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股市暴跌的真相

(2008-06-15 17:23:56) 下一個
中國股市暴跌的真相

所謂天作孽,猶可存;自作孽,不可活。中國即將發生的巨大金融災難和目前正在發生的股市災難,的確與這種流氓文化有關。大家想想看,美國爆發戰後最大的金融危機,股市下跌也不過百分之十幾,可現在中國一天絕大多數股票就下跌百分之十。越南股市下跌百分之六十就被認為是震動世界的金融動蕩,可中國股市同樣下跌超過百分之五十,卻認為十分正常。美國投資者賠錢不過十分之一,政府就全力救市,越南投資者賠錢超過一半就引起整個世界關注,而中國投資者賠錢又何止一半,去年到現在多數股票下跌超過三分之二,卻沒有任何人承認更無人呼籲關注中國股災。為什麽?因為美國股市和越南股市下跌是大家都賠錢,唯獨中國股市下跌隻有老百姓賠錢,既然隻有老百姓賠錢,自然就沒有人關注了。之所以隻有老百姓賠錢,是因為中國同一張股票具有不同的價格,國家一個價格,企業一個價格,外國人一個價格,中國老百姓一個價格,期間相差十幾倍,比如中國石油,外資購買價格是1塊多人民幣,中國百分之一運氣好的人抽簽價格是16.7元人民幣,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平均購買價格是三、四十元,至於那些通過國企私有化改革到手的法人股(大小非),幹脆就沒花錢。銀行類也是這樣,興業銀行股票的外資購買價格是2元多人民幣,國內百分之一老百姓抽簽價格是16元,百分之九十九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價格是四、五十元。也就是說,隻要中國石油股票不跌到一元錢,興業銀行股票不跌到2元錢,外國人就不會賠錢,可是一旦跌到這個價格,中國老百姓早就死了幾個輪回了。本國老百姓購買本國股票的價格是外資購買價格的十幾倍幾十倍,這是包括非洲在內的任何國家都沒有過的現象,也是人類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

  老百姓購買價格之所以高出十幾倍幾十倍,是當初國家承諾隻有老百姓手裏的高價股能夠上市流通買賣,其它所有低價股不能上市流通買賣,也就是說,中國老百姓高價購買的實際上是上市流通權。在所謂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這種同股不同價的現象雖然不合理,但是至少沒有形成一部分富人和外資對廣大股民的公開掠奪。所謂股權分置改革,就是國家違背承諾,允許所有股票統統上市流通,富人和外資的低價股與老百姓的高價股都按照一個價格買賣,這無異於是把老百姓賬戶上的錢直接劃撥給富人和外資,於是老百姓的災難就開始了。富人和外資天天歡天喜地拋售股票(即所謂減持),由於他們手裏的低價股超過市場總數的三分之二,隨著富人和外資的拋售,股票價格就天天下跌,中國石油已經跌去了近百分之七十,興業銀行已經跌去了近百分之六十,世界曆史上的股災也不過如此。由於這是老百姓單方麵的股災,富人和外資與此同時仍然在大發其財,價格48元的中國石油隻要不跌破1元錢,價格70元的興業銀行隻要不跌破2元錢,外資就仍然在賺錢。中國老百姓購買價格高於外資十幾倍幾十倍的強製規定,決定了無論股市怎麽跌富人和外資都賺錢、隻有老百姓賠錢的獨特市場現象。這就是為什麽所有外資在中國市場上都能成百上千億地賺錢,唯獨中國老百姓賠錢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為什麽美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上賺錢而在美國市場上賠錢的根本原因。正是由於中國股市是老百姓單方麵賠錢,富人和外資都在賺,國家和企業都在賺,所以雖然老百姓賠得血本無歸、爹哭娘叫,仍然不算股災不算動蕩,甚至仍然感覺是大牛市。

  最近建行老總在反駁賤賣銀行股時就聲稱:雖然外資賺了,但是建行也賺了。建行老總卻故意回避了一個問題,就是在他和外資都大賺特賺的同時,中國老百姓卻賠了,並且賠得很慘,建行去年上市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股價跌去近一半,目前已跌破6.45元的國內發行價,最低達到6.35元,連最初那百分之二抽簽買到的幸運者都已賠錢,可是距離不到一元錢的外資購買價仍然很高,也就是說,在中國投資者已經虧損近一半的情況下,外資仍然擁有超過6倍的溢價盈利。世界上有這樣對待本國人民的上市公司嗎?建行是中國人民60年來一滴血一滴汗幹出來的銀行,為什麽要以如此驚人的懸殊高價賣給中國人,以同樣驚人的懸殊低價賣給外國人?讓中國股市對外國人永遠是牛市,對中國人永遠是熊市?麵對近萬億資金被建行套牢的那些國內投資者,建行老總不僅沒有絲毫的反思和愧疚,反倒振振有詞地大談低價賣給外資的合理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建行這種情況發生在美國會怎麽樣?發生在韓國又會怎麽樣?別的方麵不敢說,至少有一點肯定無疑,就是有人不是坐在辦公室,而是坐在監獄裏解釋這一切。美國龍星公司持有韓國外匯銀行股票十年賺了46億,便引起韓國一片嘩然,迫使政府立案調查,拘留了包括美國龍星公司在內的十多名參與的高管。可是建行讓美國銀行賺了1千多億,高管反倒站出來為美國人辯護,好像美國沒有把整個建行拿走中國就已經占了很大便宜一樣。

  可見,中國股市的單方麵股災完全是利用國家信用進行欺詐的結果。股票是由各種承諾構成的信用產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承諾,沒有政府的承諾,公司和中介機構的承諾沒有任何意義,老百姓花錢買股票,其實購買的就是這種承諾。當初政府承諾三分之二的股票不上市流通,老百姓購買的三分之一股票才會出現高價,現在全部股票都上市流通了,承諾改變了,老百姓手裏的股票也就不再是原來的股票了,違背承諾的政府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損失,誰造成的損失由誰來賠償,這是全世界市場監管的基本原則,這就如同我們花錢購買的是汽車,無論汽車公司怎麽改革,都必須給我們汽車,而不能最後給我們一輛自行車,即使公司已不再經營汽車,也要把錢退給我們,絕不能用所謂改革的理由把我們打發掉。操縱股市的買辦集團說什麽股權分置改革是要解決全流通問題,和世界接軌。其實,解決全流通問題有許多方法,將目前解禁的那部分國家股法人股按比例賣給所有股民,是國家、市場和股民的雙贏格局,既可以推動股市的健康發展,又可以讓老百姓享有經濟增長的成果,讓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保持同步發展。隻是一旦實行如此真正強國富民的改革,中國的權貴富豪和外資也就沒有機會黥吞約十萬億現金資產了,中國股民也就不會在經濟超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天天賠錢了。十萬億啊!分攤到5千萬股民頭上就是每人二十萬,十七大政治報告提出的“要使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的目標也就實現了。所謂財產性收入主要就是房租收入和股票收入,依靠房租收入目前中國老百姓還做不到,唯一的財產性收入就是股票收入,所以去年中央提出讓老百姓擁有財產性收入,老百姓立刻蜂擁股市,惟恐錯過獲取財產性收入的機會,結果卻是血肉橫飛、慘不忍睹,不僅財產性收入沒見到分文,連平日積攢的工資收入都被掠走了絕大部分。政府之所以允許少數富豪和外資利用國家信用掠奪中國老百姓,既有被蒙蔽的因素,更有過於迷信暴力的因素,用主流經濟學家的話說就是:“隻要老百姓不造反,怎麽幹都可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