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因素導致A股短期大盤暴跌
(2009-08-15 13:05:18)
下一個
六大因素導致A股短期大盤暴跌
本周大盤繼續出現破位下跌,短期頭部形態日趨清晰。截止到周五,滬指已經失守3100,直逼3000點整數大關,滬指本周跌幅超過6%,創6個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分析人士指出,本輪自1664點以來的超預期反彈行情,並不是因為實體企業業績增長所驅動,而是典型的政策加資金推動型。隨著央行 “動態微調”的表態,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收縮的預期,既然因流動性“充裕而來”,必然因流動性“收縮而去”,流動性的最新動向是判斷後續行情的關鍵。
六大因素導致短期大盤暴跌
股指漲幅翻番,經濟複蘇提前透支。
經過大半年實現了翻倍的大幅上漲,A股出現修整性下跌也是很正常。據統計,去年11月截至目前,超過80%的個股實現股價翻番,近一成個股股價漲幅超過300%。市場獲利盤相當豐厚,需要一次大的調整來實現充分的換手。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本輪行情的主要動力來自空前充沛的流動性,而資金敢於進場的信心主要來自對宏觀經濟複蘇的預期。盡管當前宏觀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回暖態勢,但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經濟的實際性複蘇仍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並由此決定了本輪行情與以前的牛市具有本質上不同的特性。當前行情並不是因為實體經濟業績的增長帶來市場的重新估值,而受益於資源類、金融地產類股票的大幅拉升,引發的輪動效應。如果說以往是經濟下行之後從實體經濟利好傳導到虛擬經濟,那麽這一次則是從虛擬開始傳導,提前反應或者透支了未來經濟的複蘇。
“動態微調”引發流動性收縮擔心。
8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09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價格變化,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央行對貨幣政策的明確表態,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收縮的擔心。
實際上,從央行剛剛公布的7月最新經濟數據來看,7月份新增信貸不到3600億元,環比急跌77%,不到6月份新增信貸量的四分之一,並帶動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滑,也顯示貨幣政策微調已開始影響A股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的新增信貸出現負增長,這說明銀行主要贏利點淨息差將出現下降,而上半年大量放貸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貸款有心無力。
這一點,從最近招商銀行擬進行A股和H股配股,總融資額不少於150億且不超過180億元的事件中得到一定的證明。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由此,盡管管理層反複強調,貨幣政策大的方向不變,但是以上的數據,以及前期一些市場化的調整,如發行央票、減少信貸增長規模等等,都在實質上影響了資金流入股市,也對信貸資金流入股市產生製約作用。因此分析人士指出,在不同政策預期下,信貸資金流入股市肯定更加謹慎,這也造成了市場縮量的結果。
基金接近滿倉,可用資金非常有限。
根據QFII中國A股基金報告的統計,截至上半年末,QFII基金的倉位已經達到了接近滿倉的水平。納入本期月報的10隻A股基金除了指數基金外,主動型基金組合的平均倉位已經超過95%。“7.29”暴跌,347隻偏股型開放式基金的平均跌幅為4.12%,而後市場反彈基金仍然沒有大規模的減倉,預計其持倉水平應在90%左右。從目前基金總體持倉來看,極高的倉位已表明其能夠運用的資金非常有限,況且A股下行趨勢破位情況下,其也在做逢高減持準備。
有消息稱,公募基金都沒有新增資金的跟進,私募基金募集情況肯定也難樂觀。近期私募高位清盤的情況也屢有出現,當越來越多的主力機構,都開始感到缺錢,或不敢繼續做多時,縮量調整也就太過正常了。
與此同時,隨著大盤的持續大跌,許多基金重倉股出現了六七根大陰線,這表明基金在大量拋盤。基金拋盤的背後是大機構因為贖回壓力加大而采取的被動拋售變現。
6萬億資金套牢,構成重磅阻力。
研究最近的巨量成交發現,本次上海與深圳A股市場在3100-3500區間的籌碼可謂堆積如山。有機構以上海綜指為例測算,自7月13日至8月 14日之間的3200-3478點區間就堆積了4萬億的資金籌碼,因此在成交量日益萎縮的背景下,想短期內衝破此區域可能性極小;如果加上深圳市場此區域的資金沉澱,估計總量接近6萬億左右資金套牢,因此從籌碼堆積的角度來看,A股將很難形成向上運行,向下則可能成為階段內主要的運行趨勢。
