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論語版交易者成長之路(金融帝國)(轉貼)

(2008-07-08 08:18:36) 下一個
論語版交易者成長之路(金融帝國)(轉貼)

前兩天看到百家講壇中於丹教授談論語心得,突然觸及到我的靈感。交易者成長之路是否也和論語中的說法相同呢?近期我一直在研究中國古典哲學。孫子兵法、道德經、三國演義等等文學作品中,確實蘊含著寶貴的哲學思想。也許我們應該把精力投入的重點,從交易之術轉變為交易之道。有意思的是,我在現實生活中的成長之路和在交易中的成長之路正好重合。這也許能讓我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第一部分:吾十有五而誌於學。
我初作交易的時候還不到十五歲,所以說我在生活與交易的成長之路是同步的。按照黑格爾的說法,人的成長必然經曆“正、反、和”這三個階段。初學交易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交易充滿激情和憧憬。認為交易是一種科學、是一種高尚的職業、是展現個人才華最好的場所。。。。。。最主要的是,認為交易是光明的。前幾天有一位朋友想進入股票市場、希望我能教他做股票。我心裏很明白,如果說戀愛的技巧是無法向沒有戀愛過的人傳授的話,那麽交易的技巧也是無法向沒有交易過的人傳授的。沒有經曆過幾次重大的挫折,他是不會成熟起來的。何況,交易並不是科學,至少不可能像自然科學那樣有固定的答案。無論交易還是戀愛的方法,事實上都不存在最佳的答案,至少同樣的技巧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股上麵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做過十年的交易,我深知交易者的悲哀。我真的不忍心看到一位朋友來經曆這些本可以不經曆的痛苦。也許他能成功,也許他會失敗,但無論如何他都會失去很多最最寶貴的東西,無論如何他都會經曆那些誰也逃脫不了的心靈折磨。。。。。。所以我並沒有直接和他講述交易之術,而是和他講明作交易的弊端和成本。我說:“即使你悟性非常的高,那麽你做交易頭五個年頭都不可能享受到交易的真實(而不是虛假的)樂趣,更不用說賺到錢(並且保留住)。”同時我還指出:“交易的成熟必然會使你變成一個怪人、丟掉或者說讓你喪失你在真實社會中的位置。你會變得孤獨離群、甚至可能會被社會邊緣化。”他的回答真得很可愛,也讓我回憶起我那個可愛的年代。
首先,他並不認為交易能夠使自己距離社會更遠,相反他認為會使他距離社會更近。因為交易是金融業的前沿陣地、而金融業又是資訊業的前沿陣地。我明白他的想法,因為我比他更理解這個階段的心理和理念狀況。這說明什麽?這說明他認為:如果說他能計劃和分析好全部的原因,那麽他就能得到必然的結果,那麽他就能找到未來最佳的答案。如果說他的答案是錯的,那麽就必然是自己某個有用的信息忽略了或者是自己的分析並不正確。我能說什麽?告訴他交易類似於賭博。不光是交易,甚至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都是這樣。。。。。。無論你分析得多麽的全麵,同樣的原因也是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難道我能說服他放棄他使用了一生的線性思維方式,而改用非線性思維方式嗎?我深知他會麵臨一個學習、學習、再學習的階段,認為學習更多的交易之術就能讓他立於不敗。我深知,不讓他嚐試所有方法的失敗,他是不會接受那些他必須接受的東西(虧損與失敗)、他是不會學會保持彈性的非線性思維方式。
其次,他認為交易是光明的、是公正的!就像一個初戀者那樣,他們認為愛情是美好的;真心的付出必然有美好的回報;愛情是不會說謊的、甚至愛情是不會改變的。。。。。。最主要的是,認為兩個相愛的人必然會走到一起。沒錯,是否相愛是決定兩個人是否走到一起的重要因素、但兩個人能否走到一起並不是隻有這一個簡單的原因就能全部決定的,何況愛情是最難計算的,他是一個變量而不是永恒不變的。對於初學交易的人而言,他們認為交易是美好的、交易是公正的,甚至會為自己是一個交易者而自豪,認為交易是值得人們羨慕的行業;真心的付出努力來鑽研就必然能夠享受巨大的金錢和成就感的回報;業績是不會說謊的、甚至業績是不會改變的。。。。。最主要的是,認為股票能否上漲,完全是由業績所決定的。問題遠遠沒有這麽簡單。我見過上漲數倍的股票是在基本麵沒有任何變化的前提下實現的,我也見過真正的好股票被市場無情的壓抑了數年之久。問題是業績同樣是一個變量,而我們交易的正是未來這個變量。當然這些的前提是業績必須是真實的,而僅僅這一點又有誰能保證呢?我真的不忍心看著無情的市場、去摧殘這既天真又可愛的心靈。畢竟天真和單純是美好的代名詞。我真的不忍心告訴他市場的殘酷與黑暗。何況,我又有什麽辦法能夠讓他相信呢?
最後,他對盈虧錯誤的心理認識。這時的交易者通常都在追求確定性和一定的結果,而不會自己計劃好失敗的可能、更不用說心理上接受失敗的可能與現實。要求結果一定怎麽樣,簡直就是不成熟的代名詞。無論是戀愛還是交易,隻要你奢望結果一定會這麽樣,那麽你幾乎必然要經曆毀滅性的打擊。我在想,我如何告訴一個正在熱戀中的朋友,他將來很有可能要經曆失戀呢?我沒有做過統計,但誰都知道戀愛的成功率要遠遠低於50%。我說的是事實,但熱戀中的人誰又會相信呢?說實話,我最開心的交易是我第一筆的交易,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失敗、更不用說想到怎麽保護自己的金錢。為什麽初戀是最美好的呢?我想是因為那時的人們都會沉浸在美好生活的憧憬中,而不會因為可能的失戀而保護自己!孫子兵法指出,善敗者不亡。那麽根本就不會失敗的人,滅亡隻是早晚的事情。
我突然想起我14歲時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時雖然我的“大帳”還在虧損,但有一天我獲利了兩千多元的賬麵利潤。那天正好開家長會,我記得還沒有下課的時候,我老媽已經來到學校,在窗外開著我。那時我壓抑不住內心的興奮、快下課的時候我站起來對著窗外的老媽連比劃、帶說的告訴他:“漲了一塊四呀!!”現在想想真的很可笑,但我卻記得很清楚。未來的幾年內,我的虧損連十四萬都打不住。這說明什麽?那時我認為交易是一種不勞而獲的事情,一天賺了大人幾個月的工資,並且(當時認為)沒有任何成本,我能不興奮嗎?這就是初學者對待盈利的真實心靈感受。我很難想象,這樣的心理狀態能夠做到放長盈利嗎?現在我能夠明白,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我為了利潤承擔了巨大的風險,隻不過同樣的原因產生了不同的結果,而碰巧那天不是風險釋放的日子。如果說,你還能夠為盈利而感到興奮,那麽我肯定你還沒有成熟。我現在兩天獲利6位數,一個月獲利幾十萬我都不會感到絲毫的興奮。因為我知道這是我應得的、甚至我應該得到的更多!為什麽?從努力上我的付出遠遠對得起我的利潤。從資金上來說,財富並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甚至這一次的利潤和我的水平關係都不大。我是說,我是靠承擔可能的虧損、甚至是靠前期風險兌現堆積起來的利潤。我現在不得不承認:任何美好、興奮、激情都是來自於對現實不真實的認識!至少你還沒有看到這個事物的全部。如果當你看到事物的一麵是那麽的光明與美好,那麽請你翻過來看看事物的另一麵。不用說,他一定髒的可怕!!
上麵說的是交易“正”的一麵,如果你不打算看看反麵是什麽也沒有關係。現實會主動地告訴你什麽是“反”的一麵。好的時光總是太快的過去,無論你是否願意,你都會感受到市場最殘酷的一麵。說實話,我進入市場後基本上立刻就開始了漫長的虧損過程。我“正”的這個階段確實存在,但隻停留在心理上而不是現實中、或者說隻停留在微觀上而不是宏觀上(隻有某股獲利,而大帳一直在虧損。)我曾經在想,上帝為什麽對我這麽慘酷?!就不能讓我在充滿憧憬和美好的正麵多停留一會兒嗎?現在我明白了,這是上帝對我的恩寵。他沒有讓我嚐試用錯誤的方法獲利,所以我能更容易的接受正確的方法而沒有對錯誤方法的留戀;他讓我一開始就虧損慘重,所以我被迫的把目標定為獲取大利潤上麵,畢竟隻有這樣才能讓我解套;他讓我上來就虧損的很慘,然後繼續讓我虧損的很慘很慘,這其實是幫助我在加快成熟的速度。我是說,如果用針紮我都不能讓我感覺到痛得受不了的話,那麽就用刀子剁我吧。
因為我明白這些,所以我並沒有為我那位朋友設計一套對他保護更好的方案。我本打算讓他不要交易股票,而是交易基金。道理很簡單,在政府扶植的前提下,基金能夠不可思議的長期跑贏大盤。這倒不是問題的關鍵,即使買入指數基金也是能夠有很多好處的。第一,解決選股問題。股票本來就是少數大大強於大盤,而多數股票都要弱於大盤。加上股民本能上選壞股票的本領(主要是買便宜、占便宜的心態),幾乎必然會輸給大盤。買入基金可以必定讓人嚐受股市上漲的喜悅。第二,即使他學不會失敗,那麽也不會滅亡。對於股票而言,蹺蹺板效應非常明顯。當你套牢在過去的熱點中,我幾乎肯定你不會在下一輪牛市中解套。熱點總是不停的在大盤與小盤、業績與題材這些相反的概念中跳躍。如果你97年按照業績買入股票,那麽你幾乎不可能在2000年的題材市中解套。運氣好的話,這輪行情可以解套。問題是,十年呀!我們且不說,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有十年。就是這十年的變化、業績的變化、時代的變化,是否就已經能超過差勁股票的生命周期呢?96年的績優股大慶聯誼、達爾曼已經離開了我們,昔日的神話長虹發展也早已今非昔比。2000年買入題材股的套牢大軍,能否在2010年重獲新生呢?天知道!所以說,股票絕對不是沒有不可逾越的頂部,但是指數可以!!!如果他隻交易基金的話,那麽他就可以不會失敗,但又不會滅亡。思前想後,我還是沒有給他這個必然對他有好處的建議。因為我不能剝奪上帝可能對他的恩寵!!我可以從策略上很好的保護他,但是我對他保護得越好,他成熟起來的機會也就越小。畢竟,我創造不了成熟的他,而隻能在他現在基礎上為他提供他能接受的保護性策略。孫子兵法說,善敗者不亡。而我要說:不經曆死亡的人是不可能出現脫胎換骨的重生。由此可見,反的那麵不但是是所有交易者必經之路,也同樣是成功的交易者不可或缺的一個必要的過程。
金錢的損失也許並不是最可怕的,信念的破滅才是最可怕的!除非你是最近一年才剛開始從事股票交易的,否則我想你一定看到過交易的反麵。如果真的沒有經曆過,那麽想象一下你曾經失戀時的感受吧。似乎天都要塌下來,整個世界都是灰色的!仇恨、受騙感、失望等等不良情緒在快速的蔓延。。。。。。這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欺騙了你,現實生活中的“憤怒青年”也許就是真實的寫照。你從天堂直接跌入了地獄,你痛不欲生、你的情緒跌落到相反的一麵。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的變化簡直太快了。這時你對股市的評價會變得截然相反:股市是黑暗的,業績是虛假的、股市中騙子的密度要比黑手黨總部還要大、股市是弱肉強食的場所、股市是不公正的,而我們恰恰屬於弱勢群體、股市是企業圈錢的場所、股市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長期盈利的大賭場、曾經對政府毫無質疑的信任變成一種不能容忍的欺騙與掠奪。。。。。。這個過程也許是漫長的、但信念的破滅真的是在一夜之間。
我個人的經曆是這樣的:曾經持有一隻業績優良、市盈率很低、淨資產很高的股票,但是他卻不可思議的在下跌。起初我別無選擇,因為我不想麵對虧損,所以隻好說服自己持有業績優良的股票可以長期投資。畢竟我是因為價位(相對基本麵的業績)被低估而買入股票,那麽我就不可能因為股價被更加低估而賣出股票吧?突然!!我是說突然!!某日該股公布出巨大的財富醜聞、績優一下子便為巨虧、奇高的淨資產居然變成了負數。如果說,在你還沒有找到下跌理由的時候,你還能夠自欺欺人的話。那麽當你找到下跌理由的時刻,你的(業績)信念會突然崩塌!你會感覺到市場欺騙了你!說實話,這樣的時刻我經曆了兩次,而每次都是超過50%的虧損。
