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警惕下一輪美元泡沫和全球通脹

(2009-08-11 09:21:29) 下一個

警惕下一輪美元泡沫和全球通脹
蘇培科/文

    
  截至10月14日,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率已達231000000%(百分之兩億三千一百萬),工人們的工資不夠坐一次公共汽車或不夠買一卷衛生紙,小麵額的津巴布韋元充斥在衛生間的各個角落……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和貨幣政策已經不是經濟學家們的專業術語,而是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節奏。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動蕩,逼迫著各國央行和各國政府大量注資救市,挽救金融企業、挽救市場信心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全球都在進行著同一個動作,而且沒完沒了,幾乎每天都有新聞報道各國央行注資的消息,到現在為止我都不記得全球的各大央行已給市場累計注入了多少“流動性”。從美國7000億美元、德國5000億歐亞、英國5000億英鎊等這一係列成千上萬億的數據來看,向市場注入的資金顯然不在少數,更為恐怖的是這些資金入市後並未扭轉乾坤,在市場恐慌和悲觀的情緒下“救市資金”大都以“水花”結束,從而逼迫各國央行再次輪番注資,直到一個平衡點出現之後,資金推動型的市場才會出現起色。不可否認,政府救市在短期內的確可以提振市場信心,可以挽救行將倒閉的金融機構,但是由此而積聚的隱患和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同尋常。

  對於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形式,很多人會說市場真正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於是“注資救市”的理由也就堂而皇之地說成“刺激市場信心”。但是,麵對實體經濟下滑、金融衍生品循環鏈崩潰和沒有革命性神話(如:科技革命、互聯網神話等)的續寫,救市政策在短期內將很難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尤其像美國這樣長期處於超前信用消費的國家,要恢複他們的信心必須要對前期支出的“窟窿”進行彌補,否則一時半會很難有動靜。

  況且,在熊市中現金為王,很多救市資金入市後都會觀望和沉澱,尤其是很多商業銀行為了應付擠兌和防範貸款風險而“惜貸”,拚命提高資本充足率使得貨幣供給的乘數效應不但顯現不出來,反而救市資金也“蟄伏”了起來,從而在全市場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資金“窖藏”的情況,“注資救市”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成為必然,在這種情況下隻能以數倍資金缺口的貨幣注入來緩解危機,一旦新注入的資金將市場信心托起來之後,商業銀行的資金和社會“窖藏”資金將會全部湧向市場,而且大都以乘數效應出現,尤其是央行前期注入的貨幣資金便以5倍的乘數效應放大出來,到時全球的通貨膨脹會更加厲害。

  其次,美聯儲大量印發鈔票救市和美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的救市行為,不但會加劇全球通貨膨脹,也會進一步製造美元泡沫,而且會嚴重侵蝕美元持有者的利益,尤其是對外國持有者雪上加霜。同時,美元作為國際支付貨幣,很多國家都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當本國麵臨金融危機時大多國家自身的貨幣缺乏信任,於是各大央行在救市時使用美元儲備來注資,從而美元的離岸乘數效應也被放大,又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泡沫。

  第三,很多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和投資,於是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雖然在短期內扭轉了經濟增長率的頹勢,但是其政策體現在貨幣上則也會出現資金放大的乘數效應,從而低利率和低效率的生產投入也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各大央行通過降低利率來降低資金的使用成本,從而全社會的企業投資數量增加了,經濟增長率上去了,但是會造成讓一些本來無利可圖的投資項目變得有利可圖,使得一些低效率、收益率低於市場利率(央行降低利率之前的市場基準利率)的企業逐漸又活了過來,從而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又開始反彈;另外,在全球經濟萎靡的狀況下,很多國家的對外出口會出現阻滯,加之金融危機的恐懼,國內市場的內需很難在短時間內啟動,於是刺激經濟發展隻能通過政府投資來解決,而這種投資如果在貨幣緊縮時會抵消貨幣政策,但如果在目前貨幣政策放鬆的情況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必然會出現投資乘數的放大效應,從而不但加劇了通貨膨脹,還會影響全社會的經濟發展效率,會延緩處於經濟結構轉型期的經濟體轉型,尤其是對目前的中國經濟考驗極大,如果貨幣政策的過度放鬆和利率過低,則必然會導致低效率的企業繼續存活下去,而經濟結構轉型很有可能會走向失敗。

  第四,一旦貨幣泛濫和通貨膨脹加劇後,低質量的投資雖然刺激了經濟增長,但大量貨幣投入產生的過熱又會襲來,為了抑製經濟過熱,央行再提高利率,當一些行業的投資收益率低於市場基準利率後,項目虧損又開始蔓延,銀行的不良資產會更大規模地湧現,金融機構會再一次陷入危機,從而導致惡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不斷循環。由於美元泡沫的全球化放大,金融危機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日後更為複雜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也會進一步加劇。

  這些似乎像是一個理論推導,但筆者認為這是未來幾年我們每個人都將要麵對的現實。那麽,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究竟如何防範潛在的危機?如何避免津巴布韋人的悲慘命運?中國經濟如何獨善其身?

  對此,筆者建議中國應該采取如下措施:一、中國政府應該通過中美高層對話來呼籲美國政府對美元負起相應的責任,對美聯儲濫發貨幣拯救美國本土經濟的行為應該加以限製,避免更大的風險再次向全球轉移;二、中國應該將目前持有的美元債券逐漸改投為美國的股票,將閑置的外匯儲備也買進股票,投資的核心目標是國外的優質農業股、能源股和消費類股票,而不再是盲目地購買美國的金融企業股權,希望中投公司能夠把握住機會,千萬別再亂投資;三、中國應該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和新能源開發領域的投入,爭取在下一輪經濟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四、中國應該積極改革現有的金融體製,加速農村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大金融監管的力度,完善法製化的市場環境,對外則應該積極拓展中國金融全球協調的能力,盡快成為全球金融新秩序的製定者,而非隨從者;五、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應該進一步加強,防止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危害中國經濟;六、在目前內憂外患的形勢下,通過“土地流轉”等政策來啟動中國的農村市場可圈可點,但是戶籍製度、收入分配兩極化、城鄉二元化結構等深層次矛盾仍然很突出,再加上醫療、養老等社保體係的不健全,使得很多人仍然不敢消費,當務之急除了慎用貨幣政策、管好金融機構、看好錢袋,還得盡快利用財政收入來為全民建立社保體係,以防禦下一輪更大的泡沫和危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