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可以用一周上下班開車的時間聽完他的小故事,沒想到他還真有熱情,居然拍了那麽多,近一個月上班的路上都在瞄他:)。這兩年的上下班的時間大都花在瞄男人臉上了:最初大半年的時間是倪海廈先生;迷佛經那段時間換成夢參和尚和南懷瑾先生。經典的文化裏,最不上心的是道教。對於曆史,上完高中後基本就沒再認真讀過。非常感謝陶陶三的視頻幫我惡補了這些,至少幫我消除了先前的成見,跟著他的講解再去讀那些故事和書,才稍稍一瞥到古代尤其春秋戰國時代文化思想的輝煌。
以前沒有看過類似視頻,不知道相比之下如何。陶陶三的視頻看過幾個就很吸引我。他的講解的精彩處在於把每個故事都放在一個大的曆史框架裏,這需要非常的知識儲備,絕對的專業水準。我個人認為他最精彩的的是陶淵明的故事,從曾祖,外祖父講起,在一個很長的家族曆史框架下去探討陶淵明的人生選擇,這樣感到他的選擇是自然非而刻意。陶淵明的童年少年家族讓我想到<紅樓夢>裏的賈寶玉,那樣的出身的人怎麽可能成人後在官場裏逢迎做戲?賈寶玉如果不是當了和尚,步入中年後,估計走陶淵明那條路比混在官場的可能性更大。
看看<紅樓夢>裏大家族對父母雙亡的林黛玉的照顧,還有亡了父親的雪寶釵和薛潘的生活水準,成年前的陶淵明雖然父母都早亡,但父親家族和母親家族都那麽顯赫,生活比普通人還是優越許多。尤其他文采斐然,是大家族的期待。後來他去種田南山下應該是順從內心,非頗不得以。很早以前讀過<四世同堂>,裏麵的故事基本忘光了,唯一記的是一對晚清遺貴小文和若霞,雖然老舍先生大概是寫他們的天真不容於那樣的時代,我卻一直羨慕那樣的生活態度,能貴能賤,能福能貧,就是死也爽脆。通過陶陶三的解讀,再疊加上我的理解,多少懂了一點點陶淵明,正式粉他了。陶陶三因為自己的曠古暗戀喜歡<閑情賦>,不過我的觀點同蕭統一致。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對我來說最大的受益是隨著視頻去翻閱了<墨子><列子>和<莊子>,順帶成為他們的粉絲,甚至還翻了翻<烈女傳>。讀了這些書讓我感覺以前讀的那些都不太能稱為書。<道德經>的解讀也非常好,尤其裏麵的說文解字,不過我覺得不夠深入獨特,更偏科普。期待能有關於修行的幹貨。還有一個收獲是跟著陶陶三學會了gayatri mantra。
印光大師的教誨:一分誠敬一分收獲,十分恭敬就十分收獲。就這麽隨意的流覽陶陶三的視頻,沒有十分的恭敬,就已經有了遠超期待的收獲。對於世上經典的閱讀,如果用上幾分誠敬,那收獲又會有多少?看到佛經老讓人反複閱讀同一部經,有一天心動想試驗一下,那段時間工作空閑,每天讀一遍<金剛經>和<道德經>,並沒有傳說中的感應,不過聽陶陶三的<道德經>講解,發現理解起來很容易,可能這就是那段時間反複讀的收獲吧。
有人讀<聖經>去品味文字的文學意味和美感,想到了<買櫝還珠>的故事,真正的珠玉在文字的深處更深處。一個經典是上千年無數人的智慧評斷過的,如果懷疑它,那是用自己一個人的理解去挑戰無數人的智力。不如先假定為自己不對,不去品評判斷,用上幾分恭敬去反複讀,那才會真正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