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20年代的美國和21世紀的中國

(2008-06-15 17:18:42) 下一個
20年代的美國和21世紀的中國

    
    作者克拉斯穆爾·佩佐夫,出生於保加利亞,現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奧地利經濟學米塞斯研究院從事經濟研究。
    
     最近讀完Rothbard的《美國的大蕭條》(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一書後,我忍不住將美國喧囂的20年代與今天中國火熱的經濟進行比較,並且不得不得出如下結論: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蕭條,如同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所經曆的。本文的目的在於表明一種奧地利學派的觀點——為什麽大蕭條會發生。為證實我的看法,我將在適當之處引用Rothbard的著作(第五版)。
    
     在開始之前,我建議所有沒有讀過Rothbard《美國的大蕭條》一書的讀者都把這本書拿過來讀一下。首先,這會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閱讀,Rothbard 的機智寫作風格使得閱讀這本書充滿趣味。其次,該書的第一部分發展了奧地利學派的商業周期理論,該理論對於理解信貸繁榮及之後不可避免的泡沫崩潰是不可或缺的。最後,該書的第二部分詳細闡釋了1920年代通貨膨脹繁榮(Inflationary Boom)的出現和原因,提出了一個將之與今天中國經濟政策比較的基礎。
    
     著手進行我們的比較,我們需要以曆史的眼光來檢閱一個世界超級強權和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巨人之間的關係。在20世紀20年代,大不列顛是世界的超級強權,美國是正在崛起木奕恕S謔牽?蟛渙械叨懶⒌厥┬釁渚?謎?擼??攔?遠嗌儆行┐郵艫男問降髡??約旱惱?摺=裉歟?攔?欽飧鍪瀾韁?湫緣那咳ǎ?泄?欽?巹繞鸕木?鎂奕恕R虼撕蘢勻壞模?攔?懶⒌厥┱拐?擼??泄?嚶Φ氐髡?渥隕懟?
    
     繼續我們的比較分析,20世紀20年代不列顛帝國已經在衰落,軍事上過度擴張,而為了給帝國的冒險埋單,不列顛求諸於貨幣貶值和持續的外貿和預算赤字政策。換言之,不列顛是一個儲蓄不足、淨負債的國家,而其他國家為其提供融資。而此時的美國貿易盈餘,是一個淨債權國。回過頭來看,重要的一點是,當其他國家擰緊借貸的水龍頭,並開始把資本抽返回國內時,不列顛帝國崩潰了。如今,美利堅帝國正在衰落,軍事上過度擴張,並且以“經過曆史檢驗的”(tried- and-true)貨幣貶值和無盡頭的外貿和預算赤字方法來資助它過度擴張的帝國。換言之,美國是儲蓄消耗殆盡的(savings-starved)的淨債務國,而其他國家正在為其融資。同時,今天的中國貿易盈餘,是一個淨債權國。當其他的國家最終關閉對美國信貸的水龍頭時,美利堅帝國也會崩潰嗎?
    
     根據Rothbard解釋,大蕭條的出現是因為繁榮建立在信貸擴張的基礎上。Rothbard指出,“整個繁榮期內,我們看到貨幣供應增加了280億美元,8年間(1921-1929)增加了61.8%。這等於每年平均7.7%的增長,通貨膨脹幅度非常顯著(93頁)……整個貨幣擴張以信貸製造的產品 ——貨幣替代品的形式出現……20年代產生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是全部銀行儲備的增加。(102頁)”換言之,20年代,美國經曆了一次通貨膨脹性信貸繁榮。這在繁榮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特別明顯。此外,還出現了“對外國債券的投機高潮……這是直接反映了美國的信貸擴張,尤其是由信貸擴張產生的低利率。(130頁)”為抑製繁榮,美聯儲徒勞地嚐試向市場進行道德勸說,將信貸擴張僅限製於“合法的生意”。重要的是,消費價格通常保持平衡,甚至在這一時期時略微下降”(86頁)。毫無疑問,穩定的消費價格讓人們覺得經濟大體穩定,大部分的專業經濟人士因而並沒有意識到,經濟本質上並不健康。對他們來說,泡沫破裂來得很意外。
    
