位”的背後,俄羅斯放言“準備恢複在古巴的地位”的意圖在於警告:如果美國在反導問題、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步步進逼,那麽,將冷戰時的“蘇古關係”擴散至整個南美,就是美國必須承擔的後果。
●第十個觀點:也是我們一再強調的一個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反複強調:隨著“歐俄”啟動“新關係協議首輪談判”,從而將“歐俄能源合作”放置在“歐美、或者俄美能源合作”之前;隨著中哈天然氣管道的開工建設,中國、或者俄羅斯在中亞能源合作的問題上也算是解開了一個心結;特別是,隨著法國總統用那番“肺腑之言(指歐盟必須與中國合作)”向中歐關係注入重大信號,“中歐俄”有望在伊核問題保持協調、並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進行合作,並在此基礎上,對彼此間的重要利益、特別是核心利益給予關切,在這種情況下,“中歐俄”一邊合力維持伊核問題,一邊也就可以騰出手來處理手上的急務: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中國而言,就是迅速打通通往中東、中亞方向的能源通道、穩固東亞10+1模式、並牽引“10+3”模式。
對俄羅斯而言,是趁機要求“中歐”支持其有關“能源定價權”的計劃,並全麵阻止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逐步擠壓美國在獨聯體國家的勢力,並伺機瓦解北約;
對歐盟而言,就是迅速推進歐盟的政治統一進程,方法之一是趕快推進“地中海計劃”,並在推進過程中向中東方向全麵擴展勢力。
有意思的是,下麵的這則新聞,恰好證實了我們反複強調的這個觀點。
俄羅斯外交部長建議成立全歐峰會替代北約
【莫斯科消息】據俄羅斯新聞網8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日前在最新一期的《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誌上發表文章《21世紀的俄羅斯與世界》,提議建立全歐峰會以填補歐洲大西洋政治真空,替代北約。
俄外長在文中強調指出,建立全歐峰會這一新組織的目的不應是向任何現有機構施加壓力,而是為了在歐洲大西洋地區創造新的信任氛圍,幫助各國以新的視點對待問題。現在因循守舊的方法已經不能解決歐洲事務中累積下來的矛盾,隻有根據當前俄羅斯和歐洲各國相互關係中遵循的原則基礎,嚐試建立某種新的聯合整個歐洲大西洋的機構,才有可能有效解決當前麵臨的問題。因為現行的歐洲大西洋政策並不健全,歐安組織每年開會卻連續數年都未能在赫爾辛基公約問題上達成一致就是例證之一。
拉夫羅夫建議暫時停止所有爭議項目,特別是單方麵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問題、美國計劃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以及北約東擴等問題,取而代之的是應當多加關注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如貧困、饑餓和疾病等。
在談到俄美關係問題時,拉夫羅夫指出,俄美如果能夠能夠保持在裁軍領域的合作的話,兩國關係本應能夠更加穩固一些。令人滿意的是,在美國現總統任內,關於保持和發展裁軍與軍控進程的聲音越來越高。俄外長相信,如果俄美能夠確立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氛圍,兩國關係必能實現雙贏。
俄外長特別指出,既然在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都能擁有更多的信任,現在更應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而不能教訓他國應當怎麽做,不應當怎麽做。因此美國今後麵臨的任務並不簡單,特別是應當意識到必須承認世界現狀,尊重各方觀點和聲音多樣性的事實。
【時事點評】前麵說了,對俄羅斯而言,騰出手來去處理的“急務”就是:趁機要求“中歐”支持其有關“能源定價權”的計劃,並全麵阻止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逐步擠壓美國在獨聯體國家的勢力,並伺機瓦解北約;
