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都等著中國買單

(2008-07-24 18:21:43) 下一個
都等著中國買單

陳經

商品期貨的平均價格過去四年漲了一倍。幾種明星商品原油、銅、鎳,鋅等漲得更多,經曆了曆史罕見的暴漲。這些主要商品中,中國進口原油排第二,其它是絕對第一。從增量角度來說,中國的份額更加可觀,某些商品,其它國家的需求實際在下降,中國的增量占比超過100%。所有數據無可爭議地表明,中國需求是商品期貨價格上漲的頭號“真實”動力。

投資者陸陸續續知道了,商品期貨因為中國需求這個頭號原因將大幅上漲。最後,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國的明星交易員劉其兵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在銅價1500美元的低水平建倉。這很可能因為他對中國經濟更熟悉。銅價如所預期的漲至3500美元。漲幅已經“很高”了,他在這個價位轉手放空單。可惜的是,世界經濟卻並非如他所想象。

中國效率不斷提升的世界工廠慢慢成形,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配套齊全的低成本工業體係。世界各國通過貿易、投資、產業遷移,與這個體係的合作不斷加深。發達國家原來的高成本工業體係慢慢轉移到中國,有些是個整個產業,有些是部分環節。這個過程中,全世界享受到了中國商品物美價廉的實惠,各種層級工業成品的價格不斷降低。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因為這個基本麵的變化,相當容易控製。傳統宏觀調控理論需要加息來打低通貨膨脹率,現在多了一個選擇,就是擴大與中國的貿易。加息會損害經濟增長率,擴大和中國的貿易似乎沒有什幺了不起的障礙(中國遇到的反傾銷之類的貿易摩擦雖然是新聞熱點,但隻占總出口很小一部分)。在一個需要財富需要增長的世界裏,如何選擇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在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以及911襲擊帶來的恐慌情緒中,經濟增長顯得那樣可貴。

於是,2001年底,中國加入了WTO。格林斯潘領導的美聯儲把利率降到了1%的超低水平。接下來的好年頭裏,世界經濟一片興旺之景,全球經濟增長衝上 5%的可觀數字。四年中,中國的貿易額年均增長28%,是過去十年的一倍。世界各地股市紛紛探底回升,新興市場更是一輪壯觀的超級牛市。

都等著中國買單(二)

這樣一片榮景中,低利率導致的“流動性泛濫”成為最大的不和諧因素。當一個政府發現印更多的錢並沒有通貨膨脹,那麽它當然會印。無論是國際貨幣美元還是本地流通的人民幣都是如此,你爭我趕印錢,消費社會更多消費,投資社會更多投資。低利率,借錢成本低,投資買基金炒股票炒期貨,太容易賺了。利息低,資金存銀行而不去投資顯得很傻。實物生產,發達國家早過了這個階段了,占GDP百分比不高,金融資本,才是最高級的經濟。低通脹低利率高經濟增長,非常合適的炒作空間。全世界的有錢人太多了,錢生錢的遊戲產業化的程度已經到了嚇人的程度,地球上越來越多的聰明人在這個行業裏折騰,用令人信服的數據說服人們投資才是更聰明的理財方法。

這樣一個圖景裏,銀錢的供給增加了,流動成本降低了,人們的投資意願高了,一切因素都有利於“流動性”向更高發展。一來二去,就成“流動性泛濫”了。各國的政府、基金、闊佬們都覺得錢不是問題,用錢做什幺事才是問題。

在中國,各級政府領頭,全國都忙著“錢變物”。利息也確實低,但與世界的通行邏輯不一樣,這並非投資衝動的主要原因。外貿順差加FDI再加熱錢,每年從外國湧進很多錢,發生輸入型的流動性泛濫。中國可憐的股票市場,因為政府錯誤的理念,被利益集團玩死了,成為國企圈錢場與內幕人士的發家黑洞,九成五以上散戶賠錢,已經失去吸引力。期貨市場關注的人不多。往境外投資更是不可能,開放手續還差很遠。籠統地講,就是“錢生錢”的行業不發達。所以,有錢多半是存銀行了。再加上人民消費信心不足提前儲蓄,一舉弄出了世界超高的儲蓄率,銀行利息高低地對國民儲蓄意願影響不大。在這種奇怪的邏輯下,房地產因為有塊地有實物放在那裏又較為值錢,成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唯一炒作場所。但即使是房地產,由於盤子仍然不夠大,一會就炒到令政府警覺的價位加以調控,吸收不了多少資金。因此,資金的流動性的大頭,通過銀行表現為政府投資。中國流動性泛濫的主要故事,在內部表現出來不是炒房,而是政府投資白熱化。

由於中國的外匯管理機製,流動性泛濫的對外表現就是外匯儲備超高。這些錢從原理上來說已經歸政府所有,而且隻能在境外使用。但中國政府似乎對此局麵準備不足,也沒有經驗,手頭沒見過這麽多的錢。於是仍然按照過往安全性的原則,即使搞些投資,也隻是買低風險的外國債券,是一種鴕鳥式的應付政策。對外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實物經貿往來上。對內對外忙的都是造東西買東西賣東西。在世界市場上買賣期貨,中國政府也小小地幹一下,但基本是用最簡單的“套期保值”邏輯,鎖定一些利潤,並不會主動興風作浪。都是人民的錢,掙了到好說,虧了算誰的?那股票期貨價格上上下下波動劇烈得很,沒經驗,不敢。

但在世界範圍內,敢於興風作浪而且經驗豐富的人多得是。象中國政府這樣搞“錢變物”太保守了,增值太慢。既然流動性泛濫錢來得容易了,再不搞“錢生錢”,那就是腦子不行。隻要有場所,有由頭,有人氣,“錢生錢”的遊戲就能開搞,聰明人撈錢太容易了。

傳統的“錢生錢”場所,是股票市場。但有一個麻煩,就是想象空間不大。都炒幾百年了,人都比較熟悉了,各國的投資機構都拿股票當主力市場。前麵才剛玩了個 “網絡”花頭,才過去沒幾年,要風雲再起隻怕還要天時地利人和慢慢積聚。所以,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是“恢複性”地上漲。但也有例外,就是“新興市場”,這個還有不少想象空間。到底啥是新興市場,一般投資人哪裏知道,還不是聽新聞吹,聽大投行大分析家引領風向。高盛是這方麵的行家裏手,天才地設計出一個 BRICs,金磚四國,除了中國不讓炒沒炒成,都炒上去了。不久前又弄出一個N20概念,next 20,又列出20個“有希望”的中等國家。

但新興市場容量還是太小,遠不足以吸收巨大的流動性泛濫。全球股票市場吸收的資金和從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黃金名氣很大,但通共也沒有多少在市場上賣,炒炒高也就那麽回事。真正有革命性變化和革命性影響的,是商品期貨領域。以前的國際商品期貨市場,雖然也有炒作,但相對來說是起穩定價格作用的,有了期貨生產廠好鎖定利潤,能提高生產營銷的效率,這方麵是主要功用。偶爾爆出一個尖波,一般是國際局勢突發事件影響。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在商品期貨市場上紮堆廝混的資金有了數量級的增長。一些金融機構可能從前都沒有幹商品期貨的部門,現在一般都有了。在投行裏搞商品期貨分析的人也是數量級增長。如前所述,中國是對商品期貨影響力最大的國家,所以上檔次的機構也得有專門分析中國動向的高手。中國經濟增長固然可觀,但是這些年在國際上熱成這樣,商品期貨上的放大效應脫不了幹係。溫家寶2004年上半年小小的加了一下息,其實隻是個姿態性的動作,可能他都沒想到國際市場反應會那麽大。

當先知先覺的劉其兵在銅價3500美元兌現利潤,按照常規動作轉手作空時,他這個小魚沒有想到,大魚正在後頭。而中國,就是獵物。

都等著中國買單(三)

中國政府對自己的金融實力信心非常差。到不是沒錢,而是金融監管投資技術等軟實力不行。機製遺留問題大,缺人才,動不動就吃虧,曆史證明確實是不行,不是妄自菲薄。所以幹脆就關門自搞,肉爛在鍋裏。金融大鍋裏的肉的確被利益集團搞成了爛肉,由此引發的財富分配問題很大。好在還知道關門,經濟大勢也不錯,資本外逃沒有致命,挺過去了。加入WTO時,金融貨幣自主權是頭一個要頂住的。貨物貿易作了些讓步,金融上基本頂住了。到現在股票隻開了個QFII要審查意義不大,貨幣沒開放,升值慢得象爬,外資買房要資格,不正經的外資要進來,渠道七歪八扭不太順。一句話,中國政府不配合,國際資本炒中國炒得很不痛快。

但中國政府再怎幺小心,與實物進出口有關的大宗商品被人狠剁一刀是逃不了的。這幾年著實多付了不少原料錢。國際投行們的邏輯是,中國政府在大搞建設大搞生產又缺資源,手裏錢還偏偏真不少,還沒經驗不會弄,是“錢多人傻速來”的頭號苦主。劉其兵在3500美元放了巨量銅空單被基金抓住逼空拉上4000美元時,人都消失了,局勢本來是很清楚的(前文有誤,他1500美元買的20萬噸銅是現貨,沒有兌現利潤而是放在國儲局)。但中國方麵無論是輿論還是管理者都顯得經驗不足或者不知深淺。

2005年底國儲局大張旗鼓在國內搞了兩次儲備銅拍賣,並且短暫地打下了銅價。國內有些媒體據此說什幺“基金惹禍上身”,完全是不知死活的昏話,當時我就覺得要糟糕。國儲局開始擺出的“查無此人”的賴帳姿態到是能讓期貨交易所與逼空基金頭疼,但如果對中國政府的行事作風有所了解,就知道賴帳影響太壞,長遠損害更大,也是不可能的。後來銅價直線突破到8000美元去了,以前拍賣掉的都虧了。國際基金的人得意地諷刺說,“不要賣你沒有的東西”。

中國政府隻能說是稍作抵抗,在國內賣了些儲備銅儲備糖,媒體上放些發現大油田之類的“好消息”,外麵虛張聲勢談兩下,最後也沒起多大作用。鐵礦石談判年年失利。無論是銅還是糖,這邊中國剛賣儲備,那邊就是一通狂漲,成反向指針了。戰術上基本不值一提。這我們必須老實承認,不能粉飾自吹,各種原材料讓別人把價格拉上去了,中國方麵資金做空沒擋住還虧了不少,宣傳上也不是對手。中航油的陳久霖,中儲局的劉其兵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倒下了,各留下幾億美元虧空。還有更早的株冶事件,也是賣空鋅,最後鬧得要朱鎔基組織全國收羅現貨交割。麵對基金的炒作,中國政府實際已經認慫了,明令派駐境外機構隻許套期保值,不許炒了,並沒有象一些人幻想的那樣拉開架勢大打出手。現在基本就是死豬樣,仗著外匯儲備夠多,皮糙肉厚準備硬挺了。

