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9年中國經濟概況
1949~1979年,我國工業總產值從 142億元左右增長到4 681億元,增長32倍;同一時期,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迅猛增長。發電量由43億度增加到2 820億度,增加了 65倍;原煤產量由 0.32億噸增加到 6.35億,增加近19倍;鋼產量由 15.8萬噸增加到3 448萬噸,增加211倍;棉紗產量從32.7萬噸增加到263.5萬噸,增加7倍。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329.5億元增加到1979年的16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加8倍多。主要農產品產量也有明顯增長。特別是糧食產量在30年中由1.12億噸增加到3.048億噸,平均每年增長3.5%,大大超過人口每年2%的增長速度。
從1949~1979年,國民收入從358億元增長到 1978年的3 350億元,增加9倍多,按可比價格計算,30年約增長4.5倍,年平均增長15%,按人均數額計算,從 66元增到 343元。國民收入中用於消費的部分也增加較快,1952年隻有477億元,1979年增加到2195億元,增加4.6倍。扣除人口增長因素,近30年人均消費額增長1.6倍。
毛澤東時代中國(1949~1976)經濟發展成就,綜合體現為成功地實現了經濟起飛和增長,從1952年到1979年,中國社會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8%~9%,國民收入平均每年遞增7%(見表2);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為中國現代化的推進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工業基礎;實現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曆史性變遷。
在現階段特定的內外社會背景和條件下,一種貶抑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的言論總是若隱若現。西方產權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國籍張五常教授不顧主要事實,對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建設成就采取曆史虛無主義態度,聲稱“共產製度在中國推行幾十年,行不通也是事實。”新中國“是人類曆史的大悲劇”等。張的荒謬之言遭到國內著名經濟學家程恩富、左大培、李炳炎、顧征民等人的實證性批駁。在與張五常的論戰中,程恩富教授這樣寫道:“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多年,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經濟封鎖、對外援助較多和缺乏經驗的條件下,盡管沒有完全扭轉一窮二白的遺留狀況,但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改善比過去快,與世界多數國家的經濟差距在縮小。”“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沒有錯,建設社會主義也是有相當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