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錢歌川:中國人與茶

(2009-05-20 21:06:37) 下一個

錢歌川:中國人與茶

茶是中國人發現的一種飲料,與中國文化同具悠久的曆史。懂得喝茶的藝術,又能辨別茶的好壞的,當然以中國人為第一。遠在四五千年前,“神農氏嚐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傳說,“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這是喝茶對人的好處,也是最古的記錄。茶最早產於蜀地,秦人取蜀以後,逐漸移植到全國各地。茶成為日常的飲料,喝茶的習慣蔚為全國人民的一種風氣,則似乎是秦亡以後的事。我想在春秋戰國時代,那些辯士們講得舌敝唇焦的時候,一定是要用茶來解渴的。不過最早見諸史冊的,是西漢的趙飛燕別傳,上麵載有“成帝崩後,後一日夢中驚啼甚久,侍者呼問###。乃言曰:吾夢中見帝,帝賜吾坐,命進茶。左右奏帝雲:向者侍帝不謹,不合啜此茶”這樣一段文字,可見早在漢代,宮廷裏喝茶已很普通。又《三國誌·韋曜傳》上說,孫皓每次大宴群臣,每人須飲酒七升,韋曜不能飲酒,孫皓密賜他苑茶一觥,他便把茶當做酒飲。由此可見,到了三國時代,喝茶的風氣已經更加普遍了。

後魏楊銜之撰述的《洛陽伽藍記》上說:“吳人之鬼,住居健康……菰蒲為飯,茗飲作漿。”這是說江浙一帶喝茶的風氣,不但在人間盛行,連鬼都是一樣。到了唐代,出了一個茶博士陸羽,而茶的焙製及烹飲的方法,才得到一個完善的注釋,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藝術了。陸羽撰有《茶經》一書,凡三卷,出版於公元780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曆史了。這是最早的關於茶的專門著作,茶之所以大行其道,陸羽功不可沒。據宋人陳師道指出,“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迄邑裏,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於人者也。”

因此,喝茶的風氣,唐朝達到流行的頂點了,不獨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貿易繁盛地帶或通行大道上設有茶座,自不待言,即令鄉間墟集草市,也都有茶座的開設。唐人封演作的《封氏見聞記》上說:“古人亦飲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而飲。”這時的茶座,是單純賣茶的地方,沒有其他複雜的飲料,更沒有點心之類可吃的。

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稱茶坊,所賣的茶,五光十色,除純茶外,又有酸梅湯、薑茶、和合湯、寬煎葉兒茶等等。《水滸傳》中記述北宋時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樣,例如王婆在清河縣城紫石街開設的茶坊,在茶內還放得有白鬆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鹹的牛肉茶,隨客人的嗜好而供應。

南宋時設在臨安(今杭州)的茶坊,又稱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異其趣。宋人吳自牧的《夢粱錄》所描寫的是:“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麵,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即用七種果仁與茶葉擂爛而泡來飲的),饊子(麵粉做成細絲用油炸的食品),蔥茶,或賣鹽豉湯。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即冰凍甜酒)或縮脾飲暑藥(即冰凍酸梅湯)之屬。”夏天賣雪泡梅花酒的茶肆,陳列奇鬆異檜等盆景,裝飾店麵,又有人在其中教習歌曲樂器。有些高尚的茶肆,士大夫常在其中以文會友,談詩論藝,與今日的文藝沙龍相近。

陸羽之後,有南唐毛文勝的《茶譜》。到宋朝的蔡襄,以陸經不載閩產,乃作《茶錄》來補充它,到此談茶的事,可說是已夠完備的了。至於那以後的,如宋黃儒的《品茶要錄》,宋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清陸廷燦的《續茶經》及《大觀茶經》等等,大都是訂定補輯,使古人著作更合於實用罷了。

在中國,茶是民間最普通的飲料,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時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種的優異,所以產品特別有名,馳譽遐邇。據陸經所載,原有五種不同的名稱,如早采的叫茶,晚擷的叫茗。茶又稱苦茶,也就是檟。茗又名荈。以上各種稱呼,都經陸羽將荼字減少一筆統稱為茶了。但後來茶產愈來愈多,隻得個別另立名目,以資分辨。如以采取時間而得名的有春社茶、穀雨茶、或雨前茶、白露茶等;以產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龍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雲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灣的凍頂茶等;以象征事實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龍鳳茶,龍團茶,雀舌茶,碧螺春,壽眉茶,鐵觀音等;以色澤而得名的有綠茶,紅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氣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於團茶,沱茶,磚茶,塊茶,梗片等,便是以製出後的形式而得名的:又可根據茶葉外形而區分為三種:一是扁形茶,如龍井茶、大方茶和旗槍茶等;二是長形茶,葉修長成條的,如眉茶、雨茶和毛峰茶等;三是圓形茶,如珠茶、貢熙茶、蟹目茶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可見茶的種類繁多了。

在《宣和北苑貢茶錄》上說道:“茶芽有數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鷹爪,以其勁直纖挺,故號芽茶。次曰揀牙,乃一芽帶一葉者,號一槍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帶兩葉,號一槍兩旗。其帶三葉、四葉者,皆漸老矣。”

當春季茶樹發芽時,即由茶樹上采摘嫩葉,葉的尖端即稱為尖,或名叫槍,分有五等:第一是蕊尖,無汁;第二是貢尖,或稱皇尖,即所謂一槍一旗的;第三是客尖,即所謂一槍兩旗的;第四是細連枝,有一梗帶三葉;第五為白茶,有毛的雖粗也稱白茶,無毛的即細也隻能叫做明茶。明茶又有耳環、封頭等名稱,都是比較老的茶葉了。

采摘時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婦女用指甲采的更為名貴。上麵說的這些,都是春茶。至於在秋季采的,就統稱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級遠不如春茶了。

茶葉采摘後,馬上就得進行焙製。製法不外曬幹,揉團,攤開,焙烘幾個階段。製綠茶時必須先用高溫把葉中的酵素殺死,以阻止它發酵,所以綠茶又稱不發酵茶,可以保持茶葉天然翠綠的色澤。至於紅茶的製法,是把從茶樹上取來的青葉,略為曬幹,加以揉撚,使茶葉中的細胞破裂,擠出液汁,然後放著讓它發酵。發酵時茶葉的綠葉素破壞了,出現紅色,加以烘烤,便成紅茶。在中國的安徽祁門,便是著名出產紅茶的地方。

茶葉之所以芬香,是因為它含有芳香油的緣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揮發,紅茶在發酵後,經過長時間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沒有綠茶芳香,事屬當然,無須多辯。

選自《錢歌川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