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June 23

(2007-01-26 14:12:35) 下一個
美助理防長:朝鮮如試射導彈將會付出"一些代價"

  【華盛頓消息】據法新社報道,美國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彼得•羅德曼22日在一個聽證會上指出,如果朝鮮執意發射導彈,美國會讓朝鮮付出“一些代價”。

  “如果試射發生,我們將會讓朝鮮付出一些代價。”羅德曼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個聽證會上說。

  他稱目前不清楚朝鮮是否會試射導彈,但警告“將有反應,朝鮮如果試射將犯下錯誤。”

  不過,針對外界猜測美國會動用導彈防禦係統對付朝鮮發射的任何導彈,美國一名國防部官員稱,如果導彈射向公海,美國並不一定啟動導彈防禦係統。

  “如果有導彈試射……導彈射向公海之類的地方,我們的防禦係統是否就一定要被啟動?不,不會。”這名匿名官員說。

  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動用導彈防禦係統來射落瞄準美國本國的導彈時,這名官員說,“顯然,美軍會動用任何能力來保護美國人民。”

  這名官員的說法是迄今為止美國官方最為強烈的暗示,表明麵對朝鮮準備試射“大浦洞2型”導彈這一情況,美國已經激活了它的導彈防禦係統。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的這番警告,可以說是“朝鮮試射導彈”的消息被大肆渲染之後,華盛頓官方發出的最為具體、也最為強烈的警告。

●美國人到底想說些什麽?

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這番警告,打眼一看,似乎非常強硬,但是,仔細一看,特別是那句“如果導彈射向公海,美國並不一定啟動導彈防禦係統”的說法,完全像是在“別有用心的炒作”。

不是嗎?我們想問的是,美國人到底想說什麽?是想說“如果朝鮮將導彈射向美國的領海、或者領土,美國的那套性能‘待定’的防禦係統才會反擊、美國‘才會’讓朝鮮付出‘一些代價’”嗎?”

●這番看似嚴厲的強烈警告、顯然是一種“投機取巧”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美國副防長的這番看似嚴厲的強烈警告、顯然是一種“投機取巧”,因為沒有人相信朝鮮會主動去攻擊美國領海或者領土。

如此一來,難怪剛剛以“那就首先讓朝鮮發射導彈好了”“挖苦”過華盛頓狂炒此事的俄羅斯人,再次給出了一份不給美國麵子的“定性報告”。

俄防長:朝鮮將發射導彈的報道純屬“投機炒作”



【莫斯科消息】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認為近來風傳的關於朝鮮計劃發射“大浦洞-2號”彈道導彈的報道純屬“投機炒作”。

伊萬諾夫在星期四會見記者時說:“這些報道和傳聞都有投機炒作之嫌”,他還補充道:“朝鮮沒有加入導彈技術不擴散協議,沒有承諾不發展導彈技術,朝鮮也沒有向其它國家通報說將要發射導彈”。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伊萬諾夫所說的“投機炒作”並不單指“朝鮮試射導彈”的傳聞、更包括美國威脅擊落導彈、並讓朝鮮付出代價的警告。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話,他還補充道:“朝鮮沒有加入導彈技術不擴散協議,沒有承諾不發展導彈技術,朝鮮也沒有向其它國家通報說將要發射導彈”。

顯然,這句話事實是在從“國際法”的角度、為朝鮮早前給出的“朝鮮有權研製、發射、出口導彈”的官方立場進行“法律解讀”。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對比俄羅斯的“法律解讀”,我們也就更加清楚地看出,所謂“如果射向公海......將讓朝鮮付出代價”的假設,根本就是華盛頓在“明知朝鮮試射導彈也不關他人何事”的前提下的“自我解套”,這不是“投機取巧”又是什麽?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我們清楚了華盛頓隻不過在“別有用心”地進行“投機炒作”,那麽,我們還是將討論的重點轉向美國人的“炒作動機”為好。

美拒絕朝鮮對話要求 布什要求中國擔責任

【華盛頓消息】朝鮮當局21日表示希望與美國進行直接會談,以化解因傳聞其將試射“大浦洞二號”洲際彈道導彈而升高的緊張情勢後,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埃雷利當日回應稱,這種提議不在考慮範疇之內,朝鮮應該在整個六方會談基礎上重返談判桌。美國總統布什當日也在就朝鮮的導彈發射試驗動向傳遞了立場強硬的資訊。布什也評價說,中國在對待朝鮮領導人方麵,承擔著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對此表示歡迎。

  星島環球網報道,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埃雷利就韓成烈的直接對話提議表示,這種提議不在考慮範疇之內。美國政府處理朝鮮問題一直采用多方參與解決的方案。埃雷利接著表示:“如果朝鮮希望同美國就導彈發射計畫、朝核或整個韓半島安全和穩定問題進行對話,應該在六方會談或在此基礎上進行。”

  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歐盟美國峰會之後,布什在記者會上表示“朝鮮過去同我們達成了協議,我們希望他們遵守有關導彈試驗發射等的協議”,以此敦促朝鮮遵守推遲發射導彈的承諾。布什要求中國再次擔當責任,而且就朝鮮導彈問題,中國同俄羅斯和日本也進行過協商。

