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我本人是一個吃貨,是一個饞鬼,同時也是美食鑒賞者,我去過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地方,品嚐過很多很多當地的美食,今天我要說的是:“當地特色小吃!”
我原來一直把不同地域的美食和當地特色小吃混在一起了。其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細分美食和特色小吃的概念。我舉一個例子。
我是北京人,北京也有很多美食,比如北京烤鴨,北京的涮羊肉,北京的炸醬麵,北京的烤肉,北京的包子,(暫定)北京的春餅,北京的京東肉餅,北京的門丁肉餅,還有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屬於北京的宮廷菜肴,滿漢全席之類的甚至是紅燒羊蠍子,魚頭泡餅,這些都是北京美食。但是,要說到北京的當地的特色小吃,那就複雜了:豆汁兒,炸灌腸,炸蠶蛹,炸蠍子,炸螞蚱等等,均屬北京的當地特色小吃,對了,那些我從來不吃的用豬下水做的鹵煮,炒肝兒等帶臭味兒的吃食,也是北京的當地的特色小吃。
北京烤鴨,是北京當地美食。
北京的美食比如北京烤鴨北京涮羊肉和上麵我舉的那些例子,真的可以列入美食之列,但是,北京的當地小吃,那可真的是上不了台麵的東西,鹵煮炒肝兒都是下水,豆汁兒也是下水,那些炸貨基本上也都是垃圾,尤其是炸螞蚱,連非洲人都不吃。但是,在這些“東西”上麵加一個北京當地特色小吃的名頭,就有人上當!
北京炒肝兒,屬於北京當地小吃 (這品相就和烤鴨差了八千多倍)
再比如,我到了山西也喜歡山西的特色美食:過油肉,小酥肉,泡泡油糕,麻地溝的羊肉都是一等一的美食,但是,當你吃到當地的特色小吃比如碗托,比如晉南無堿饃,你就明白了,當地的美食和當地的特色小吃是有天壤之別的。
這樣的例子我可以舉5000個,但是,真正讓我對當地特色小吃和特色美食有清醒認識的是我去年年底再次去台灣觀光的時候。那次去台灣我去了很多地方,坐捷運,坐火車,坐汽車真正的體會到了台灣當地的民風。從台北到台中,到台南,到高雄,到彰化,到新竹,到桃園,到基隆從南到北去了台灣的所有大城市(哈哈哈)。每到一處,基本上都要逛台灣當地的夜市,品嚐當地的特色小吃。但是,從九份最熱鬧的當地特色小吃到基隆人擠人的當地特色小吃,我都沒有感覺到有什麽特別好吃的地方,人多,嘈雜,熱鬧,但是,當地特色小吃卻是極為一般。(就是九份著名的賴婆婆芋圓,也是徒有虛名。還有那日月潭的阿婆茶葉蛋,唉,也就是能吃。)
後來,我去了高雄的洲際酒店的中餐廳,去了台北101大樓的 Simple Kaffa Sola, 捌伍添第等等有台灣當地美食特色的餐館,甚至是台南的牛肉湯都比所謂的當地特色小吃好吃八千倍。所有的當地特色美食和當地特色小吃都有著天壤之別。
這是當地特色小吃,難看難吃的長沙油炸臭豆腐。
這是當地特色美食,好看又好吃的東坡肉。
當地的特色美食那很可能就真的是美食,而當地特色小吃,基本上就是垃圾食品。不信你到北京的東單夜市去看看,基本上就是哄騙外地人外國人的垃圾食品的集散地。(咦,有幾十年沒有去過東單夜市了,還活著呢嗎?)
當地特色小吃基本上都是垃圾,也包括你家鄉的,哈哈,不服可以,但是,你忍著!
以後,估計我不會去嚐試當地特色小吃了。
《版權美食所有,翻印小吃不究》
小吃這個概念意味屬於享受性的食品,世界上所有享受性的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食品就是身體健康作為代價。
它提供的種類不多,所以也沒掉進過陷阱。我最經常買的是炸糕。
偶爾騎自行車進一趟北京城,有時順路在“西四回民小吃店”停一下,買點吃的。
西四提供的種類比五道口多,有五道口沒有的紅豆沙餡炸糕。
因為名字誤導,掉進過陷阱。
沒經意,買了一碗豆汁,以為就是豆漿另外一種叫法,結果難以下咽。
炒肝,我以為就是炒豬肝,結果既不是炒,也不是豬肝,而是煮大腸。
它們如果叫“餿豆汁”和“煮大腸”,顧客就不會掉陷阱。
但是,香港的避風塘在上海居然可以稱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