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新華社:樓市“隻漲不跌”神話2008年開始終結

(2008-07-04 01:10:53) 下一個
新華社:樓市“隻漲不跌”神話2008年開始終結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 題:破解2008樓市迷局

(記者陳芳 杜宇 朱立毅) 

相對於近幾年房價的“高燒不退”,眼下樓市價格鬆動的跡象已現端倪。北京等一些城市雖屬高位微調,但深圳一則“半年新房縮水40萬元”的新聞,已擊中一些炒房者的痛處。 

開發商頻掀“折扣大戰”,銀行開始下調房貸利率攬生意……但市場成交仍持續著低迷狀況,市場觀望氣氛日益濃重。 

“十字路口”的樓市,到底是理性回歸,還是欲揚先抑? 

價滯量縮:“隻漲不跌”的神話開始終結 

進入2008年,樓市悄然發出的新信號,使得曾經一路高歌猛進的房價漲幅開始趨緩進而回落,而“價滯量縮”成為當前樓市的“標準樣式”,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高位調整期。 

——漲幅穩步回落。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繼多個月份出現漲幅回落之後,今年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的環比漲幅又分別回落0.6和1.5個百分點。 

——銷售麵積下滑。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1月至5月,40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累計成交麵積同比分別下降24.9%、20.9%,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東部主要城市和中西部中心城市。 

——促銷手段花樣翻新。“鏈家地產”市場研發中心的調查表明,目前北京在售樓盤中有七成多項目在打折銷售,送家電、送轎車、送戶口……相對於動輒一兩百萬元的總房價來說,幾萬塊錢的“打折”雖仍是不痛不癢的“噱頭”,但高房價鬆動現象日益顯現。 

——土地拍賣頻現“流產”。受信貸緊縮政策的影響,自去年底開始,土地交易市場開始遭遇寒潮,不少開發商開始正視大量拿地的風險,全國出現了數十宗土地流拍現象:4月8日,廈門市掛牌出讓10幅地塊,4幅遭遇流拍;深圳土地交易中心,位於寶安和龍崗曾多次流拍的5塊居住用地再次掛牌出讓,最終4塊流拍、1塊以低價成交…… 

——銀行出招攬生意。由於樓市成交趨淡,導致銀行房貸增速持續下滑,一些銀行開始下調固定房貸利率。光大銀行就擬將5個檔期的房貸固定利率下調,以期刺激購房需求。而此前,深發展等一些銀行也早已發售“氣球貸”“雙周供”等變相減息的品種。顯然,房子賣不出去,銀行貸給開發商的貸款就難以收回,銀行賴以生存的貸款收入就會銳減。 

種種跡象表明,“房價隻漲不跌”的神話開始終結,處於艱難盤整期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理性回歸。而一些城市在觀望狀態下擠壓出了樓市泡沫,理性購房需求開始平穩釋放。 

擠壓泡沫:多重調控與市場調整形成合力 

樓市發生的新變化,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究竟是什麽原因推動房地產市場發生這樣的異動? 

“目前這種狀況可以說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分析,2004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的累積效應,特別是2007年對土地的調控政策和第二套住房房貸政策效應明顯顯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於房市的預期,整個樓市開始變得有些理性。 

近年以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從不同方向出擊,形成合力,阻擊房價飛漲的腳步—— 

2007年,國土資源部加大閑置土地清理力度,對囤地開發商進行查處,規定開發商不付清全部地價不得分期發放土地證。 

為抑製投機性購房,央行、銀監會要求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為控製投資過猛,政府實施一係列銀根緊縮政策,半年來,央行連續5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準備金率達到17.5%的曆史高位。 

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調整住房結構的“雙70%”政策(90平方米以下住房須占項目總麵積七成以上、居住用地供應量七成用於中低價位中小套型),著力解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國務院出台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意見,原建設部發文要求擴大廉租房政策的覆蓋麵,全國所有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製度……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表示:“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及限價房計劃供應量的增加都分流了部分購房需求。” 

