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錢學森論證畝產萬斤

(2009-07-13 11:37:18) 下一個

錢學森論證畝產萬斤

 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報》第七版頭條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的名義發表了錢先生的文章《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

 “我覺得科學的躍進要乘風破浪,這是完全可能的.....既如此,我們就應該把眼光放遠些。從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提出來以後,全國農業合作社的社員們生產情緒高漲。尤其在去冬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真是排山倒海。……在科學研究方麵應作好準備,到時候我們就能跟得上去。在這一點上,我是外行。作為一個搞力學的人來說,不免總是從能量方麵來考慮。 

 最近我算過這麽一個粗淺的賬,就是地球上一個單位麵積上,受太陽的能有多少。假設我們說,一天太陽光照在地麵上,隻照八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時太陽光照上去,如果我們隻計算1%的能用來轉變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這個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變為澱粉,那麽就可以在一畝麵積上年產約八千市斤的澱粉……”

 看到這段文字,公眾一定會發笑。一個科學家怎麽那麽天真?科學的假設是憑事實作依據,還是憑腦子胡思亂想得來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就沒有陰雨天?每天都有莊稼在地裏長著嗎?八千市斤澱粉合多少糧食啊?科學就是這麽“跟得上去”的?真可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也。錢先生的眼光太遠了,叫袁隆平院士望塵莫及。無獨有偶,當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消息是湖北襄陽專區“夏收作物增產一倍已成定局 二十萬畝小麥畝產可達千斤”。盡管這已經是虛假的報道,但相比錢先生的遠大的眼光 卻是短小得可憐呀。

 1958年農業放高產衛星時,錢學森又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糧食畝產會有多少?》,說一畝地可打幾萬斤糧。為放“高產衛星”提供了“科學依據”。錢的文章對毛固然起了作用,當時一個自己種過地對農業如此熟悉的人,恐怕主要還在欣賞群眾的衝天幹勁,也相信這種積極性 或許能創造奇跡,不想給這種‘熱情’潑冷水,因而對高產 ‘衛星’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吧。說受錢文影響,未免有點推卸責任。

 經過 1958年的農業實踐,“畝產萬斤糧”的夢幻已經破滅。到1959年初春,大躍進的 勢頭有所減弱。可錢學森還處在幻想之中,而且有進步。1959年第5期《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發表了錢學森的《農業中的力學問題》一文。作為中國力學會理事長的他,竟“創新”到提出 “農業力學”,真叫人佩服得仰天長歎。

 “這幾年來,中國人民在黨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精神振奮, 意氣風發,無論在工業戰線、農業戰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1958年大躍進以來在同一設備條件和土地上,生產量提高了許多倍。由於這種生產上飛 躍的發展,也就出現了一連串新的科學技術問題,要求科學工作者去解決。我在這裏想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農業高額豐產技術中的力學問題。

 “我們都知道,力學是處理機械設計的問題的,是處理高速飛機設計問題的,是處理水流和氣體流動問題的,怎麽農業高額豐產裏也會出現力學問題呢?

 “要說明這一點,我們得先計算一下在我國平均緯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畝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陽光落在上麵。這個能量可以用各種單位來表現。我們這裏選用從水和二氧化碳製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數來計算,這是因為植物的生長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來製造澱粉和纖維這樣碳水化合物的。我們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畝地上的陽光,一共折合約94萬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陽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麽單位麵積幹物質年產量就應該是這個數字94萬斤!自然,高等植物葉子利用太陽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計最高也不過是 1/6,這就是說,單位麵積幹物質的年產量大約是15.6萬斤。但是植物生長中所積累的物質,隻有一部分糧食,像稻、麥這一類作物的穀粒重量,約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這樣算來,單位麵積的糧食的年產量應該是7.8萬斤。這是說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為陰天而損失25%,那麽糧食的畝產量應該是5.85 萬斤。這是說,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長,如果僅在暖季才長,也許要再打一個2/3 的折扣,那麽平均畝產量是3.9萬斤了。

 “同樣的計算也可以用來估計快速豐產林木的數字。這裏相當於糧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畝地上的積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綠樹,全年都長,每畝地的積累的木材重量是5.85萬斤;如果是落葉樹,就是3.9萬斤。倘若木材屬於輕質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計算。那麽全年都長的常綠樹,每畝每年可以積 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葉樹每畝每年可以積累木材43立方米。……”

 總算他還知道一年365天中有陰雨天。可是成熟糧食收割後新種未下時又怎麽算?冬小麥不長在暖季又怎麽算?僅光合作用就能叫一畝地產94萬斤碳水化合物嗎?樹木與糧食的碳水化合物是一致的嗎?錢先生的想象豐富的叫人跟不上,簡直達到了異想天開的境界。加之一連串的“如果”、“倘若”,真是令人景仰的“植物力學家”啊!可是,在科學研究問題上可以毫無根據的亂起概念、憑空想象地列舉數字嗎?,連對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起碼 要求都沒有達到。敬請 諸位想一想,這又是什麽科學?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毛主席逝世後,錢先生於9月16日在《日人民報》發表文章《終身不忘毛主席的親切教誨》,回憶同毛席的幾次見麵。其中,他寫道:“1958年10月27日,毛主席親臨中國科學院科學成果展覽會。毛主席第三次接見了我。毛主席肯定了展出的科研大搞群眾運動的成績,指出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


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 錢學森

(原載《中國青年報》1958年6月16日)

 “前年賣糧用蘿挑,去年賣糧用船搖,今年汽車裝不了,明年火車還嫌小!”。

 這是江西井岡山農民的一首民歌。我們的土地正在農民雙手豪邁的勞動中,付給人們更多的糧食,6月12日中國青年報第一版上發表了一個動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繼小麥畝產2105斤以後,又有2畝9分地平均每畝打下了3530斤小麥。

 土地所能人們的糧食產量碰頂了嗎?

 科學的計算告訴人們:還遠得很!今後,通過農民的創造和農業科學工作者的努力,將會大大突破今天的豐產成績。因為,農業生產的最終極限決定於每年單位麵積上的太陽光能,如果把這個光能換算農產品,要比現在的豐產量高出很多。現在我們來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畝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作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這些太陽光能把空氣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自己的養料,供給自己發育、生長結實,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糧食,那麽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這並不是空談。舉一個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別豐產試驗田要在一畝地裏收160萬斤蔬菜。雖說蔬菜不是糧食,但到底是畝產160萬斤!

 所以,隻要我們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條件,加上人們的不斷創造,產、量的不斷提高是沒有問題的。今天條件不具備,明天就會創造出來,今天還沒有,明天一定會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