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Saft專欄》去杠杆化之路漫漫 美國經濟複蘇無坦途

(2009-08-11 12:02:13) 下一個
《Saft專欄》去杠杆化之路漫漫 美國經濟複蘇無坦途

2009年 8月 11日 星期二 15:20

撰稿 James Saft 編譯 劉蘭香

路透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8月11日電---美國上周五公布的就業報告優於預期,令投資者歡欣鼓舞,但若一年過後再來看,很有可能會發現當日最重要的經濟數據實際上是鮮有人關注的美聯儲(FED)消費者信貸報告,因該報告在紐約時間下午三點才姍姍來遲,而當時很多投資者甚至是一些分析師都已經在酒吧裏彈冠相慶了.

據美聯儲報告,過去一年的未償還消費者信貸下降2.8%,創下50多年來最快降速.消費者借款僅在6月就減少逾100億美元,自去年末以來則銳減近600億美元.簡而言之,曾經是全球經濟增長領頭羊的美國消費者在退向牧場,而且很可能在此流連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7月就業人口降幅小於預期,工作時間持穩,以及最大的亮點---失業率實際上從9.5%降至9.4%.就業市場的直線下滑之勢明顯接近尾聲,但著陸區仍岩石密布.

首先,失業率之所以下降,是因為停止找工作的人數上升,從而令該數據增色.毫無疑問其中有些人中了彩票,還有一些人可能進了修道院,但我敢打賭這26.7萬停止找工作的失業民眾中絕大部分都不過是灰了心.

那麽我們為什麽要強調消費者信貸數據?消費者支出占美國經濟活動的70%以上,而美國近些年來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是受到債務而非投資和儲蓄的推動,所謂債務具體而言就是消費者所借的債務,當然這些債務都被花出去了.

但是現在,即便是在股市狂飆突進的情況下,美國家庭的財務狀況仍很糟糕,人們也越發意識到償還債務才是明智之舉.

還不清楚消費者信貸下降是源於需求匱乏還是由於供應緊張.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兩者兼而有之;借款人和放貸者都越來越認識到自身的脆弱以及彼此互相刺激所存在的缺陷.

據資產管理公司Comstock Partners,在過去十年,美國每創造1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就要借5.4美元債務,高於1990年代的3.2美元和1970年代的1.7美元.(here)

不堪一擊的日本模式

債務仍在推動GDP的創造,但債主已易人;現在是政府借款和支出替代了消費者和其它民間活動.

這樣也好,隻是到了某個時候,若非民間部門再次發力,或者政府推出又一輪刺激性支出計劃,否則若政府或消費者都無力接棒,經濟增長就會陷入停滯---而我認為很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這正是日本在1997年麵臨的情況,當時在經曆數年的赤字支出後,日本在時機未成熟的情況下就開始財政改革,致使該國經濟陷入長期反複發病的境地.

日本當時的債務泡沫是拜企業所賜,泡沫破裂後,日本企業債務相當於GDP的比例從1991年的125%降至2001年的95%.注意兩點:這個過程耗時十年,且債務規模降幅非常之大.

據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若當前債務的大頭---美國家庭按照這個規模來降低財務杠杆,就意味著到2018年底時,債務相當於GDP的比例會從大約130%的近期高點降至100%左右.

償還這麽多債務令人痛苦的一點是,這個過程最好是循序漸進的,即便這意味著到大約2011年的時候就會感覺很煎熬.因為如果人們以很快的速度削減債務,那麽不是會出現違約,從而令銀行和資本中介係統岌岌可危,就是會導致消費和投資急劇減少,從而令經濟之艦沉沒.

因此政府挺身而出了.他們為支撐需求而加大支出,他們向銀行體係伸出援手,方式則既有直接注資,也有間接為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健康狀況免費承保,且承保規模史無前例.

降低財務杠杆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盡管當前洋溢著喜慶氛圍,但美國很有可能在不久後就會需要另一輪刺激性支出---肯定是在削減債務這一痛苦過程結束之前.

奧巴馬政府或許能夠就此達成政治性的共識,他們或許也能夠繼續大舉借債,同時又不對其融資市場生態造成太大的破壞.

這些都有可能,甚至是很有可能,但可能性肯定沒有美國股市漲勢所反映出的那麽大.(完)

© 路透 2009 版權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