顯然,俄羅斯外長在這個時候“提議建立全歐峰會以填補歐洲大西洋政治真空,替代北約”,當然是“正式”發出了“將逐步擠壓美國在獨聯體國家的勢力,並伺機瓦解北約”的戰略信號。
●我們的第十一個觀點
最後,我們的第十一個觀點就是:在如何“高效”挖掘美國全球戰略牆腳的問題上,“中歐俄”必須保持充分地合作;而在如何擴展自己戰略空間的層麵上,“中歐俄”就各有各的辦法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現在的形勢發展來看,隻要“中歐俄”不再過多地關注夾雜在科索沃問題、阿富汗問題、巴基斯坦問題、格魯吉亞問題、緬甸問題中的“小利益”,自然就可以騰出手來“高效”挖掘美國全球戰略的牆腳了,顯然,挖掘的目標就是美國的“石油美元”、挖掘的手段就是將“美元”從“石油”身上“解開”。
通過上麵的回顧,我們已經不難看出,這正是俄羅斯一馬當先、主動挑頭,“中歐”在一旁大敲邊鼓的一件事情。
●“誰先動手”也就有了答案
值得強調的是,南美國家醞釀中的、擺脫美國的計劃很多,什麽“南美銀行”、什麽“南美安全組織”等等不一而足,如同“石油美元”的問題一樣,在南美這個地方,在美國的後院,隻要有人主動挑事兒,即便出於自身的利益,不論是受困於“科索沃問題”、並在展開地中海計劃的歐盟;還是受困於“能源安全問題”的中國、並在推動東亞一體化的中國,那是絕對有理由去“配合”一把的。
在全麵掌握上麵這些背景之後,在格魯吉亞局勢迅速惡化的問題上,我們再去評估“誰先動手”也就有了答案,顯然:當科索沃局勢發展到俄羅斯與歐盟都有理由“讓格魯吉亞局勢緩一緩”的同時,對陷在伊拉克問題,卻緊盯著伊核問題,手裏卻拿著科索沃問題,以向歐盟索要“伊核配合”的美國人而言,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一個動亂中的格魯吉亞,怎麽看怎麽像“刻意”掛在“能源通道”上的一顆炸彈
前麵說了,盡管美國投資的“巴傑管道”需要一個穩定的格魯吉亞,但在歐盟拿出“真金白銀”式的“伊核配合”、以及明確支持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之前,美國是不願意徹底結束“格魯吉亞暴力衝突”的,因為格魯吉亞非常靠近烏克蘭、波蘭、要知道,在“北流”、“南流”組網之前,烏克蘭-波蘭是俄羅斯通往歐盟最主要的能源通道。
顯然,一個動亂中的格魯吉亞,怎麽看怎麽像“刻意”掛在“能源通道”上的一顆炸彈。
站在華盛頓的角度看問題,既然歐盟仍然不打算拿出“真金白銀”式的“伊核配合”、以及明確支持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麽,搶在“南流”、“北流”計劃沒有建成之前,也就是“俄歐新關係”沒有成型之前,狠狠地點燃“炸彈”上導火索,也就成了一個選擇,盡管這枚嗞嗞作響的炸彈也威脅到了美國出資建造的“巴傑管道”,但誰都知道,“巴傑管道”所輸送能源的相當部分原本就是歐洲人的訂貨。
●針對俄羅斯與歐盟,美國人寧可要一個不穩定的格魯吉亞
因此,盡管美國投資的“巴傑管道”需要一個穩定的格魯吉亞,但是,在“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啟動之後,如果格魯吉亞的緩和、穩定所造成的必然後果是美國對格魯吉亞施加影響力的不穩定,特別是對科索沃局勢施加影響力的不穩定,甚至在“中歐”的策應下,還會造成美國後院--南美的不穩定,那麽,針對俄羅斯與歐盟,美國人寧可要一個不穩定的格魯吉亞;
同樣,巴基斯坦即是中國通往伊朗的通道,也是美國駐阿富汗部隊的通道,如果“中俄歐”戰略妥協的結果,是將“伊核協調”擴展至科索沃協調、格魯吉亞協調,阿富汗協調,南美協調,特別是巴基斯坦協調,那麽,美國也寧願要一個不穩定的“巴基斯坦通道”。
●華盛頓“非常逼真地”擺出了一副“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姿態,以加強“視聽效果”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華盛頓是否敢於“全麵地”去這樣做,但是,從格魯吉亞如期爆發戰爭、穆沙拉夫麵臨彈劾的情況來看,以色列警告準備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情況來看,美國人還是非常期望“方方麵麵”相信這一點的,並“非常逼真地”擺出了一副“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姿態,以加強“視聽效果”。