  布什表示:宣布擁有核彈頭的不透明的朝鮮政權,如果發射導彈,人們必然會感到危機。並強調說,希望朝鮮的行動符合國際社會的規範。布什認為:“朝鮮到底想做什麽試驗,以及他們的試驗意圖是什麽,是全球關注的問題。為了不被國際社會孤立,朝鮮應該遵守規定。我們的對朝戰略中始終強調在應付朝鮮這一不透明政權方麵,將其他國家真正拉入我們的聯盟。”
  
朝鮮駐聯合國副大使韓成烈對韓國聯合通訊社說:“美國說他們關切我們準備試射導彈一事。我們的立場就是,好啊,那我們 來談談吧。”
分析人士指出,朝鮮當局表示希望直接會談,這顯示朝鮮的試射計畫可能延緩,而近日來其準備試射遠端導彈的消息,用意無非仍是希望迫使美國與其對話。
  
 另一方麵,朝鮮外交部副主管層級研究員李炳德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訪問時表示,導彈試射“不受平壤宣言與2005年9月六方會談共同聲明拘束”。2002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平壤,與朝鮮領袖金正日舉行高峰會談,雙方簽署了協定,朝鮮同意至少暫停導彈試射到2003年,後來朝鮮又在2004年另一次峰會上重申繼續暫停試射。
  
【時事點評】在這則新聞片段中,東方評論員認為值得注意在於這麽幾點:

●在“中俄”都不理睬的情況下,美國人在軍事上還就不能拿朝鮮怎麽樣

第一,布什表示,朝鮮過去同我們達成了協議,我們希望他們遵守有關導彈試驗發射等的協議。

非常清楚,看來布什的“這句話”說明他也明白,要拿朝鮮試射導彈“說事兒”、指望“國際法”是指望不上的。這就是說,不論華盛頓如何炒作此事,如何大加渲染,在“中俄”都不理睬的情況下,美國人在軍事上還就不能拿朝鮮怎麽樣;在“中韓”不開口的情況下、在經濟上也不拿朝鮮怎麽辦。特別是在“朝鮮試射導彈之前”、華盛頓甚至不能拿日本人怎麽樣。

●美國內部玩“紅臉”加“白臉”、意在逼“其他人”開口說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政府”的防長佩裏21日竟然給“現政府”支招,建議說先發製人的軍事打擊朝鮮導彈基地,倒是那位向來比拉姆斯菲爾德都要強硬的切尼親自出來“和稀泥”、“打圓場”,說什麽“要準備好才行,因為這不是打一槍就可以不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要繼續外交努力”。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內部玩的這種“紅臉”加“白臉”,其“核心”在於美國“有權先發製人地、不顧後果地打一槍”,這顯然是在想著法兒“逼迫”“中俄韓”“開口說話”、更是在逼正與中韓改善關係、為小泉訪美做準備工作的日本人“開口說話”。

●華盛頓在朝核問題中的真正對手--北京,始終是同一副麵孔

首先,華盛頓在朝核問題中的真正對手--北京,麵對狂炒此事的華盛頓,始終是同一副麵孔:第一,不論是中國領導人、還是中國外交部,在言談之中、總是顯得自己“是多麽地不了解”朝鮮試射導彈的具體情況,不僅“事先”不了解,就是“現在”也不了解,顯然,出於北京在朝核問題中的地位,北京的“不了解”是說不過去的。

第二,顯然,北京總是在用大家看得見、聽得懂的“言行”、來襯托自己的“非常關心”其實是“一點兒也不關心”而已:不論是中國領導人、還是中國外交部,總是在強調自己“非常關心”這方麵的報道,但每被問到這些問題時,卻總是泛泛而談,要麽一句帶過、要麽就是站在“道義的高處”,反反複複地強調“相關各方應該做對和平穩定有益的事情”,卻絕口不提“可能引發的後果”。


●日本人意在小心翼翼地避免“中了美國人的圈套”

事實上,對朝鮮試射導彈“可能引發的後果”,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討論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後果有軍事層麵的,主要有中東因素;也有政治層麵的、日本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美國人弄出“假如射向公海.......”這種假設之前,心中有數的日本人早在19日就早早地拋出了一份“假設”,即“如果朝鮮試射的導彈飛越日本領空,日本將立刻要求安理會就此進行討論”,不難看出,美國人的“假設”是在“自我解套”,日本人的“假設”則意在小心翼翼地避免“中了美國人的圈套”。

●我們建議讀者不妨對16日期的《東方時事解讀》朝核部分作個認真回顧

而就如我們在16日《東方時事解讀》中所指出的那樣:

第一,朝鮮試射導彈的新聞,不過是北京瞄著日本政府的“調整嚐試”,瞄著小泉純一郎即將展開的訪美行程、而拋出的一根“探針”,其意圖在於以朝鮮試射導彈的“方式”、來測試“美日韓”的具體反應。