不玩金融花招了,回歸到經濟本原一看,其實也沒特別嚴重。是虧了些原材料錢,但經濟模式沒被破壞。生產商買的是一樣的東西,原材料漲價中國的綜合生產要素還是最好,出口一搞,原材料虧的錢能補回來一些。我們的生產競爭對手更痛苦,規模小,綜合素質不行,想要消化原材料高價的影響,不容易。基金的抬價行為對出口的影響很難評定,但我估計是有利於中國商品擴大市場份額的,中國的出口增長率也確實仍然很高。原材料漲價我們具體虧了多少錢很難算,反正基本不影響經濟增長,外匯儲備仍然是月月暴增。一般根據前後兩年買入均價的差值乘一下,就算個400、500億美元的損失出來。這肯定太粗了,一些加工貿易我們反正是買來原材料加工後又賣出去,留下加工增值部分,不能說進價漲了就算是損失了。做空虧的錢卻是可以算清楚的,不會多過10億美元。

中國方麵戰術上基本退場了,這個以中國需求為由頭的商品期貨市場卻仍然資金盤踞。按照一段時間的統計,中國方麵花多少錢進口原材料,就有四倍的資金在炒對應的期貨商品。
都等著中國買單(四)

在金融市場上,大多數時候管用的是人們普遍“相信”的理由,至於真相到底如何,並不重要,越是短期還越是如此。商品期貨市場上的“中國需求論”是個相當有說服力的理由。和曆史上所有泡沫背後的瘋狂邏輯比起來,“中國需求論”還是相當合理的。“買中國需要的一切東西”這樣的口號,話裏話外透著“讓中國買單” 的意思,中國也確實忍氣吞聲掏錢買單了。

中國虧了不假,可流動性泛濫的金融市場的一個特征就是“狼多肉少”。有錢的機構多的是,商品期貨好掙,一會兒功夫,就全都來湊熱鬧了。合力拉升把中國為首的小股做空資金打爆的時候,可以一片歡騰。再往後,就麵臨“僧多粥少”的利潤分配問題。中國不做空了,市場失去了頭號鬥爭對象。這麽回頭一看,泡沫的味道非常重。局麵很清楚了,加進來的資金都等著中國買單,但中國最多也隻能買一小部分,掙錢不是想象中這麽容易。

期貨市場價格拉得再高,最終利潤結算還得回到現貨市場成交上才能算得清。2006年前八個月,中國進口銅比上年跌了24%,隻有190萬噸。算一噸虧 2000美元,共交出38億美元給市場瓜分。這些錢銅生產商得撈去一部分,有些直接就是合同供貨不走期貨市場,留給炒作者的又少了一大塊。這就沒幾個錢了。網絡泡沫那陣子,隨便一個鳥網絡公司的市值就可以多過這個數。把邏輯上很強大的“中國需求論”拋開一看,這次商品期貨的大牛市還是老套的資金推動。熱情高漲的時候,都來撈,投入資金越買越高,還有人覺得漲了四倍多的8000美元銅價隻是起點。中國方麵螳臂擋車一般架勢卻不小的做空賣儲行為,給市場喜劇性地增添了更多的熱情。

等熱情冷卻一些了,很多資金已經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的高價上等待奇跡。經典的高位震蕩開始了。無論是油價還是銅價,過去幾個月都是上竄下跳,再不是氣勢如虹的單邊上漲了。如同所有的泡沫一樣,提前行動的機構已經把豐厚的利潤兌現了,高盛的報表上著實掙了不少。買單者並不是宣傳中的中國人,而是新加進來的炒作資金。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已經注定有一些高位介入的資金要倒大黴,問題隻是什幺時候發生。估計已經有一些國際機構虧損不小,但不好意思說。這個行業還在拿 “過去三年年均收益30%”之類的話在宣傳。

現在,是考慮泡沫如何崩潰收場的時候了。
都等著中國買單(五)

中國政府在期貨戰場上基本退出,雖然說是避免了更大損失,但再怎幺說也是吃了敗仗。中國的事往往是這樣,微觀戰術層次不行,得靠宏觀戰略補回來。

我注意到這個事是從2003年底開始,那時油價剛開始漲,當時隻敢說,油價永遠不可能回到20美元以下。現在看來這個預測保守了。就是那時開始,我個人感覺中國領導人對外出訪明顯增加了總體經貿合作的內容,準備從戰略層麵應對這個問題。

以前的江朱時代,雖然政府沒有明說,但可以有把握地認為,對美外交是重中之重,是外交戰略的核心,重大外交事件基本與美國有關。炸館對撞機,老江老朱兩次重要的訪美,克林頓的回訪(接待儀式是近年來最誇張的),WTO談判中與美國討價還價,相當的熱鬧。到現在還有一些謎團未解,很多人的憤怒情緒到今天還未退去。從經濟角度來解釋,這是因為中國要搞出口導向,要利用世界市場,經濟實力按現在的標準還不太行,國際社會也不拿正眼瞧,隻能是有求於人。由於美國在世界市場的支配性地位,中國甚至自降身價讓人民幣與美元掛勾,成為采取這種貨幣政策的最大經濟體。我的感覺是,滔光養晦,已經到了實質上不要麵子的程度,但是民族情緒又要麵子,政府在這裏搞平衡,經常弄得很尷尬。

胡溫當家以後,可以明顯感覺到外交重心的轉變。我認為現政府已經把實質重心轉到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了。這是因為,對世界大國的外交,基本進入穩定期,經貿往來的大框架已定。一方麵我們也再不能多撈到什幺好處,別人的禁運與技朮控製不易鬆動。另一方麵,我們實力暴漲,不怕人搞大嚇唬,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別人想要突破框架獲取額外利益就是雙輸。以前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經常談得不順頭腦一熱就雙輸對搞,西方陣營利益權衡之後行為相對理性(不是說它能單贏的時候不動粗)。所以,這方麵也不易出事。中國與大國的往來雖然更見頻繁,胡錦濤一年見小布什好幾次,但已經是常規性的,不用在中南海反複推敲商量。

相反,經濟落後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口,這方麵簡直形勢一片大好,意義也非常重大。不誇張的說,我們要領著第三世界國家鬧國際經濟革命。與毛澤東時代的亞非拉外交相比,這次中國政府沒放高調,但手裏動作很大,實質影響也會更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炒家一樣,也在“都等著中國買單”。

最近G7、IMF、WB之類的國際組織忽然高調指責中國在非洲“亂貸款”,是一個信號。我覺得這說明發達國家經濟體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估計以後會越炒越熱。種種跡象表明,以前中國政府是“悶聲發大財”猛搞了一陣,基本沒引起注意,發達國家對此關注得已經有些晚了。

發展中國家從政治層麵上分析,相當落後。我個人認為,西方國家運營良好的社會體係還是相當了得的,社會功能模塊結成完善的網狀組織,這才是西方社會的根基。表麵的民主用來解決一些虛頭巴腦的問題,怎幺選擇都差不多,並不重要。沒有這個民主體製,也不會差,社會有自我管理運行的感覺,哪個政治集團滅亡都不要緊。中國複雜曆史背景形成的很難分說明白的政治體係是一個很不相同的“中心驅動”模式,也運行得起來,和西方的自組織係統相比各有利弊。但無疑這兩種都比發展中國家普遍的僵屍狀態要強。發展中國家政治有一種“無人負責,無處著力”的感覺。不少國家是實質分裂連統一政令都沒有,管不著的地方很多。就算國家統一政局穩定,政府也多半是我以前說的“維持會”狀態。除了約定俗成的維持事務,想要做什幺事,就缺這少那,沒有做事的機製。民主體製相對來說好建立,也許是因為實質上不管用也不重要,所以弄個架子不難,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以民主為核心概念的憲法。

以前的殖民時代,如果我們不管政治正確性地評價,西方殖民者給殖民地強加上一個主心骨,還是可以做一些事的,很多基礎設施都是那時建起來的。以至於中國有些人弄出了“殖民三百年論”。後來世界革命一鬧,很多國家獨立運動趕走了殖民者,號稱是“自主”,但實際上既沒有自我管理運行的社會,也沒有強力的中心驅動機製,根本沒有自主。不少國家弄得越來越窮。
都等著中國買單(六)

二戰後,世界上多了很多獨立卻沒有“自主”的國家。我們也不能說西方老牌殖民國家仍然在這些國家掌權,世界潮流所向,搞殖民確實就是名聲太惡,西方人陸續從統治結構中徹底退出了。這些國家沒有“自主”,並不是說被“他主”了,而是“六神無主”,不知道要搞些什幺,要怎幺搞。要做事,隻好回頭又把以前的殖民者請回來弄,就這樣,才搞了一些經濟建設。

這種狀態是最差的,單從經濟建設的效率來說,還不如殖民地時期由西方人規劃主導搞。發展中國家又想自己搞,又隻能請人來幫搞,磨來磨去,弄得很不象話,連占了便宜的西方人都覺得煩。我個人以為,不能臉譜化地認為發達國家就是想把發展中國家吸光榨幹。在為自己謀利益的同時,對方能夠過得好點,也是人之常情。英王儲查爾斯在97香港回歸典禮的講話,說英國把香港管理得不錯,就透著這種意思。中國從老毛開始一向有一個“鬥爭中合作”的辯證法,也不是一味疾惡如仇。但一般的情況是,發展中國家政治狀態實在太糟糕,貪腐橫行,根本沒有規則可言,自己也沒有能力與發達國家用正確的方式鬥爭。這種情況下,交往中起作用的隻能是發達國家唯利是圖自私自利惡的一麵,而不是注重規則、討價還價、理性博弈、合作雙贏這些較為溫和的一麵。就象以前寫的,很多發展中國家請西方人搞項目,借發達國家的錢還不上,經濟危機這一套,慘事很多。最後到20世紀末的近半個世紀裏,交出寶貴自然資源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沒有發展起來,反倒欠了發達國家很多錢,成為臭名昭著的現象。

發達國家就說問題出在沒有民主,規則建立不起來,要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問題,得從這些方麵著手。因此,就把經濟行為包上很多政治條件,越弄越僵。一些西方人甚至暗示靠武力解決推行理念。發展中國家左派把問題歸結為黑心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打著偽善的旗號掠奪窮弱國家。

我從感情上是傾向發展中國家的說法的,但是覺得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沒有意義,而且發展中國家政治狀況也的確要負些責任。成天在國際組織上吵著說被剝削了,要求大規模免債,要求更多援助,並不解決什幺問題。免債已經有幾次了,機製不變,一會又抗上一堆債了。從經濟原理上說,低價出賣資源換高價工業品就是不等價交換,沒法積累,再搞搞事稍一折騰就會背債。無論是貪腐,還是想發展搞投資,或者兩者同時搞,不折騰是不可能的。現代化生活的滲透力太強,不想被科技生活強奸的是極少數,越是有權有勢越想折騰。

