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可能是美元貶值的最大受害者

(2008-07-16 09:17:55) 下一個
中國可能是美元貶值的最大受害者

中國經濟如何應對美國衰退?

或許中國經濟越來越陷入美元貶值的漩渦,這也是為什麽溫家寶總理憂慮美元貶值何時見底的原因。外向型發展是"小經濟體"模式,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種模式帶給中國的困境更難解決,即"船大難調頭"。

始於世紀之初的此輪全球經濟景氣周期,實際上是美元政策製造。即為了應對新經濟災難和伊拉克戰爭,2001年開始,美聯儲持續降低利率刺激經濟,一方麵製造了全球流動性過剩,刺激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繁榮;另一方麵,美國形成越來越嚴重的雙赤字,但貿易國和石油國的順差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國債市場維持著這個危險的平衡,直到所有的債權國感到危險而止。

弱美元政策是中國高速發展的主因:大量外資湧入中國設廠、美國繁榮的消費帶動中國出口,這促進了中國的貨幣過多投放。但是,由於要素價格的管製以及貧富分化嚴重,並沒有出現需求通脹,而是將儲蓄轉換為投資,投資則依賴於外貿高速增長需求。這種資源補貼加速了出口,刺激了投資,外匯儲備瘋狂增長,中國不得不麵對貨幣升值的壓力。

在此輪經濟周期中,中國以廉價資源和人工、占用大量耕地以及一些地區汙染為代價,換取美元儲備和加工工廠。然而,中國是一個沒有世界貨幣主權與資源定價權的國家,更是一個嚴重依賴外需的市場,美元作為世界貨幣並具有全球資源定價權,這意味著中國經濟上遊依附於美元霸權,而下遊則依賴美國市場,從而陷入"美元陷阱"——也就是美元將以貶值來解決赤字,作為世界持有美元最多的國家,中國損失最大;其次,美國由於次貸風暴造成必然發生的貨幣危機,美聯儲持續的降息將中國經濟逼上懸崖,美元的走弱引起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暴漲,作為資源依賴國和出口製造業大國,中國必然承受輸入通脹的壓力,而美國需求的放緩則會導致嚴重依賴出口的中國出現產能過剩危機。

排在儲備縮水和外需減緩之前的困境就是通脹,通脹決定利率,而利率是主導經濟周期的重要因素。如大幅提高利率抑製通脹,則中國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將首先大幅回落,可能醞釀金融風險;其次,將導致中小企業等大量倒閉。而不加息或者升值,由於美元貶值還難以見底,中國必然承受巨大的通脹壓力。

中國需反思長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資,而更需矯正的是投資嚴重依賴外需,即依靠內部消費的經濟內生性持續弱化,導致現在調頭轉型困難巨大:分配不公導致內需無法發力、要素價格提高導致通脹風險,不得不維持原有的路徑來換取轉型的空間,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甚至令原有的路徑也不可行。

現在是需要考慮用盡一切手段維持穩定並應對外部波動的時候,而不是沉溺於討論貨幣正義。實際上,或許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加息和升值時機,即2004年。但是那時所進行的宏觀調控曾遭到些市場派的反對,而現在這些市場派又要求大幅加息,卻不考慮經濟蕭條的風險。中國目前隻能靜候美元的穩定,而美國經常賬戶失衡的最終解決辦法,可能是一場全球金融災難或者國際貨幣體係的瓦解,而期間最大受害者可能是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