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轉基因作物和世界糧食控製

(2009-05-11 06:58:54) 下一個

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轉基因作物和世界糧食控製

轉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158

按:本文是美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威廉 . 恩道爾(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在第五屆中國軟科學國際研討會的發言速記稿,其 主題是:轉基因隱含的真正目的是控製糧食,為實施新的全球優生學計劃奠定基礎。這是英美企圖從地球上消滅數十億有色人種的計劃,憑借這種手段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及從非洲、巴西到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整個發展中世界,實施地源政治控製。

在很多科學研究領域,我們迫切地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這和研究本身一樣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國,尤其在人文社科領域,學者的獨立性是令人懷疑的,很多情況下是結論的解釋者,什麽時候中國的人文社科期刊能同時發表結論完全相左的學術論文,什麽時候才是中國的人文社科強大之時。 威廉 . 恩道爾是坐著輪椅參加會議的,讓我們向這位偉大的學者致敬!

以下是 威廉·恩道爾 發言的全文:

尊敬的成思危教授,尊敬的馬俊如教授,尊敬的孔德湧教授,尊敬的張登義教授,能夠出現今天的會議,深感容幸,希望我的發言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由於時間珍貴,請允許我以一係列大膽,也許令人震驚的陳述作為開場白,然後簡要總結我的論點。我的主題是轉基因隱含的真正目的是控製糧食,為實施新的全球優生學計劃奠定基礎。這是英美企圖從地球上消滅數十億有色人種的計劃,憑借這種手段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及從非洲、巴西到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整個發展中世界,實施地源政治控製。

今天我談五個主題:

1 、對植物、動物甚至人的轉基因不是一種科技進步,而是一項政治計劃。它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並且在基本方法上存在缺陷,我們成了做人體實驗的小白鼠。

2 、轉基因生物是英美優生學的新名詞。這一種族淨化項目起始於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對所謂“劣等人種”實施的大規模絕育試驗,這個試驗得到了美國洛克菲基金會的資助。

3 、轉基因生物是英美精英們的幾十年來企圖控製全球食物鏈計劃的一部分,尤其是針對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

4 、轉基因生物依據的科學原理是危險的,站不住腳的,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它會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5 、轉基因生物的擴散,尤其在亞洲的擴散,其最終目的就是發動一場惡毒的新式生物戰爭。禽流感、“非典”、 EPICYTE 、破傷風以及針對種族的轉基因生物都是例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有關企業合謀,支持“終結者”種子;以及所謂的“末日種子庫”。

“遺傳學——優生學的新名字”

主題一 / 主題二:從 1938 年起, Waren Weaver 博士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同事們就開始推廣一個在科學上完全站不住腳的概念——“分子生物學”。實際上,它隻不過是十多年來對人類優生學研究支持的延伸而已。這種研究在納粹德國被稱為“淨化雅利安人種”沒錯,英國和美國的富裕精英家族骨子裏都是種族主義者。任何非白種人,不管是中國人、印度人、非洲人,還是其他人種,都比他們的基因低劣。他們推行一種殘忍的社會理念——“社會達爾文主義”,其荒謬可笑的程度就和他們推行的分子生物學一樣。洛克菲勒家族及其所屬的家族有錢有勢,正如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所說的:“因為上帝賜予我們金錢”。這些精英們從 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著支持這些研究,並在美國緬因州的冷泉港成立了美國優生學會。洛克斐勒基金會是德國優生學研究的最大出資人,他們毫不掩飾地公開資助納粹醫生的研究,直到 1939 年迫於政治壓力才停止了資助。約瑟夫門格勒博士參與了這項計劃。希特勒的優生學實際上是通過洛克斐勒基金會提供的資金在“美國製造”的,這點卻鮮為人知。