以前理想主義的解決辦法是鬧全球革命,國際主義,大家共產。對比較有激情的人,這是相當有吸引力的想法。西方國家日本不少年青人也受影響,到現在全世界穿切格瓦拉套頭衫的還有不少。可是理想主義總是這樣,能鬧出很大動靜,卻難於真正成事,再牛的人也不行。理想主義不結合現實主義,和現實主義較量起來,終歸是要失敗的。過去的曆史都證明了這一點,不服氣不行。

但現在有一個好機會了,各種資源價格維持高位已經不短了,中國又有了一個慢慢發展壯大的低成本工業社會,基本麵有了完全改變的希望。我們公平地說,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中國人民從本質上來說都遠不如毛澤東時代那樣重義輕利,道德優勢早已經沒有了。以前大力援助的國家,後來不肯繼續援助鬧翻的不少,說起責任又是一筆糊塗賬。中國商人要有機會狠宰亞非拉窮哥們一刀,並不會手軟。中國政府也是想辦法把資源合同價格弄低,高價格是大勢所致。世界人民團結起來的高調早不唱了,現在是明算賬無利不早起。我不認為中國人和第三世界國家打交道就比西方人更有道德,當然,也不接受西方人的惡心偽善的道德指責。

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這樣搞笑,以前重義輕利自己勒緊褲帶對外援助,不少國家最後反而弄成翻臉不認人。這回基本擺明了是奔著利益去的,卻是形勢一片大好,到處開花紛紛跑來合作。說到底,經濟原理還是比人們的美好心靈更能起作用。以利益為基礎的合作,看似不近人情,但更合乎人性。世界上哪有那麽多大公無私肯為對著想的人,想通過“我為人人”達到“人人為我”的境界,是理想主義的幻想,命門太多。中國年年出大錢援助朝鮮已經很長時間了,人家並不領情,反而唧唧歪歪搞小動作。我覺得也不能說就單是朝鮮人忘恩負義。問題是出在這種單方麵援助的模式上,不講利益講感情,影響感情的因素相當複雜,易生事端。明算賬的利益模式相對簡單,有利開搞,沒利散夥。

這次的利,可能是曆史上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機會。
都等著中國買單(七)

中國向世界推出的是一個稱為“和諧”的大框架。這個大框架的發端,即幾年前的“和平崛起”理論遭到了很多中國強硬派的嘲笑。但我認為,確實應該“與時俱進”,不能總是從武力的角度去解讀世界。

由於人類武器係統的大發展,戰爭導致兩敗俱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大國之間尤其如此。另一方麵,經濟全球化把戰爭本身的破壞力迅速擴大傳播至全球,讓戰爭成為不可想象的巨大災難,有時還沒開打,巨大損失就已經落下了。如果中國被迫對台灣動武,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是任何經濟危機都不能比的。因此,中國軍事建設的目標應該是恐怖平衡,而不是以武力為根本手段達到強國的目的。我並不在乎“窮兵黷武”之類的指責,我們的財力足夠支撐軍力進步,軍事建設主要是技朮與時間問題,多花錢並沒有太大用處。因此,正如過去近十年證明的,在國防上投大錢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經濟建設,可以放心投入。但我們的目標要清楚,最終解決問題是靠經濟與文化這些軟實力,軍事建設是防止別人來硬的,目的是把對手逼上和平的解決路線。如台灣問題,我認為最終的解決方式是經濟與文化式的。我們最終不會大打出手,但如果台灣不肯就範,大陸會用產業封鎖之類的經濟手段把台灣變窮,並以此為基礎展開談判,最終用文化統合解決問題。如果台灣不肯投降,我更願意看到有意思的經濟鬥爭,而非不可控的戰爭,這樣對全體中國人都有好處。一個大國,最重要的實力將是經濟與文化。

這也是美國的痛苦之處。它的軍事霸權優勢遠大於經濟與文化霸權,雖然後二者美國也不弱。這種軍事能力日益顯得大而無當,無用武之地,最終反而成了經濟與文化的拖累。這個世界畢竟不同於二戰前赤裸裸武力至上的殖民時代,表麵上還要講些仁義道德。它全球到處防核擴散,但能夠和美國恐怖平衡的國家越來越多,這些國家就不提了,開戰就是兩敗俱傷。就算是單方麵壓倒優勢的戰爭,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並不是很容易開打。薩達姆與本拉登給了美國兩次非常好的機會,因此打了幾仗,獲得了一些表麵上的利益。但這有點碰運氣,不由美國主觀決定,最終到底是利益還是包袱也難說。現在的國家越來越精,美國人靠戰爭獲大利似乎越來越難。不要臉了硬上靠戰爭掠奪,太過嚇人,是反人類的罪行,美國普通民眾也不會支持,政治人物想幹得找各種堂皇的理由。我認為美國最終得回到經濟與文化模式上來維持霸權,並認識到小布什式的窮兵黷武四處出擊是戰略性的失誤,直接導致美國道德優勢淪喪,全球反美陣營隱約成形。

因此,中國已經推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和諧”模式,是順應曆史潮流的。我們和絕大部分周邊國家劃定了邊界,南海也一直處於和平狀態。從教育宣傳上的國土最大化的原則出發,這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中宣部並未申張,基本上悄悄把事辦了。但這並非中國軟弱可欺,而是順應曆史潮流。如果相鄰國家都把國土最大化當政治正確,曆史現實一通扯,誰都不是全沒道理,最後隻能武力解決了,全球會打成一團亂麻。因此,務實地協商是正確的方向。中國是大國,如果以武力為根基談判,似乎可以多占些便宜,沒占到便宜就覺得吃虧。這種思維還是沒理解“和諧”的要義。我們追求的是合作雙贏,這是獲取國家利益的根本模式。短期內靠威脅獲得了小利益,長遠的合作雙贏大利益可能就沒有了。如果別人來威協我們,自然頂回去沒有話說,這時不能用“和諧”模式,而要用“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模式,我們經驗也不差。但在中國占優的場合,對方往往是僵屍狀態的無能政府,我們應該主動擔起推動雙贏模式的責任。由於中國實力越來越強大,鬥爭模式用得慢慢少了,和諧模式漸漸成為主流。這些年中國的經貿外交發展得相當順利,就是這個模式的成績,也堅定了中國政府繼續推行和諧雙贏的信心。我個人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是現在世界上最相信雙贏的政府,是和諧模式的領導者。相對來說,雖然已經比過去好些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還是經常帶著疑慮的眼光猜測中國政府邪惡的意圖。

從以上背景可知,中國政府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絕不是短期的互利行為。表麵上原材料價格高漲,中國商品廉價,所以兩下合作很自然很符合經濟原理。但中國政府與發展中國家大力合作,推進和諧模式,早在本輪商品期貨價格大漲之前。發展中國家現在高價賣原材料,低價買中國商品,當然得到不少實惠,但這並非多了不起的大利。這種利益並不能持久,什幺時候原材料價格又跌了,或者中國商品漲價了,都是有可能的事。真正的大利,在於和諧雙贏模式的長期推行。現在中國商人經常唯利是圖全球亂竄賣假貨次貨,發展中國家曆史上災難重重,對和諧雙贏理念接受尚淺疑慮重重,兩邊都不能說作好了準備。但我相信,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一定能發展出可長期推行的雙贏模式,這是曆史潮流,也將是中國對人類曆史的重大貢獻。
都等著中國買單(八)

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眼裏,就國家能力而言,中國就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在它們國家能幹什幺,中國就能幹什幺,至於中國本身與發達國家差距多大,對它們來說這種問題沒意義。IMF或者世行的貸款,中國政府照樣能提供,還要寬鬆得多,從中國來的旅遊者不比哪國少。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原則,中國錢多還肯花,就多討好中國。從表麵上來看,無非如此。西方媒體煽風點火,把中國的行為說得和過去的西方殖民者差不多,又不好自己罵自己,所以寫起來特別虛偽,但意思是清楚的,希望發展中國家明白,和中國打交道沒什幺好下場。

中國政府從另一方麵耐心說服這些國家,什幺才是經得起曆史考驗的長期合作雙贏。從經濟基本麵來說,原材料漲價可以認為是中短期波動,但是中國造工業品價格卻是一個根本性的變革。這後一個因素,才是合作雙贏的基礎。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是不是包藏禍心,我們可以不管,但無論如何,發達國家是一個高成本工業體係,與發展中國家經濟來往越多,不等價交換越厲害,就算發達國家有大善人象蓋茨巴菲特一樣往外白送錢,不過是九牛一毛。由於工資成本實在相差太大,有一到二個數量級的差距,再怎幺搞都隻能是暴利模式。發達國家再怎幺讓步,自己人民也不肯當雷鋒自降生活水準全球大扶貧。發達國家的底線規劃是,農業產品需要發達國家人力較少,養活全球人是應盡之責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全球工業化是不可能的,隻能是發展中國家自己折騰,直說了就是不希望更多人加入工業化社會分資源。一些國家窮人反而大堆胖子,窮國富國都有這種現象,就是這種趨勢的表現。發展中國家窮得大把人餓死的其實是少數,失敗國家因為種種因素脫離人類文明發展經濟崩潰,慘得很。大多數國家是希望工業化,種糧食養活人自己就可以做到,所以對西方的態度很不滿意,農業因為補貼問題反而要和發達國家死拚到底。所以,就是個僵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無法達成合作雙贏協議,WTO多少回合也談不攏。

但對中國來說,這完全不是問題。我們和很多國家的合作協議簽了一個又一個,並沒有多大的麻煩。中國的藍領白領工人工資並不比發展中國家對應階層高多少,有時還要低不少。中國的工業化相對優勢,不是體現在人均工資比別人高很多,而是工業體係要齊全得多,綜合工業能力差距在數量級以上。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國已經具備了低價工業化整體輸出的能力。

這個整體輸出,相當了得。我們以前無私援助亞非拉的時候,確實相當盡心,自己人餓著都先顧著國際大事業。但綜合能力實在不行,輸出的是點狀的工程,自己能幹個啥,派一堆人到別人國家裏整鐵路橋梁之類的孤立工程。這類工程要生出效益回頭造福中國,不知要哪年。這就不能稱之為整體輸出,主要的效果是拉關係,以經濟代價換取政治利益。但現在的整體輸出那氣勢不一樣了。不怕你一窮二白,隻要交給我們幹,保管出東西。印尼全國的電力擴能,我們80億美元包了,這不是點狀的單個電廠,而是麵狀的整個電網。不少發展中國家全國的電信網都是中國公司包建的。對方沒錢,我們有出口買方信貸管夠。以前我把這叫“包搞基礎設施”,現在覺得稱為“工業化整體輸出”更合適。