這時你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炒股經曆,多少懂得了一些東西。你的努力不是找到獲利的方法、拋棄你與生俱來的錯誤信念、接受現實從新開始。而是把精力放在埋怨上、職責上。為什麽政府沒有****、為什麽上市公司居然*****、為什麽莊家******。也許這時你能成為學術上的專家。指出政府在製定交易規則上如何的不公正。第一、第二、第三。。。。。你能舉例很多很多。或者這時你正想著如何向上市公司索賠。。。。。。也許沒有人第一次就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別的地方找原因。我也不例外!如果大慶聯誼沒有業績虛假,那麽我將不會失敗;如果沒有周小川那篇《大雨過後是晴天》的護盤文章,那麽我將完成一次絕佳的逃頂;如果沒有管理層的幹預,那麽我將大獲全勝。。。。。。這也是人之常情,也許我們的教育早就給我們灌輸了“是非觀念”。黑暗的東西是錯誤的、我們是對的,黑暗的東西隻是偶然的出現,所以下一次我們就會獲利。但你是否想過,如果黑暗的東西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甚至有其出現的必然性;如果我們的世界並不完美,除了有光明的東西還有不可或缺的黑暗;如果這些黑暗麵是我們無法左右的,那麽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這時的交易者心理上隻有兩個字:恨與怨。我想用莊子的一句話結束本章,那就是:如果沒有黑暗的襯托,那又何談光明呢?我們的教育讓我們錯誤的認識了世界。黑暗和光明應該是對等的,應該是沒有優劣之分的。請看下麵一章:三十而立。



第二部分:三十而立。
按照於丹教授的說法,三十而立正是所謂“和”的階段、也是學會“舍”的階段。我先不說什麽是交易上的“和”與“舍”,而是先說說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就是,並不是每一個交易者都能成長到三十而立的階段。我不是做學術研究的,所以我不知道能夠活到三十而立的比例有多大。但是我從別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其它的結局。一部分人,最終在解套之時永遠的離開了這個可怕的市場。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套死的人都能解套出局,所以也有壯士斷臂徹底離開市場的人。也許是因為本能和觀念的原因,後者的數量遠遠少於前者。這類人真的是清醒與理智的人,他們選擇逃避自己既左右不了又不能接受的事物。說實話,能夠解套的人,就是繼續持股日後能夠獲大利的人。97年牛市頂部的套牢盤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在98年熊市中就解套了,另一種結局是2001年牛市大頂也無法解套出局。同樣2001年牛市大頂套牢盤也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在2004年熊市中就解套了,另一種我想在本輪牛市中也無法解套。當然靠放棄日後利潤來逃離這個可怕的市場,從而免受日後折磨的人確實是明智的!能夠解套又能怎麽樣?能夠獲利又能怎麽樣?說實話,我是經曆了三次毀滅性打擊後才能在交易上達到成熟。能夠死一次就能悟出大道重獲新生的人簡直就是神仙;兩次嘛,也能算得上天才;而我這樣的庸人就要經曆三次了。當然決定與交易永別的人數量遠遠不止這些,隻有真正的做得到,才能算第一類人。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得知一位在2003年與股市說再見的朋友又開始進入這個市場,我現在都懷疑是否真的有第一類人。
事實上更多的人都成為了第二類人,這類人是市場中最可悲的人。也許他們曾經也發誓離開這個可怕的市場,但他們總是能夠好了傷疤忘了疼。簡單的說,這類人總是在原地轉圈的“狗咬尾巴”,甚至有一種對自己心靈的自虐傾向。這類人腦子裏想的是追求世界上的一切東西,而不做任何取舍。一切東西代表所有的利與弊,從而自己在心靈上自欺欺人的把利歸功於自己的能力、把弊推卸給市場、管理層、基本麵。。。。。。從而給自己一個推卸責任、指著別人的機會。說一個不恰當的例子,股評的觀點有對的時候、也有錯的時候。正常的思維方式應該是考慮到聽股評的利與弊。如果利大於弊那麽就接受弊端從而享受利益;如果弊大於利,那麽就不要利益同時也不承擔弊端。而這類人則不這麽想,他們相信股評、依賴股評、指責股評。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把“股評”換成“政府”,或者在技術分析中把“股評”改為“技術指標”也都是一樣的。他們既想要股評的利益,又不想接受股評的弊端。你可以看到他們在崇拜股評和指責股評之間徘徊。也許這樣做可以不去真正的麵對市場的現實,而用推卸責任的方法來自欺欺人。2006年初股市一片恐慌、市場上怨聲載道,一片對政府的指責聲。當時我就說現在的市場並不比2245點是更黑暗。並且我斷言,等到牛市到來的以後(我並不知道牛市來的這麽快,但我相信牛市早晚會來),那些因為經濟增長而為政府歌功頌德的人,正是現在怨聲載道、指責政府的人們。現在大盤將近3000點了,繼續職責政府呀!2006年以前政府隻是探討全流通,而現在全流通在2006年馬不停蹄的進行著。企業仍舊在圈錢、業績仍舊有虛假的。。。。。。。事實上,股市中黑暗麵並沒有消失、並且永遠不會消失。由此可見這些人並不在乎股市是否黑暗,而隻是在乎如何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對於交易技術而言,他們也總是從當時的利益和解釋需要出發,從而在基本麵與現實走勢、趨勢與整理、敏感與遲鈍等等的一些列矛盾中“狗咬尾巴”的跳來跳去。他們不想接受任何弊端、所以他們注定永遠無所進展。他們陷入一種心靈上的怪圈,用保護自己本能讓自己用舒服的方法不斷虧損,而永遠無法自拔。有意思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本能是否可能是錯的呢?!
言歸正傳,什麽是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並不代表自己能夠在市場上不斷的獲利,也就是說三十而立並不是一個現實的物質坐標。有意思的,三十而立的時候也許正是你資金狀況最黑暗的時候,也許虧損還在繼續,甚至遠遠沒有停止的跡象。花朵在盛開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在經曆漫長的成長過程,甚至有相當一段時間種子是在地下發芽成長,所以我們自己根本無法察覺。明白嗎?三十而立遠遠不是交易成功的標誌、甚至不是開始獲利的起點,三十而立隻不過是交易的“入門”罷了。他是在不斷挫折之後,開始學會對自己進行殘酷的內省。這時的交易者敢於直麵自己的本能,思考那些從娘胎中出來就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理念。從而通過對各種技術的取舍,來建立一種適合自己的交易規則。所謂“立”,就是指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交易哲學和交易規則。當然這些都隻不過是從對交易之術的追求向對交易之道的追求的轉型,最多隻能說明那時具有了交易之道的雛形。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主啊,請賜給我力量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平靜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再賜給我智慧了解這二者的區別。這就是所謂“和”的階段,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或者說是走向成熟的起點。這時的人們已經不在與市場對抗,奢望能夠找到聖杯來戰勝市場。而是學會了追隨市場,用彈性的方法與市場合二為一、水乳交融。這時的人們已經能夠接受上帝賜予這個世界必然的“缺陷”,當然同時也能看到上帝賜予這個世界的美好。他們已經意識到在兩種極端情緒間跳來跳去,不如從整體感悟我們的世界。這時的人們已經不會再以自己為核心,從而要求世界應該如何、必須如何。而是能夠習慣以現實為核心,通過調整自己來適應現實世界。這時的人們不光是用眼睛帶著有色眼鏡來看世界,而是能夠用務實的心靈來重新認識世界。。。。。。總之,這時的人們能夠看到任何事物的兩麵,從而學會通過取舍來選擇自己的方法。並用這些篩選後的方法磚塊來組建自己的理論大廈,或者說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係統。
三十而立之前,人們的習慣是不斷的作加法,認為擁有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成功。而三十而立之後,人們的習慣變為不斷的作減法,認為簡單才是成功之道。這一點和於丹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我曾經指出:不成熟的交易者總是在不斷的學習技術,而又不斷的忽視技術;而成熟的交易者總是在不斷的忽略技術,而又不斷的尊重技術。少則得,多則惑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更多的原因必然會產生更多的矛盾。一個人考慮的問題越多,他在事後解釋行情就會變得越容易。而恰恰相反的是,在事前操作中就會產生更多的矛盾。這時的人們明白取舍的道理,他們對待技術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務實態度。股評該不該聽?能夠為了利益而接受弊端就該聽,否則就不該聽。官方言論、基本麵等等也都會用這種思維來取舍和篩選。在談論感情問題的時候,有這麽一句經典的話: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非是你自己想受到傷害。這句話太經典了,他同樣適用於交易。如果你不聽股評、當股評並不存在,那麽無論如何股評都不會傷害你。2004年因為“國九條”而套牢、2006年因為房地產調控而踏空的交易者們,如果能夠把政府言論當作不存在,那麽政府言論也不會傷害到你。交易如果隻看走勢圖的話,那麽市場上沒有人會有特權,你自然也不會受到不公平的傷害。當你舍棄利益的時候,你自然也將弊端舍棄了。當你舍棄的越多的時候,你的弊端也就越少,能夠傷害到你東西也就越少。除非,你有自虐傾向,想受到傷害。對於交易的技術而言,你也會考慮到各種方法的兼容性。市場就是由無數矛盾的對立麵所組成,而你在這些矛盾的兩極隻會選擇某一個極端。從而接受這個極端的所有利與弊,從而組建起自己的係統大廈。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們總要做出選擇。好在你已經明白這些,不會再奢望能夠做趨勢並且兼顧做波段(整理行情)。
這時也許你會覺得自己終於放下了與生俱來的那個沉重的叫做“理所應當”的包袱,你顯得異常輕鬆,從而建立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但成熟之路還是那麽的漫長,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等待著你。也許你能夠學會保有彈性、能夠接受必然會出現的虧損,同時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止損的成本。但我要說未來之路還是非常的坎坷!也許論語中的這些層次,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並沒有絕對的界限,或者說不可能從某一天有一個本質的飛躍。對於我而言,知道與做到還是那麽的遙遠。我曾經在大慶聯誼上就學會了止損,但真的深信不疑、真的能夠做到所花費的時間,要數倍於從不知道到知道的時間。知道與做到表麵上來看隻不過是一步之遙,但事實上卻遠隔千山萬水。對抗本能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從大慶聯誼中知道的“大道”在三年以後我在達爾曼身上從蹈覆轍、五年後我在康賽股份身上繼續經受重大打擊。要知道這三次都是產生了50%左右的巨大虧損呀。我不得不承認,三十而立幾乎在現實的資金上沒有什麽意義,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正確的起點。所以說三十而立應該是交易成長中最最重要的裏程碑。隻要你有正確的起點的話,即使你的思維遲鈍而進步的緩慢、即使你前方的道路會更加坎坷、即使你的理念會在挫折中有幾次必然出現的反複。但是,隻要有足夠的時間,你必然會走向正確的終點。三十而立隻不過是學會去做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並不等於你一定能夠做到,更不用說讓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合二為一。也許正因為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並不相同,所以你開始了漫長的心靈掙紮,同時必須靠規則這條拐棍才能前進。下麵請看,四十而不惑。