二戰後,優生學引起了巨大的爭論。由於奧斯威辛和其他納粹集中營的毒氣爐一一曝光,洛克菲勒家族決定將“優生學的名字改為遺傳學”。 1948 年,德國優生學家弗朗茨 卡爾曼博士在洛克斐勒基金會的資助下,成立了美國人類遺傳學會,此人直到 1936 年還參與納粹的優生學試驗。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於 20 世紀 50 年代創立了人口理事會。在“控製人口”的名義下推廣優生學。人口理事會的首任主席叫弗德裏克 奧斯本,他在 1937 年將納粹的優生學讚譽為“有史以來人類最重要的試驗”。

洛克菲勒基金會開始向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提供資金,研究改變基因結構的各種手段,他們瘋狂的夢想就是改變人類的特性,開發出一種針對特定人種或者種族的基因,以便消滅數十億人,這點後來變得越來越清楚。

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的第一項研究是在位於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的。他們聲稱這是為了開發一種富含維他命 A 的水稻新品種,所謂的“金水稻”。據說食用這種水稻可以減少兒童失明的可能。這完全是一個騙局,洛克菲勒基金會再花費了一億美元之後不得不放棄了這個研究項目。但其真實的目的似乎是對亞洲基本的口糧——水稻進行基因改造,並獲取專利。由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的研究於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和 80 年代在美國迅速展開,以開發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專利。由於大豆和玉米是美國和工業化國家動物飼料的基本原料,因此這種行為尤其危險。

(這張圖片是德國一位農民提供的,他得到了許可第一個在德國種植這種轉基因種子,據說這種種子能夠抗蟲害。最初莊稼長勢非常好,他也期望能夠得到好的收成。他逐漸增加了種子的麵積,而且把玉米作為牛的飼料。牛在食用了這個飼料以後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牛食用了轉基因玉米以後得這種病,三年以後死亡,有一些是出生下來就死亡了。所以在數年內這個德國農民的 75 頭牛因為食用了這種轉基因的玉米紛紛死亡。這個德國農民把他的玉米和死亡牛的樣本拿去進行了一些獨立科學的測試,證實轉基因玉米在牛的胃裏麵產生了很大的毒性,而且這種毒性在玉米田裏麵迅速的蔓延, 7 年內土地都會受到毒化。經過獨立的科學測試,這種轉基因玉米的毒性比一般玉米要高出 1000 — 3000 倍。這並不是像化學公司廣告裏麵所讚美的轉基因植物能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實際上事實是恰恰相反。)

1986 年,洛克菲勒政治精英們的親密夥伴、當時的副總統老布什會見了孟山都公司的領導,這是一家與洛克菲勒關係密切的化學公司,早已被納入了轉基因“革命”的陣營。 1992 年,時任總統老布什製定了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規定,這個規定被稱為“實質性相同學說”。這個行政命令毫無科學依據可言,總統行政命令明確規定,美國政府必須將獲得專利的轉基因作物視為與一般作物“實質上相同”,因此美國政府不需要對轉基因植物進行特別的衛生和安全檢測。這一規定孟山都和其他美國化學巨頭,比如說杜邦和陶氏化學公司打開了方便之門,他們可以隨意獲取專利,推廣經過特殊轉基因改造的農作物的種子,這些種子的特性經過改造後隻會對一種特定的除草劑或殺蟲劑具有抵抗力,這種除草劑或殺蟲劑恰恰由這些轉基因化學公司獨家銷售。比如說,孟山都的轉基因產品“抗農達大豆”對孟山都的農達除草劑具有抵抗力,這種全世界銷量最大的除草劑含有毒性物質草甘膦。

糧食控製與人口控製

主題三:控製了糧食就控製了所有的人——基辛格《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 200 號》

對發展中國家實行人口控製成為福特總統任內美國國家安全的重點,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將基辛格主持製訂的《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 200 號》文件上升為國家政策。在這個文件中, 13 個國家被作為高出生率國家挑選出來,這 13 個國家都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美國政府有史以來破天荒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將減少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人口增長作為自己的國家安全重點。他們的論點是,高出生率的國家由於人口的壓力,將把他們的原材料,如石油等,留在國內市場以促進經濟增長。

