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2007-12-07 14:29:28) 下一個

http://mm1981mhy.blog.sohu.com/1592797.html

秦王政兼並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麵,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
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
功績,就決定采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
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
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
燕、楚、齊三國離鹹陽很遠,不在那裏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裏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讚成王綰的意見,隻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
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
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製,把全國分為三十
六個郡,郡下麵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
看下麵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麽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製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
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
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
從那時候起,采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
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鬥、斤兩的標準全不一樣。
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製。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
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
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
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置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伕,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接起
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麵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麵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
北),連成一條萬裏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
象征。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
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辟了國土,在鹹陽宮裏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
都讚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於越卻重新提出分封製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
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
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藥、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
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製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
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鹹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
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
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
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鹹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
疆。

博浪沙的鐵椎

秦始皇知道,他滅了六國,六國留下來的舊貴族隨時都可能起來反對他。他下令把天下
十二萬戶豪富人家一律搬到鹹陽來住,這樣好管住他們;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統統收集起來,
除了給政府軍隊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鑄成十二個二十四萬斤重的巨大銅人和一批大鍾(一種
樂器)。他以為兵器收完了,有人想造反也造不成了。
    他還常常到各地去巡視,一來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們把頌揚他的話刻在山石上,好讓
後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績;二來顯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國貴族有個怕懼。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帶了大隊人馬出去巡視。有一天,到了博浪沙(在今河南
原陽縣),車隊正在緩緩前進的時候,突然嘩喇喇一聲響,飛來個大鐵椎,把秦始皇座車後
麵的副車打得粉碎。
    全部車隊一下子都停了下來,武士們到處搜查,刺客已經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發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國進行一次大搜查,一定要把那個行刺的
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沒有查到,也隻好算了。
    這個行刺的人名叫張良。張良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相國。韓國被滅的時候,張良
還年輕。他變賣了家產離開了老家,到外麵去結交英雄好漢,一心想替韓國報仇。
    後來,他交上一個朋友,是個大力士。那個大力士使用的大鐵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
(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兩個人商量好,準備在秦始皇出外巡遊的時候刺殺他。
    他們探聽到,秦始皇要經過博浪沙,就預先在那裏樹林隱蔽的地方埋伏起來。一籌秦始
皇的車隊經過,大力士就把鐵椎砸過去。哪兒知道這一椎砸得不準,隻砸了一輛副車。
    張良失敗以後,隱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總算躲過了秦朝官吏的
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來,一麵鑽研兵法,一麵等候報仇的機會。
    張良是怎樣開始學兵法的呢?有一個離奇的傳說。
    有一次,張良一個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橋上,看見一個老頭兒,穿著一件粗布大
褂,坐在橋頭上。他一見張良過來,有意無意地把腳往後一縮,他的一隻鞋子直掉到橋下去
了。
    老頭兒轉過頭來,很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
    張良很生氣,簡直想動手揍他一頓。可是再一看,人家畢竟是個老頭兒,就勉強忍住了
氣,走到橋下,撿起那隻鞋子,上來遞給他。
    誰知道那老頭兒竟連接也不接,隻把腳一伸,說:“給我穿上。”
    張良想,既然已經把鞋撿上來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子給他
穿上。
    那老頭兒這才微微一笑,站起來走了。
    這一下真把張良楞住了,心想這老頭兒可有點怪。他盯著老頭兒的背影望著,看老頭兒
往哪兒去。
    老頭兒走了裏把地,又返了回來,對張良說:“小夥子不錯呀,我很樂意教導教導你。
過五天,天一亮,你到橋上再來見我吧。”
    張良聽他的口氣,知道是個有來曆的人,趕緊跪下答應。
    第五天,張良一早起來,就趕到橋上去。誰知道一到那邊,老頭兒已經先到啦!他生氣
地對張良說:“你跟老人家約會,就該早一點來,怎麽反叫我等你呢?”
    張良隻好認錯。那老頭兒說:“去吧,再過五天,早一點兒來。”說完就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見雞叫,就跑到大橋那邊。他還沒走上橋,就見到那老頭兒。
    老頭兒瞪了張良一眼說:“過五天再來吧。”
    張良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趕到橋上,靜靜地等著天亮。
    過了一會兒,隻見那老頭兒一步一步地邁過來了。他一見張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說:
“這才對了。”說罷,從袖裏掏出一部書來文給張良,說:“回去好好地讀,將來就大有作
為了。”
    張良再想問他,老頭兒不再多講,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張良趁著晨光,拿出書來一看,原來是部相傳是周朝初年太公望編的《太公
兵法》。
    打那時候起,他就刻苦鑽研兵法,後來成了一個有名的軍事家。

