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 子論文公、桓公章
(此章記夫子論春秋史。晉文公-百年前晉國的國君;齊桓公-百年前齊國的國君;譎-音JUE厥,詭異、玩弄權術之意;正-此指仗義執言;)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14.17 夫子與仲由、端木賜論管仲功過章
(此章記錄孔子論曆史人物。仲由、端木賜-皆是孔子的學生;桓公-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公子糾-齊桓公的同父異母兄弟;召忽、管仲-皆為人名;齊桓公接位後,公子糾欲假魯國的力量奪取皇位,事敗被殺;召忽和管仲是公子糾的謀士,召忽為舊主自殺,管仲被魯人送回齊國,齊桓公愛其才,不殺並拜管仲為相,後管仲為齊桓公的霸業立下了豐功偉績;糾合諸侯-集合各路諸侯會盟;不以兵車-不假武力,兵不刃血之意;如其仁-讚詞,‘這樣做,就是合仁的大道!’不能死-又相之-不為公子糾死猶可,再去輔助齊桓公,太也過分了; 微-若無;吾其-我們至今;披發左衽-披頭散發,服裝怪異,也即野蠻民族之狀;匹夫匹婦-此指不明大義之輩;為諒-小信,淺膚的忠信之說;自經於溝瀆-自縊在溝渠邊;莫之知-沒人知道的事;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造福全民,使社會進步,百姓感恩,何來怨其不自縊忠舊主)
仲由問:“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未仁乎?”子曰:“桓公糾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端木賜言:“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14.18 可以為‘文’章
(公叔文子-名拔,衛國大夫,諡號為‘文’;巽-音XUN尋,人名;臣大夫巽-巽原來是公叔拔府中的家臣,有才能,公叔拔把巽推薦給朝廷;同升諸公-其後巽與公叔拔同入朝廷為官;子聞之-此指孔子知道公叔拔的事跡和身後被諡‘文’一事;可以為文-孔子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巽,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14.19 子言衛靈公章
(衛靈公-衛國國君,晚年雖昏庸,但用人尚有手腕;康子-衛國權臣季康子是也;不喪-不失其位之意;圉-音YU 雨;鮀-音TUO駝;仲叔圉、祝鮀、王孫賈,三人皆是衛國大臣,雖然未必賢而其才可用;奚-音XI稀;奚其喪-為什麽會失其位!)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言:“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14.20 為之也難章
(怍-音ZUO坐,慚愧;言之不怍-大言不慚者,則無必為之誌;則為之-欲期望其有所為之意;)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14.21 不敢不告章
(此章記已告老休養的孔子,聞齊國發生臣弑其君之變,出於義憤而懇請魯國國君討之一事。陳恒-齊國的大夫;簡公-即齊簡公,齊國的國君;沐浴而朝-沐浴齋戒以告君,重其事而不敢怠慢之意;三子-此指時掌權的三位大夫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子在魯國權傾朝野,素有無君之心;告夫三子-向三子報告、商議之意;孔子曰-孔子出了朝廷自言;‘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此意謂:弑君之賊法所必討。大夫謀國,義所當告。國君乃不能自命三子,而使我告之耶?從大夫-此指曾經任官職;之三子告-孔子以國君之命通告三子;不可-無果之意;)
陳恒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出,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14.22 仲由問事君章
(仲由-孔子的學生;君-國君;欺-此指言過其實、自以為是;犯-此指以實相告,甚至犯顏直諫;)
仲由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14.23 君子上達章
(上達-君子循天理,故日進乎高明;下達- 小人徇人欲,故日沉乎汙下;)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14.24 古之學者為己章
(為己-欲得之於己,即為提高自己而學;為人-欲見之於人,也即學了給人看;)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14.25 夫子讚蘧伯玉章
(蘧-音QU 渠,姓;蘧伯玉-衛國的賢大夫,有省身克己之美名;使人於孔子-派使者去看望孔子;夫子-此指伯玉;與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者狀;寡其過而未能-少犯錯卻做不到;