1975 年後,美國援助的先決條件是這些國家執行人口控製計劃。截至 20 世紀 90 年代這一直是高度機密,而且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而基辛格本人則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手栽培的門徒。迫於華盛頓的壓力, 1975 年後,人口控製計劃也成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政策。

與此同時,在 1975 年,基辛格監督實施了在世界糧食市場的一係列行動,從而導致在幾個月內糧食價格上漲了 300% 。同時還爆發了一係列大事件,基辛格在 1974 年、 1975 年間通過操縱第四次中東戰爭,成功策劃了石油危機。

這隻不過是他們控製糧食的初步嚐試而已。正如基辛格所定義的,運用“糧食作為武器”成為美國的外交政策。我的新書《糧食危機》真實地記錄了這一過程的所有細節。

幾乎與此同時,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美國實驗室研究出了轉基因職務技術。 1972 年,博格發明了“重組” DNA 技術,可以將不同物種的兩個 DNA 切片組合進一個混合分子中。這就是向假設的“物種障礙”提出了挑戰,“物種障礙”理論認為,從不同的物種中不可能進行修改,這種新技術唯一的問題是依據了錯誤的科學基礎。

1983 年,包括孟山都在內的三家實驗室宣布,他們成功地將一個轉基因構件植入了牽牛花和煙草的細胞中,基因構件在這裏是指能夠抵禦抗生素的基因。這是邁向創造轉基因生物的第二個重要步驟。然後孟山都著手植入能夠抗禦其化學除草劑“農達”的基因,這樣一來就使得它既能夠銷售除草劑“農達”,又能夠銷售其獲得專利的轉基因“抗農達”種子,如轉基因大豆種子。孟山都還進一步開發了“基因加農炮”。 1993 年,經過十年的研究,在老布什政府“實質上相同”行政令的支持下,孟山都公司首次為“抗農達轉基因大豆”提出了專利申請。然後孟山都實施了“旋轉門戰略”,利用其在政府機構的關係網加快了授權的過程,以使他們的發明盡快進入市場。

由於政府支持孟山都專利的開發利用行為,轉基因大豆種子、轉基因玉米種子和其他種子被賣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各個地區,農民受到欺騙,認為這些種子能夠增加收成。一旦他們買了這些轉基因種子,後悔都來不及。 1994 年,轉基因作物遍布整個北美洲,今天大約 67% 的美國農田都受到了轉基因種子的汙染,阿根廷 92% 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在巴西也占有很大的份額。

到 1999 年,孟山都在克林頓政府的支持下宣布,它準備收購一家公司,該公司已經獲得一項新的轉基因技術專利,即“終結者”技術。這項技術使得孟山都能夠向農民銷售一種新的轉基因種子,這種種子在收獲一季之後自動自殺,使得農民來年不得不再次向孟山都等供應商購買新種子,從而被迫淪為美國種子供應商的新農奴。而美國政府正是終結者技術的聯合開發者和專利聯合擁有者。

由於全世界的抗議加上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和轉基因的支持者戈登康威的勸說,孟山都於 1999 年公開宣布,不會將終結者技術商業化。這純粹是圈套, 2007 年,孟山都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道共同獲得了“終結者”技術專利。今天孟山都擁有“終結者”種子的全球獨家專利,可以隨心所欲的將其許可給它選擇的任何一個人。設想一下,中國的農民被說服種植孟山都的轉基因種子,如大豆、棉花、水稻、小麥等,期望有好的收成。比如說過了 3 、 4 年,由於風的傳播和購買轉基因種子,轉基因作物遍布中國各地。這時候美國政府翻臉了,它“不滿意”中國的外交政策,決定通過孟山度切斷對中國至關重要的種子供應。僅就這一點來說,轉基因生物賦予了美國精英們前所未有的對糧食控製的能力。這也許過於理論化,但是為什麽美國政府拒絕在 1999 年放棄終結者技術?正如基辛格所說:“如果你控製了糧食,你就控製了所有人。”