發達國家,也有“工業化整體輸出”的能力。但問題在於,怎幺回本。這個整體輸出本來就相當的花錢,發達國家成本還特別高。和中國比,首先成本就高上去了一大塊。就算建成了,成體係運行起來也要大把錢。準備怎幺收回成本?一個是窮國買自己的貴東西,二個是拿窮國的資源抵。既然是窮國,第一個方法就是靠發展中國家的富人階層,主要還是第二個方法靠資源抵。因為開始成本高,這資源就得相當豐富才容易回本。所以發達國家去窮國搞建設,都是瞄著資源條件最好的那些地區。吃甘蔗吃芯,其它的邊角料發達國家吃起來沒勁。發展中國家資源條件特別好的並不多,所以發達國家把好吃的那幾塊你爭我奪占了不少,邊角料就留給了中國。發展中國家條件再困難,總還是有些資源的,以中國的吃法,一般能吃出利潤來,有一些國家還真隻有中國有興趣去搞。中國去把基礎設施搞搞好,低價的電視摩托手機之類的就可以賣過去了,普通民眾都有份。這個就是“做市場”,而不是賣單一商品。時間一長,該國就等於加入了中國經濟圈,大家都是低價社會,好融合。

中國這個模式沒有本質的困難。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賣偽劣商品欺負人家,失了信譽就不好長期合作了,這方麵要注意提高,商務部已對此有所關注。二個是提高別人的工業能力,授人以漁,別老要中國公司手把手管著。夥伴國工業能力強了,更有能力與我們合作,發展到搶我們飯碗的能力需要的條件太多,不用擔心。從長遠來說,一些我們不要的產業轉移出去的時候,也容易找地落腳。

很多人沒注意的是,這個模式已到大規模開花結果的時候了。非洲是和中國合作最合適的地區。進入21世紀以來,是經濟增長最好的時期,歸根結底,是因為與我們合作。中國在不少非洲國家大規模搞的基礎設施就要起大用了,由於以前基礎實在太差,基數非常低,這些國家會有雙位數字的經濟增長,我估計在2010年前可以看到,到時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

中國這個模式與西方國家殖民以及後來的經濟掠奪還是很不相同的。講心態沒意思,都是奔利益去的,咱也不說中國有多高尚。從已經搞了一些時間的結果來看,夥伴國並沒有越搞越窮,欣欣向榮的活廣告到不少,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國家悄不聲的和中國合作。而以前西方國家去挖資源亂貸款的國家,發生人道主義災難的很多。區別就在於中國的低成本工業體係。我們的工業體係去別國激活業務不要那麽多條件,動起來容易,不象發達國家挖兩下資源就走了。我們人還特別多,人數與發達國家全加起來相當,中國本土產能過剩了,上全球搞工業化建設沒啥奇怪的。
都等著中國買單(九)

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合作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是要起很大作用,仍然需要數年的時間。中國的原油進口仍然有約九成是從市場上購買的,而美國的份額油占進口總量的40%。以後這個局麵會有所改觀,中國政府希望通過與非洲的合作,在2010年把份額油提高到一年5000萬噸。中國搞份額油的成本一般在十幾個美元,雖然和美國幾美元的份額油最低成本不能比,但相對油價今後的波動區間無疑仍是非常合算。可惜的是出去搞油的時間晚了,90年代中期才開始,以前實在是沒錢。如果80年代就有七八百億美元的外匯,那事情會好辦得多。這也說明,發展速度很關鍵。某些人認為悶頭自己整慢慢發展方向正確總會發達的,指數一乘無非是時間問題,這是幻想。地盤讓人家搶光了,再要搶回來就很麻煩。世界經濟競爭很厲害,搶不到地盤,就等著倒黴吧,全球不光有經濟增長的好年頭,經濟危機也是常事。

就在本文寫作的期間,傳來了Amaranth基金炒天然氣巨虧60億美元的消息。並不需要什幺水平就能看出來,這種事發生是必然的,因為前幾個月,商品期貨價格紛紛大幅下跌。但是中國與期貨炒家的鬥爭並沒有結束,這才剛開始。連美國的養老基金都在高位買了一堆銅放在倉庫裏,準備在更高的價格賣給用銅量巨大的中國。某些基金巨虧是一碼事,這並不說明西方國家金融炒家就準備放過中國,任由商品期貨價格雪崩式下跌。現在的商品期貨價格,即使已經跌了20%以上,仍然是在過去不敢想象的高位。我也不敢說油價銅價不會再創新高,金融炒家積聚了力量,再抽抽風說不定又漲上去了。近幾個月的價格下跌,是一個 correction降完了再升,還是泡沫崩潰,難說得很。

無論如何,即使不是泡沫崩潰而是調整,現在的商品期貨價格無疑是泡沫。挖油挖銅利潤高達成本4倍以上,工業品製造又是技朮又是勞力的利潤卻不過十幾個百分點,誰受得了這個。如果按正常的貨物貿易邏輯來看,是不可能持續的。靠出口原材料過活的國家其實利潤再低很多都可以接受,已經是喜出望外了,以前哪有這種好事,根本不敢想,它們絕不是原材料價格高漲的主謀。那些唯恐天下不亂主動生事的金融炒家是禍首。它們在辦公室裏敲敲鍵盤下單,輕輕鬆鬆就想把別人幸幸苦苦搞生產掙來的錢拿去,跟中國炒房的利益集團一個德性,是社會害蟲。它們不是巴菲特那樣價值投資靠長遠眼光獲取正當利益,而是囤積居奇操縱價格,是金融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生出來的怪物。巴菲特看好石油價格,就提前投入巨資買中石油股票,我覺得這很公平,他獲利是眼光好,符合中國政府推崇的雙贏模式。基金又不搞生產,卻買現貨銅等原材料放著,搞什幺逼空,這完全是搗亂。人類社會發展出商品期貨本是為了穩定價格體係,各方回避價格波動風險,現貨交割參考期貨交易價定價,是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結果因為流動性泛濫,金融蛀蟲操縱期貨市場反而極大幹擾現貨市場的運行。如果任它們得逞,這是人類社會的倒退。以後誰還搞生產,都玩兒金融去了,這金融沒有根基早晚玩完。不光是中國政府,全世界有理智有見識的政府都應該看到,不能任這種炒作力量惡性發展。

上回東南亞金融危機,馬哈蒂爾等人已經是破口大罵索羅斯等炒家了。但東南亞國家自己也有責任,它們經濟政策不對,競爭力不行,泡沫卻吹起來,不僅不警惕反而沾沾自喜,這是根本原因。所以東南亞國家最終也擋不住炒家,被一夜打回解放前。這回商品期貨的泡沫可不是中國弄出來的,中國買得再多按正常邏輯價格也不可能漲三四倍。如果漲少些,中國也就認了。我以前也寫過,原材料價格上漲確實有基本麵的原因,中國應該有合理漲價的心理預期。但漲得這麽厲害,完全是這些錢多了騷動的金融炒家紮堆炒作弄出來的,來紮堆的錢實在太多,情緒上來了,就拉到了現在這麽個恐怖的高位。歐美資本主義金融資產越滾越大,不少人不從事實物生產,專門弄虛頭八腦的投資,上百億美元資產的基金就好幾家,全加在一起隨便一炒,金融產品成交遠遠超過貨物貿易真實成交數量級以上。這回是金融炒家弄出的泡沫,是它們陷進了泡沫裏,和上回東南亞金融危機正好反過來了。作為最大受害者的中國應該聯合全球的正義力量,替天行道,把這個泡沫戳破。

這一次的力量對比,和東南亞金融危機時已經不同了,把各方手裏的牌數數,很有意思。苦主遠不止中國一家,小布什為了選舉還得把油價弄低。東南亞危機那陣子,誰也不救它們,救泡沫有啥意思?這回中國應該能拉到不少人合夥幹。如果隻論期貨戰場,基金結成同盟的話可以算得上實力雄厚,無人能敵。但這回的戰場搞不好就是全球經濟,是“早大大打打核戰爭”的級別,基金們炒炒期貨算個球。
都等著中國買單(十)

前麵談了與朝鮮的關係,上星期它就爆了核彈,外交部說了“悍然”,也通過了製裁決議,這是頭一次對朝鮮動真的了。中國單方麵長期每年上百億人民幣的援助,出口過去就是10多億美元,進口才幾千萬,都記在賬上估計永遠沒希望做平。政府高層賠同金正日全國參觀,現身說法勸說,借款協議一下就扔出20億美元。中國政府這樣的高姿態,小金卻沉迷於武力遊戲,遲遲不搞更關鍵的經濟與政治改革,隻肯劃塊地開賭場撈錢。朝鮮人估計也不感謝中國,覺得是為了中國擋住美國侵略,援助一減,朝鮮人還會恨上中國。單方麵講感情,這個是曆史遺留問題,這個模式已經可以斷言是沒前途的,碰上個不成器的會被氣死。政府高層對小金肯定十分失望,好吃好喝哄著求它改革一樣,它卻根本不考慮中國的國家利益。其實朝鮮的戰略地位沒有以前那麽重要,不用那麽看重它,讓它自己玩去。它受不了來求我們,那就象IMF一樣冷酷地談條件。現在估計是要恩威並施了,早該這樣的。沒有朝鮮中國照樣混,沒中國朝鮮就混不下去,哪有我們單方麵援助的道理,它求我們才是正常的。中國政府以前在這件事上,有些理想主義了,結果白白為金正日的倒行逆施買單。

以上是對本文相關的突發事件評論一下,下麵還是接著談商品期貨的事。

商品期貨泡沫裏麵,其它的應該由最大需求方中國出麵主打,但石油得美國來整,中國是跟風應對。中國石油進口雖然是排第二,但是量比美國小很多,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前一段,美國政府放任油價狂漲,因為它內部的石油巨頭、金融炒家等利益集團有暴利。其它進口大戶早想打低油價了,但美國不動手,誰也沒辦法。凡事有個度,油價越炒越高,美國政府也覺得不對勁了。俄羅斯借著資源雄厚正在迅速恢複元氣,國際上委內瑞拉伊朗等刺頭靠石油美元經常不服不忿。美國石油公司通過份額油撈到了暴利,但相對來說,美國的經濟實力並沒有上升,反而是下降。很多美國不喜歡的國家撈到了大錢。就算按某種說法,它是想害需要資源的中國,從結果來看,也沒害著,中國經濟實力反而暴增。美國在伊拉克猛撈一票,但賠上了國際聲譽,其它地方進展就不大,要動手阻力太大。

