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Dec.6

(2007-01-26 14:12:37) 下一個
黎巴嫩反對派宣布將再次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
【貝魯特12月6日消息】 據報道,黎巴嫩反對派6日晚在這裏發表一項聲明,宣布將於本周日下午再次舉行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示威活動。 以親敘利亞的真主黨為首的黎巴嫩反對派在聲明中號召黎巴嫩人前往貝魯特市中心參加這一示威遊行活動,並稱“或許這一天將成為曆史性的一天”。聲明要求反對派成員采用新的和平表達方式來推翻由議會多數派支持的西尼烏拉政府。 報道說,為推翻西尼烏拉政府,黎巴嫩反對派於本月1日在貝魯特市中心舉行了數十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示威活動,並於當晚在那裏搭起了100多頂帳篷,開始了無限期的靜坐活動。 麵對反對派一再施加的壓力,黎巴嫩多數派要求其成員保持平靜,並呼籲反對派進行對話,以尋求擺脫當前困境的有效途徑。
【時事點評】直到今天為止,由“黎以衝突”中大放光彩的黎巴嫩真主黨所組織的反政府示威,已經持續多日。期間,在中東部分,在跟蹤事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注意搜索歐洲國家的官方反應”。
之前一直在“緊閉雙唇”的法德,終於開口說話了 就在黎巴嫩反對派發表聲明,並“宣布將於本周日下午再次舉行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示威活動”、且將其拔高到“或許這一天將成為曆史性的一天”、從而令人聯想到黎巴嫩的局勢“是否”將在曆史性一天裏走向失控的前後,這之前一直在“緊閉雙唇”,既不說親美黎巴嫩政府的“不是”,也不說親伊、親敘之真主黨“不是”的法德,終於開口說話了。 下麵,我們就先聽聽希拉克與默克爾會晤之後,共同說了些什麽!
德法首腦非正式會晤發表聲明支持黎巴嫩政府
【柏林12月5日消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希拉克5日在德國薩爾州梅特拉赫舉行了傳統的“布雷斯海姆會晤”。德法兩國政府首腦就黎巴嫩局勢發表共同聲明,表明了對黎巴嫩現政府的支持立場。 德法兩國在聲明中呼籲黎巴嫩各方保持理智,並要求衝突雙方在尊重黎巴嫩國家民主機構的條件下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 聲明還希望敘利亞不要支持“企圖導致黎巴嫩和該地區不穩定的勢力”。 “布雷斯海姆會晤”是指德國總理和法國總統以及兩國外交部長非正式的會談機製。德法兩國於2001年在法國埃爾薩斯的布雷斯海姆村敲定了這種定期非正式會晤機製。根據協議,德法兩國輪流擔當會談主辦國,會談沒有固定的日程安排。
【時事點評】所謂的“布雷斯海姆會晤”,是因德法兩國領導人經常在布雷斯海姆這個法國小鎮會晤而得名。我們知道,布雷斯海姆的美味菜肴是膾炙人口的,而在那裏的頻繁會晤、對兩國理順原有分岐似乎總是顯得大有裨益。事實也證明,兩國領導人在經過“布雷斯海姆會晤”後,在很多時候,事情的確會向“加強相互間理解”的方向發展。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法德”首腦利用傳統的“布雷斯海姆會晤”來宣布這個消息,似乎是在刻意強調“兩國”在黎巴嫩問題上的意見“高度統一”。
“德法”聲明“主題”就是兩個字“和平” 事實上,不論“德法”在聲明中“對黎巴嫩現政府表示支持”、還是“呼籲黎巴嫩各方保持理智”,更或者是“希望敘利亞不要支持企圖導致黎巴嫩和該地區不穩定的勢力”,其“主題”就是兩個字“和平”,其意願都是希望黎巴嫩衝突雙方能保持和平、希望雙方能通過和平對話來解決問題。
巴基斯坦方向也令人驚異地傳來了一聲“希望和平” 無獨有偶,就在法德兩國首腦在黎巴嫩問題上終於開口說話、共同表達了“希望黎巴嫩保持和平”的願望之後,與聯合國關於“黎以衝突”的立刻停火決議案有直接聯係的巴基斯坦方向、也令人驚異地傳來了一聲“希望和平”。
巴基斯坦擬棄克什米爾主權 提議廣泛自治   