糧食是帝國的武器

第四個主題:轉基因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和危險性。老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三屆政府都將轉基因生物視為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轉基因生物得到了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全力支持。在美國的入侵摧毀了伊拉克位於阿布格萊布價值連城的小麥種子庫之後,美國國際開發署強迫伊拉克接受了得到專利保護的轉基因種子。美國政府和孟山都在 20 世紀 90 年代向當時的阿根廷總統、洛克菲勒的朋友卡洛斯美內姆行賄,使阿根廷成為巨大的轉基因作物生產工廠。它摧毀了阿根廷傳統的家庭式農業,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工業化出口型大豆種植農場。其結果是,今天除了和巴西接壤的一小片地區拒絕種植轉基因大豆外,幾乎百分之百的阿根廷大豆都是轉基因大豆。

我們不禁要問,既然轉基因種子如此優於普通種子,那麽為什麽美國政府還要將轉基因作物作為美國國際開發署援助的先決條件,不遺餘力的向貧窮無助的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小國推銷呢?

其次,即使孟山都、杜邦和現正達公司宣稱的轉基因安全性屬實:即使轉基因種子比普通種子更高產,即使轉基因種子需要更少的化肥,我也要反對當今這個充斥著轉基因生物的世界,更何況這三點都不屬實。 1999 — 2007 年的研究顯示,轉基因大豆的產量比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低 4% — 12% ,轉基因玉米與非轉基因玉米的產量相比大抵相同或低 12% 。根據印度的記錄,轉基因棉花歉收高達 100% 。

那麽為什麽華盛頓將轉基因生物作為國家戰略進行推廣?這是因為在美國國務院和農業部的推動下,美國已經把全球食物鏈控製在 3 、 4 家農業綜合全球巨頭手中,這是前所未有的。這四家公司中的三家是孟山都、杜邦、陶氏化學,他們幾十年來秘密的為五角大樓的生化戰計劃效力,注入越戰中使用的橘劑和二惡英,而且它們對其危險性不斷的說謊話。這四家公司手中掌握著基本的種子專利和除草劑專利,也許隻需要十年時間,他們就將完全控製全球基本糧食作物的供應。如此大的權力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掌握在美國政府所控製的人的手中,這種風險絕對不是全世界所能承受的。

通過外來基因轟炸改變物質的基本技術從本質上存在不穩定性,隨之而來的變異需要幾十年來才能顯現出來,其結果是完全未知的。從來沒有進行過符合要求,為期數年的、獨立的長效科學研究,也許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才能確定食用轉基因生物的長效作用。食用轉基因馬鈴薯的老鼠在幾個月後就明顯的顯示出器官萎縮,甚至大腦萎縮。

根據世界頂尖的轉基因科學家之一,蘇格蘭的,阿帕德·普茲泰博士的研究轉基因玉米的毒性是非轉基因玉米毒性的 3000 倍。原因在於,能夠保證將基因轉移進玉米的花椰菜基因總是處於打開狀態。將活性的基因物質從一個轉向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的過程是不可逆的。美國政府從 1992 年起就把美國人當做人體試驗白鼠,現在想將全世界人民都當成人體試驗白鼠。這不是什麽商業貪婪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權力和控製的問題,一場生物戰爭,我們可以將其稱為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我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美國政府通過其農業部所屬的研究機構與孟山都共同擁有產生爭議的終結者技術的專利。美國政府辯稱它是在支持美國農業。事實上它是在支持轉基因生物公司控製全球的種子供應。今天的孟山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先正達排第二,杜邦、陶氏化學和德國的拜耳公司都是轉基因生物的玩家。

