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畫帝
張大千漂泊的後半生
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張大千敦煌之行的創舉,是為“吾民族藝術上,另辟一新境界,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舉”。因此,從張大千的臨摹作品中,也讓更多的中國人充分領略到,中國文化有著多麽豐富博大的瑰寶。
第二部分
|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8)
|
作者 : 文歡 |
作為一代繪畫兼鑒藏大師的張大千自然早已看出端倪,並對流於市麵的珍貴文物之命運深感不安。但此時他自己尚陷入經濟困頓,泥和尚過河自身難保,並因拮據而正打算賣畫,又哪裏有錢再收購這些寶貝。加之身在海外,與大陸方麵並無接洽,此時他真想像抗戰時期那樣,和張伯駒、徐森玉等愛國文人一起能再挽救一些國寶,哪怕是能及時轉告大陸的同行也好,但此時他真感無能為力。
恰在此時,好友徐森玉的長子徐伯郊找到了張大千,這不禁讓大千又驚又喜。
◎李氏兄妹·一段銘心之戀
在張大千一生的藝術生涯中,自然少不了有人為他打理各項事宜,這種對外聯絡推廣作品和及時傳遞給他一些藝行中訊息的工作性質,很像今天的經紀人角色,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但他們之間又不能是純粹意義上的生意關係,這種位置和角色的確定,首先是張大千非常信任的朋友,既具備過人的專業才識,同時又得是懂得經營的行家裏手。
張大千一生交友無數,分布各行各業乃至世界各地,但讓他最信任和來往最密切的“經紀人”角色的朋友卻很少。
曾有朋友一開始很得張大千的信任,起初合作也很愉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上的原因,友情便逐步減弱,利益開始充斥一切,最終讓張大千一次次失望和痛心。當商人的狡猾與重利超越朋友間的情誼時,張大千隻得與之斷了交。
香港畫商朱省齋和高嶺梅便屬於這種情況,張大千和他們相識很早,在大陸時期便往來密切,但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因上述原因張大千與他們徹底斷交。
其實以張大千一生的為人來看,無論是對錢還是對人對事,都是難得的通透與灑脫,若非迫不得已,是絕難和人走到斷交之地步的。
張大千對朋友的慷慨和寬容是出了名的,著名篆刻家王壯為評價他為“一生最識江湖大”,還有朋友說他“很四海”。自古以來,但凡藝術家大都個性強烈,多是孤芳自賞而落得曲高和寡之地步。而張大千卻能和各種人打交道,深諳俗世塵情,並能在其中穿梭自如,其聰明和理智的處世之道是很讓人匪夷所思的。
這類“經紀人”角色的朋友中,李祖韓和徐伯郊可說是張大千終生的莫逆之交。
李祖韓與張大千相識很早,張大千20歲和其兄張善子剛在上海畫壇立足時,便與李祖韓相識並馬上成為好友。李祖韓是上海著名書畫家,尤以刻竹聞名滬上,其刻技之高讓同行深為敬佩。其三妹李秋君也是滬上出名的才女,尤寫得一手漂亮的惲南田體書法。其山水、仕女也無不精湛。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張大千和李秋君有過一段頗讓人蕩氣回腸的純情之戀。這份美好的純情之戀真可稱為一種傳奇之戀,足可讓世間的凡塵俗子們感歎唏噓。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求助張群飛離大陸(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解密敦煌往事(1)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解密敦煌往事(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解密敦煌往事(3)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1)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3)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4)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5)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6)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