但根據俄羅斯方麵的報道,就在布什抵達北京參加奧運開幕式、而格魯吉亞卻搶在奧運開幕之前爆發戰爭的之後,中國軍方已經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向“西部”調動了兩個師的部隊。而俄羅斯軍隊更是直接參戰。
●在全球利益的牽引下,“中歐俄”有將“伊核協調”推而廣之的可能
另外,直至目前為止,中國、特別是歐盟,對美國一手挑起的“俄格”戰爭並沒有高調的“政策宣示”,由此可見,在全球利益的牽引下,“中歐俄”有將“伊核協調”推而廣之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東方評論員對格魯吉亞局勢隻想強調這樣幾點:
第一:在“普京路線”決心“全麵升華”之後,格魯吉亞局勢全麵惡化已經不可避免;
第二,格魯吉亞局勢的全麵惡化,必然導致歐盟角色的“吃重”,但隻要俄羅斯能得到中國的支持,由於伊核問題仍然“無解”,美國從歐盟那裏得到的支持就非常有限。
第三,隻要美國從歐盟那裏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那麽,北約的“歐美”裂縫就會繼續擴大;
●不排除“中俄”效仿美國,另豎反恐大旗,另立“反恐中央”,以“反恐”的名義進入阿富汗打擊三股勢力
第四,隻要北約的“歐美”裂縫繼續擴大,華盛頓在巴基斯坦方向的動作就隻能局勢在“虛張聲勢”的層麵,否則,在奧運開幕之前已經遭到恐怖襲擊的中國,隨著局勢的發展,不排除與俄羅斯一道,效仿美國,另外豎立一麵反恐大旗,另立一個“反恐中央”,以“反恐”的名義進入阿富汗,堅決打擊三股勢力。
●美國聲稱向阿富汗增派五萬兵力,彰顯“嚴守阿富汗反恐主導權”的決心
在我們看來,或許正是基於這種恐懼,最新消息證實:美國國防部長已經聲稱,將向阿富汗增派五萬兵力。
當然,五萬兵力不是個小數目,它超過了美國駐阿富汗兵力的總和,這一宣布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彰顯美國“嚴守阿富汗反恐主導權”的決心。
●不想吃鴉片的美軍,就得更加依靠巴基斯坦這條生命線的穩定
可問題又來了,五萬兵力可是五萬張嘴,一旦增兵成為事實,那麽,美軍在阿富汗將有約十萬人之眾,這十萬大軍的給養如何解決?阿富汗隻是盛產鴉片,因此,不想吃鴉片的美軍,就得更加依靠巴基斯坦這條生命線的穩定,即便從這一角度去看,華盛頓在巴基斯坦的問題上更是在”虛張聲勢”,而其奉行的、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將巴基斯坦弄成低效”的政策,恐怕還是難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下場。
●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俄羅斯根本就“不會”顧及什麽!也“不能”顧及什麽!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的結論就是:格魯吉亞的戰爭,彰顯出俄羅斯圍繞能源、及能源結算問題進行的“主動出擊”已經打痛了美國,出於“擒賊先擒王”的“兵法”,讓格魯吉亞挑起戰爭,也是不錯一步,問題是俄羅斯會輕易調整戰略嗎?如果不會,運用後切強硬手段打殘格魯吉亞,甚至“徹底拔掉”聽命於美國的格魯吉亞現政府,都是可供選擇的方案。
隻要能得到“上合”(主要是中國方麵)的策應,並在巴基斯坦問題上顯現出策應中國的決心,外加一個沒有解決的伊核問題,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俄羅斯為了守住“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這條“生死紅線”,格魯吉亞本來就是一張可以打出、甚至可以打爛的牌,因此,俄羅斯根本就“不會”顧及什麽!也“不能”顧及什麽!
在搞清楚上麵這些“背後”之後,人們也就會發出由衷的感慨:在北京奧運開幕式上,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歐盟國家的諸多領導人,在欣賞奧運開幕式的同時,心裏更加惦記著的、恐怕是別的問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場聲勢浩大、曲曲折折的北京奧運開幕式,在格魯吉亞戰爭爆發、巴基斯坦形勢緊張、阿富汗局勢可能急變之後,已然有點兒“煮酒論英雄”的味道了、至於俄羅斯是否能上演一幕“溫酒斬華雄”,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