轉基因生物的一個科學謬誤就是簡化主義。無論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科學家們如何絞勁腦汁,我們都不能將生命簡化為基因。轉基因生物存在固有的非自然屬性和不穩定性。侯美婉博士是倫敦“社會中的科學研究所”所長、知名的轉基因生物批評者。她強調說:“對動植物的轉基因改造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人們認為,基因組是恒定不變的、靜態的,生物的特征隻是固定地鑲嵌在它們的基因組中,這種思想被寫進了分子生物學的核心法則當中,一個基因決定一種特性。因此你可以轉移一種基因並得到你想要的特性,不管是除草劑耐受還是抗蟲害。

侯美婉博士接著說:“但是遺傳學家很快發現,基因組具有明顯的動態性與流動性,基因組不斷的與環境對話,並決定哪些基因需要打開,什麽時候打開,在哪裏打開,打開多大程度,打開多長時間。而且基因物質本身也可以根據經驗進行標記和改造,這種影響將被傳給下一代。人類基因組最大的好處在,它最終必將打破基因決定論的神話。”總之,轉基因生物和植物專利依據的是騙人的偽科學。侯美婉博士得出了最後結論,強烈警告我們應該注意:“轉基因的不穩定是一個大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大問題。最新的證據顯示,經過多年商業種子的轉基因作物已經發生了重排。

第五個主題:轉基因生物擴散最終目標,尤其在亞洲是一場殘忍的新式生物戰爭。

現在讓我們看看最近在亞洲爆發的 H5N1 禽流感病毒。首先一些事實表明,不存在 H5N1 禽流感爆發。其次,有證據顯示這種禽流感起源於規模龐大,衛生條件惡劣的工業化養雞場。這些養雞場由亞洲和美國的農業企業開辦,並不是起源於農戶放養的雞群。目前在禽類中仍然存在問題,因為在約 12 個國家中, H5N1 還是一種地方病,還有新的疫情發生。但仍然沒有持續不斷的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情況發生。

對 1997 年以來記錄在案的雞群 H5N1 感染病例源頭的研究確認了一個清楚的事實。 H5N1 的源頭是遍布亞洲的高度集中圈養的工業化養雞場。這些養雞場大多數由泰國實業家謝國民所擁有。他是 CP 集團的頭頭(中文是正大集團), CP 集團是亞洲最大的工業化雞肉生產商。謝國民曾在美國的愛撥業農場接受培訓,是小布什的兄弟尼爾布什的朋友和生意夥伴。謝國民在他生意起步的時候也曾得到納爾遜洛克菲勒的資助。他的副總裁吳漢泉當過泰國外交部的副部長,受聘擔任戴維洛克菲勒的精英三邊委員會中的成員。正大集團是亞洲最大的綜合養雞企業,據報道,其大規模工廠化養雞場是全球 H5N1 病毒傳播的真正來源。

CP 集團和類似的大規模養雞場,如美國的泰森食品公司,為病毒的變異提供了理想的溫床。在工業化養雞企業中,雞都經過了改造,品種單一,生長得很快,它們被關在密封的籠子裏,踩在雞屎上,吃的是混合了雞屎、病菌和氨類物質的飼料,不見天日,隻需 6 周就能長大。

如果這些雞在死亡之前被屠宰了,這些病毒就通過被感染的雞肉,通過卡車運輸從亞洲傳到了西歐。 H5N1 能夠保持活性或生存達 6 周之久。

根據專門研究病原體的學者說, 1997 年香港爆發的禽流感,最大的可能是進口的雞肉所帶來的,可能來自泰國或者廣州的工業化養雞場,這種惡劣衛生條件的聚集被稱為“病毒超載”或“寄主密度”。然而,在華盛頓的壓力下,世界衛生組織顛倒黑白,不但沒有將散養雞譽為健康的,反而虛假的稱他們是病毒可能的攜帶者。包括 PC 集團和泰森食品集團在內的商業集團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權力。我的建議是,支持當地的家庭式農民,補償他付出的勞動,這是更健康的方式。