【綜合12月6日消息】巴基斯坦有意尋求克什米爾問題新解決方案,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將軍星期二(5日)在接受印度媒體采訪時表示,對克什米爾地區實行廣泛自治計畫未嚐不是解決巴印兩國主權爭端的一條途徑。    據報道,穆沙拉夫當天首次宣布,如果印度同意他提出的四點方案,巴基斯坦就準備放棄對克什米爾的主權要求。穆沙拉夫說,解決克什米爾爭端的四點建議是:一、克什米爾現行分界線不變,但人員可以自由往來出入;二、克什米爾建立自治政府或自治區,但不能獨立;三、巴基斯坦和印度從克什米爾分階段撤軍;四、印度、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派員在克什米爾建立監督機製。   穆沙拉夫總統星期二的評論讓人們看到,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最終解決有望成為可能。穆沙拉夫向立場較為獨立的新德裏電視台表示,巴基斯坦將同意對克什米爾實行更大程度的自治,並由新德裏和伊斯蘭堡共同對這一地區實施監督。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稱擁有以穆斯林為主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當被問及巴基斯坦是否願意放棄主權時,穆沙拉夫回答道:“我們將不得不……如果執行這一解決方案的話。”   有關克什米爾主權歸屬問題的爭論,長久以來一直是擁有核武器的兩個南亞國家敵對的中心根源。自從兩國於1947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之後,共爆發了3場戰爭,而在這3場戰爭中就有兩場是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而戰。新德裏指責伊斯蘭堡為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武裝叛亂提供支援,並宣稱自從 1989年叛亂爆發以來已經造成6萬8千人死亡。巴基斯坦則表示,巴方僅僅向武裝分子提供外交和道德支援,並未提供物質援助或訓練活動。   盡管克什米爾地區的叛亂暴動依舊此伏彼起,但是印度與巴基斯坦自從2004年開啟的和平進程還是在減輕兩國緊張關係方麵取得了相當大成效。
【時事點評】坦率地講,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的這個“宣布”,讓時事評論員們感慨不已:顯然,在巴基斯坦主動提出以“四點方案”作為巴放棄對克什米爾主權要求之條件的背後,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下麵幾點:
巴基斯坦這樣做,一個重要意圖就是要努力地改變這樣一種狀況 第一,可以感受到巴基斯坦政府願意盡一切可能、去爭取實現印巴和平的“十足誠意”; 第二,可以感受到巴基斯坦政府願意盡一切可能去爭取俄羅斯的公開支持、從而為盡快加入上合組織鋪平道路的“強烈願望”。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巴基斯坦這樣做,一個重要意圖就是要努力地改變這樣一種狀況,既:在考慮與印度戰略關係的情況下,除非伊朗形勢危急、否則在印巴沒有和解之前,俄羅斯的現行政策就是:不太可能讓巴基斯坦先於印度加入上合的。
這必將導致上合組織的決策效率低下、必將導致中俄的“自廢武功” 值得強調的是,在印度沒有將戰略重心完全調整為“維護周邊和平,全麵發展經濟”之前,“中俄”也很難“共同下決心”讓一個仍然習慣於優先關注克什米爾問題、優先關注中印領土爭端、從而在“中美俄歐”間跳舞的印度、帶著戰略私心加入中俄主導的上合。因為這必將導致上合組織的決策效率低下、必將導致中俄的“自廢武功”,繼而為美國與北約“瓦解上合”提供了條件。
巴基斯坦在借此宣示“戰略重心調整” 第三,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講求務實”,可以感受到巴基斯坦政府“正在務實地”為自己國家爭取到一個經濟發展空間。顯然,在發展的問題上,巴基斯坦不僅受到國外的威脅,國內的穩定問題也是一大威脅。 但是,解決國內問題的焦點在於發展經濟。因此,東方評論員認為,巴基斯坦的的“四點方案”就是在麵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向“上合圈子內的國家”強調自己的戰略重心已經調整為“維護周邊和平、全麵發展經濟”。