當然,根源是美國往世界扔過剩的美元,補國內的財政黑洞。它並沒有陰謀推高油價,油價上漲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的必然結果,所以說是“放任”。從一些跡象來看,美國政府應該要轉變政策了。再這麽搞下去,美國問題會越滾越大,說不定什幺時候就崩了,美元喪失國際支配地位,那就玩砸了,狂發美元占的便宜抵不回來這個損失。從美國的長遠利益來說,它應該在保持美元世界貨幣地位的前提下,向世界扔盡可能多的美元,國際貿易盡量用美元進用,其它國家最好拿美元當儲備。但這是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一個需要美國負責任地加強自身實力穩定全球經濟,一個卻使美國傾向於玩各種金融花招占便宜搞亂全球經濟。表現出來,就是美國政府政策搖擺不定,一會狂發美元,上世界亂搞,一會又主動收縮,培本固原。總的來說,玩得不錯,3億人的國家,人均GDP還能全球前幾位,確實厲害。

這回又到了它的主動收縮期了。美國新任財長保爾森說要強勢美元,我認為這回是真心話。以前美國官員也這麽說,但手底沒有動作配合,是假話。這次小布什政府還是配合行動的。對一些熱點問題,美國姿態比以前溫和多了,伊朗、朝鮮鬧得很厲害它都沒有放狠話,台灣陳水扁鬧也不幫腔了,和中國關係比從前有顯著好轉,要人民幣升值的調門也低了很多。一方麵,是中國等對手實力加強了,更多的原因是美國為情勢所迫,不得不認真對待經濟問題。光亞洲就有3萬多億美元儲備等著消化,如果再狂發美元,隻能指望各國政府繼續買收益越來越低的美國債券。現在各國還不想真讓美元完蛋,所以也還是一邊覺得不舒服,一邊掏錢買美國白條補它的國民儲蓄黑洞,一天就得20多億美元。這個局麵繼續下去,美元泡沫越來越大,總有人會受不了,反正早晚會出事,不如提前做個了斷止損,讓美元完蛋算了。隻要一家夠分量的出頭狂賣美元資產,各家立刻就會跟風,美元完蛋就是很短一會兒的事,那時世界經濟就真的崩潰了。中國無疑已經有了搞死美元的實力,日本, OPEC國家,阿拉伯集團都可以。溫家寶前兩年質問美國當局為什幺放任美元貶值,其實就是在叫板,表達不耐煩的情緒。

美國實力很強,是不會老實收縮的,它有各種政策選擇。美國有時靠軍事實力亂搞一陣嚇唬人,有時在別的國家弄些金融危機,有時靠利率差之類的金融手法搞一陣,美元真的會走強。2005年,美國靠提高利率,相對歐元升值了,很多做空美元的人賠了。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人民幣都被嚇得換美元黑市價猛跌。歐元剛出來那段也因為南斯拉夫的事貶了。但這些手法都是隻能撐一時,過個一年兩年,美元還是掉頭下跌。中短期看走勢很複雜難於預測,很多一味看空美元的人就跌倒在這裏,但長期趨勢就是美元越來越不值錢,而且美元撐住的時間越來越短。到現在這個階段,美國看來是招都出盡了,世界的反美元陣營也隱然成形,美國不得不收縮了。

如果要收縮,一定得把流動性泛濫的根治了,其它什幺都是假的。收縮的過程,也不能搞成潰退反而出了毛病,得有計劃的進行,最好拉些有實力的國家一起把大局撐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雖然中國是美國遠期的爭霸對手,但在現階段確實共同利益相當多,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強勢美元。以後人民幣國際化了,成了國際主流儲備貨幣,作好了取代美元的準備,那時順手推舟打垮美元是自然的,但為時尚遠。現在中國處於比較順利的發展狀態,需要穩定的國際經濟環境,手頭美元也不少,不想生事。

對於商品期貨,美國首先就是要把油價降下來,這對收縮有好處。油價低了,美國的雙赤會有所好轉,政府赤字最近確實好過預期了。地球上有實力的國家裏,除了俄羅斯,大多數是希望低油價的,隻要美國轉到低油價陣營裏來,那實力是壓倒性的。OPEC等產油國希望油價高,可以搞搞限產之類的招數,但其實也就這點招了,心裏是虛的。退一萬步說,現在這個60美元左右的油價,肯定是暴利,供應也基本平衡。雖然說是遠期油會不夠,但也就這麽一說,多少年都是這個說法。我們可以接受的是,因為中國印度等國需求硬性上漲,油價可以合理上漲,1998年那種13美元的油價肯定是見不到了,要大幅上漲了。但60美元肯定不是這個底線,我非常毛地估一下,從13美元漲3倍,39美元,已經相當夠意思了,正好是最高油價78美元的一半,產油國利潤還是很豐厚。如果再人心不足蛇吞象,搞什幺限產,鼓吹油價100美元,那油消費國不是吃素的,對抗起來實力差數量級以上。美國發一句話,沙特就不同意限產。80年代把油價整得隻有幾美元,蘇聯欲哭無淚。

中國趁著石油價格下跌的勢頭,儲備油陸續開灌,是被動應付。多年來瘋了一樣的出去找油,都是被動應付,不可能幻想去主導石油價格,因為主要石油資源早被反分完了,中國隻是撈些邊角料。但是其它銅鋅鎳之類的商品期貨泡沫,那隻能靠中國出手整治。

理想主義外交模式的“悍然”終結

這是回答老朋友Killem寫的文章,與本文有點關係,也貼在這裏。

朝鮮的事全是內幕。朝鮮是熱點國家裏最閉關鎖國的,這個應無異議。中國的對朝政策,也是黑箱操作,表麵上弄些新聞聯播式的說法。但是,相關信息不能說少。去朝鮮寫遊記的人不少。朝鮮人逃出來雖然會往慘裏瞎說,但也會提供一些信息以供分析。中國這邊的對朝政策隻要是留意分析,並無秘密可言。

中國政府對外交往的作風,從來就不喜歡玩陰謀詭計,不然也混不了那麽長時間。以前那麽艱苦,和國民黨苦大仇深,也從來不搞暗殺。以周恩來搞地下工作的實力,隻要動手蔣介石不可能活下來。總的來說,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是理想主義的政黨,內部老毛搞了很長時間的理想主義,對外交往也是壓倒性的理想主義。把國家分類,好國,壞國,不好不壞的國就讓人家選邊。好國就同誌加兄弟無私援助不要錢,壞國不僅嘴上痛罵,還真動手幹仗。說實話,這樣幹確實痛快,一些NB事就是那時候幹出來的,吹到現在。我認為這是一種精神財富,60、70年代很多國家的青年把老毛當偶像。

但這樣幹的效果也確實成問題,在黑暗的國際政治中,不利於國家利益。你無私援助,打了美帝打蘇修,最慘的時候鬧到隻有阿爾巴尼亞這樣的酒肉朋友願來往。你理想主義,人家現實主義拿你當傻瓜,最後援助減少,阿爾巴尼亞也談崩了。到了鄧時代,就慢慢改成現實主義外交模式了。這不是墮落,而是實在玩不起理想主義無私援助,也不值得。
但朝鮮是最後一個特例,中國政府殘留的理想主義基本用在它身上了。這有幾個原因,一是中國和朝鮮確實交情最深,老革命家的友情不能純用做戲來解釋。金日成給老鄧點煙的照片可以看看,換個別人,就是有那個心,你好意思拿著火柴往上湊?老金國內怎幺殺戰友清除異己不論,大麵上他還是有水平的,建設搞得還可以,對外和中蘇的關係都搞得不錯,在朝鮮人裏麵口碑不差,包括海外朝鮮人。靠老金的麵子與水平,中國與朝鮮傳統友誼是維持下來了,中國這邊換領導人幾次,都還關係不錯。中國那時雖然窮,有事沒事幫朝鮮一下還是拿得出來的,所以也不搞明算賬,還是過去的無私援助模式。但僅此一家,其它國家想白要錢是門都沒有。

問題在於老金死後,這金正日實在是個混賬王八蛋,他的水平太低,朝鮮弄成這樣,全是他害的。他是父死子繼,政權不牢,心結難解,就死不開放,拚命控製朝鮮人的精神。這是鐵證如山,沒有其它解釋。他要有蔣經國的水平,朝鮮至於窮成這樣?

內部封閉,他外部還亂來。本來老金領著他上中國混個臉熟,已經預先作了準備。中國方麵已經承認了他上台的合理性,沒有追究他這個問題,準備與他長期打交道了,國內正式文宣根本不準罵他父死子繼。但金正日也太不上路了,和中國領導人的關係完全搞壞,這也是鐵證如山。他找了香港黑道楊受成去開賭場,讓騙子楊斌當特首,卻不肯和中國領導人真誠交流。從他的做法來看,他和中國領導人會談完全是打官腔,一提改革開放就轉移話題,用特區賭場代替改革開放。這樣搞,老江也生氣,當即把楊斌抓了。要是老金的麵子,能把他的特首給抓了?

中國方麵一邊是理想主義不要錢援助,一邊準備對他進行最後挽救,經常讓他在中國四處參觀,用鐵的事實勸說他走上發展經濟的正道。說中國政府希望朝鮮混得慘,以證明改革開放的正確性,那是胡扯。改革開放的正確性用得著朝鮮來證明麽?我寫長篇大論那麽多理由寫都寫不完,非得處心積慮和朝鮮對比才行?中國對朝鮮確實就是好心,希望它和中國一起改革開放,社會主義事業也多個幫手。因為過去的傳統友誼,還特別寬容,特別慷慨,對外援助基本全給了朝鮮。朝鮮餓死人的事,具體怎幺回事不清楚,到底餓死多少也難說,說不定沒多少。但說中國放任朝鮮人餓死是胡扯。小金要是問中國借糧,每年上百億人民幣貨物白送一樣往朝鮮運,一點糧食還能不給他?他要不張嘴要,還能硬塞給他?就是真餓死了人,也是他的事,和中國無關。

小金的問題,就在於沒那個本事,沒那個水平,還搞什幺獨立自主。毛澤東再理想主義,他是真NB,中國是大國,所以付出代價以後也能幹出一番事業,老鄧再把現實主義實事求是一推,兩下一配合,不長時間綜合國力就上去了。小金搞什幺先軍,主體,一個兩千來萬人的國家,靠中蘇配套過活的,玩這個是找死。他不給中國領導人麵子,不肯真誠交流,應付了事,這就算了,中國領導人並沒有發作,表麵上還是客氣的。最可氣的就是,他拿中國援助當天經地義的免費禮品,還欺騙中國領導人。搞些幾萬人的大型團體操歡迎中國領導人,這種表麵功夫誰會在乎?中國的援助,他就不獨立自主了,不要白不要都收下了,多年來欠債不還錢一點沒有不好意思。你不給麵子也就算了,收錢不辦事那就是政治人格問題了。中國拍出20億美元的貸款他到是要了,六方會談卻欺騙中國。金正日可以說朝鮮就是要爆核彈,這是國家利益沒得商量,那我們以前也是爆過的,我個人可以理解。但在六方會談上,以及與中方私下交底過程中,可以斷定,朝鮮是騙了中國政府。老毛搞原子彈的時候可沒有耍花招騙哪個,也沒有N方談判,你不服氣就來打,反正我就幹了,理直氣壯。小金這叫陰謀,為了核彈這點小利益,賣了苦心挽救他的中國同誌。

