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痕跡

(2007-03-17 08:38:33) 下一個
轉眼爸媽回國快三個月了。
我不知道壯壯的小腦袋裏對姥姥姥爺的印象還有多少,不過肯定不是一點沒有痕跡。
壯壯一直對L這個音的字發的不清楚,所以,直到姥姥走,姥姥一直被稱為“好好”,姥爺是“爺”,
但是小人是很清楚這些關係的。姥姥姥爺走後,我們還常常問問壯壯“姥姥姥爺去哪了”,壯壯說“回中國”,再問“壯壯在哪?”“在美國”,在爸媽走了快一個月,就是壯壯快二十二個月,終於清楚的叫“姥姥,姥爺”。
小人對姥姥姥爺的一些東西還記得,在姥姥姥爺走後,一周,我收拾被褥,壯壯拍拍淺色的被子“好好”,拍拍藍色的被子“爺”。
有一次,我洗好衣服,給壯壯說“咱們來晾衣服。” 壯壯馬上說”換鞋,下樓”,其實外麵還天黑。想想這個習慣是爸那時常把洗好的衣服,喜歡拿出去,在後院晾在太陽地,每次也帶上壯壯,那時壯壯才自己一個人開始扶著牆上下樓梯,爸就在前後慢慢等著,讓小人練習,然後一起晾衣服。
壯壯有個好習慣,這也是爸在的時候慢慢形成的,每次玩完玩具,姥爺就叫著壯壯一起把東西擺好。現在壯壯把這個習慣都帶到了幼兒園,老師說其他小朋友玩亂的,他總喜歡去擺好。小人甚至連桌上我打開的牛奶桶蓋子,在我倒完奶後也一定要蓋好。沒想到不太整齊的爸媽生了一個整齊娃。其實主要是一歲多兩歲時,姥爺的耐心幫壯壯養成的習慣。
拿出毛襪子,毛背心給壯壯換上,壯壯拍拍說“姥姥織的”。
到現在,早上我烤的麵包,有時壯壯開始分“爸爸的,姥爺的”。
有些東西壯壯肯定會忘記,但是還是會有痕跡,比如一些習慣,比如一些物品帶來的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