第三部分:四十而不惑。
顧名思義,不惑就是對市場上的所有現象不再迷惑。如何才能做到不惑呢?世界上隻有兩種人能夠不迷惑,第一種人是找到了確定性,能夠分析和預測未來的人不會迷惑;而第二種人是知道不可能找到確定性,並且知道未來是不能夠被分析和預測的人不會迷惑。而隻有不斷追求確定性,但一直沒有找到的人才會感到迷惑。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第一種人。也許我的話並沒有什麽說服力,那麽請看看二十世紀公認最偉大的三個理論發現對於未來的闡述吧。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指出:世界具有絕對的因果性、結果必然是由原因產生,但他同時承認能夠預測未來的公式中必然存在著不確定性;量子論的觀點是拋棄了因果關係,認為“有”可以產生於“無”,那麽結果並不一定非要有原因不可。而混沌理論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可以產生“分形”的,他並沒有解釋因果關係是否存在的問題,而是跳過這些本質來探討現象,至少混沌理論認為失之毫厘將會差之千裏。重大的事件並不需要重大的原因,因為自然界具有封存效應。如果這些都不能打消人們對確定性樂此不疲的尋找,那麽我也無話可說。尋找確定性並不能讓你不迷惑,相反隻有在意識到確定性並不存在,從而接受這個現實而停止對確定性的尋找才能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平靜、並且不再感到迷惑。四十而不惑其實很簡單,隻要你能夠認識到同樣的原因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就能做到不再迷惑。
這裏我來詳細的解釋一下前麵一再提及的“同樣的原因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吧。事實上,這種提法並不科學。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那麽就不可能有所謂的同樣的原因。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我們的任何分析都不會有意義。我們的分析不就是在通過總結、歸納所謂相同的原因,而尋找具有再現性的結果嗎?所謂預測和分析的含義就是建立在相近的原因產生相似的結果。但事實上,在資本市場上這並不成立。那麽我所謂的同樣的原因,是在對於不同事物進行人為總結和歸納後的相同原因。這種總結和歸納具有不同的細致程度。比如我的特性,可以根據分析問題的需要進行不同細致程度的歸納和總結。生物--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動物---人--黃種人--亞洲人--中國人--天津人--和平區的人--某某小區的人---某某樓的人。。。。。。最後可以細致歸納到唯一、獨一無二的我自己。這是不同的細致程度歸納下的我的特性,具體選擇哪一種歸納程度要取決於我們要分析的問題,並不是歸納的越細致越好。比如對於預測我的壽命這一命題,我們的歸納程度可以界定為從人類到天津人之間的概括度。更細致或更粗略的歸納對於這個預測是沒有意義。我想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兩個事物必然由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組成。如果事物沒有不同的部分,那麽預測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回到股市上來,我們不難發現同樣的原因絕對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無論你對同樣的原因歸納的如何細致,同樣都是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的。
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我在向我老媽講述我的交易技術時,舉例說明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和一個失敗的案例。但我老媽並不以為然,她找出了在兩個案例中(期貨合約)所不同的地方。他認為正是由於這些不同點,所以才產生不同的結果。事實上,這些不同點確實存在,並且沒有兩個事物是沒有不同點的。問題是這些不同點是我忽略的部分。甚至我看不出這些不同點和未來的漲跌有任何相關性。我問老媽你能否把這些不同點,編製為剛性的交易規則嗎?我是說不符合這些規則,你就不能操作。他無法回答。我明白他的思維方式,他不能接受不確定性,這是由他的本能所決定的。他必須捍衛他那種與生俱來的線性思維。市場隻有兩個方向,交易隻有兩種結果,那就是漲與跌和賺與虧。麵對現實吧,市場存在了好幾百年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可能產生相反的結果。無論你是多麽的細致歸納相同點。
認識我的人不難給出我這樣的評價。他們都認為我在獲利豐厚的時候顯得過於謙虛,因為我總是說這是好運氣的原因。而他們同樣認為我在虧損的時候太過固執,因為我總是為虧損辯護,指出我所使用係統的合理性,而拒絕承認我犯了錯誤。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一次暴利還是連續的虧損,我做的都是同樣的一件事!這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得失論對錯。我曾經也做過“參數遊戲”,也就是通過修改係統中的一個參數,就可以避免這一次失敗。但我現在知道這是多麽的可笑,因為解決了上次的問題可能還會在未來多出很多本不會出現的新問題。我相信好的係統應該是在任何參數下都能獲利的,如果你的係統脆弱到改變一下參數就能由贏變虧,那麽你的係統絕對不是什麽好係統。要知道市場特性也總是在緩慢改變的。我曾經也陷入過通過對原因細致歸納來提高收益的怪圈。事實上,隻有簡單的東西才是可行的。理論大廈可以是龐大的,但大廈的基石就是那麽少數的幾根。那時我係統中唯一的基石就是:放長利潤、兌現虧損。我很慶幸我的方法是簡單的,否則我也不可能做到不惑。一根均線就能讓你獲利、兩根均線就會讓你迷惑、三根均線就能使你無法操作。
所謂四十不惑,就是指從“知道”到“做到”的提升。別小看這一點,這需要漫長的時間。我個人的經曆是這樣的:2000年以後,大盤三次跌破2000點。其中前兩次都在不久後見底回升,而最後一次則走出了崩盤的走勢。我的操作是前兩次都平倉了,而最後一次卻不敢再次止損。那次我損失慘重!有意思的是,那是在知道交易之道以後,由於對交易之道的懷疑而產生的重大虧損。事後分析那件事,我已意識到除了平倉三次以外,我別無選擇。我是說心平氣和的接受前兩次的成本、理直氣壯的享受最後一次的利潤。現在回想起來,我有相當一段時間內,是在理智上放棄了確定性,而在潛意識中還在不斷的追求確定性。我有三次超過50%的虧損,除第一次是不懂的交易之道外,剩下兩次都是在“三十而立”之後。我為什麽買入達爾曼呢?是因為我認為第一次大慶聯誼的失敗是由於業績虛假,並且買入價位太高了。我的下意識告訴我,隻要買入長期下跌,並且長期築底後開始上揚的股票就能必然盈利。但我錯了!達爾曼不但業績同樣虛假,甚至暴跌的幅度比大慶聯誼還大。我為什麽買入康賽呢?是因為我認為業績是絕對不可信的,同時達爾曼我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他雖然在底部築底,但它相對於大盤是在反複的走弱的。那時我相信走勢比業績先行,所以隻要買入相對於大盤持續走強的股票,即使他是垃圾股、他也必然有他上漲的道理,我是說後期會有利好兌現。有意思的是,重組的利好確實公布了,但他仍舊讓我虧損50%!算了吧,讓見鬼的確定性滾蛋吧!除了止損能夠保護我,沒有第二種方法了!!我說過,如果不嚐試所有的失敗,我是不可能拋棄對確定的追求的。
“三十而立”的時候我明白隻有舍棄才能獲得,而現在我明白了隻有心甘情願的付出成本才能理直氣壯的享受回報。所以從此以後我不再迷惑了,不再追求確定性了。我能接受那些必然出現的虧損,我是說心甘情願地接受。當你做到四十而不惑的層次後,你就應該能夠長期必然獲利了。但是這種利潤也許並不算大,甚至你根本無法逾越50%正確率的屏障。我現在所處的層次絕對達到了理智上的不惑,但心靈上還是會多少對虧損耿耿於懷。畢竟我們都是人,對吧。好在我能用理智戰勝心靈,而不是心靈戰勝理智。從此以後我就開始漫長的用規則來約束心靈的折磨過程。
古之欲求長生者,非聞道難也,悟道難矣。非悟道難也,行之難矣。非行之難也,終之難矣!大道是空洞的,是不容易讓人理解的,更是不容易讓你做到的。吾十有五而誌於學的階段必然能夠聞道、三十而立的層次已經可以悟道了,四十而不惑就是開始行之。至於能不能終之,那就是以後堅持的事情了。這時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係統)。我是說不在考慮市場會怎麽走,而是考慮自己該如何做正確的事情。請看下麵一章,五十而知天命。



第四部分:五十知天命。
這個層次是一個分水嶺,因為我自己都還沒有達到。下麵的部分是根據最近一年在期貨市場上的感受、以及想象來完成的。當然這些層次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所以我身上可能也存在一點這些層次的雛形。下麵的部分,我們大家一起來探討。
在古代那個愚昧的年代,人們把自己所不理解的現象都解釋為“命”,而自從解放以後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又在無時無刻的回避“命”這個話題。科學的發展就是這樣,當人們形成一種科學理論以後,就習慣用這種範例來看待問題。而對於這種範例解釋不了的現象就采取回避的態度。當越來越多的現象無法回避的時候,就會推動新的範例產生。也許這就是為什麽科學的進步是跳躍式的而不是平穩進步的原因。也許我們現在真的應該探討一下“命”這個話題了。以前在股票市場,我所采用的是“咬死”策略。因為股票和大盤之間有非常高的相關性,並不用進行任何選擇。簡單的說,就是當我的交易係統是一致的,同時在市場走勢一定的情況下,交易結果也就是一定的。這裏麵並不會出現戰績能夠被個人左右的現象。而進入期貨市場就不同了,我必須對不同開倉信號進行選擇。這時我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而交易結果也就有了更大的偶然性。如果我們將交易記錄進行整理的話,是否能夠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呢?前麵已經說過,用同樣的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那麽這些不同的結果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如果說贏與虧是按照無規律隨機分布的話,那麽就沒有探討的必要。而如果盈與虧的分布具有某種慣性特征的話,這裏麵是否有某種奇妙的規律呢?