巴基斯坦政府已經對自己國家的國家安全、特別是經濟前途充滿了期待與信心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東方評論員認為,通過穆沙拉夫的這個“宣布”,我們也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巴基斯坦政府已經對自己國家的國家安全、特別是經濟前途充滿了期待與信心。 顯然,在我們看來,巴基斯坦的這份信心與期待,既取材於“中俄美鬥法”的階段性成果、特別是“中美”以各自國家信用為賭注、在“朝核試驗”的前前後後進行的豪賭;也取材於從中國東盟南寧峰會、中國非洲北京峰會、越南舉行的APEC峰會中看到的區域合作之美好遠景; 東方評論員認為,特別是在那份正式公布的“泛亞鐵路”路線圖上,一個既可以成為中國進出中東、甚至歐洲之能源、商品走廊,同樣也可以成為印度、甚至東南亞進出中東、中亞、歐洲之能源、商品走廊的巴基斯坦,其經濟遠景、戰略地位更是不可估量。 顯然,在我們看來,正是基於上述背景,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提出了準備放棄對克什米爾主權要求的“四點方案”。
“四點方案”的核心要義 值得強調的是,綜觀“四點方案”,其核心要義其實可以概括為這樣兩點: 首先,說是放棄主權、其實並不涉及主權問題,本質是“維持現狀、共同開發”; 其次,將克什米爾從印度與巴基斯坦暫時拿出來、放在一邊,是既不說是巴基斯坦的、也不說是印度的,這就是說,在建立自治政府或自治區之後,如果有人想在克什米爾製造動亂、引誘印巴關係緊張、甚至軍事衝突,也就麵對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克什米爾境內的任何問題,都是克什米爾自治政府或自治區的問題,與印度、巴基斯坦無關。 因此,說白了,這一方案就是想讓印巴在軍事上脫離接觸,拉高外部勢力混水摸魚的難度。 我們認為,盡管這一方案“很不完善”、甚至有極大的漏洞,但是,東方評論員認為,關鍵是這個方案代表了巴基斯坦的“和平態度”。 在我們看來,北京在中國東盟南寧峰會、中國非洲北京峰會、越南舉行的APEC峰會、泛亞鐵路建設規劃中所展現的“維護和平、共圖發展”的戰略取向,特別是胡錦濤主席在南亞之行中向印度展示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之誠意”,再加上巴基斯坦此番宣示的“戰略重心調整”,必然會對同為上合觀察員的印度、特別是因印度因素而對巴基斯坦“提前轉正”有保留意見、且現又因特工中毒案而被“美英”刻意抹黑的俄羅斯“有所觸動”,也將對同為上合觀察員的伊朗、蒙古“有所啟示”。
華盛頓正在集中精力全力絞殺俄羅斯的戰略布局 我們認為,必須指出的是,針對俄羅斯,華盛頓的手法非常清楚: 一邊利用格魯吉亞、波蘭等棋子全力絞殺俄羅斯的戰略布局。具體步驟就是,利用格魯吉亞的出爾反爾挑釁俄羅斯,為將夾在格魯吉亞、伊朗、土耳其、阿塞拜疆之間的亞美尼亞從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組織中分離出來製造條件,從而“就近”瓦解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組織;還利用波蘭的反對、從歐盟內部去杯葛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戰略合作; 一邊又借炒作俄羅斯前特工中毒案,在歐盟麵前將俄羅斯貼上“前蘇聯”的邪惡標簽,從而既可從外部侵蝕俄羅斯與“對前蘇聯深惡痛絕”歐洲國家間進行戰略合作潛力,又可從俄羅斯內部著手,與俄羅斯反對派一唱一和,計劃用“特工中毒案”的“一係列最新發展”為其提供轟擊“普京路線”的炮彈,試圖影響08年俄羅斯總統大選、企圖由裏至外地全方位顛覆“普京路線”。
我們之所以認為美國新保守勢力窮途未路、黔驢技窮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美國保守勢力在“全麵承認”伊拉克政策失敗之前,顯然還想做最後的嚐試,那就是通過一連串小花招、表麵上是在施展“離間中歐俄”的手段、實際上則是想“借離間手段”的掩護,掩飾其真實企圖,達到伺機攻其一點,打穿“中歐俄”抗美小團體的戰略目的。 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認為美國新保守勢力窮途未路、黔驢技窮的原因之所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在華盛頓“非常合理地”將主要火力對準“中歐俄”最薄弱環節(俄美經濟聯係最薄弱)、但也最具現實威脅(俄羅斯軍事力量足以挑戰美國)的俄羅斯的時候,也就給了在經濟上、政治上現在就可以挑戰美國、卻也與美國在經濟上聯係深厚的歐盟;在政治上可以挑戰美國、在軍事上並不懼怕美國,同樣與美國在經濟上聯係深厚的中國、以最廣闊的戰略空間。
