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循序漸進地

(2022-08-08 10:52:36) 下一個

最近在讀詠給.明就仁波切的<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分享一下,希望也能觸動你的心。

 

1。" 不應期待立即的結果,而是要循序漸進地學習,生活"。---一直以為自己是慢性子的人,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急的,對生活沒有、足夠的耐心。現在回頭拉長了時間看,發現自己的確有了許多的進步。

2。"認為「自己是」唯一在受苦的人,而別人似乎都可以免於痛苦的迫害,好像他們天生就掌握如何快樂的特別知識,而我卻因為某種宇宙的意外而不具備這種能力。"---感覺我就是文中的提到的那樣,總是有著莫名其妙的孤獨感,感覺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快樂。

3。"在學習開展慈心與悲心時,我所學到的是,這一課其實要從如何「珍惜自己」開始"。---我是人進中年後才慢慢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接受自己。做到珍惜自己認識自己是非常難的。生活其實是與自己內心爭鬥的過程,真可惜那麽多人都關注外部的紛撓,而忽視了自己內心。

 

下麵摘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分:

 

不應期待立即的結果, 而是要循序漸進地學習禪修。。由於我們的「自」與‥他」二元觀是長 久累積的習性,因此不能奢求馬上就能將之克服。如果循序漸 進地學習,你的人生也許不會明天或下個星期就有所改變,甚至一個 月後也不會有什麽改變。但是,一年或多年之後再回顧這些過程時, 你的確會看到其中的不同。你會發現,自己身邊圍繞著許多慈愛且支 持你的夥伴;麵對衝突時,他人的言語和行為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看 起來那麽具威脅性;你有時感受到的痛苦和煩惱,也將變得更容易應 付了,而且相較於其他人所經曆的苦難,它們的重要性甚至會縮小, 而不再是天大的事了。

慈心和悲心的禪修跟前麵所提到「止」的修持有很多類似之處, 兩者主要的不同處在於安住之對境與方法的選擇。在多年接受正式訓 練的過程中,我所學到的最重要經驗之一就是,每當我將自心自然的 特質「悲心」排阻於外時,我不可避免地就會感到自己很渺小、脆弱 且害怕。 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自己是」唯一在受苦的人,而別人似乎都 可以免於痛苦的迫害,好像他們天生就掌握如何快樂的特別知識,而 我們卻因為某種宇宙的意外而不具備這種能力。這種想法隻會讓我們 誇大自己的問題,實際上問題並沒有那麽嚴重。 我也曾經跟大家一樣有過這樣錯誤的想法,結果隻是更加孤立自 己,讓自己困在二元模式的思考中自憐自艾,覺得自己軟弱、脆弱, 又畏縮害怕,跟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格格不人,而其他人好像都比我 強、比我快樂、比我更有安全感。我也誤以為他人具有可以掌控我的 力量,對我的幸福造成威脅。不論何時,我都以為有人會以某種方式 剝奪我所獲得的安全感或幸福。

這些年來與他人共事中,我開始明白自己並非唯一有這種感受的 人。麵對他人時,腦中古老的爬蟲類腦的某個部位會立即評估我們所 麵對的是朋友或敵人,我們甚至會把這個感知的範圍逐漸延伸到無生 命物,乃至萬事萬物,包括電腦,燒壞的保險絲、答錄機上一閃一閃 的燈等,看起來似乎都具有某種威脅性。 然而,開始練習悲心的禪修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孤立感開始減弱 了,同時也覺得自己愈來愈有力量。以往我隻看到問題,現在開始能 夠看到解決的辦法。以前我也曾經重視自己的喜樂超過他人,但我也 逐漸了解到,他人的福祉其實是讓我自心寧靜祥和的基礎。 在學習開展慈心與悲心時,我所學到的是,這一課其實要從如何 「珍惜自己」開始。,這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對成長於強調個人缺失 而非優點的文化裏的人,這點特別困難,而這並非隻是西方社會特有 的問題而已。閉關的第一年,對自己所生起的悲心真的救了我自己一 命,如果我沒有認出自己的真實本性,沒有深刻看著內心深處,見到 內心深處擁有真正的力量,並且了解它不是我一貫所認為的脆弱,那 麽我恐怕永遠都離不開我的房間.

在閉關房獨處的時候,我想起了‥人類」的梵文字「Pu了 usha」,這個字的基本意思是「具有力量者」,這給了我很大的幫 助。身為人類即具有力量,尤其是具有完成自己所欲求的一切的力 量,而我們的欲求其實又回歸到最基本的生物慾求,也就是想要遠離 痛苦,得到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