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天命”並不是指同樣的原因可能產生不同結果的問題。結果是我們不能左右的,並且是不可事先預知的。那麽所謂的“天命”我想是指這些不同結果的分布特征。無數的現象都在證明這一點,不同結果出現的分布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同樣會產生一種趨勢或者說慣性的效應。比如在打牌的時候,我們的水平在某一段時間是一個固定值。那麽這種水平就能形成一種固定的盈虧比例和賠率。並且這種輸贏分布應該是隨機的。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有時候某天我一直在不斷的贏錢,而同樣的我、同樣的對手又有可能讓我在某天不斷的輸錢。有的時候是前半段不斷的盈利,後半段不斷虧損。或者前半段不斷的輸錢、後半段不斷的贏錢。當然前者通常發生在一次“大牌”打臭了後形成轉折點,而後者通常是“闖”成一次“大牌”後形成轉折點。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認為上學的時候真的沒有學到什麽有用的東西,唯一學到有用的東西就是喝酒,畢竟不會喝酒就沒有辦法做銷售。現在我認為上學的時候還學到了第二件有用的東西,那就是賭博。無聊的大學生活,讓我在百無聊賴之中經常喝酒賭博。也許很多人對於賭博從來是恨之入骨、不屑一顧,認為賭博是上不了台麵的事情。我倒是不這麽看,相反我認為賭博是最大的藝術。當然靠賭博為生的人和以賭博為樂(尋求刺激)的濫賭鬼不同。前者是在不斷對自己約束下進行的一種辛苦的活動,他要分析概率、記牌、克製本能而保持清醒。而後者是在放縱本能追求刺激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荒唐的行為。這種人追求的是本能的刺激,而不是通過克製自己來做有概率優勢的事情。我認為,不賭博不足以知天命。
換一種大家能夠接受的方式,我們不以賭博為例,而看看曆史事件吧。從曆史中,我們可以反複的看到“轉折點”和“趨勢”。看看三國時期的劉備,他從登上曆史舞台後就處於非常弱小的位置。有人說劉備最大的本事就是逃跑,他投奔的人無數,而又不得不東躲西藏。當逃到了劉表那裏也被曹操窮追猛打、差點被斬盡殺絕。劉備逃到孫權那裏,孫劉聯盟後的赤壁之戰成為劉備的轉折點。真的不可思議,從此之後劉備太順了!從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到反客為主的吞掉劉表、到七擒孟獲平定西南、再到直取漢中自封漢中王、最後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從而形成魏蜀吳三分天下,讓曹操都想必其鋒芒、讓孫權都產生懼怕。勝利來的太快了,也許那時劉備真的感到:‘也許一切太完美,感覺像在飛’。突然,真的是突然!關羽走麥城、張飛被部下殺害、劉備傾舉國之軍討伐東吳,站敗後托孤白帝城、諸葛亮接過重擔後,兩次北伐也都以失敗告終。。。。。。人的命運是不是不可思議呢?無獨有偶,二戰史是不是也出現了從希特勒閃電戰的神話到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潰敗呢?無數的曆史事件都在證明這一點。
諸葛亮還是那個諸葛亮。被後人奉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為何最後也弄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難道是諸葛亮水平驟降?還是對手的水平一夜之間提高?也許這種既不能用隨機分布來解釋,又不能用主觀個體的水平來解釋的得失現象就是天命!按照前麵我們達成共識的非線性思維也隻能解釋水平的差異並不能決定戰爭結果每次的勝敗,但無法解釋為何勝敗的出現會呈現集中分布、更無法解釋轉折點和趨勢的形成。
我本不想探討原因,畢竟我所不知道的要遠遠多於我所知道的。也許這種現象的90%以上,都可以用人類的心理來解釋。無論是賭博、交易、戰爭等等一切行為都屬於博弈的範疇,而博弈中隨機成為越大,或者說自主(自己決定)的成分越小,這種現象就越不明顯。這是一個心靈產生“天命”的一個有力的證據。但是即使是幾乎不用人左右的純隨機賭博中,似乎也能出現所謂的轉折點和趨勢,隻不過這種特征及其不明顯。比如在21點的賭博中,每次下注為固定額時,我們選擇的餘地很小,但同樣會有略微的這種現象出現。難道人的心態可以用無形的方式幹擾隨機事件的結果嗎?《雀聖》這部電影中說道,打牌要打“笑章”。你越是指責、嫌棄牌不好,你以後的牌就有可能越不好。心靈是世界上最最微妙的一部機器,他能對現實產生的影響是我現在所無法理解的,並且將來也永遠不可能全部理解的。絕對的心態平和、心如止水是不可能實現的。心理學有一種說法,觀察事物就會幹擾事物。我們無法觀察自己的呼吸規律,而對這種規律又不進行幹擾。。。。。。還是那句話,我所不知道的要遠遠多於我所知道的。在交易中,我還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心理現象。比如,在我不斷獲利後開始展望未來可能會出現生活方式的質變時,通常就是我好運快結束的時候;交易開始時充滿信心、甚至向身邊人公布交易細節和獲利目標時,通常都不會產生好的結果;持續盈利的交易總是產生在對虧損麻木甚至適應以後,而在連續虧損想著“轉運”的時候通常不會真的“轉運”;擔心的事件通常都會發生(墨非法則);大的利潤總是產生在不經意中。。。。。。。人的心靈在左右行為的程度上,也許大大高於理智的比例。
我相信天命即心態,那麽心態又是如何使得天命形成這種規律的呢?也許這方麵確實具有混沌理論的某些特征。當你在不斷勝利的同時,同樣也是在心靈上進行一種不斷聚集失敗因素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過去的結果作用於心態,而心態又在對未來的結果產生作用。這就形成了一種正反饋環,自然也就形成了“趨勢”的效應。同時在“勝利趨勢”進行的同時,弊端的東西又被聚集和封存起來。當這種弊端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轉折點就產生了。這一點也可以從動機心理學來進行解釋。比如某人因為疾病的原因而不得不戒酒;當戒酒的行為對疾病產生良好的效果時,戒酒的行為得到了強化從而使得患者身體越來越好;但當疾病好到一定成熟的時候,戒酒的動機就會慢慢消失,這時通過理智來克製和約束本能的動機消失了,患者又開始飲酒;起初飲酒並沒有立即對身體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飲酒的數量可能又會增加,直至疾病某日又突然爆發了。中國股市有政策市的特征,“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是這種政策市的真實寫照。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一死就放,一亂就管”。因為市場“一死”,管理層就失去了加強管理的動機。在現實生活中,好朋友間的親密程度也存在趨勢和轉折點的特征。開始時由於好感或者某種需求的原因,兩個人都有使得關係密切成為好朋友的動機。這時動機決定行為,兩個人都在為了成為好朋友不斷的付出。同時這種付出也會形成正反饋環(因為他對我好,所以我對他好;因為我對他好,所以他也對我好)。但是當兩個人的關係密切到一定程度以後,這種想成為好朋友的動機就會因為(朋友成為)現實而慢慢消失了。在好朋友這個現實前提下,每個人都“想”付出更少的投入、享受更大的回報。其實這個“想”並不是理智上的思考,而是下意識的自然反應。因為好朋友的關係已經確立,所以就慢慢喪失了對友情嗬護的動機,同時又會產生對好朋友所付出的理所應當的依賴感。慢慢的矛盾和不滿就會堆積起來,也許突然某天會出現崩潰,或者慢慢的形成一種理智下的反方向的正反饋環。
事實上,這些現象和股市價格的趨勢現象的成因並無二致。畢竟股市是世界的一部分,它必然也遵循世界上的法則。世界上萬物都有對稱的兩麵,而所謂趨勢和轉折組成的循環現象的本質就是一麵的力量在通過正反饋環的效應不斷強化,另一麵則由於封存效應而不斷的聚集力量。當這種力量達到一種程度時,反轉就發生了。簡單的說,這些就是正反饋和封存效應下的負反饋的組合。因為上漲所以上漲就是正反饋、因為上漲所以下跌就是負反饋。但負反饋具有封存效應,他處於不斷堆積的狀態。有意思的是,如果將我的資金繪製成資金曲線圖,那麽我會發現這種曲線圖和股價波動的曲線圖並無二致,至少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說句題外話,於丹教授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將現實生活、中國古典哲學、外國現代科學進行結合的分析問題。事實上,這些配合得恰到好處、呈現出非常和諧的統一。孔子說過:朋友數、斯疏矣。禪宗中說:“人生最好的時候是花未全開月未全圓。”也許過程要比結果重要得多,也許我們更多的應該注重於過程而不是結果。注重結果的動機必然會走向失敗,這是因為動機心理的原因。那麽我對於交易的目標就不應該是獲利,而應該是交易本身。我相信一點,如果我在期貨市場能夠存活十年,那麽我將不會再為錢發愁。那麽我做期貨的目的就從獲利轉變為使得交易能夠繼續。如果我總想著獲利,那麽當我真的獲利以後,動機就會消失,從而走向虧損的階段。在期貨市場上有這麽一個故事。一個人總是在虧損慘重以後,才會去做正確的事情(止損、輕倉、放慢交易節奏)。而他做正確的事情以後,就能不斷的獲利。而當他不斷獲利以後,他就會喪失對自己的控製而繼續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最後他重新經曆虧損慘重的階段。這種循環在不斷的發生,就像一年四季的不斷循環一樣。有意思的是,現實中也有無數的事例證明。當結果出現後,形成結果的原因反而就會消失,而這最終實現了結果的消失。比如,劉備得到孫權的幫助是因為劉備的弱小,而當劉備強大以後這種孫劉聯盟的原因就消失了,從而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股市因為持續低迷而得到管理層嗬護,當股市回暖以後管理層的嗬護消失了,從而新股瘋狂的發行導致股市見頂回落;某人因為不甘於貧窮而工作努力、為人和氣最終創出一番事業,當功成名就以後這些給其帶來成功的因素消失了,從而導致生意的失敗。。。。。。這些都是負反饋的原因。無論是市場、交易、戰爭、賭博、生意等等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他們都會遵從世界的法則。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誰也逃脫不了這種法則。也許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這樣一個由正反饋、負反饋、封存效應組成的自調節的係統。
也許我未來要多花費一些時間,放在對心理學的研究上。現在我能夠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從心態上把得失看淡、從心態上把結果看淡。從而能夠做到不期盼、不祈禱。我不得不承認,包括我在內的幾乎所有人,把太多的精力耗費在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祈禱上。這些我已經能夠從理智上做到,但從心態上來看還遠遠沒有達到。
除了心態上的修行,我們還能從行為上做出點什麽呢?這就是我從進入期貨市場以來,給自己交易理念這座大廈找到的第二塊基石。那就是,贏衝輸縮!人類對待命運有三種層次。第一,與命運抗爭;第二,被動接受命運;第三,把接受“命運”變為自己來“運命”。首先,在交易或者賭博當中,如果概率是一定的話,並且具有概率優勢的時候。當出現連續虧損後,與命運抗爭的人會下更大的賭注,來用概率的思維和命運抗爭。這類人通常會贏,因為他本身就具有概率優勢嘛。但這樣做具備了太大的毀滅的風險,所以我覺得與命運抗爭並不明智。其次,用拋開輸贏而采用一致性的方法來進行資金管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策略,他可以長期得到概率上應得的結果。最後就是我要說的贏衝輸縮。這一點是來自於資金管理的問題。在股市上我不用考慮這個問題,畢竟滿倉操作的風險都要遠遠低於我可接受的風險。那時我的倉位就是在極端的滿倉和空倉之間二選一。而期貨市場則不同,我不得不考慮承受風險的程度。也就是說,承受多大的風險和利潤必須由自己來選擇,這是就出現了資金管理的問題。即使我的交易水平是一定的前提下,天命也可能讓我出現交易結果分布上的慣性特征。那麽當我做出了一筆虧損交易以後,我就將未來的交易也視為可能虧損,所以下更輕的賭注。而反之,亦反。在股市上,我隻要甘心在整理行情中虧損,那麽我必然能夠等到趨勢來臨的那一天,從而必然會選對位置。而在期貨市場這個保證金市場上,除非我的倉位極輕,否則我有可能無法熬過整理行情的黑夜而不能看到趨勢來臨的太陽。也就是說,即使按照一致性的下注法,除非我的倉位的風險當量和股市相同,否則我也可能被市場掃地出門。那麽贏衝輸縮就是明智的資金管理策略。我可以在天命的冬天把交易額降低,從而有準備的度過交易的冬天。來為未來必然出現的春天保存實力、做好準備,這就是“運命”。
濟公是一位高僧,他有一首詩。我隻記得第一句:今日不知明日事,何憂?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做交易都有被市場掃地出門的風險。隻不過我們是把交易係統對於掃地出門這個事件的概率,設計成一年一遇、十年一遇、千年一遇、還是萬年一遇?即使我們把交易係統中被掃地出門的風險設計成萬年一遇,我們同樣有可能在未來很短的一段時間內被市場掃地出門。我是說,如果上天對你足夠狠毒,那麽再好的策略也是可能走向毀滅的。對於成功者而言,如果沒有天的幫助,他們也是無法最終成功的。即使從宏觀上來講,長期結果中的偶然性會大大降低,但絕對的確定性也是不存在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我們無法絕對的左右結果,那麽我們還是把得失看淡一些吧。中國人向來這樣,不是把某個事物捧上天,就是某個事物踩下地。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對賭博有一個近乎客觀的認識。也許我是一個知道自己是在賭博的交易者;而更多的人是一個自以為是在做交易的賭徒。
最後,我覺得“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征在於一種轉變。從對市場的現象、規律等的研究,轉變為對自身內心的研究。如果說“三十而立”是把交易的主戰場從心理需求轉移到市場現實的話,那麽“五十知天命”以後,就是把交易的主戰場從現實的市場轉移到自己的內心環境。接下來我們要經曆一個漫長的尋找過程:我是誰?、我需要的是什麽?、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麽?請看下一章:六十而耳順。



第五部分:六十而耳順。
顧名思義,所謂耳順就是什麽話都能聽得進去,什麽觀點都能看到他的價值。原來我可不是這樣,什麽事情我都用絕對的對錯標準來衡量。讓我出現飛躍的,是因為我進入期貨市場的緣故。我發現環境變了,很多法則也會變化。世界是多元化的,能夠獲利的方法也絕對不止一種。也許對錯隻有加上前提條件才能有意義,對錯的判斷也是需要參照物的。如果參照物不同,那麽對錯也可能就完全不同。如果從絕對的角度來看,我以前幾乎所有的結論都不可能站的住腳。這些轉變來自於一個問題的思考:能夠長期獲利的交易係統,正確率是否必然低於50%嗎?