現在這個時代,核彈有用也有限。本來有中國保著它,已經沒有誰會打它了,它再搞出核彈來,邊際收益並不大。經濟與文化才是核心競爭力。小金因為政權問題,落後於曆史潮流,欺騙對它真誠相待的中國領導人,是一個混賬王八蛋,朝鮮民族的罪人。朝鮮這些年來就算有軍事進步,球用不頂,經濟不行受罪的是他自己,真打起來可能還打不過韓國。

而中國政府,和朝鮮政府也終於從同誌加兄弟的友好關係,走到了“悍然”翻臉。中國的理想主義外交模式也終於“悍然”終結。從此,和朝鮮就是明算賬,想要什幺你就得付出代價,老子不想再被你騙。
都等著中國買單(十一)

在能源領域瞎混做多的一些基金,因為美國操作降低油價,虧得吐了血。這樣的事情並非罕見,美國經常會弄出一些讓金融市場跌破眼鏡的奇怪的事,事後發現上當的人絕對不少,有些超大規模做莊的味道。美國長期債券利率低過短期債券就是一件奇事。2005年一片看空聲中美元不跌反升。我們可以說美帝國主義萬惡,但絕不能小看美帝的實力,不要總想著美元必垮,美國經濟必然崩潰這樣的事,我對此並不讚同。

中國在商品市場上麵對的局麵,比美國困難多了。基金們在中國進口占大頭的大宗商品上不會就此放手,熱門金屬價格雖然小有調整,但幅度小於原油價格調整,說不定什幺時候又開始大幅上漲。這個鬥爭過程肯定是長期而且非常艱苦的。

如果說美國在金融市場上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麽中國近年來在實物生產領域創造的奇跡更是讓人無法預測,甚至難以置信。崩潰論就不去說了,就是正經有頭有臉的經濟學家也屢次低估中國的表現。每年GDP、進出口額等數據的增長都高於預期,困難條件一擺,覺得轉年肯定得緩一緩了,結果過一年發現又錯了,連著好幾年都是這樣。老早就預期的出口放緩、增長減速總是不來。覺得中國這種瘋狂投資超速增長無法持續,將以一場壞賬鬧劇收場的大有人在。原材料漲價,產能過剩製成品跌價,人家還反傾銷,銀行體係不健全,核心技朮少,遍地貪汙犯,講起毛病來沒個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是好事,但就是看不到壞的結果。傳說中毛病最大拿著中國崩潰之匙的國有銀行們人五人六的上市了,國際資本瘋搶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IPO紀錄,並不覺得危險。世行的專家們新近發現中國企業的利潤遠好過世人想象,投資超速增長並非靠銀行硬挺,而是以企業積累資金為根基,可以持續。

我對此的解釋是,中國這個低成本的工業體係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以至於忽略了這個壓倒性的基本麵。人們也許從某些領域知道中國造工業品有些競爭力,但往往被鋪天蓋地的負麵宣傳吸引,無法從整體上認識這個大格局。新中國為此奮鬥數十年的現代化工業體係正在建成,而且是一個麵向全球市場的低成本體係,這個影響可想而知。當人們以國際最先進技朮為標尺,或者用“在美國獲得專利數”這類奇怪的標準進行觀察的時候,覺得不過如此,在對過去進行美好想象之後,極端的人甚至認為今不如昔。但是,近年來與普遍悲觀(或者說低調)預測不符的各類經濟數據,已經可以給我們足夠的理由,回頭去審視中國這場工業革命。如果我們不自虐一樣瞪大眼睛找毛病把中國往死裏說,而是平心靜氣地看,承認中國工業體係的長足進步並不困難。

如果有一些經濟學背景知識,這兩年不斷大幅攀升的外貿順差數據就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證據。一位網友在反駁我的時候預測,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核心技朮上失敗了,所以外貿逆差會讓中國的外匯儲備發生“雪崩”,從而在2009年引發金融危機。事實上這個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將突破一萬億美元,一般認為2010年會達到2萬億美元。這位網友的預測雖然極其離譜,但他說的原理是對的,外貿順差、外匯儲備能說明問題。中國瘋狂進口價格狂漲的原材料,結果卻大額順差,政府稅收、外匯儲備、企業利潤等政府王牌硬數據超速增長,這隻能說明中國的工業體係比過去的效率要好多了,財富是從這裏出來的。如果對經濟數據進行深一些的分析的話,會發現2005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外貿順差忽然沒有預兆地從過去最高400億美元一下突破到1000億美元,詳見下表。

年份__________2002__ 2003__ 2004__ 2005__ 2006
總順差(億美元)__304__ 255___ 321___ 1020__ 1650(估)
加工貿易順差___ 577__ 788___ 1065__ 1426__ 1900(估)

外資占大頭的加工貿易順差非常穩定地年增長35%左右,這部分的經濟模式變化不大。但是內資主導的一般貿易正在快速變化,一般貿易2005年出口增速大進口增速小,而在2004年是大額逆差,兩下一合力,使得全年貿易順差猛增三倍。粗略地看,這說明以中國自身工業力量為基礎的貿易模式已經可以獨力應對“出口換匯購買巨額原材料及關鍵技朮設備”的重擔。在這之前的年頭,中國主要靠拉外資發展加工貿易換取稀缺外匯,用這些外匯去購買技朮設備搞研發,增強內資實力。這個戰略在2005年宣告完成曆史史命,內資已經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實現外匯資金正循環。而加工貿易,會逐漸成為使外貿順差越來越多貿易失衡越來越嚴重的大麻煩。從具體產業來看,機床、汽車等產業遠比原先的悲觀預測要好得多,加入WTO後內資不僅沒垮,反而出口越來越火。
我認為這個進出口貿易結構性的轉變是最近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國整體戰略重大轉變的經濟基礎。以前是拚命幹活過苦日子搞積累,甚至以犧牲環境、社會矛盾擴大為代價,今後要轉到福利型社會越消費越有錢幸福指數代替GDP。回頭看,這個轉變其實早兩年就可以開始了,但那時沒人能預見得到現在的經濟數字,爭論很多。現在各種數據讓政府底氣十足,開個大會正式轉向,也在情理之中。種種經濟政策將陸續推出。內外資所得稅並軌,國務院已經批了。對外資在各個領域並購投資之類的限製有加強的趨勢。2010年貿易基本平衡,進出口總額2萬億美元年增10%的目標已經提出。雖然多半難於實現,但方向是清楚的,就是要出口轉內銷,生產力為內需服務。我可以肯定這個轉向是要玩真的,以後相關的數據與分析多了會越來越清楚。

中國這次剛拉開序幕的重大轉型,對國際商品市場的長期影響是複雜的。一方麵,消費型社會更加依賴高標準的基礎設施,這方麵需要非常多的原材料。十一五規劃中的鐵路城鐵地鐵投資是2萬億元,是世界其它國家20年投資的總和。電力設施改造需要巨量的銅。雖然沒有明說,從種種規劃來看,2020年中國將基本建成發達國家水平的基礎設施。這些公開信息早已出現在國際基金的分析報告中,是基金們看多金屬原材料的定心丸。但是,中國的戰略轉型對國際經濟的重大影響遠不止此。
都等著中國買單(十二)

中國將要進行的戰略轉型的意義是多重的。官方的說法是“和諧社會”,這是一個道德範疇的解釋。因為社會貧富分化嚴重,黨政幹部腐化,所以要回歸黨的“好傳統”,搞“八榮八恥”之類的,如果隻是這樣,斷乎不能看好。但這次戰略轉型更多程度上是個經濟事件,從經濟的角度更有分析價值。大方向上的趨勢應該爭議不大。

以前的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要讓位於內需導向了。這並非是由於出口導向做錯了。總體而論,出口的表現超乎預期,沒有人預計發展會這樣快。從國家層麵的經濟原理上來說,出口這一塊能夠為內需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源了,就應該全力去發展內需。外匯足夠的情況下再猛搞出口,邊際效應就急劇遞減,失去了搞經濟為國民謀福利的意義,可以看作國民福利的淨損失,還生出許多麻煩。三年前李振勤先生就提出中國的外匯儲備並非越多越好,那時還有爭議。但現在外匯儲備已經翻番還多,意見就比較一致了,不要再多了。一萬億美元外儲最初能把人震一下,算是有些幫助,但再弄到二萬億美元,感覺並不會差多少,這就是邊際效應急劇遞減。現在一般在想怎幺處理超額的外匯儲備,交給社保還是委托境外財團管理增殖,各方都當大肥肉。但我認為這些操作其實意義不大,減少貿易順差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外匯儲備投資搞得再好,最終還得到國外去換東西才能服務於國民。貿易順差不減,換來的不如送出去的多,越做越虧。

現在的問題在於,在國外能買到的東西多半效率不高,不如自己生產。真正對我們有大用的技朮或者資源儲備人家不賣。這方麵很多人搞錯了,看到政府近來狂買波音空客的飛機,出手就是上百架,國內還大把窮人,想不通。這是突擊花外匯,就這樣猛花還是不停增長。買大飛機已經算是不錯了,買來能發展航空運力,不買更虧。還有高速鐵路等等先進設備,我的意見都是盡快搞,要使勁花外匯。國內自主技朮那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同時扔大錢引進吸收,發展自主技朮。但一定不要因為自主技朮還不行就不搞或者拖延上馬建設項目,經濟發展不能等科研小團體在那磨蹭。自主創新要主動去配合適應經濟發展,而不是倒過來。現在錢多得很,不要總是窮國思維想省錢,要花錢搶時間,已經有這個條件了還不做就是守財奴。個人是如此,掙錢是為了買時間讓自己高興。國家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省錢是沒有意義的,發達國家都是花錢提高生活品質,而不是琢磨怎幺掙外匯。

但就再狂買,來來去去就那些東西,飛機汽車大豆,已經很多次了,根本沒有希望把順差減下去。出口基地效率太高了,沒有對手,加工貿易一搞,把別人的市場占掉,掙外匯簡直太容易了。根源不是花得不夠,而是掙得太多。因此,一定要限製加工貿易。最容易做的就是把一些汙染環境、員工待遇太差的外向型企業關掉,這方麵政府已經動手了。但這遠遠不夠。國際產業多得很,中國的低成本產業模式一搞,技朮上過得去就給搶過來了,有點收不住的意思。這是因為,中國各級政府極端重視經濟增長,總是傾向於投資掙錢滾動發展,中央屢次彈壓不住。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市場發展速度不算慢,但由於起點實在太低,離世界水平差之甚遠,所以要掙錢主要就是麵向世界市場。這樣,投資主要考慮的是外需,無論是拉外資還是搞開發區之類的基礎設施,都是為了發展出口掙錢,出口創匯多年來擺在各級政府經濟報表最前列。外資搞出口相對內資有各種優勢,所以發展速度要快些,表現在外資主導的加工貿易增速高於一般貿易。外貿體係做成了一個正反饋係統,實力越來越強,勁頭越來越大,把整個國家拖入外貿狂熱中。