“中歐俄”分頭“點名”伊朗、印度 我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從這個大背景下去品味“法德”通過“支持黎巴嫩現政府”所表達的“希望黎巴嫩各派別和平解決”,“希望敘利亞不要支持‘企圖導致黎巴嫩和該地區不穩定的勢力”,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明白,歐盟這是在借點名敘利亞而“點名伊朗”’ 同樣, 如果我們從這個大背景下去思考巴基斯坦通過“四點方案”所表達的“戰略重心調整”,也就不難有這樣的感覺,這是“中俄”在借機“點名印度”; 東方評論員認為,在華盛頓保守勢力已經窮途未路、黔驢技窮,想用“俄羅斯國內局勢走向混亂隻差一根引信”為籌碼;想用“中東大亂隻差一根引信”為籌碼;想用“印巴在克什米爾引發緊張關係、甚至軍事衝突也隻需要一根引信、從而立刻就威脅到巴基斯坦通道穩定”為籌碼,去分頭壓迫“中歐俄”、迫使其在伊核問題上讓步,並幫助美國穩定伊拉克局勢,從而避免美國自伊拉克全麵撤軍的時候,“中歐俄”分頭點名伊朗、印度的意圖是明確的,那就是:在美國國內主流意識已經承認“美國沒有打贏、且不可能打贏伊拉克戰爭”的 時候、在美國伊拉克跨黨派小組伊戰報告的主調已經明了的時候,在美國新保守勢力正麵臨撤軍之極大壓力的時候,在華盛頓決策層正為“這些問題”而施展小手段、四處製造混亂的時候,“中歐俄”需要的是各個方向的“穩定”,盡可能地讓中東和平進程、伊核問題、伊拉克問題在原來的軌道上運行。 顯然,這就有兩個條件:
“中歐俄”對一心想成為地區大國訴伊朗要“加以適當的約束” 第一,是對一心想成為地區大國訴伊朗要“加以適當的約束”:“勸”什葉派的伊朗、敘利亞不要借機在伊拉克、黎巴嫩全麵地擴展勢力,從而反而為華盛頓所用,利用什葉派的擴張、去製造遜尼派國家與什葉派國家之間的尖銳對立;
英國人顯得比美國決策者老練得多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就這一點而言,早在一年多前就主張重視伊朗、敘利亞去穩定伊拉克局麵,從而將什葉派與遜尼派矛盾在伊拉克“提前放大”、並擴散到阿拉伯世界、再借機實現“美英”伊拉克利益之英國人、就顯得比美國決策者老練得多。 東方評論員認為,在這個階段,“中歐俄”在黎巴嫩問題的立場上與阿拉伯聯盟保持一致、並知會“正準備大幹一場”的什葉派伊朗要謹慎行事、是至關重要。
“中歐(法德)俄”最好的做法仍然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華盛頓決策者繼續心存幻想 第二,是對一心想成為世界大國的印度要加以警告,要讓印度知道,巴基斯坦的“四點方案”是印巴關係,中印關係解套的最好機會,如果能就此實現南亞和解,那麽,它將是“中印”共同建設巴基斯坦這條通往中東(伊朗方向)、中亞(阿富汗、中亞五國)方向能源、商品走廊的起點,也是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從而更加提升其國際地位的起點。 非常清楚,在“中歐”明白華盛頓正在對俄羅斯“強攻”,動用格魯吉亞、波蘭、俄羅斯國內反政府勢力全力絞殺普京路線,意圖攻其一點、崩“中歐俄”之全身的時候,“中歐(法德)俄”最好的做法仍然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華盛頓決策者的既定中東政策“繼續心存幻想”,讓美國繼續陷在伊拉克、阿富汗,而不是象伊朗人所說的那樣,逼美國立刻撤軍; 另外,東方評論員還想強調的就是,為了促使華盛頓加大對阿富汗的投入,“中俄”還有必要警告印度、勸其不要急於解決中印邊境問題、更不要夢想拿到克什米爾,而是務實地借“四點方案”之機,在上合圈子裏、在泛亞鐵路的路線圖上,共商“共同發展、戰略合作”的實事。
對既定中東政策死心之後美國人的一份“權利” 至於中東是否會亂,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那將是對既定中東政策死心之後的美國人手中的一份“權利”。我們認為,如果華盛頓想施展這種權利,從而一心想搞亂中東,繼而要挾國際社會、那麽,北京的“和諧世界”、中俄在去年簽定的“共建世界新秩序”的“中俄聯合聲明”也就會更具號召力、“中歐俄印日”進行能源安全合作方麵的進展,也會更加快一步。盡管“中歐”為此付出的經濟代價要大一點兒、俄羅斯因此的經濟收益要多一點兒。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