在股市上各股與大盤之間、各股與各股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在應對這樣一個高相關性的單獨市場時,最好的策略就是“咬死”策略,我沒有對信號的選擇權。道理很簡單,正確的位置是我們誰也丟不起的!!我隻能對所有的買入和賣出信號進行絕對的同權處理,而不能有任何選擇。比如,大盤從2004年1783點至2005年998點的下跌中共發出了兩次買入信號,998點以後在1130點又發出了一次買入信號。這三次信號中前兩次是無效的,而最後一次是有效的。我並不能預測到按信號操作的結果,但我能分析信號產生結果的概率。問題是我沒有進行這種分析的權利,如果我丟掉了1130點買入股票的機會,那麽結果是難以想象的。2006年8月29日的1651點大盤再次發出買入信號,即使我覺得它可能是假信號,但我也必須買入(事實上,我並沒有買入,而是介入期貨市場)。因為如果我丟掉了位置,丟掉了1651點到2994點這波上漲的位置,那麽我該如何?我丟不起!!即使我認為我的買入操作根據概率分析有更大的虧損可能,我也必須進場。對於賣出信號而言,我同樣必須絕對的執行。2001年7月的那次對賣出信號的忽略讓我品嚐的代價現在還記憶猶新,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麽這時我就隻能絕對的對待所有買入和賣出信號!踏空和套牢都是我不能容忍的。即使可能性再小,我也必須采取行動。對於“咬死”策略而言,正確率必然會低於50%這一點毫無問題。
進入期貨市場後,問題發生了一些變化。我沒有捕捉到股市1651點以後的上漲、也沒有捕捉到有色金屬的大幅下跌,但我在農產品的中期上漲中照樣獲利豐厚。市場多了、非相關性品種多了,我就有了選擇權。誰也不能吻遍所有的女孩,要吻就吻最漂亮的那個。當我能夠不依賴某次特定大行情的利潤時,我就可以對開倉信號進行選擇。那麽這樣能夠跨越50%正確率的屏障嗎?事實上,去年年底的三個月內我的正確率達到了70%左右。這該如何解釋呢?有其偶然性這沒有問題,但是這裏就一點都沒有水平的因素嗎?今年一月我繼續出現連續小幅虧損的情況,所以我還不能說我有跨越50%正確率屏障的能力。但我越來越堅信,通過對開倉信號的選擇,達到這種效果是有可能的。簡單的說,理論上講可以通過波浪理論和真假信號的分布特征,來對開倉信號進行篩選,從而跨越50%正確率的屏障。既然我的技術還沒有成形,所以現在我不想過多的評價。至少理論上可行,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仍舊不會以追求交易的正確率作為目標。甚至更多的是利用波浪理論篩選出未來有可能大幅波動的開倉信號,而不是最有可能盈利的信號。有一點我必須指出:新手過多的追求正確率是沒有意義的。隻有一個人能夠接受低正確率以後,他才有資格開發高正確率的交易策略。甚至對於我來說,追求大賠率依然是努力的目標,即使出現高正確率,這也是附帶產品。這時開倉信號是相對的,平倉信號仍舊是絕對的。畢竟隻有堅定不移的止損才能絕對的保護自己。所謂止損就是把可能的錯誤,當作錯誤來處理。這樣我的生存哲學中,必然永遠包含著靠犧牲正確率來實現長期資產安全的部分。
我繼續思考,如果環境再換成外匯市場會怎麽樣?外匯市場的特征是長期具有明顯的趨勢特征,但是中期和短期的走勢(在我這個水平看來)完全處於噪音當中。難道外匯交易者要持倉好幾年嗎?要知道外匯市場的杠杆效應比商品期貨更大。那麽外匯交易員靠什麽獲利呢?是否“大賠率是交易獲利的絕對條件這個命題”也會動搖呢?我在想如果一個交易者能夠有很高的正確率,那麽他就可以不依賴大的利潤。這時是否會出現一般賠率+高正確率+短持倉周期的組合呢?雖然這些還都是想象,但問題變得有意思起來。
事實上,衡量交易係統效果有三個指標:正確率、賠率、持倉周期(持倉周期和趨勢跟蹤的敏感程度有關)。當然正確率越高越好、賠率越大越好、持倉周期越短越好(在保證金交易中尤其明顯)。問題是這三點是乎損的!就像戰鬥機靈活性和穩定性這兩個指標是乎損的一樣,這就涉及到取舍的問題。也許這些指標在不同的取舍下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果正確率越高,那麽就可以越不依賴大利潤,甚至可以縮短持倉周期。事實上,在保證金交易的市場上,正確率越高、持倉周期越短獲利就越大。因為賠率同倉位的大小是互損的,而高正確率和更短的持倉周期可以建立更大的倉位。曾經我認為出手就贏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現在我對此不敢發表意見。當然這些都隻不過是理論上的思考。樂觀的話,十年以後我能發展出一套更高效的方法。但現在我還是靠試錯來實現對趨勢的捕捉。請大家注意,短線和追求正確率必然是大部分交易者的禁區。當然這也包括我在內!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一味的追求大的鞋子並不明智。
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講也很有意思。我們的世界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呢?這也沒有固定的答案。從原子內部來看,世界是非常簡單的,他們遵循簡單的規則進行著簡單的運動;而分子的運動卻是雜亂無章的,我們這個由分子構成的世界也是極其混沌的;但從我們生活的地球到整個銀河係,所有的天體也都是遵循簡單的規則進行著簡單的運動。。。。。。。。牛頓說過:“我能清楚的計算出天體的運行,但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這就是簡單係統和複雜係統的區別。我們這個世界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次來觀察,也是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的。曾經我的資金管理在股市上就是孤注一擲,畢竟股市的風險太小了。而進入期貨市場以後,我就不得不考慮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當彼得林奇的持股周期拉長到五年以上時,技術分析就很難有用武之地,所以他成為基本分析大師。這時他的風險控製係統就不能像我這樣孤注一擲的買入股票,並且靠止損來防範風險。他隻能進行分散投資,讓少數的暴利股票來抵消虧損持股的損失。有意思的是,我在炒股時隻要做到絕對的止損,那麽基本分析和分散投資就變得沒有意義。畢竟打雨傘的人沒有必要再穿雨衣了,而雨傘和雨衣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明白嗎?花朵之所以美麗,並不是因為花瓣,而是因為花瓣的組合。我的意思是,單獨的技術是無所謂對錯的,隻有當這些單獨的技術組合成係統以後,才會有好壞之分。
回到如何幫助一個初學者這個話題來,我發現問題更加有意思。什麽是一個初學者最好的狀態呢?我想他現在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我的意思是,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也許對於我來說,由於對市場錯誤的認識而產生的激情對於交易並無益處。問題是,人在任何行業的成長都要經曆這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興趣產生的激情,第二個階段是由信念來推動自己的努力。如果每一個人都一開始就能認識到真實的交易,那麽恐怕這個世界上就不再有交易員了。如果我為上麵提到的朋友設計一種可以保護他的策略,那麽他就不可能成熟起來。要知道我在保護他資金的同時,最主要的是在保護他的原始本能!如果說慘重的虧損都不能讓人產生對本能的反省,那麽我即使磨破嘴皮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現在我來回憶十年來,我所經曆的每一次痛不欲生的失敗,我都能看出其中必要的價值。甚至我認為,如果少了某一次失敗,我就不可能達到現在的水平。我的意思是說,那三次超過50%的虧損一個都不能少!!他們都讓我學到了不同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成熟起來最最重要的因素!
曾經我對和我大談基本麵的人,總是表現出極力的抨擊。現在想想看,我為什麽不信基本麵呢?因為我吃基本麵的虧,肯定比他要大得多。僅此而已!哈哈,算了吧。我不能奢望剝奪了我的原因,而產生我的結果。甚至我都能清醒地意識到,如果我給某人的操作體係中加入一條對我非常有益的規則時,給他帶來的絕對是慘重的打擊而不是美好的結果。我能夠給別人規則,但我無法給別人信念。還記得我說過,2000年以後大盤三次跌破2000點時,我隻有最後一次沒有止損嗎?那時我是整個股市最慘的人,因為我有正確的規則,但缺少了對規則的信念!這種信念是不經曆慘痛虧損,是不可能產生的。我甚至認為,人是無法學習新的理念的。所謂學習隻不過是挖掘出潛意識中本已存在的東西。潛意識來源於經曆過的事件,如果沒有經曆過,那麽學習是不可能實現的。
有時候我在想,交易為什麽這麽難於學習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的學習和馬戲團中的獅子並無二致。馬戲團的獅子是在做正確的事後,可以得到美味的食品。而交易者在做正確的事情後,可能會遭到市場的“暴打”。交易者隻有在經曆了幾次“暴打”之後,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如果馴獸員必須在獅子前兩次跳過火圈後對其進行“暴打”,而在第三次跳過火圈後給獅子想要的任何東西的話。那麽我估計我們誰也看不到馬戲團裏表演的獅子了。好在我們是人,我們可能理智的看得更遠。也許對於交易而言最好的老師,應該是看著學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而不加幹擾的人。老師的職責是對學生已經意識到的東西,加以總結和講解。對於學生的錯誤不是應該是阻止,而是讓其體驗到錯誤的代價。最重要的是,老師必須學會對學生的尊重,因為世界是多元化的。這個世界不應該像我們小時候所受到的官方教育那樣,有一個標準的正確答案。如果我是一個老師(當然我不是)的話,我不應該讓彼得林奇毀在我這樣的賭徒手裏。
我不得不承認,我從股市到期貨這一小步,對於交易的認識上產生了質的飛躍。交易單獨的股市是一個簡單的世界,他有很少的維度。把股市考慮的過於複雜沒有意義。那時,我建立了一種非常簡單的剛性交易係統。簡單到的程度,估計能夠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簡單的說,就是以大盤為所有交易的背景,絕不參與沒有大盤配合的股票。對於大盤我也沒有研判的權利,隻不過是某根中期均線上絕對做多,之下絕對做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做多的時候如何選股?很簡單,隻要符合兩個要求就可以。第一,之前(短期)一段時間內相對於大盤不斷走強,或者說提前大盤見底;第二,之前(中期)必須有過更低的點位。也就是說該股這輪中期熊市的低點不能比上一輪熊市的低點低。僅此而已,剩下的東西全部交給運氣來處理。請注意,這些全部是剛性的、全部是永不改變的。進入期貨市場,我發現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期貨市場多出了很多的維度!比如,信號的選擇、資金管理、分散投資等等。在股市上不存在信號的選擇、滿倉和空倉就是資金管理、無需進行分散投資。難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也都用剛性的簡單係統來解決嗎?