這樣,慢慢摸到根本問題上來了。要把外貿的正反饋係統慢慢拆掉,建立起內需的正反饋係統。這樣的措施可以有很多,例如強製給民工加工資,外企加稅,建立工會,內企減稅,都可以從這個思路推出來。人民幣升值本來也是一個不錯的招數,但麻煩在於,別人看出這個趨勢提早買了很多人民幣資產等著升值。因此,這又是一場鬥爭,要拿出強政府的本事壓住房地產等大宗資產的價格,讓別人炒不成再緩慢升值。現在就隻許少數外籍人士買一套房子。房地產領域還有向計劃經濟轉變的趨勢,如90平米以下房子占總麵積70%等土政策。這是正確的方向,這種國家級別的宏觀戰略應該高於市場經濟這樣的戰術。我甚至覺得可以再狠一些,來個欲擒故縱,先放任外資猛炒一陣子所謂的高級房產,然後猛地一收,套住一批炒家,然後出台房地產奢侈稅之類的狠招,讓他們房子租不出去還得天天交大錢養著。美國80年代就在本土房地產上套住了一批日本資金。

中國的戰略轉型對外部世界最重大的影響,在於從前的“通縮衝擊”將會變成“通脹衝擊”。剛開的一百屆廣交會上,中國商品普遍漲價5%以上,就是一個前奏。一般認為,這是因為中國進口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所以出口也不得不漲價,不然沒錢賺了。外方買家多半也平靜地接受了漲價的事實,訂單仍然正常增長。但我認為不這麽簡單,中國商品隻怕要持續漲價,原材料價格波動並不影響這個長期趨勢。之前價格搞那麽低,原因主要在於自己與自己競爭,產能過剩拚到國外去了,中國的競爭對手早就不行了。最近人民幣升值,出口商品價格上漲,中國的市場份額照樣在擴大,就是證明。這給中國政府一個操作空間,到底可以漲多少,可以慢慢試出來,事先肯定說不準。估計發改委、商務部已經有專人盯著做這個研究。中國以前各地區昏頭昏腦各自為戰猛幹出口,“通縮衝擊”幹過頭了,弄出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格產品。現在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出口的企業眼光進步都不小,肯定會慢慢往回調。就貿易順差而言,如果目標是平衡,就算假設人民幣升值出口商品漲價會令順差減小,也有近二千億美元的調整額度。但這個假設未必正確,可能中國商品漲價,人家還是覺得便宜,還是沒有競爭對手,照樣大買。商務部還在推品牌戰略,品牌建立起來了價格肯定會更高。我傾向於認為,初期的價格調整並不會減小順差,順差反而會更高。商務部規劃的2010年貿易平衡的目標可能達不到。

如果是這種情況,很可能就要征高額出口稅,讓出口廠家轉而做內需。也有可能是美國經濟衰退帶得世界經濟衰退,出口廠家本來就會沒生意。不管哪種情況,都要搞出口轉內銷,要大炒內需。現在說發展內需多麽多麽困難,老百姓沒錢,貧富極端分化等等。其實一般來說,發展內需相對於外貿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中國的情況相當邪門。

外貿,要和很多國家一起爭,市場還在人家手裏,沒有幾招真正厲害的本事,根本沒人鳥你,要做成正反饋係統就更難了。所以發展中國家外貿做得要控製順差的,隻有中國一家。內需要滾動起來就很多選擇了,畢竟是國內,金融財政行政各種方法多得很。最簡單的就是信貸擴張,多發些信用卡讓人借錢消費,再把股市炒炒旺,政府赤字就發債向未來借發展,和現在印度政府一樣。中國的強政府還有一種辦法是大搞國家項目,扔個幾萬億下去什幺增長都搞定了。但內需發展的一個大麻煩就是外部收支出問題,內需旺,高樓大廈忙著建,就要進口各種資源,忽然發現外匯不夠了,這就沒法了,人家還會來落井下石,那些項目都會停在半道上,立刻就是一場經濟危機。相對來說,政府赤字或者內債高些到不太要緊,到底多高政府財政會出問題沒個準說法,因為可以假設未來情況會好轉,這未來可以越推越遠,發新債還舊債可以撐很長時間。但外匯出問題了,那就不好假設未來情況會好轉了,債主不是你的國民,如果你不是美國那種捆綁世界經濟的,人家會立刻讓你賣房賣地抵債。所以比較謹慎的國家會先把外貿搞好,然後再在內部開搞。

中國這情況,外貿問題基本解決,再不在內部開搞,就太不象話了,太對不起人民了。中國民眾太勤勞,不欺到頭上不和政府爭鬥,民間壓力傳到政府不易,結果被利用去發展外貿,政府成了全球頂級闊佬。中國民眾普遍謹慎而任勞任怨,如果天性樂觀的印度人有中國這種條件,人均GDP立馬就會翻番。說起搞內需,很多人就想起上回老朱為撐住經濟增長“擴大內需”那樣放開教育醫療房地產。其實那是外需不行的特殊情況下應急的辦法,實質是國家用各種辦法撈錢投資上生產項目,為的是政府經濟實力滾動發展,安個“擴大內需”的名。真正用正經的方法搞內需,民眾是會比較高興的。本屆政府已經小小的來了幾下,大規模的還在後麵。
都等著中國買單(十三)

98年以來,很多人對老朱不滿意,因為社會保障沒搞好。不是老朱天生就對人民狠,是沒錢,隻好先顧著滾動發展。現在馬後炮一樣回頭看,如果老朱那時敢拚命多發萬把億國債專搞社會保障,那就真牛大了。社會存款其實不少,國債發得出去,撐到現在財政狀況好轉,就搞定了。這樣做增長會更好,民怨會少很多。但那時誰知道中國政府現在會這樣有錢?沒有人會信。老朱不過發了幾千億國債搞確定能回本的建設項目,就有人罵赤字總理,再要發萬億國債搞無利可圖的社會保障,老江都會抓狂。要知道,直到最近,中國政府從來就沒富過,所以掙錢總是擺在最前麵。

政府掙錢的慣性剎不住車,到2006年,奔著掙錢去的投資與出口這兩塊占GDP的比例將達到曆史最高點,把消費擠到低於38%的水平。這個局麵必須得改了。投資出口高本不是壞事,把它們算入GDP本意是指它們可以促進將來的消費,一般國家想做還做不到。但總得開始轉向消費,把消費的比例升上去,不然掙錢圖個啥?可以絕對肯定,現在就是時候了。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以前說的是掙錢的法子,現在指的是促進消費。法子也得摸,不能說把錢扔下去就完了,急不得。現在扶貧之類的事,很多情況並不是沒有錢去做,而是想找好辦法。辦班教技朮理論上比送錢過日子要好,下麵有了好辦法打個報告上麵就批錢試點,就這樣摸來摸去。官僚體製還是很黑的,要想辦法與之鬥爭,國家在這種很多細小的辦法中不斷進步。我想不會是一些人喜歡的 “按人發錢”式的粗放辦法。以後可能官員政績好不是因為當地經濟增長率高,說不定經濟增長數字不錯的反而成為出頭鳥被調控整治。政績好可能是因為想出了均貧富扶貧促進和諧社會的好辦法,各路官員如果想升官發財應該從這個方向著手。

這樣轉型有堅實的財政基礎。如果要在境外用錢,管夠,隻怕花不出去。國內稅收也是年年暴增今年奔4萬億去了,海關稅收還是另算的,光進口環節稅就四五千億。還沒要國企分紅,隻收了幾百億的暴利稅。國有股搞股改後陸續可以變現錢了,國有股可以賣了,工行等好幾隻重頭股又上市,股市反而大漲了。說明以前搞股市完全是理念錯誤,想用最黑的方法撈錢,反而撈不到多少錢,現在有所好轉,從股市撈錢有辦法了。錢多得國債都可以少發了。如果搞轉型需要更多的錢,發國債還有很大的餘量,來個幾萬億不成問題。如果再要搞,還可以讓企業發債券,這又是很大一塊,中國政府就買了不少美國企業的債券。如果政府覺得還需要錢,可以放開讓民資來投一些工業項目,也可幹脆把政府資產轉讓給民資,政府就可以挪出錢去搞福利了。比較痛快的還有大收富人的稅,或者反腐沒收無主銀行資金之類的。真要去搞錢,辦法太多了。

中央把各省負責人拉來辦學習班,意思是原始積累結束了,不能總顧著掙錢了,工作重心要轉向合理花錢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少要邊花邊掙,不能總想著怎幺從工人農民榨出更多剩餘價值。沒錢可以找中央要,中央來錢的辦法多得很。就怕地方弄來錢又去投資了,所以要開個大會寫入黨中央正式文件,宣布路線變了。以前老是為別人買單,現在也該為自己的人民買單了。兩大重頭戲,醫療與社會保障,都要大規模開搞。我以前就分析過教育可能不會大改,但是醫療體係肯定要重新規劃。從各方麵動向來看,胡主席比較喜歡公共醫療為主的模式,用國家級的大規劃來做,而不是由市場引導為主。最後可能會出來一個比較獨特的混合模式。社保體係已經有了一個2020年建成的中長期規劃,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進去。這兩個體係解決的都是最根本的問題,強過突擊式想起來就搞搞的扶貧。

配合這個控製投資與出口向消費轉型的宏觀導向,經濟增長要變成commodity-light的模式,亦即環境資源友好型的增長。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單位產值能耗要下降20%,其它的大宗原材料,中國的消耗占全世界的20%—50%,也有節約使用的空間。從原理上講,引進世界上的節能技朮及材料技朮就可以達到目標。這也是一個錢的問題,看地方上肯不肯花錢去做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這樣的事。由於國際原材料價格很高,也有市場的壓力促使企業去轉型,能用鋁的就不用銅,裝飾用銅轉成建設用銅,這樣去應對。這個成效仍然需要等待更多數據,我認為確實有一定困難,需要長期持之以恒大搞,短期難於見效。但中央的調控趨勢是明確的。