為了將 H5N1 這一鬧劇補充完整,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轉基因科學家一起工作,研究出了能夠抗 H5N1 的基因工程雞。轉基因雞能夠將基因物質的片段插入雞蛋中,從而使得雞蛋能夠抗 H5N1 病毒。羅斯林研究所還和美國佛羅裏達的 Viragen 公司一起研究出了科隆羊多利。一旦獲得了這項專利,公司預計他們在 4 — 5 年孵化出的轉基因雞“足以取代世界上所有的雞”。

雞肉是亞洲大部分地區蛋白質的來源。稻米是一種主食。大豆是重要的食物和飼料,這些作物都被 3 、 4 家美國或英國公司獲取了專利。他們和他們的政府能夠獲得對地球上一切生命前所未有的控製權。

最後一個例子將強調轉基因計劃的危險性和地緣政治意義。 2001 年美國加州聖迭戈的一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 Epicyte 自豪宣布,他的一間溫室裏種滿了“轉基因殺精玉米”。這家公司將這種轉基因避孕玉米專利視為解決世界人口過剩的方法。這家 Epicyte 公司後來被另一家生物技術公司收購,簽訂了共同研發和戰略許可協議,以進一步推進這項研究。美國農業部投資支持了 Epicyte 的田野實驗。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美國五角大樓一直在從事極端秘密的研究,以完善納米—生物——認知武器。這些武器采用了基因和納米技術,以針對特定的種族人群,一旦這種武器完善,並且與在亞洲擴散的轉基因種子相結合。洛克菲勒基金會將數十億有色人種從地球上抹去的優生學夢想將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將會成為一場新的、廣泛的、更加恐怖的、生化版的鴉片戰爭。人類文明可能無法再這次解難中幸存。讓我們不要袖手旁觀,謝謝!

附文一: 基因武器:20克可殺60億人

2008-03-25

英國《泰晤士報》日前報道,以色列科學家正在全力破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基因差異,以研製隻攻擊阿拉伯人的“基因炸彈”。英國生物學家斷言,基因武器近年即將問世。20克超級基因武器就足以使60億地球人死亡。俄羅斯情報人員認為,目前世界上約有10至15個國家已經製訂或正在製訂基因與生物戰計劃。

以色列基因武器致美國蜜蜂滅頂

2006年至2007年間,美國35個州的養蜂人不約而同地發現,他們放飛的蜜蜂,就像事先約好了一樣,一起遠走高飛,再也沒有回來。蜜蜂出走讓養蜂人蒙受的損失高達140億美元。調查發現:美國1/3的蜂群受到一種名為“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的襲擊,這是以色列基因戰先驅奧登裏奇博士研製的基因武器之一。美國國防部專家懷疑,奧登裏奇管理不嚴,使得部分攜帶病毒的實驗用蜜蜂被帶進了美國。美國防部官員還懷疑,攻擊美國蜜蜂的病毒,可能也是奧登裏奇用來對付伊朗的基因武器中的一種。

美國基因武器用酵母菌傳播裂穀熱

美國已經研製出了一些具有實戰價值的基因武器。他們在普通酵母菌中接入一種在非洲和中東引起“裂穀熱”細菌的基因,從而使變異的酵母菌可以傳播可怕的裂穀熱病。另外,美國已完成了把具有抗四環素作用的大腸杆菌遺傳基因與具有抗青黴素作用的金色葡萄球菌的基因拚接,再把拚接的分子引入大腸杆菌中,培養出具有抗上述兩種抗生素的新大腸杆菌。

英國基因武器研製殺人蟲長達5年

從1997年開始,英國就召集了一批軍事專家、遺傳學家、生物學家,組建了一個專門研究基因武器的對策小組。有消息說,英國政府轄下的化學及生物防疫中心的科學家們,研製“基因殺人蟲”的時間已長達5年之久。