趨勢跟蹤的敏感程度?投機資金是集中還是分散?倉位應該多重?更多的“咬死”還是更多的選擇?我發現設計這種係統時,一個環節有所改變就能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起他的環節。我必須從中有所取舍、有所選擇!在股市上就有正確率和賠率兩個維度,他們的取舍非常簡單。而期貨市場上,倉位的大小對於盈利的多少是最為重要的!我可以把賠率放大到無限大,但問題是倉位就會無限的輕。集中投資能夠在某特定的短時間內獲得暴利,就像去年的豆油一樣(現在想想,我都後怕),但資金回撤幅度必然過大。越敏感的跟蹤趨勢就能建立更大的倉位,但連續虧損的次數就會越多。在正期望收益的趨勢跟蹤係統下,整體倉位越重收益率就越大。但問題是,整體倉位越重,交易係統就會越脆弱,或者說就有更大的被掃地出門的風險。。。。。。這些都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畢竟我進入期貨市場的時間還很短,目前還沒有建立好適應期貨市場多維度的交易係統。這個問題倒是不重要,隻要找到了方向,早晚都會有結果。在此之前,我必須采用絕對低風險的策略。我不得不承認,去年滿倉做多農產品讓我獲利250%的收益,但這樣做對於我來說是錯的!也許,能夠從獲利的交易中發現問題,可以大大降低成長的成本。
也許大家並不明白這些與“耳順”有何關係?其實不能用多維和多角度的思路看待問題,是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股市這樣的全額保證金市場,沒有必要考慮到更細節的東西。不難發現,我在股市上的選擇是一種“是與非”的二維選擇,而期貨市場上的選擇是一種程度上的多維選擇。不和其他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是沒有意義的!比如,整體倉位的大小和資金分散程度具有正相關性。在股市上可以用極端的思路來考慮問題。熟悉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應對股市上的問題是二選一的取舍。但期貨市場上倉位應該多重,就必須找到重與輕之間的平衡點,而這個點又需要考慮到其他所有因素後才有意義。要知道這些內容的取舍可以有無數種選擇。最重要的是,什麽是最適合自己的!隻有適合自己的交易係統,才是最好的係統。
這種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把某些曾經交給“天”來左右的問題自己進行選擇。在股市上我不用考慮一年最大可能的平均收益率是多少?可能出現的最大的虧損是多少?理論上平均收益和現實收益之間可能的偏離程度是多大?我的正確率有多高?最大連續虧損次數是多少?因為我知道股市上最大可能的虧損幅度遠遠低於我能夠承受的範圍。我知道我的係統具有正期望收益就能夠獲利,而無需計較正確率具體有多高的問題。而在期貨市場上如果我不知道我的正確率有多高?最大連續虧損次數有多大?我就不可能回答我的倉位應該有多重這個簡單的問題。
這樣分析下去會出現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理論上講,收益率最大的方式是可能產生80%左右資金回撤幅度的方法。那麽這樣大的資金回撤是否超出了我的心理承受極限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時就必須在加入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身的心理環境。我一年能夠承受多大幅度的可能虧損是設計係統中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問題。贏衝輸縮的資金管理模式也是在考慮心理承受能力後建立的。同樣30%的虧損,發生在不斷虧損以後和發生在資金翻番以後產生的心理打擊程度是不同的。期貨交易係統我覺得還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自身的資金環境。順利的時候可以采用更激進的開倉操作,而不順的時候必須采用更加保守的開倉策略。比如,去年橡膠跌停板做空的操作,在當時就是正確的,而如果現在(最近連續小幅虧損了幾次)可能就不是明智的交易。即使那是一筆獲利的交易,同時我又有我交易的道理。也許水平越高,或者交易越順利的時候,就越能建立更重的倉位、更大的自由度、更敏感的跟蹤尺度、更集中的分散投資、更頻繁的交易次數。。。。。。
也許未來的期貨交易係統將不再是簡單剛性的係統。而是一種核心簡單,具體問題相對複雜,並且通過考慮當時自身狀況的一種自調節的彈性係統。用自調節的彈性係統,來操作自調節的混沌市場可能是最好的辦法。前麵“四十而不惑”那個層次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係統)。而現在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包括心理上和資金上)自身環境。這時所有問題的對錯,都要建立在自身環境這個參照物下才有意義!甚至現實的資金收益率都不是衡量對錯的絕對標準,因為現實也是具備很大的偶然性。對於我需要的目標是什麽?答案是:長期在市場上生存。我相信,隻要我能夠在期貨市場上活10年,我就不會再為錢發愁。我暫時不考慮每年的獲利目標,而是堅持一種絕對的低風險策略。以前我總愛說,如果你不能知道某種方法的弊端,那麽你肯定還不是真正的了解這種方法。現在我要說,如果你不能看到某種方法的價值(存在的意義),那麽你肯定還沒有真正的成熟。請看下一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第六部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做交易的最高境界,這時對交易的認識達到最高的層次。交易的終極命題是什麽?這時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也許遠遠超出了交易的本身。從而產生更多的對自身的認識,對世界的了解。簡單的說,這是所謂“人道合一”的終極境界,從而跳出所有的規則與束約。交易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難道交易真的是痛苦的嗎?!起初,我們與市場對抗,因為金錢的損失而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之中;後來,學會了與市場保持彈性的融合,但從此就開始了與心靈的抗爭,因為對本能的約束和壓抑而生活在無盡的心靈折磨當中。交易的意義是什麽?在虧損6位數資金的時候都沒有出現的迷茫,竟然在獲利兩個6位數資金的時候出現。難道我這一生都會在這種騎虎難下的折磨中度過嗎?現在我看到了交易可能存在的最高境界,這是讓我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交易最高的境界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心靈。規則已經被內化,心靈就是最好的參數。。。。。。總之,這時心靈已經不再是需要壓製和約束的障礙,而是一種最好的工具。一種能量無限、威力無限的工具。也許交易者的成長像是一場星際旅行,從興奮、激情、憧憬、欲望;到孤獨、迷茫、無奈、遠離人群的現實生活;最終成為英雄一樣凱旋而歸,重回地球、重回現實的社會。這時交易已經無所謂是交易,不會從交易上再感覺到交易的一切。也許龐大的金錢、加上心靈上的絕對成熟,能夠使你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下麵在闡述這個美妙的境界之前,先探討幾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我靠什麽獲利?基本分析不能使我獲利,為什麽呢?現實走勢通常會超前於基本麵。這一點我無需多說,“利好兌現、賣出股票”這些經驗之談已經說明一切。同時現實走勢也會滯後於基本麵。97年國家十三道金牌抑製住大盤的上漲了嗎?沒有,但他為其後的熊市埋下了伏筆;98年國家為了抑製通貨緊縮而不斷降息和推行激進財政政策起到作用了嗎?同樣沒有,但他為現在的通貨膨脹埋下了伏筆;2004年以後國家為了托起低迷的股市不斷推出的利好起到作用了嗎?還是沒有,但他為2006年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筆;2006年國家調控房地產價格的政策起到作用了嗎?沒有!沒有!但這是否又為將來房價的暴跌埋下伏筆呢?問題是,我們誰也不知道房價暴跌後的底部,是否比現在的價位低?基本麵就是不斷壓向駱駝的稻草。除非是神仙,否則誰也不可能知道具體哪一根稻草能夠壓倒駱駝。什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力?萬有引力嗎?沒錯!宏觀世界上萬有引力是最重要的力,它控製著宇宙中一切天體的運行。但是原子內部的微觀世界裏,最重要的力是強作用力(維持質子、電子、中子平衡運行的一種力量)。要知道我們這些中小投資者是生活在微觀世界內的動物,萬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計。基本麵就是萬有引力!如果你不能從2004年“國九條”時就開始持股,即使2年內下跌700個點也無怨無悔的話,還是忘記基本麵吧。基本麵留給林奇、巴菲特那些資金龐大、持股周期超長的宏觀動物吧。什麽是本輪牛市的起因?答:大眾的眼球從樂意於關注黑暗麵,轉變為樂意於關注光麵的一麵。你的眼球樂意於看那一麵,很大程度取決於環境內的大眾。我無法計算這些眾多並且又相互作用的心靈。技術分析也不能使我獲利,為什麽呢?世界上沒有對單次交易負責的技術!如果是多次交易,那就是交易係統的事情了。沒錯,我靠交易係統獲利。而我的交易係統又是如何獲利的呢?