總的來說,各項重要政策慢慢轉得象現代國家的常用招數了,而不是象以前那樣,盡是些中國特色的邪著。其實有錢的國家做的事都差不多,就是醫療教育社保環境這些東西,難度相對較低。沒錢的才需要棄這保那想辦法,總覺得到處是漏洞,哪都需要錢需要發展,不知道先該幹哪個,碰運氣一樣,有時發展好些,有時又忽然倒黴白折騰了。窮人的奮鬥總是充滿艱辛,富人卻左右逢源長袖善舞。這世界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卻是常事。中國總算快混出頭了,到錦上添花的階段了。

前麵幾節寫過與非洲窮國的關係。就在這幾天,居然把全非洲的政府首腦開丐幫大會一樣基本端到北京來了。如果看過本文前麵的章節,應該會有所預期。但這架勢,還是讓我有些吃驚,這是認真要搞大啊。以前是悄悄地幹,既然人家發現了在那風言風語,那就幹脆大張旗鼓拉開架勢幹它一票。正大光明往大裏幹,說不定人反而堵那沒話可說了。說實話,搞得氣勢這麽大,一般人斷乎想不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中國在非洲混得這麽好。

最後,是時候和基金們弄出的泡沫算算總賬,來個大決戰了。
都等著中國買單(十四,全文完)

六中全會開完了,中非合作論壇也結束了。最近一段時期,中國政府的各項長期規劃長期布局密集出台,相當精采。而等著中國買單的基金們,在看著肥肉垂涎欲滴的同時,也要麵對中國釋放的雖不淩厲卻綿密悠長的無形壓力。仍然在天上飄的商品期貨價格,也要尋找它的方向。(注:本文雖然寫的是商品期貨,其實主要說的是原材料的價格,因為基金喜歡到期貨市場上玩才這樣說,實際不是在搞期貨市場分析)

泡沫吹起來以後,總是要破的。最可怕的破裂方式,是恐慌。那是一種迅速破滅的方式,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典型。前麵說了東南亞國家興奮過度沒有注意培原固本,讓泡沫產生,要負主要責任。但是以這種破壞性極大的方式破滅的原因是恐慌。索羅斯等金融大鱷之所以可惡,就是它們用極端的手段把人往死裏整,造成了市場的恐慌情緒,然後在短時間內混水摸魚獲取暴利,別人虧大了,它們才能有暴利。如果從和諧精神來說,IMF或者世行可以派專家去勸說,東南亞國家是有時間控製損失的,七搞八搞弄個軟著陸出來也不是不可能。但西方國家操縱的國際組織卻不是這樣做的,所以我說它們是假冒偽善,平時春秋大義說得冠冕堂皇,事前不說,出事了卻去劫收,是個利益組織。金融市場就是這樣,暴漲暴跌才有暴利。差價產生利潤,炒股的老手都喜歡波段,有操縱能力的還會主動製造波段。對於那些可以借錢透支炒作的大惡人,時間長短更是成敗的關鍵,不然利息就夠嗆。股票期貨等金融商品與蘿卜白菜等常規商品的價格波動曲線很不一樣,原因就在這裏。金融商品有更多的暴漲暴跌段,炒家融來的錢到賬了力量積蓄夠了,猛搞一下,搞出拋物線一樣的加速上升或者下降曲線。

現在商品期貨價格雖然高,但市場支撐相當好。供需關係一列,產能不夠,某些產地又時不時罷工停產,庫存不足,都是高價格能維持的理由。基金怕基本麵改變,但手裏錢不少,又覺得有利可圖不肯收手,有可能會在高位來回拱,搞出高位震蕩,現在斷不能說恐慌了。最終把泡沫戳破,要靠另外兩個有力武器,加息與經濟衰退。

之所以泡沫吹起來,所有人的一致意見是流動性泛濫。資金流動的成本是利息,白借錢給別人用的是少數。利息高,資金流動起來的意願就少。隻要持續加息,這泡沫肯定是會破的。美國的加息減息從曆史上看有很長的周期,世界上跟風加息減息的國家很多(中國不是)。如果把預期帶進來,美國一個簡單的加息減息姿態就足以對市場造成很大影響,雖然小小動一下對資金成本影響並不大。加息減息最重要的就是看通貨膨脹。本文開頭就寫了,中國的低成本工業體係帶來了“通縮衝擊”。國際上分析的時候,有時會拉上印度東歐等國,但從總量特別是規模體係上看,隻有中國才是夠份量的。現在美國到底加不加息,在一個微妙的階段,各種理由都有,已經連著三次不動了。正如我們前麵章節描述的,中國的“通縮衝擊”慢慢要變成“通脹衝擊”。這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中國內部生產體係的挖潛,已經快到頭了,一些生產基地交通物流產業聚集已經到了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程度,再壓成本也壓不了多少了。當然這說的是中國工業品的傳統地盤,一些中國正在熬戰或者即將大舉進入的層次較高的領域,還有得縮。二是中國政府要調控,把人力資本與資源環境成本都往高裏調,也要對外資加稅把更多利潤留在本國。以後資源價格上漲,我們不會老實自己吸收了,而是要把這壓力傳到國際市場上去。別的新興工業力量由於規模不夠,中國來通脹衝擊了,沒有地方可以吸收,最後就是全球通貨膨脹。這個過程現在才剛開始,有些苗頭了,以後也是慢慢來,不會一下忽然漲價,但方向是明確的。人民幣升值也會慢慢來,但方向也是明確的,這是雙重的通脹衝擊。國際上對此關注還不夠,有些人還以為中國漲價就會失去競爭力,所以也漲不下去。我明確地預言,中國政府雖然喜歡慢慢來,但是升值與漲價會一直幹,而且也幹得下去,等過段時間就清楚了。除非資源價格顯著下跌我們達到目的,升值漲價都會繼續下去。發達國家在通賬衝擊之下遲早會走上加息之路,除非更可怕的經濟衰退來臨。

也就是說,全球經濟不衰退,世界主要經濟體就要加息收緊流動性抑製通貨膨脹,這對基金是一個打擊。如果全球經濟步入蕭條,那就是壓倒性的基本麵了,什幺泡沫在經濟蕭條中都得破,加息減息就是次要因素了。資源價格的穀底往往在全球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出現,到處都是供大於求。全球經濟到現在已經是連續四五年的高速增長,30多年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好的增長期。按照經驗性的周期觀察,很多人對增長減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現在也有全球經濟放緩初步的跡象,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增長引擎都要減速。美國是實在沒辦法,它靠消費拉動增長,說了幾年的房市泡沫最近終於破了,再要推動消費增長很困難。美國普通民眾也受全球化的影響,收入一直沒有實質增長,勞動生產率雖然顯著提高,但利潤都被全球化的大公司拿去了,股市報表好看,公司高層等利益集團獲得暴利,貧富分化問題也不小。世界對美國的借錢消費行為也很不滿,這種情形下美國再要靠消費強行拉動經濟增長,隻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總有算總賬的一天。前麵說了,美國不得不回到強勢美元政策搞緊縮,格林斯潘發明的印錢消費法總有個完的時候。這些情況都預示著美國經濟增長將大幅放緩,甚至就要步入衰退。中國是另外一回事,增長率一不小心就會很高,調低反而不容易。但是有一個長期的目標,就是要轉到內需,而且要環境資源友好,這樣即使增長和過去一樣,對世界資源的需求相對增長要少,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力度也會小。全球經濟如果真的步入衰退了,那麽中國方麵很多外向型投資也會受影響,損失不會小,對全球經濟是進一步的打擊。但由於中國外匯充足,這種打擊肯定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有利於加快轉向內需。從最理想的情況來看,我更希望中國的自主創新有成,捅穿窗戶紙,把發達國家暴利的“高技朮產品”打成羅卜白菜一樣。這樣會讓發達國家經濟加速衰退。上次東南亞金融危機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中國已經有很大綜合優勢要搶它們飯碗了,這些國家卻不當一回事,泰國人甚至看香港回歸有些人移民走了,覺得機會來了,想讓曼穀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但我感覺還要些年頭,才能真正對西方的經濟模式造成本質性的衝擊,這次發達國家即使衰退也主要是周期性的原因。

無論是加息還是經濟衰退,都是長期緩慢影響金融市場的。基金們比較喜歡造勢,拿現貨庫存說事,說供需失衡,再找槍手在國際媒體上大侃中國印度需求不得了啊,猛吹前景預期,短期內弄出暴漲。有時你真沒有辦法,明知大勢上高價挺不了多長時間,可要用就得買。如果把巨量儲備建起來,那就很不一樣了。高價時就靠儲備過日子,等跌回低價就買回儲備,基金要炒也先得掂量掂量,時間成本付不起。常規來看,就是建幾個大倉庫,注油或者收藏金屬。但我更願意把非洲看成這樣一個大儲備基地,而且更能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不是中非合作論壇搞了個大場麵,一般人斷乎認識不到中國在非洲已經鬧得這麽大了。中國政府的行事作風就是如此,一般不聲張,要搞就整大的。實際上這場大會六年前就在準備了,那時誰能意識到?真的是悄悄幹的。中國到非洲去,對基金來說就很頭疼,因為不知道中國從非洲能撈到多少東西。現在中國聲稱一共才投了60億美元,但暗底下有多少貸款之類的變相投資,不好弄清楚。這邊正逼空,假設中國會買基金的高價金屬,說不定中國悄悄從非洲弄來夠用的了,還不告訴基金,讓它蒙受巨額虧損。僅僅是這種可能性,就足以讓基金加倍小心了。我個人覺得中國政府在非洲肯定打了埋伏,正確的貿易與投資數值,沒必要告訴別人,誇大還是縮水全憑中國政府看需要吹。相對來說,中國在南美、東南亞也巨額投資弄資源,但這些地方情況較為透明,好預期。非洲的數字,老黑哥們自己都不一定清楚,你上哪弄去?

就算沒打埋伏,中國和非洲這要開始大幹的氣勢不是假的。民資要是放開了整,往非洲這麽猛撲過去,中國人吃苦耐勞在當地甩開膀子大幹,效應帶動起來,這就是一沸騰的大陸。肯尼亞政府敢說未來三十年經濟增長要照每年10%整,心態已經不一樣了,非洲兄弟從來沒有這麽激動過。為什幺這次開大會來了40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這是人家看到了希望,不是我們出錢收買那麽多人走一趟,到不是沒錢去收買,而是沒有意義。前麵已經分析過了,中非經濟合作非常合適。就算全球經濟衰退,中國仍然可以獨力拉動非洲經濟上台階,搞長時間就成經濟圈了。

這個“都等著中國買單”的故事到此可以結束了。在中國政府發家致富變成全球大闊佬以後,美國等發達國家政府、國際基金等炒家、非洲國家等發展中窮國,以及中國本國人民都瞄上了中國政府的巨額資產。中國政府順應曆史潮流的決策,預示著重大的戰略轉變,無論是中國人民,還是全球經濟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最後,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基本是長期而緩慢影響全球經濟的,不能用到短中期的期貨炒作上,絕非暗示應該做空商品期貨,請讀者不要誤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