由此,從籌碼堆積的角度來看,如此龐大的籌碼堆積,對大盤的進一步上行已構成了實質性難以逾越的重磅阻力。
新股高價發行,468億元資金被套。
近期IPO融資節奏的加快以及新股的高市盈率發行將成為影響市場短期運行趨勢的一個重要因素。IPO融資恢複,這表明我國股市已進入較為良好運行的態勢,但從首單桂林三金的32.89倍,到中國建築的51.29倍,再到光大證券的58.56倍,新股發行的高市盈率問題日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新股動輒四、五十倍市盈率的發行和首日上市的大幅炒高,也預示著這些股票股價未來麵臨著較大的回歸壓力,也將對市場短期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
從新股市場表現看,自本次IPO重啟以來,已經有7隻新股登陸A股市場,但已有5隻創出上市以來新低,數百億資金的12個交易日平均成本價為 6.54元,而獲利比例隻有1.5%,以流通盤60億股計,約共有468億元資金被套。從預期性影響及資金沉澱學角度來看,其對A股市場將形成較大級別調整的重要推動力。
與此同時,新股發行審核速度明顯加快。自7月15日以來,20多天裏審核通過包括中國國旅在內15家公司上市,IPO融資節奏明顯加快。盡管IPO融資不影響市場長期的運行趨勢,但IPO融資短期內給市場資金需求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解禁高峰遇信貸放緩,下半年麵臨資金壓力。
數據顯示,A股市場下半年將迎來解禁高峰,限售股解禁量高達5000多億股,約為今年上半年的5倍,解禁之後,至今年底可流通股比例將達到 74%。不過其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等巨無霸,合計解禁量占下半年解禁總量的84%。若剔除這三大超級“大非”,則今年下半年的限售股解禁量少於上半年的1118億股。
曾經讓投資者擔心的大小非解禁、減持,似乎已經隨著市場的好轉而逐漸被市場淡忘。不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行情在不斷升溫, “大小非”減持力度也在靜悄悄地上升:6月底累計解禁的“大小非”數量已經占到了累計產生的“大小非”數量的47.5%。據統計,隨著7月份140.85 億股“大小非”解禁,已經解禁的“大小非”數量也將超過未解禁的數量。
因此有觀點認為,隨著股指的上升,意味著限售股(特別是小非)的解禁意願越來越大,一旦解禁股拋售增多,則資金麵麵臨一定的壓力。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信貸高達7.37萬億元,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任何一年的信貸投放總量,隨著隨著實體經濟的好轉,新增信貸的速度在下半年將有所放緩。信貸放緩勢必會倒逼解禁股數量激增,資金麵是否能跟上股市的上漲步伐,影響了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如果未來IPO融資節奏進一步加快、創業板的推出和香港紅籌股的回歸進程的加快,都會對市場帶來更大資金和心理層麵上的壓力。
短期調整難撼中期向好根基
盡管貨幣政策在具體操作上“動態微調”,但主基調沒有改變。
上周四,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決定,擴大其所謂的定量寬鬆計劃,把購買國債和公司債券的規模,從1250億英鎊增至出乎意料的1750億英鎊,同時將利率維持在0.5%不變。而對於歐洲的經濟前景而言,在最近幾次企業調查中受訪者的樂觀情緒不斷增強,歐洲央行理事會將該行的再融資利率繼續維持在1%,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稱這是一個“適當”的水平。
從以上消息來看,雖然說整個輿論一直在提醒全球因寬鬆貨幣引發的通脹風險,但實際上,全球經濟依然處於通縮狀態,很多國家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一旦此時收緊貨幣政策,很有可能會加劇目前的通縮狀態,那麽經濟將陷入更大的困境中。這也是全球央行堅定而且必須保持寬鬆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畢竟經濟下滑才是目前最大的困難,不可能在任務尚未完成時改變貨幣政策,此點在我國也是一樣。
從國內情況看,剛剛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7月份的CPI、PPI同比仍為負增長,通脹預期依然還隻是停留在“影子”階段,在經濟發展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值得期待,因此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物價變化進行動態微調,並不意味著信貸政策發生方向性改變。