在我們看來,這次朝鮮仍然在有條不紊地組織洲際導彈試射,就是一根可以準確測試出既將赴美、與布什舉行“美日首腦峰會”的小泉純一郎將“做何選擇”的“探針”:如果日本對從美國那裏獲取“對其軍事大國的承認”仍然抱有幻想、仍然有意回到與中國“公開為敵”、回到繼續幫著美國“拆台”東亞一體化進程的話,那麽,日本遲早要在這個問題上給出明確的態度,是不可能就這樣“默不做聲”讓自己的首相飛到美國、並指望得到一份相當不借的“美日全球戰略分工”的“協議書”;

第二,東北亞的這檔子事,其發展一定會影響到這一輪伊核危機的緩和進程,影響到伊朗暫停濃縮鈾時間的“長短”,就如台灣的“罷扁”事件、其產生的嚴重後果一定會影響到中東局勢一樣。(我們建議讀者不妨對16日期的《東方時事解讀》相關部分作個認真回顧,這將非常有利於您對本期解讀的理解。詳細分析請見6月16日《東方時事解讀》之朝核問題部分,)。

●布什最終能否自日本這裏獲得一份對自己更為有利的“美日全球戰略分工”的“協議書”,更加重要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英、澳、特別是日本已經宣布提前自伊撤走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新形勢”下,布什最終能否自日本這裏獲得一份對自己更為有利的“美日全球戰略分工”的“協議書”,部分彌補英、澳、日撤軍留下的“實力空檔”(注,這種實力空檔更多是政治層麵、而不是軍事層麵的)。

非常清楚,在華盛頓決策層的眼裏,更加緊迫的是,如何撈到足夠的本錢、從而在中東、中亞,特別在“伊核活動暫停時間”、中亞石油管道中的石油“最終流向”這一類、“更具實質的較量”中、繼續與“中歐俄”進行更為激烈的搏殺。

●中日韓上演了一場“令人一眼看不透的互動”

然而,就要下台的小泉純一郎,卻在借這一點開始拿布什一把了:一方麵從伊拉克“撤軍”,一方麵在朝鮮導彈問題上跳的“遠不如之前那麽高”。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在中日關係上、韓國在韓日關係上、中國在中日關係上又上演了一出“令人一眼看不透”的互動:

比如,日本外相又開始說中國是個軍事至上的大國、又說中國難以同時維持強大的陸軍和海軍;但是,卻在同一天“書麵”承認了過去“口頭”上都從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此外,對華貸款解凍;而韓國總統則宣稱要對日本保持軍事警惕,中國在葫蘆島意外地舉行了一場所紀念遣返百萬日人60周年紀念活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一切絕非偶然!

顯然,就日本而言,訪美前的小泉純一郎,這顯然是在告訴布什,“再不對我讓步,我就要進一步改善中日、日韓關係了,進一步促進東亞一體化了”。而北京在日本政府今天書麵承認“南京大屠殺”之後,舉行的這場奇怪的紀念活動也在暗示“一旦從曆史中走出來,中日關係的前途無量”,顯然,這即是鼓勵日本“繼續調整”的警示、也是對小泉即將訪美國的“策應”。

●布什在“警告”即將訪美的小泉純一郎不要“太過份”

在意思的是,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就在前天,五角大樓已經宣布將向伊拉克增兵2萬,並在關島軍演中“不重視”日本自衛隊。在我們看來,這當然是在“刻意渲染”美國自己有能力填補英、澳、日撤軍後留下的空檔,但更是在“警告”即將訪美、意圖借布什急於日本“伸把手”的小泉純一郎,在“美日全球戰略分工”“協議書”的問題上,在日本同時堅持在伊朗進行能源投資,卻又在企圖借美國戰略被動、而英國與美國在伊核問題有戰略衝突,從而借機實現以一個軍事大國的身份去做美國的幫手、而不是打手的問題上,不要“太過份”。

●朝鮮試射的導彈是洲際導彈(針對美國)、還是中程導彈(針對日本)則更值得關注

然而,在我們看來,在日本已經做出“調整嚐試”的情況下,在“美日”間“齷鹺”的關鍵時候,朝鮮是否試射導彈的確很值得關注,但是,東方評論員認為,朝鮮試射的導彈是洲際導彈(針對美國)、還是中程導彈(針對日本)則更值得關注。

非常清楚,因為朝鮮已經宣稱有“研製、出口導彈的自由”,因此,有分析人士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朝鮮在小泉訪美前後,試射的是洲際導彈射程的運載工具,“目的”則在於美國,那麽,就意味著“中俄”在進一步武裝已經有中程導彈的伊朗的問題上有意“快辦”,也就意味著替將麵對小泉的布什加壓;如果試射的是“中程導彈”,“目的”則在於日本,一方麵意味著在進一步武裝伊朗問題上有意“緩辦”,也就意味著替將麵對小泉的布什加壓,還意味著北京有意逼日本“在朝鮮導彈問題上開口說話”、從而在美國與東亞之間做出明確的選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