使乎!使乎!-有雲:‘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夫子讚使者,更讚蘧伯玉進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踐履篤實,光輝顯著;)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語:“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14.26 思不出其位章
(曾參-孔子的學生;艮音GEN根;君子思不出其位-語出‘易經-艮卦之象辭。《象》曰:
‘兼山,《艮》,君子思不出其位。’象辭說:兩山並立,阻遏前進,這就是艮卦的象征;有地位的人有鑒於此,自我抑製,所思所慮不超出自己的本分;曾參曾稱之,故記之。)
曾參言:“君子思不出其位。”
14.27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章
(恥其言-不要多講之意;過其行-要多做之意;)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4.28 君子道者三章
(道-此指言,道者三-有德君子講究三個方麵;我無能焉-自責以勉人之意;端木賜-孔子的學生;自道-說自己的謙辭:)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端木賜言:“夫子自道也。”
14.29 端木賜方人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方人-比較、評論他人;賢乎哉-疑問是否賢德;不瑕-夫子自喻沒有閑工夫去議論他人;)
端木賜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瑕。”
14.30 患其不能章
(不己知-不知道自己;不能-無真才實學之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1 不逆詐章
(不逆詐-不預測被人騙;不億不信-不臆想被人疑;不逆不億,誠也;抑亦-若真有人行騙或被人疑之意;先覺者-此指於人之虛情假意,自然先覺者;是賢乎-可以稱‘賢’了;)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14.32 非敢為佞章
(微生畝-姓微生,名畝,遠離社會的隱士;丘-微生畝直呼夫子之名;棲棲者-奔波、忙碌的人;佞-音NING凝,花言巧語諂媚人謂‘佞’;無乃為佞-自命清高的微升畝把夫子對世人的教導貶為‘花言巧語,取悅與人’;疾固-夫子自言‘毛病很深,改不掉了’,來回答隱士。)
微生畝謂孔子言:“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14.33 稱其德章
(驥-好馬謂‘驥’,既有神力,日行千裏,又通人心之馬;德-此指馬的品性好,調教得好;)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14.34 以直報怨章
(或言-有人問、說之意;德-此指恩惠;何以報德-既用恩惠回報對你有怨恨的人,那麽怎麽回報對你有恩惠的人呢?直-於其所怨者,愛憎取舍,一以至公而無私謂‘直’;)
或言:“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4.35 下學而上達章
(莫我知-沒有人了解、明白我;端木賜-孔子的學生;何為其-為什麽、在那方麵;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以天下為己任,遇事不怨天,不尤人,執行著於下學人事,便定能上達天理的信念,是普通人不能了解的;其天-唯有上天);
子曰:“莫我知也夫!”端木賜言:“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14.36 公伯寮其如命何章
(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孔子的學生;訴-誹謗、進讒言之意;季孫-魯國權臣;仲由-孔子的學生,時任魯國權臣季孫氏家臣,孔子期望仲由能影響季孫氏而德治天下;子服何-姓子服,名何,孔子的學生,時任大夫;以告-告訴老師以內情;夫子-此指季孫氏;夫子果有惑誌於公伯寮-此指若果因公伯寮的讒言迷惑了季孫氏而影響治國大道;吾力-我有能力、辦法;肆諸市朝-此指能使季孫氏殺了公伯寮並陳屍街頭;道之將行也與?命也-大道是否能行之天下,要看天命,也是夫子規勸子服何冷靜之語;其如命何-奈何不了天命;)
公伯寮訴仲由於季孫。子服何以告,言:“夫子果有惑誌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14.37 賢者四避章
(此章記載了孔子論曆史人物回避亂世之方法。避世-天下無道則隱之意;避地-離開是非之地,擇地而居;避色-遠離禮貌不興之地;避言-回避言不由衷之地;作者七人-夫子說曆史上如此處世的賢哲有七人,因曆史資料的缺失而不能明確七人姓名;)
子曰:“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作者七人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