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環球時報》: 現在該輪到中國對美國說三道四了

(2008-06-17 11:40:11) 下一個
 《環球時報》: 現在該輪到中國對美國說三道四了 


編者按 在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即將舉行之際,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對中美經貿關係進行了係列調研。本次“清華 -環球論壇”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寶森、原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商務參讚何偉文、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甄炳禧、資深金融專家譚雅玲等四位專家,就美國經濟下滑對中國的衝擊、美國對華經濟意圖和中國的對策做了分析。
 

●美國經濟危機並沒有形成,衰落更無從說起,美國房地產價格下降、股市下跌、美元貶值都在控製力範圍之內 

●不管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還是知識產權或其他產品安全問題上,中美經濟問題的背後都有經濟政治化的因素。 

●美國向全球輸送不透明的結構性金融產品以及美元不負責任地貶值,是導致全球金融動蕩、物價飛漲的禍首 

●中美現在開始易位了,現在可能是輪到中國對美國說三道四的時候了。 

人民幣升值打擊中國企業 

陳寶森:美國經濟的放慢對我國經濟形成三方麵挑戰:一是兩國宏觀調控政策的衝突。美國為刺激經濟正大踏步降息,中國為使經濟降溫必須提高利率,但又因受美國降息的製約,難以提息。二是美國經濟放慢,需求下降,影響我國出口。三是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加速升值,導致熱錢湧動。 

何偉文:過去,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美國從世界進口的平均增長速度。但是,今年一季度完全變了。按美方統計,美國從中國進口額隻增長1.8%,美國從世界進口平均增長11.5%。這其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迅速升值,確實給了中國企業致命的打擊。據上海美國商會調查,主要因為人民幣升值,17%的會員公司計劃把在中國的一些業務轉移到其他的地方。 

一些人有一種很天真的想法,認為人民幣升值了不要緊,廣東做不了到廣西、湖南去,但實際上人家去了越南。比如,山東淄博紡織業出口訂單中30%轉移到周邊國家,沒有轉移到湖南去,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有可能會導致10萬多人失業。就業是社會穩定的重大因素,也是政府的第一個責任。遼寧某個公司在美國波特蘭市設廠,解決了11個人的就業,市長就非常高興。中國應該認真看待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就業”影響。 

甄炳禧:投資、貿易出口和消費,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消費這個引擎,在中國一直都硬不起來。投資這塊,當前也有被壓抑的趨勢,如果出口再不行的話,那麽,中國經濟肯定會出問題。 

譚雅玲:美國次貸不叫危機,叫問題,因為危機並沒有形成,衰落更無從說起,美國房地產價格下降、股市下跌、美元貶值都在控製力範圍之內。所以,我覺得,這次次貸被炒成危機,很可能是美國的戰略布局和對策,用全世界的力量去調整美國經濟。比如,現在“匯率操縱國”說法的壓力已經不是來自美國了,而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來出麵壓中國。變成IMF的正常條款約束乃至管製中國或其他發展中國家,所有成員國就必須遵守,你反對,就是觸犯眾怒。讓國際組織出麵壓中國人民幣升值,這一招很厲害。 

美國對華有金融陰謀? 

何偉文:美國經濟還沒有進入傳統意義上的衰退。從目前情況看,美國這一次的經濟下滑不是因為物質生產過剩,而是金融問題。但是,美國卻以此為動力,用美元貶值的手段,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試圖減少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這種想法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缺乏科學根據的。一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曆史無法證明,美國對全球貿易逆差同美元匯率之間有任何掛鉤;二是曆史表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與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也沒有什麽關係;三是今年一季度美國進口的情況表明,美國進口放慢並不同美元匯率相聯係。 

所以,要求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度升值,不過是美國一些政客打壓中國的借口。中國必須以自己的利益為基點,不能為美國政客的利益和說法所動搖。人民幣升值緩解不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卻有助於冷卻中國經濟,其終極目的還是為了遏製中國崛起。 

甄炳禧:不管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還是知識產權以及其他產品安全問題上,中美經濟問題的背後都有經濟政治化的因素。 

另外,美國大選政治對中美經貿的負麵影響,也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十幾年前,老布什未能連任,克林頓上去了,因為當時的經濟形勢不好,那麽,今年的經濟形勢也不好,所以,民主黨可能靠打“經濟牌”拿到選票。 

第三,美國對中國企業對美投資、購買美國資產的行為采取了既借重又防範的做法。美國不僅有貿易保護主義,還有投資保護主義。去年布什簽署了《2007年外國投資和國家安全法》,首次將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能源、關鍵技術領域交易項目作為審查對象,而且還特別審查國有企業和由國家控股的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或並購。這個很要命,實際上就是針對中國的,因為中國要去美國投資的主要就是在能源、高科技方麵,我們投資的主體恰好就是國有企業。可以說,美國投資法新增加的條款很大程度上是為中國“量身打造”的投資壁壘。 

譚雅玲:美國經濟和金融霸權,是有很強針對性的。我覺得,美國首先有“利率陰謀”,即順勢而謀,借題發揮。用投機、輿論來調節和影響市場,製造發展中國家的矛盾困惑和政策阻力。現在越南都發生了金融問題,匯率、股票下跌、通貨膨脹上升。 

這種金融陰謀的目的一是“以價打製”,即以市場價格表現打擊經濟金融製度建設和發展。因為中國處在一個製度完善和健全、跟西方要拉平的階段;二是“以價打信”。什麽信?就是信心,人的心理因素;三是“以價打權”,即打亂你的政治體製、政治觀念、政治格局;最後一個就是“以價打和”,和諧也好,合力也好,現在香港、澳門回來了,未來還有台灣,那麽,中國如何整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匯率、金融破壞了這種和諧與穩定,後果就不堪設想。 