宏觀經濟推動公司業績增長,提升市場估值空間。
最新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經濟複蘇日趨明顯。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工業生產已經連續3個月加快增長:7 月份工業生產增長10.8%,環比增長0.1%;6月增長10.7%,環比增長0.8%;5月增長8.9%,環比增長1.6%。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937億元,同比增長15.2%,高於6月份增長15%的增速。商品房與汽車消費繼續維持強勁增長態勢,尤其是汽車生產增長51.6%,比上月加快 12.8個百分點,說明內需正在啟動。同時,7月份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從6月份的51.4升至52.1,為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50上方。國內其他官方數據也顯示,自2008年11月降至穀底後,新出口訂單指數呈現出明顯的持續上升趨勢。消費的增長和出口的複蘇,無疑將我國經濟回升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本報數據統計,截至8月14日,滬深兩市共有561家上市公司披露中報。盡管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整體仍出現下滑,但季度業績環比情況增勢喜人。數據顯示,已披露中報上市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4088.53億元,與一季度的3636.48億元相比,環比增長12.43%。單季度淨利潤增長情況更為喜人,已披露中報上市公司一季度合計淨利潤199.88億元,二季度淨利潤合計324.37億元,環比大增62.28%。可見,宏觀經濟的回暖,將對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形成堅實基礎,而業績增長也將大幅提升市場的整體估值空間。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貨幣政策的動態微調,預示資金麵最寬鬆的時候已經過去,資金供求會逐步回歸均衡。同時,流動性主要通過資金供求關係直接提高股票價格,開始轉向流入實體經濟和大宗商品,透過通脹預期和企業盈利來間接影響股價。
盡管去年11月份以來一路狂飆的“信貸快車”,在7月份出現了轉彎,但值得關注的是,截至7月底,M2餘額為57.3萬億元,同比增長28.42%,但比6 月末低0.03個百分點;M1餘額為19.59萬億元,同比增長26.37%,比6月末高 1.6個百分點。一股份製銀行交易員指出,M2保持高增長,正好印證市場流動性仍然充裕,也說明央行並沒有進行流動性規模控製。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四,央行在公開市場發行了900億元三個月央行票據。至此,本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回籠的資金量合計達到了1950億元。雖然本周資金回籠量仍居於高位,但由於資金釋放量達到了2220億元,因此本周央行向市場淨投放出270億元資金。與此同時,資金價格走勢更直觀地反映了目前銀行間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自本周一起,7天回購利率持續下跌,從1.63%降至1.44%。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無大盤新股造成資金壓力的背景下,央行反而選擇向市場注入資金,這一操作結果無疑傳遞出央行要保持市場流動性寬鬆度的意圖。
從市場資金麵來看,最近新基金獲批的速度再度加快,同時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發規模紀錄也再度創下 2009年新高。據統計,7月份共有16隻基金結束募集,募集總金額超過500億元,這一募集水平創自去年來單月新基金募集金額的新高;7月份QFII陣營繼續擴容,韓國投資信托運用株式會社的QFII資格,QFII機構累計已經達86家。更有消息稱,基金專戶“一對多”業務細則已經頒布,8月18日起施行,這無疑會給市場開辟更大的資金源頭。
總之,貨幣政策具體操作上的動態微調,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收縮的擔心。盡管市場因此出現了持續大幅下跌,並且打破了本輪A股單邊上行的格局,但管理層多次表示將維穩貨幣政策,加之七月經濟數據符合市場預期,宏觀經濟形勢繼續向好,以及資金麵的依然充沛,必將對市場的中長期走勢形成堅實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