鏈接一
殺傷力比核彈大幾十倍

基因武器分為三類:致病或抗藥的微生物、攻擊人類的“動物兵”以及種族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威力大,具有成本低、殺傷力強、易施放、難防難治等特點。基因武器的殺傷效果甚至比核武器大幾十倍。有消息稱,某國拚接出一種劇毒的“熱毒素”基因毒劑,僅用萬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隻貓。倘用20克,可使全球60億人滅亡。

鏈接二
英專家稱:2010年前麵世

英國生物學家斷言,基因武器的問世不會晚於2010年。為此,向全球發出強烈呼籲,各國政府有必要采取緊急措施,以製止基因武器的研製與擴散。人類千萬不能打開基因武器這隻“潘多拉匣子”,基因武器一旦問世,人類將麵臨巨大的災難。

附文二: 中國轉基因食品進口走上坦途
中國食品產業網

(2004-2-25)

前天,農業部決定向一家美國公司的5種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發放第一張進口安全證書,從而正式放開了轉基因食品進口渠道。隨著進口渠道的放開,各種轉基因食品將走上百姓餐桌。

首批5種轉基因食品進口獲批

農業部轉基因辦公室一位女同誌在電話中告訴記者,2002年3月20日《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及三個配套規章正式實施,我國開始對轉基因食品進口實行臨時管製。美國孟山都、杜邦,德國拜耳等公司,先後向我國遞交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經過安全檢測與安全評價兩個環節的檢驗,孟山都有5個品種獲得正式的安全證書。另有兩個品種通過了安全性檢測,但由於資料偏少,在安全評價環節卡殼。該女士認為,其餘公司提供申請偏晚,加上檢測環節的謹慎,目前不能評價其獲得正式結果的時間。

據悉,美國孟山都公司獲得安全證書的是一種轉基因大豆、兩種轉基因玉米及兩種轉基因棉花。該公司是世界上90%以上的轉基因技術來源。

中國正式放開轉基因食品市場

由於人們懷疑轉基因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歐洲和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對轉基因食品實施嚴格管製,限製該類食品進口。美國是種植和銷售轉基因作物最多的國家,因此,美國極力鼓吹轉基因食品不存在危害健康的問題。是否限製進口轉基因食品,也就成了中美農業經貿中的重大障礙。

盡管中國先前已批準轉基因棉花特殊品種的進口,幫助滿足中國迅速增長的紡織品行業的需求,但最新授予美國孟山都的安全證書,卻是中國首次正式批準轉基因食品的進口,因而被普遍理解為中國正式放開轉基因食品市場的標誌。

記者從農業部網站上了解到,2月20日,農業部正式發布第349號公告,要求從今年4月20日《轉基因農產品安全管理臨時措施》終止後,依照全新管理規定,對進口農業轉基因生物實施正常管理。從今年4月21日起,從事轉基因生物貿易的進口商隻要進口許可、安全證書到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手續。從2月20日起,外國食品出口貿易商和我國進口商可同時申請辦理。

附文三:轉基因食品處處皆是 誰在對公眾隱瞞轉基因食品

http://www.wd999.com 2006-1-19



一位家庭主婦從北京家樂福超市走出來,手推車上滿是各種食品:嬰兒奶粉、豆漿、方便麵、大豆色拉油……這些食品中可能有相當數量含有轉基因成分,但是這位主婦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而在歐洲,人們從當地的家樂福超市購買食品卻可以放心,其中決沒有自己不打算購買的轉基因食品。因為,家樂福在當地承諾:超市中不出售任何含有轉基因原料的食品。   不過,即使北京家樂福想對消費者作出相同的承諾,目前也不太好辦。國內各地、甚至在邊遠地區的食品店,都有不少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在銷售,當然,這些食品轉基因的身份被隱瞞了。轉基因標識製度在中國實行時間不長,目前市場上基本還看不到具有轉基因標識的食品。