陳寶森:據商務部說外貿出口每波動1%,會影響就業18-20萬人。因此我覺得,地方政府應當針對非兩高一資型企業所遇到的具體困難給以政策扶持,以利於爭取時間,轉變發展模式。 

第二,宏觀上則應當考慮放慢人民幣升值速度,給出口企業以喘息的機會,對美方的壓力要堅決頂住,把保持國內穩定放在首位。如果美元繼續貶值,人民幣的升值也應小步走、慢速度,使國際熱錢的交易成本大於所得回報,以打掉他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並給出口企業以調整結構提高競爭力的回旋餘地。 

第三,我們要重新評估物價走勢,采取穩定國內人心的有效措施。比如,對20萬元以下的居民銀行定期存款實行保值儲蓄,也可以對職工實行糧價臨時補貼。這些都是上世紀90年代我國反通貨膨脹的成功經驗,現在應當提到議事日程。 



該輪到中國對美國挑錯了
 

陳寶森:中美第四次戰略經濟對話召開在即,中國應趁此機會要求美國做負責任的金融大國。次貸危機暴露出:美國向全球輸送不透明的結構性金融產品以及美元不負責任地貶值,是導致全球金融動蕩、物價飛漲的禍首。與美國要求別國做負責任大國的精神相悖。美國一貫抱怨人民幣定值過低,使美國受到了傷害,借此壓人民幣升值,其實這種說法是偽命題。2005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早已說明,巨額逆差是東亞國家貿易轉移造成的,不是中國的問題。現在美元大幅貶值,迫使人民幣快速升值,確實已使中國出口下降、工人失業、熱錢湧動。 

因此,我們應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在匯率問題上承擔對等責任,同時也應使美方理解美國如不改變這種政策,對於自己抑製通脹和維護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是極為不利的。美國常用匯價決定於市場供求為托辭,強調政府對匯價幹預無效,其實並不盡然,美國的政策手段依然是有的,關鍵在於意願。 

譚雅玲:頂住美國的壓力,我們自己要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一是在輿論上應該認清我們的地位和角色。這要求我們的研究人員要把握西方媒體中文化和詞匯的運用。美國總是悲悲切切地說自己的問題,中國老是沾沾自喜地說自己成績,這是文化問題,也是戰略和經驗問題。我們總提多少年超過美國,事實上,中國和美國的對比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機製、指標、數據、發展程度、參照物都不能簡單地類比。我們研究符合自己市場特征的規範,不一定要跟著別人走。不要人家忽悠什麽,我們自己就忽悠什麽。還有,世界銀行說中國經濟今年被高估了 40%,瑞士經濟研究所說我們經濟僅排在第38位,我們都應該充分借助國際權威機構的結果和美國談判,表露我們的困難和壓力,要求美國作負責任的大國。因為美元貶值是全球所有經濟問題的焦點和根源,而不是人民幣影響全球。中國不應無窮無盡地為美國買單。 

二是以長對短。我們的金融和經濟當中,短線的東西太多了,長線的東西不足或欠缺。那我們就應該做一些長線的規劃和安排,在現有的基礎上,在借鑒國外已經發展的經驗和經曆上,去考量我們應該怎麽走。 

三是要以量變質。中國現在堆積的是金融“量大質低”,這最終喪失的是國家主權和金融利益。美國外資安全法,外資參股不超過10%,中國卻是25-49%,美國人還認為不夠。中國需要跟他們說清楚發展階段的特色和義務、責任。 

四是以動促變。現在人民幣匯率已經超出我們匯率改革的準則,我們應該讓美國知道我們的態度和立場,告訴美國我們是如何看待和考量改革的收益和損失,明確表明我們的立場和改變市場扭曲的趨勢,即人民幣單邊、快速升值違背國際趨勢、違背我們意願、違背市場規律。中國不是發達國家主導貨幣的競爭對手,而是發達國家主導貨幣幫助與扶持對象。 

何偉文:中美現在開始易位了,現在可能是輪到中國對美國說三道四的時候了。不能一見麵就討論中國怎麽樣,中國也應該對美國說,你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過去兩年,美元在全球市場的瘋跌使美國獲得了巨大利益。2006年美國在海外的總資產增加了 22114億美元,2007年海外淨資產又繼續增加了12063億。這種單向的經濟獲益顯然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接受的。我覺得,美國有必要製定一個路線圖:第一,美國財政出錢,補貼還貸困難戶,並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振興經濟;第二,美聯儲繼續出手支持金融機構,盡快穩定滯怠的金融市場;第三,不再降息並幹預外匯市場,盡快讓美元回穩、回堅,從而回流美國。美國不是說,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嗎?不是說自己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嗎?聽其言,觀其行。現在要看美國人怎麽做了。 

甄炳禧:根據世界經濟新形勢,中國對美貿易政策要進行一定的調整,除了以往發揮我們政經優勢、加強對話外,我覺得,還要加強官方和民間結合的經濟外交,做好遊說和公關工作,相比之下,印度的院外遊說集團比我們做得好。另外,美國對華貿易問題的關切並不是鐵板一塊,行業不同的利益集團,有不同的利益關注點。中國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差別,針對不同領域尋找盟友。這方麵,可能要加強商情和政情的調研,搞清楚在哪些問題上我們找誰來為我們說話。最後一點就是虛實結合,讓美國人真正了解中美經貿關係給美國人帶來的好處。▲(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教授和中心研究員周世儉主持,王文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