沙丘的陰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東南一帶去巡視。隨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趙高。
他的小兒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時挺喜歡他小兒子,當然答應了。
    秦始皇渡過錢塘江,到了會稽郡,再向北到了琅邪(今山東膠南縣)。從冬季出發,一
直到夏天才回來。回來的路上,他感到身子不舒服,在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南)病倒了。
隨從的醫官給他看病、進藥,都不見效。
    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的時候,秦始皇病勢越來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吩咐趙
高說:“快寫信給扶蘇,叫他趕快回鹹陽去。萬一我好不了,叫他主辦喪事。”
    信寫好了,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出,秦始皇已經咽了氣。
    丞相李斯跟趙高商量說:“這兒離鹹陽還很遠,不是一二天能趕到。萬一皇上去世的消
息傳了開去,恐怕裏裏外外都會發生混亂;倒不如暫時保密,不要發喪,趕回鹹陽再作道
理。”
    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車裏,關上車門,放下窗帷子,外麵什麽人也看不見。隨從
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趙高和五六個內侍外,別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車隊照常
向鹹陽進發,每到一個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車外奏事。
    李斯叫趙高趕快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蘇趕回鹹陽。趙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一
家有冤仇。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準備假傳秦始皇的遺囑,殺害扶蘇,讓胡亥繼承皇位。胡
亥當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
    趙高知道要幹這樣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就去找李斯說:“現在皇上的遺詔和玉璽
都在胡亥手裏,要決定哪個接替皇位,全憑我們兩人一句話。您看怎麽辦?”
    李斯吃了一驚,說:“您怎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來?這可不是我們做臣子該議論的事
啊!”
    趙高說:“您別急。我先問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嗎?您的功勞比得上蒙恬嗎?您跟
扶蘇的關係比得上蒙恬嗎?”
    李斯楞了一會,才說:“我比不上他。”
    趙高說:“要是扶蘇做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時候,您隻好回老家。這是
明擺的事兒。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您我就一輩子受用不盡。您好
好考慮考慮吧。”
    經過趙高連哄帶嚇地說了一通,李斯怕讓扶蘇繼承皇位以後,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就
和趙高、胡亥合謀,假造了一份詔書給扶蘇,說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又說將軍
蒙恬和扶蘇同謀,都該自殺,把兵權交給副將王離。
    扶蘇接到這封假詔書,哭泣著想自殺。蒙恬懷疑這封詔書是偽造的,要扶蘇向秦始皇申
訴。扶蘇是個老實人,說:
    “既然父皇要我死,哪裏還能再申訴?”就這樣自殺了。
    趙高和李斯急急忙忙催著人馬趕路。那時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氣還很炎熱,沒有多少
日子,屍體已經腐爛,車子裏散發出一陣陣臭味。
    趙高派人去買了一大批鹹魚,叫大臣們在每輛車上放上一筐。車隊的周圍的鹹魚氣味,
把秦始皇屍體的臭味掩蓋過去了。
    他們到了鹹陽,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舉行喪葬,並且假傳秦始皇的遺詔,由胡亥
繼承皇位。這就是秦二世。
    二世和趙高葬了秦始皇以後,做賊心虛,怕篡奪皇位的事泄露出來。趙高攛掇胡亥殺害
自己的兄弟和大臣,把十二個公子和十個公主都定了死罪,受株連的大臣更是不計其數。過
了一年,趙高又用詭計唆使二世把那個同謀的李斯也逮捕起來殺了。趙高自己當了丞相,獨
掌大權。

秦朝時,趙高殺了二世之後,便立二世的哥哥的兒子孺子子嬰為秦王,將二世當做平民來埋葬。要子嬰齋戒,以便入太廟祭祖,接掌傳國玉璽。
    
當齋戒進入第五天時,子嬰與他的兩個兒子商議說:"丞相趙高殺了二世,怕臣子殺他,就假裝道義來擁立我登基。我聽說趙高竟然與楚國相約要滅秦朝皇室,然後在關中稱王,現在要我齋戒,以便入太廟,就是希望借此在廟中殺我,我想屆時裝病不去,那丞相一定會自己找我,等他一來就殺了他。"

到了要入太廟的時候,趙高派人去請子嬰等人,子嬰不去。趙高果然自己前來,說道:"宗廟之事,非常重要,大王為何不去呢?"子嬰趁此機會在齋宮中殺了趙高,並滅了趙高三族。

大多數情況下貓玩老鼠,但偶爾也會有老鼠玩貓。趙高先是夥同二世及丞相李斯,逼死該繼位的王子扶蘇,後又把李斯玩弄於股掌之上,將他逼死,再後幹脆殺了二世。子嬰為何又能殺掉他呢?一是明白自己的角色和未來不可測的命運,二是充分利用趙高輕視他的心理,三是知道趙高自命為恩人的心理,所以下起手來,趙高防不勝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