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敬終

唉,吹噓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個人資料
mychin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葡萄牙最出名的不是葡萄:葡式蛋撻

(2009-11-11 12:14:22) 下一個
今天是Global China Business Summit的會議報道來自全世界五大洋七大洲的CEO, CTO, CFO, CAO, CCO, CSO, CDO, CXO, COO等各路英豪濟濟一堂每個人都紅光滿麵目露凶光大腹便便走路八字好像這個世界離了這些C什麽O就不轉了似的。我懶得和他們比誰胖誰忙誰牛誰血糖高誰血壓高誰得的病多我就走出酒店迎著陽光順著裏斯本的那條著名的大道一路向海邊走去咱惹不起咱躲得起。

據酒店的大堂經理說從四季酒店走到海邊大約需要二十分鍾。

咱走,說走咱就在哇不走白不走呀。

真是愜意,一路的異國風情,一路上的細碎陽光和一路上的風光無限。

走過一個廣場,路邊有一家小店,櫥窗裏的蛋糕蛋撻點心麵包色澤誘人而且香味撲鼻。突然想起來了,葡萄牙可是蛋撻的發祥地呀。。。。。(我這麽喜歡吃的人怎麽把這件事情給忘了呢?)

蛋撻,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麵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葡撻可以熱吃或冷吃。食用時可灑上肉桂和糖粉。

葡萄牙式奶油撻,又稱葡式蛋塔,(葡萄牙語:Pastel de Nata 或 Pastéis de Belém),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其焦黑表麵(是糖過度受熱後的焦糖)是其特征。相傳在18世紀葡萄牙裏斯本傑洛尼莫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據說在1837年,一群修女在一次政治鬥爭中成了無辜的犧牲品,被趕出修道院,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開了家小店,把修道院中還不太成熟的一種甜點作為主要產品,結果意外地“一炮打響”,且流傳至今。當時因為店位於裏斯本的貝倫區(Belém)而稱為貝倫蛋撻。 (前兩段是百度上抄的)

看了這家店的蛋撻和排隊的人群,我不想再走了。坐在路邊那家小店擺在那裏的椅子上。
“一紮啤酒,六個蛋撻.”

坐在陽光下,喝啤酒吃蛋撻不知道這是什麽搭配但是那蛋撻是真好吃皮兒是酥的裏麵是嫩的吃了一個又一個一紮啤酒喝了不到一半人群還沒有看夠那六個蛋撻全部消滅了。

不行,臨走再帶一份,一份六個5.1個歐元。(那麽好吃的東西這個價格,真是不貴!)

海邊不去了,帶著葡式蛋撻回酒店萬一碰到個美女咱就用蛋撻當糖衣炮彈轟暈她!

(別說,還真的碰到大美女楊瀾了。。。。。但是砸沒砸她打死你我也不說!)

《版權蛋撻所有,翻印葡式不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