市場對於交易係統是高效的嗎?如果市場沒有任何偏向性,那麽任何係統長期交易的結果都會歸於0(不考慮交易成本)。這時市場公式將是:大賠率*低正確率=小賠率*高正確率。這時擊敗市場將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我們確實能很輕易的發現市場具有高效性的一麵。市場是對稱的,一種方法采用的人越多,市場就會將使用這種方法的人一網打盡,從而市場跳向這種方法的反麵。簡單的說,市場就像是一位老師,它教給交易者一種單向的方法。當更多的人學會這種方法以後,市場就會突然改變。這就是我以前一直談論的鍾擺效應。市場總是在極端的對稱兩極間不斷的搖擺,而這種搖擺具有廣義不可預測性。這一點從理論上也很容易解釋,市場是人類行為的集合體,而人類創造出的弊端又會由人類自身來糾正。一種方法能夠獲利,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從而填平這種不平衡。
萬幸!市場是不完全對稱的!市場是有偏向性的!否則我們誰也無法戰勝市場!市場的不對稱性來自於人性對待盈虧的不對稱性!而我之所以能夠獲利是因為利用了人性的這種不對稱性。人喜歡占便宜;人喜歡追求正確率而不是賠率;人會像近期成功者學習而不是失敗者;人喜歡鏟除鮮花、澆灌雜草。。。。。。你不覺得奇怪嗎?股市能夠隨著經濟增長而長期不斷上漲,期貨市場也不過是零和遊戲。所謂“二八現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要知道這些失敗者並沒有經曆過所謂的“失敗者的培訓”呀!感謝上帝,他將我的對手們大腦中編寫了這種原始本能程序。隻要我能夠反人性而行之,我就能擊敗市場!這時出現了兩個公式。第一,人性滿意程度公式:高正確*小賠率〉低正確率*大賠率。第二,市場財富公式:高正確率*小賠率〈低正確率*大賠率。當然這隻是人性不對稱中最明顯的地方。如果再考慮到一些微觀的問題,那麽交易的結果會更加完美。在股市這樣的全額保證金市場上,如果你的盈利幅度始終大於虧損幅度的話,即使其他問題全部隨機選擇,你也能實現長期交易後的必然盈利。如果你還不能盈利,那說明你的交易技術不如隨機,也就是說你的交易水平是負值。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負值的交易技術加上這條獲利原則仍然不能實現獲利。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對於大多數交易者而言,還是先別思考了。
你能感到興奮了嗎?如果人類的本能不改變,我的交易係統就會始終有效。或者說,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交易係統都能不斷的創造財富!在興奮之前,先想一個問題,對抗人性真的這麽輕鬆嗎?這個世界上有出賣肉體的職業。天哪!我做的是出賣靈魂的職業!最後的結論是:我的交易事業不但是痛苦的、甚至是可悲的!!以前我總是對連續的小幅虧損而耿耿於懷,甚至剛開始的時候都痛不欲生。但現在想想看,感謝這些小虧損吧。如果沒有這些連續的小虧損,我的交易係統也不會產生價值。正是這些令人討厭的連續小虧損,把那些比我更聰明的人們擋在了成功的門外,從而使得我的交易係統能夠長久具備獲利的價值。
第二,我是誰?人類有自由意識嗎?是什麽決定人類的行為?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美國分子人類學家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全世界的人類在距今15萬年前可能來自於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就是夏娃理論。也許是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或者是別的什麽原因,我們或許真的是同源的。這樣我們就具有相似的基因程序來作用我們的大腦,這可能就是人的共性大於特性的原因。人類是有自我意識的動物,而這種自我意識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呢?人類是按照某種複雜的程序來完成所有的行為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麽也就解釋了為什麽大多數人在交易上必然失敗,而成功者又是與眾不同的人,甚至這種與眾不同還是來自於偶然。例如,持有億安科技的老太太,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是因為把持股都給忘了。
我個人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一切行為都遵循兩條法則。第一,欲望滿足最大化原則;第二,阻力最小化原則。當然阻力最小化原則中還包括習慣的力量。比如,我每天早上上班,是因為我需要工資來實現我的生存欲望;我之所以維持現在的工作,是因為完成現在的工作是阻力最小的選擇;我騎車到公司的路徑選擇同樣是因為阻力最小的原則來決定的,也許我的路徑並不是最近的,那麽這就涉及到習慣的力量。當然人類的行為在欲望實現最大化和阻力最小化之間出現矛盾時,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進行權衡。表麵上看,這些是我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可能我的行為就是完全由習慣程序、欲望程序、對阻力的計算來實現的。對於交易而言,是否也是這樣?我們在市場上的一切反映是否都是注定好了的呢?我們做交易的目的除了盈利以外,還要兼顧其他欲望的實現。比如,成就感等一係列滿意程度。美國心理學家有這麽一個試驗:給一些孩子一顆很好吃的新型糖豆,並且告知如果當時不吃的話,30分鍾以後就會得到第二顆。更多的孩子選擇了當時就品嚐這唯一的糖豆。這並不理智,但這卻體現了欲望滿足最大化原則。未來在這些不成熟的孩子麵前過度貼水了。對於我們成年人而言,複雜事件或者說毒品對吸毒者而言是否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解釋了為什麽交易者更樂意於接受確定的小利潤。因為這樣有最大的心靈滿意程度。心靈在某些時候確實是不理智的。一萬元的利潤產生的滿意程度要大大小於10次一千元的利潤。欲望程序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有數十億年的曆史,改變是絕對不可能的。而用理智來控製欲望又不符合阻力最小的模式。那麽是否可以通過習慣程序的修改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給上麵的那些孩子進行多次的培訓,讓他們多次感受到吃到更多糖豆的樂趣。是否可以改變他們的行為呢?我想這是肯定的!甚至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我們還能得知越新鮮的事物,我們產生的欲望也就越大。但時間長了,多次接受感官刺激後,這種欲望會呈現衰減的趨勢。那麽當小孩子們多次品嚐過這些糖豆後,美味的誘惑力就會大大的下降。那麽我們有什麽辦法能夠將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合二為一呢?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呢?我們的大腦分為三個部分,左腦、右腦和腦核心。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最先形成的是腦核心、然後是右腦,而最年輕的是左腦。我們的意識、語言、不良情緒、時間感、判斷、拚搏動機、得失計算等等都是由這個最年輕的左腦完成的。也許發達的左腦是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原因,但左腦又是大腦中最不發達的一個大腦部分。左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和流量要大大低於其他部分。左腦是一個笨家夥,他總是有把簡單的事情搞糟的天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我們越在乎一件事物,我們就越可能把這件事情搞糟。意識存在於我們的左腦,而意識隻是我們大腦中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各行各業大師級的人物,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神奇的結果,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會使用潛意識。這一點反複在體育運動、藝術等等領域內表現。大師是那些能夠喚醒潛意識或者說驅逐意識的人。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們想得到一件事物,那麽我們最好先學會放下這件事物。你越是在乎,你的意識就越是會將其搞糟!你越是緊張,就越說明你是在用笨拙的左腦來控製行為。好在左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培養習慣性的行為。所謂培養習慣性的行為,就是將學習的行為交給腦核心,並由腦核心處理相關細節。要知道腦核心要比左腦聰明的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師的行為就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
當然左腦還有一個主要的功能,那就是解決問題。在左腦的世界裏,是一個永遠充滿問題的世界,而我們存在的意義又在於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某時真的沒有問題,那麽左腦就會暫時的充當裁判來挖掘出問題來。也就是說,左腦有創造問題的天賦。想想也很可怕,我們居然能夠創造出問題。這也許解釋了樂觀的心理暗示對於人類行為是多麽的重要。如果你總想著你是否有什麽問題?現在是否什麽事情沒有處理好?那麽你總會找到一些問題、甚至是創造出一些問題。如果你想著我很好,我很快樂,那麽你就會很快樂。如果你“喜歡”憂慮和痛苦,那麽你那個善於理會“領導意圖”的“左腦員工”,就會創造出足夠你想要的東西。也許交易應該是灑脫的、交易應該是快樂的!也許這就是墨非法則的成因!有意思的是,左惱很笨拙,它不可能同時關注太多的問題。甚至他隻能關注一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也許人的一生中某時無論輝煌與落魄,總會有一兩個主要的問題有待解決。左腦隻會關注未來,而不是現在。這就是為什麽可能出現壞情況,要比壞情況出現時有更大的焦慮和憂鬱的原因。左腦控製著動機,這也就是我們在“五十而知天命”中講述的案例的成因。解決問題的行為如果不能編製成為習慣。那麽當問題解決了、動機不存在了以後,我們就仍將回到處理問題前的狀態。
習慣的力量可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能夠意識到的通常都不是真正的習慣,真正的習慣是不需要意識的。心理學有這麽一種說法: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複。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對他的孩子的觀察中發現,孩子在經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後,會在以後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感情。該理論指出,不要在同一地方跌倒兩次。因為即使是痛苦的錯誤,也是很容易被我們強化並且編入習慣性程序的。最可怕的是,這種習慣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也就是說,不用思考我們就能犯錯。事實上,我們的交易行為中,必然有很大的成分是通過習慣來完成的。如果一個人反複犯一個同樣的錯誤,那麽它就會繼續犯這種錯誤。因為這是一種阻力最小的方式。有意思的是,這種重寫習慣的能力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的衰弱。一位心理學家指出:超過三十歲的人,習慣就會像石膏一樣堅硬!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人的學習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是一個普遍的共識。往往心理問題的起因,通常都能追述到患者的童年。由此看來童年對於我們是多麽的重要!這種理論似乎在告訴我們,某行為如果重複多次後,便能夠進入潛意識。這時我們就可以在不用思考、沒有感受的情況下繼續重複這種事情。那麽如果我們在交易上反複的做同樣的,並且是正確的事情。那麽時間長了,這種行為就會成為一種無意識。而不會再有所謂的心靈掙紮和痛苦!有意思的,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學習交易要從小做起!
人腦的工作機能是一種白癡領導天才的機製。腦核心的處理速度要數十萬倍於左腦,而這種處理是完全在無意識下完成的。比如,心髒的跳動、血液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肌肉的調節、胃酸的分泌等等。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所謂習慣的養成就是,左腦“教導”腦核心接管這些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能力協調的工作。這時我才真正理解,數年前的一句話:要想學會擁有、必須先學會放棄。如果你永遠放不下,那麽習慣永遠不會養成。遺憾的是,腦核心的能量雖然巨大,但卻是我們不容易挖掘的。人在被催眠的情況下,可以爆發出巨大的潛能。當這些潛能在我們意識狀態下是無法實現的。也許你越是不在意什麽事情,就越容易將其處理的出色。如果說左腦的信仰哲學是未來比現在重要的話,那麽腦核心的信仰哲學是將現在的事情做好。右腦控製著我們的靈感、領悟和直覺。右腦的機能至今還未被我們全部掌握,但右腦同樣有無盡的潛能。也許科學奇才是那些會用右腦“思考”的人,而我們常人更多的是在使用左腦思考。右腦是一個天堂!右腦能夠超越語言、忘卻時間、舍棄執著、放棄價值判斷、並因此擁有一切美好。右腦的世界是一幅“順流而下的航道”的景象。願望將得到滿足、世界為我們而存在。這是一片沒有任何負麵情緒的樂土,是真正自由的國度。。。。。。這時我又想起一句交易的名言:沉重與焦慮,同金錢無緣。
那麽我們又該如何養成正確的交易習慣呢?什麽又是失敗者的培訓呢?虛擬的交易市場不過才產生一百多年的曆史,那麽我們的原始本能程序根本不可能存在應對交易的部分。我們在進入市場的那一刻又是通過什麽來控製交易呢?應該說是一種人類在叢林中養成的那種原始本能程序。他雖然能夠幫助人類在叢林中生存下來,但卻對交易無意。所謂交易的學習或者說正確習慣的養成,就是一種:通過不斷作正確的事情,將正確的事情編入習慣性程序,從而使得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情合二為一。那麽交易的學習就是一種將上帝給我們編入的原始本能程序格式化,並且編入新的習慣程序的過程!下麵我們來看看人類是如何學習新鮮事物的吧。我們以學習自行車為例。
當我們小的時候學習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首先是靠新鮮感產生的興趣和興奮作為動機的。當然學習並不容易,也許我們會無數次的跌倒。接下來戰勝自行車的信念讓我們不斷的努力練習,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會成功,畢竟幾乎每一個人都能成功。這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首先是興趣,然後是信念,最後是什麽呢?最後是無意識!當我現在騎車去上班的時候,當到公司以後,很可能我都回憶不起路途上的過程。這就是從左腦到腦核心的轉變過程,腦核心不會感到興奮、更不會感到困難,一切是那麽順理成章的自然。這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但學習騎車並不存在本能排斥。也許學習交易會更困難一些,但我們同樣會成功的。那麽按照其他的學習過程來推算,成功的習慣性交易應該是什麽樣子呢?