合生創展公司總裁陳長纓說:“去年市場情緒普遍樂觀,投資性、投機性及改善性需求亢奮異常,供需比失衡嚴重,房地產市場存在過熱現象。隨著一係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投機炒作現象得到控製,消費者觀望情緒增強,市場需求下降,供需比嚴重失衡狀態得到緩解。” 

然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複雜性,決定了宏觀調控並不是市場變化的唯一推力,其中還有市場內部結構調整的原因。 

數據顯示,2007年70個大中城市房價比上年上漲7.6%,部分城市甚至達到40%至50%的漲幅。顯然,非理性的上漲透支了房地產業的未來效益。 

任興洲說:“房價持續大幅上漲,超過了購房者的承受能力,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目前價格漲幅出現回落也是市場調整之必然。” 

股市大跌、CPI上漲、油價高漲,加上年初的冰凍雨雪災害,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種種市場的不確定性也讓購房者充滿猶豫。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胡剛先生說:“現在房價的虛高成分太大,我不想成為最後一撥高位接盤的人。”隨著國家一係列調控政策效應的顯現,他相信購房者挺過這個階段,房價就會回歸理性。 

理性回歸:嚴防樓市大起大落 

撲朔迷離的樓市,在2008年上半年釋放出新信號後,究竟會走向何方? 

一些專家認為,當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低迷,正是市場步入積極調整狀態的信號;誇大調整的危害,鼓吹房地產“救市”則是非常危險的。 

從全球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曲線來看,任何一個市場都存在著一個波動周期。一般而言,越是房地產市場成熟的經濟體,周期內價格波動越平緩。而越是新興房地產市場的經濟體,房價波動周期時間越短,價格波動越劇烈。 

SOHO中國總裁潘石屹表示,當前開發商確實遇到不少困境,如從緊貨幣政策將減少按揭貸款,如何應對需求量的變化和資金緊張;麵對保障性住房,產品定位如何找準市場需求等,但這些也恰恰表明房地產市場也要進入自我調整和修複階段,從過熱向理性回歸。 

對於少數房價較高的地區,不少專家認為,房價的適當回落是正常的。樓市走向理性回歸的步伐有多快,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總體走勢。 

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6%;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前5個月完成4萬億餘元,同比增長25.6%;夏糧連續5年豐收已成定局……經濟運行依然總體向好,無疑為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向理性回歸創造良好的環境。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內一係列困難和不確定因素的衝擊,給中國樓市逐步走向理性回歸帶來挑戰。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說:“中國住房市場要經曆一個相當的調整期,去消化前兩年形成的價格泡沫,使之回歸與經濟基本麵及居民家庭支付能力基本協調的水平。如果宏觀經濟進入緩慢增長階段,這個調整期可能還會延長。” 

從曆年對樓市調控的過程看,地方政府、銀行、開發商在內的多種強勢利益相關群體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視。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以各種理由的托市行為,將加重樓市不可預料的風險。 

進入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不少歐美國家房價回落,一部分熱錢開始尋找新的投資區域和渠道。而受奧運會、世博會等利好因素的影響,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境外資金流入逐利,更是攪動了並不平靜的樓市,給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新的複雜性。 

盡管理性回歸之路艱難,但防止樓市的大起大落始終是各方的共識。 

對於樓市泡沫,要一點點擠出。陳長纓說:“房價的暴漲暴跌,對消費者、對行業、企業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傷害。現在房價逐步穩定,剛性需求得到有效釋放,有助於房地產業獲得更為穩定健康的發展環境。” 

高房價問題不僅僅是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上關乎數萬億元的商業貸款和個人貸款,下涉及幾十個相關行業,中間還夾雜著千家萬戶。這決定了任何過速的“休克療法”都是危險的,樓市調控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隻能采用“漸進療法”。專家建議通過不斷釋放調控信號來幹預市場預期,切實增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房的有效供給,以舒緩供求關係;同時,收緊房貸,讓銀行緩釋風險。 

與此同時,隨著在整個經濟發展中支撐行業作用的日益提升,房地產業的理性回歸不止關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關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防止房市的大起大落從而成為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目標。展望2008年下半年的樓市走勢,讓人們靜下心來考慮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更深層的問題。顯然,擠出樓市多年累積的泡沫,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才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應有的常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