  我國公眾對轉基因生物的知情權正在遭遇挑戰。而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指出,各國公眾都有權利知道轉基因食品的真實情況,並可以自願進行選擇。目前,我國市場上到底有哪些轉基因食品,又是誰在對公眾隱瞞呢?   實際上,我國自2002年3月20日就開始正式施行轉基因標識製度,國家農業部門一直在受理轉基因標識申請和轉基因安全管理。今天,本報記者就轉基因標識問題采訪了國家農業部和有關地方農業部門。農業部門官員表示,我國的轉基因生物主要來自進口的大豆、玉米、油菜等食品原料,轉基因食品以國內油脂企業生產的豆油等為主。2002年1至10月,國內進口大豆就達到了870萬噸,其中大多為轉基因產品。進口大豆的壓榨製品主要是豆粕和豆油。豆粕用途主要是家禽及動物飼料,而豆油主要用於人的消費。目前,經過嚴格的檢測和審批,已經向國內大型油脂生產企業發放了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且批準了許多種轉基因產品標識。

  由於我國轉基因食品主要源自進口,所以沿海省份和港口城市直接管理轉基因生物安全和標識問題。遼寧、江蘇、天津及深圳的農業部門官員向本報記者表示,均已批準了為數不少的轉基因產品標識。江蘇省農林廳科教處人士說,批準的轉基因標識的產品基本上是調和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和大豆粕等,申請者是本地大型的糧油企業東海糧油(張家港)等公司。深圳市農林漁業局畜牧處王鎮滿告訴記者,兩個月以前就審查了深圳南海油脂工業公司等本地油脂企業提交的8種轉基因標識申請。不過,據他所知,目前市場上還沒出現具有標識的轉基因產品。“如果企業不生產所申請的轉基因產品,就不用標識,這些企業一旦生產此類產品就應該按照國家法規進行標識。”他表示,過一段時間將到市場上進行檢查。

  糧油企業對轉基因產品的標識執行情況怎麽樣?記者首先采訪了生產福臨門色拉油的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該公司企管辦的王經理說,公司自2002年6月份就對用進口原料加工成的飼料類豆粕進行了轉基因標識。

  但是,公司所生產的大豆油有所不同,申請的轉基因標識類型為:該產品利用轉基因原料加工而成,但產品本身已不含有轉基因成分。他認為此類產品不太好標注,到底怎麽標,要看政府主管部門的具體規定。   轉基因食品在我國畢竟是新鮮事物。有調查顯示,國內1/3的消費者從未聽說過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標識製度在我國執行起來可能需要一個過程。

  目前,我國另一個轉基因食品的主要來源就是直接從國外進口的各類食品,被媒體日前廣泛報道的雀巢轉基因食品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1月22日,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香港)的轉基因項目主任施鵬翔對本報記者說,全球最大的跨國食品商雀巢、卡夫、聯合利華等,在歐洲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但在中國卻沒有此項承諾。

  綠色和平的顧問朱建剛博士則表示,國際大公司正在轉基因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它們在歐洲進行轉基因標識或者承諾不用轉基因原料,但是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既不承諾也不標識。朱建剛認為,歐洲民眾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強烈抵製迫使這些公司不得不放棄使用轉基因原料,其實中國的消費者對於轉基因食品同樣擔憂。他介紹,日前在廣州進行的一次消費者調查顯示,有2/3以上的人並不知道超市中有轉基因食品,而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即使轉基因食品便宜一成,也不選擇此類食品。“我們的消費者對於轉基因食品缺乏知情,也失去了選擇權,這不符合規範環境和健康的國際公約的基本精神。”朱建剛說。

  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薛達元研究員曾經作為我國代表參與討論和簽署轉基因類國際公約,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政府對待轉基因生物的態度是積極而又謹慎的。國家農業部和衛生部相繼出台了轉基因標識等管理法規,以保障公眾健康和安全,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目前國內轉基因標識進展比較緩慢,但是隨著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逐步了解,轉基因產品在我國最終不能夠隱瞞身份。


附文四:轉基因生物研究可以,推廣緩行,我們情願節衣縮食,也要食用天然的或經過人工選擇的天然食品/Article/Class22/200807/4461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