第一,沒有時間感。我的年齡偏小,可能更多的人也都體會過成長的感受。我在手機行業工作了6年,做著同樣的工作。我做了10年的交易,後一段時間基本上是不斷的做同樣的事情。也許我真的老了,就連所有的娛樂活動都沒有了小的時候那種激情。那麽成長或者說成熟的感受是什麽?我想應該是時間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人越小的時候,這個世界對於我們就越新鮮。我們有更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和學習,所以這時時間過的很慢很慢。而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我們將用更多的習慣來處理問題。這一點尤其是在固定的環境內,在沒有什麽重大變化生活方式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我第一次去郊縣做銷售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麽的新鮮。到達目的地後,我能回憶起路途上的景色和經過。而現在似乎是一瞬間就到達了目的地。人都是相似的,我想大家也都有共同的感受。也許延長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接受新的挑戰。“時間停止了”的現象,同樣會發生在很多情況下。一位鋼琴大師曾經說過,他在演出的時候,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彈奏的過程仿佛是一瞬間。我在寫作的時候,有時能夠靈感突現。思維快速的轉動,並且感覺如此的輕鬆和自在。當寫作結束後,我會突然發現居然有點累。而且時間居然過了好幾個小時,看看寫出來的東西也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寫作的過程中,講究一氣嗬成。如果中間停頓的話,將很難繼續找回靈感。我老媽很討厭我經常大聲的放音樂,我反而覺得沒有音樂我不可能達到興奮點。欣賞音樂、打字、甚至是思路都是在一種不用控製的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如果我思考著音樂、思考著如何打字,那麽我根本無法寫作。這也許就是一種習慣性的潛意識挖掘。也許對於成熟的交易而言,交易已經不再是交易,他隻不過是像每天早上刷牙一樣,已經是融入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你還記得起昨天早上刷牙時的情景嗎?由此可見,預測隻能來自於左腦,因為隻有左腦才有時間感。也許成熟的交易是不應該預測的,而是一種對當時現有現象進行習慣性反應(下意識思考)的行為。我經常說:“明天的事,後天再說。”至少這並不完全是我的懶惰,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的習慣是根絕明天的市場反應,來決定後天的操作行為。
第二,不需要理由。狹義的理由是指意識範疇下的通過左腦進行的理性分析所必需的原因,而廣義的理由可能並不能被我們的意識所察覺。事實上,交易本身就是一種盡量忽略理由和道理的行為。畢竟隨市場而動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存在就是最好的理由。但我這裏想說的並不是這些,而是那些下意識的選擇。有時我都佩服自己,怎麽當初就戰略性建倉了600065、600788、600745這三隻倒黴的股票呢?按照概率根本沒有辦法解釋。這也許就是一種下意識的“分析”,不需要理由也能找到這麽“精彩”的三隻股票。現在即使讓我用現在的經驗來量化分析這其中的原理,我也不能完全說得清楚。如果我用規律來解釋的話,連續三次買入這樣股票仍然需要巨大的“壞運氣”來幫助。交易的最高階段應該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而不是一種理性的量化分析。交易的最高境界沒有任何參數,因為我們自身就是最好的參數。難受了就是最好的平倉理由!選擇股票或者開倉信號的時候,更多的靠直覺。當然這種直覺也是靠很多初期可量化理由的重複。也許我們學習交易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我們意識能夠留意到的東西。當然在這個階段之前,還是應該要更多的規則而不是更多的自由度。曾經有一位交易者問我該如何止損?我的回答是:“我隻能因為下跌的還不夠而仍然持股,但絕對不會因為跌得太多了而持股。具體的尺度和參數並不重要!”他又問我該如何兌現獲利?我的回答是:“我可以在短期的正常回調中賣在地板價上。但絕對不可以賣在最高點!同樣,具體的尺度和參數也不重要。”我想說的意思是:對於初學者而言硬性的規則、硬性的尺度、硬性的參數是必要的。但當我們成熟以後,更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參數。現在來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那顆正確的心靈帶給我們的正確的感受。
第三,除了幸福感,不應該有其他的感受。如果你腦子裏更多的感受是未來結果的得失,而不是現在正在進行的事情的話;如果你還感到害怕虧損的話;如果你還能夠感到憂鬱和焦慮的話;如果你還意識到交易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的話;如果你還能夠感覺到交易是一種奮鬥和掙紮的攀登的話;如果你還需要用理智來控製自己的行為的話;如果你還能因為一個目的或者說理由而不能放棄執著的話;如果你不能感到那種順理成章的美好的話。。。。。。那麽交易對於你還隻能說是一種新鮮事物,你還在用左腦來控製你的交易行為。終極成熟的交易者是可以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走過架設在兩個懸崖間的獨木橋。要知道,你用意識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這些的。也許隻有當你把交易放下的時候,你才能夠真的達到終極成熟。
也許這就是終極的交易者。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世界仿佛就是順流而下,成功仿佛是順理成章。這時你沒有必要去預測一切的事情。明天的事情,我們可以後天再說。交易就像是交易軟件中不斷隨時間添加的k線一樣,我們隻不過是在隨著時間自然的往前走。我們根據明天的走勢來采取後天的行為。交易不再是一種奮鬥和拚搏,交易是一種令人興奮的事情。請注意,這種興奮並不是來自於金錢的增加,而是來自於交易的本身。就像我現在的寫作並沒有任何功利性的價值,但我仍然覺得興奮。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曾經說過:交易是我穿上衣服以後,所能做的最快樂的事情。這時心靈已經不是最早時的那種障礙,而是一種工具,本能排斥已經不存在。這時你需要左腦來處理的新鮮事物也許將變成,非洲的某個國家還有人在經曆饑餓;世界如何才能夠變得更美好;旅遊真有趣,大自然真的很美好!也許你需要找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方式來花掉或者捐出你那龐大的資金。一位交易大事說過:曾經有人稱為是賭徒、投機客、投資者、投資家、銀行家、慈善家,要知道我從始至終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也許一個交易者的善終就是,跳出交易之外,來享受沒有限製、絕對自由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生活才能叫做生活,而其他人隻是算是活著。你已經不用為賬單而發愁、你已經不用想著如何通過虐待自己來適應這個可怕的社會、人際關係已經可以拋開利益的束縛而成為一種精神上的交流。。。。。。。。總之世界太美好了!也許這就是終極的人生,一種不用作任何自己不樂意於做的事情的人生。這時你已經成為一代宗師,能夠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類似乎永遠的生活在欲望和法規的矛盾中。也許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心靈的要求和現實的法規的夾縫中權衡。所謂“心”就是欲望、動機、靈感、意識、思維、情感等等。而“矩”就是指規則、秩序、法律、道德等等的限製。人會最大程度的滿足自己的欲望,如果這種欲望是不加以限製的話,那麽世界將會大亂。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產生法律來限製人類的行為。當人類違背法律時,就會受到社會的製裁。這時不遵守法律就不符合阻力最小化的原則。這時就會有權衡、控製的出現,從而平價出自己應該的行為。有意思的是,“矩”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對“心”的限製,他們是矛盾的。否則就不會出現“矩”。比如,法律並不會規定人必須結婚生子,因為雖然這些是人類社會繁衍的前提,但是這並不與“心”違背。那麽所謂“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指將“心”和“矩”這兩種永恒的矛盾合二為一。也就是隨心所欲的做事,都不會觸犯規矩。對於交易而言也是這樣。起初交易者為了滿足欲望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可能會對未來構成不利影響。所以我們必須用規則來限製和約束自己的交易行為。那麽交易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靈和規則的合二為一!這時想做的事情和該做的事情合二為一!這時沒有約束、沒有掙紮、沒有痛苦、沒有本能排斥。。。。。。這時我們交易的不是規則、不是信念、不適自身的環境,而是我們那顆可愛的心靈!



結束語:
我在交易這條不歸路上已經走了十個年頭,感受到那麽多蒼白與痛苦。有的時候我都在想自己是否錯了?我曾經在虧損6位數的時候,曾充滿自信信誓旦旦的說:“如果某人補償我所有的虧損,代價是我永遠不能做交易的話,我肯定不會同意!”上個世紀6位數的虧損意味著什麽,我想不用我多說。而現在我在獲利兩個6位數的時候,卻開始感到迷茫和困惑。難道我真的選擇錯了嗎?也許如果上天能夠給我再活一次的機會,我也許會選擇做一個正常人而不會去涉足這個可怕的市場。我說的是心裏話!做交易和做傳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樣的:當你失敗的時候,失去的絕對遠遠不止你投入的那點可憐的資金。我有時都在想,如果不投入到讓我暫時放掉整個世界的話,那麽我能否真地在交易上成熟?也許我已經喪失了其他生存的技能。做交易具有複利效應,但我們這個現實世界也會由於通貨膨脹的效應帶來可怕的複利成本。以交易為生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我上來就套牢了幾百萬,而我做交易最慘的時候也不過虧損十七八萬。我的意思是想說,交易是一個退出成本非常高的行業。利潤越大的行業,成本就越高。如果一個行業有非常大的利潤,而又不需要龐大的資金作為進入門檻的話,那麽這個行業必然有巨大的退出成本和極低的成功率。從這一點來說,交易和藝術具有相同的特性。在我虧損最慘重的時候,我曾經想象我解套那一天會如何?痛哭一場還是狂笑不止?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在解套後的一個月內將資金又翻一番,而結果還是無法擺脫迷茫。2007年我會結束我的工作,為了我的交易我別無選擇。不是我沒有想過當逃兵,而是我現在連當逃兵的權利都沒有。以交易為生的漫長道路,也許真的從今年開始。
我說這些可能對於很多新手來說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的。為什麽在交易上的成熟會和現實社會的生存方式相矛盾呢?我一個月的工資是1000元。而作交易一天的輸贏即使再平淡也要上萬。我曾經的紀錄是:一天最多虧損過9萬多,一個月最多盈利25萬。你說我能夠用什麽樣的心態來應對工作呢?我對現實社會上的一切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真的!我思考的問題沒有人會懂或者說沒有人樂意去懂,所以我很孤獨。現實生活也應該是很坎坷的,但阻力最小化的原則讓我不可能有心思來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問題。也許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一個人從現實社會來到市場上作交易會很困難。同樣當你學會了交易的思維模式,可能你就已經不再適應社會了。當上帝為你打開一扇窗時,也許同樣會給你關上一扇門。悲觀的說,也許交易者的成長就像是一隻想學會飛翔的老鼠。當這隻老鼠終於變成蝙蝠而展翅高飛的時候,他也喪失了奔跑和打洞的本能。交易期貨確實比交易股票牽扯更多的精力。在我感到力不從心時,還是結束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吧。
我今天說這些,是想告訴那些在大牛市中品嚐喜悅的初學者們。交易並非像你們想象的那樣。想好了,走這條路值得嗎?如果你什麽都不想放棄,那麽可能你什麽都做不好!交易的淘汰率太高了!三思而行!!我不得不承認,我堅持繼續作交易的主要原因。不是未來可能出現的輝煌,而恰恰是十年投入的沉澱成本。我不想看到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我現在的心情:前麵是險峰,後麵是懸崖。當一個人在這個可怕的行業投入十年的寶貴時間後,你會發現你已經沒有退路。我是說,你會暫時成為一隻還沒有長出翅膀,但又喪失了奔跑和打洞本能的老鼠。當然我也希望能夠給像我一樣在交易中“越陷越深”的人們一些希望與鼓勵。再堅持一下,也許我們就能開采出源源不斷的財富!
最後我感謝網絡對於我交易成長的幫助。尤其macd論壇中大量的書籍讓我受益匪淺,網友之間的交流也給我巨大的啟發。《混沌操作法》中關於大腦工作的那一部分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小的時候我就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加上多年交易上的經曆,也許確實能夠產生很多的感悟。以後有時間,但願能夠和朋友們多多的交流。對於期貨而言,我還是一個初學者。很多問題希望能夠和大家多多的探討。以前是沒有努力的方向,現在有了方向,那就大家一起努力吧!祝願大家好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