    現在,以一種類似的形式,蕭條的種子在中國種下了。經濟學者歡呼中國的增長,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經曆一次通貨膨脹性信貸擴張(inflationary credit boom),其規模讓美國喧囂的20年代相形見絀。根據官方的數據統計,2002年中國GDP增長8%,2003年的增長是8.5%,一些分析師相信這些數字是保守的。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網站,2001年一季度“貨幣及準貨幣供應”是11.89萬億元,2002年一季度是15.96萬億元,200
    3年一季度是19.05萬億元,而2004年一季度是22.51萬億元。換言之,2001、2002和2003貨幣供應增長分別為34.2%、19.3%和 18.1%。因此,在過去三年間,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長速度大約是美國在20年代的三倍。
    
    這樣,中國股市一路繁榮,房地產市場更如火如荼,也就不奇怪了。就像美國在20年代一樣,中國以貿易盈餘的美元購買美國的政府債券,為外國——主要是美國提供融資。一如美聯儲在20年代道德勸說的努力以破滅告終,中國政府今天也進行類似徒勞的嚐試,希望通過把信貸投向那些需要的產業——即通常由於政治原因獲得政府支持的產業,來遏製信貸的增長。而且,在當下繁榮的大部分階段,中國的消費物價大多平穩甚至下降,而原材料產品的價格猛然上漲,這一點十分符合奧地利派的看法,高端產品——比如原材料——的價格相對於低端產品——比如消費品——的價格上升。這真的表明,信貸擴張已經進行了相當一段時間,而通貨膨脹處於高級階段,盡管現在還沒有達到一種失控的狀況。因此,中國今天的經濟條件與美國的20年代令人矚目的相似,而多年的信貸擴張預示著泡沫破滅在所難免。
    
    在貨幣和出口政策方麵的類似同樣重要。20年代,英鎊被高估,而且被小的國家用作儲備貨幣。當不列顛在20年代執行通貨膨脹政策,該國在向其它國家輸出(lose)黃金,主要是美國。所以,“如果美國政府要使美國貨幣膨脹,大不列顛將不再向美國輸出黃金(143頁)。”使這一問題加劇的是,美國有意地刺激對外貸款(foreign lending),這進一步加強了美國農場的出口,加劇了淨出口的問題,並且加速了黃金流動的不平衡。“這(對外貸款)還使得美國的貿易沒有建立在一個互惠和有益交換的穩固基礎上,而是基於一種狂熱的——後來被證明為不健康的——貸款刺激(promotion of loans)(139頁)。“胡佛(總統)對於補貼對外貸款如此熱心,以至他後來表示即使壞賬也促進了美國出口,因而是一種提供救濟和就業的便宜手段—— 這種便宜手段後來導致代價昂貴的賴賬和金融災難(141頁)。”因此,下麵的討論將清楚表明,美國通貨膨脹政策背後的根本原因是:(1)抑製大不列顛對美國的黃金流出(2) 刺激對外貸款,以及(3)有意刺激出口。
    
    類似的,今天美元被高估,被用作世界的儲備貨幣。美國執行其通貨膨脹政策,正在向其它各國輸出美元,主要是中國(和日本)。今天,中國的貨幣和出口政策與它的釘住美元政策掛鉤。這樣做的主要動機是,通過有意低估自己的貨幣,從而高估美元,中國人為地刺激其製造業出口。第二個動機是,通過買入過多的美元,並再投資於美國政策債券,中國充當了美國的對外借貸人。第三個動機,是這種對外借貸刺激美國對中國製造業出口的需求,使中國政府得以緩解其當下的失業問題。換言之,中國貨幣和出口政策背後的動機與美國在20年代時的一樣:(1)支持高估的美元,(2)刺激對外貸款,(3)刺激自己的製造業出口。就像美國在 20年代,中國的貿易不是建立在互惠和有益交換的基礎上,而是在對外貸款的基礎上。毫無疑問,大部分貸款將變得成本非常高,因為貸款將被以大大貶值了的美元償還,這反過來將加劇中國銀行業日益積累的金融災難。
    
    因此,很清楚,中國今天在滑向蕭條的道路上。這次蕭條的嚴重程度會如何,將關鍵取決於兩方麵的進展:首先,中國政府將在多長時間內追求通貨膨脹的政策,第二,中國政府與泡沫破滅搏鬥的頑強程度。通貨膨脹擴展得越長,與破滅搏鬥得越頑強,中國的蕭條就越可能變成一次大蕭條。還有,意識到美國在30年代的大蕭條引發了世界範圍的蕭條是重要的,類似的,中國的蕭條將引發美國的泡沫破滅,進而引發其它國家的衰退。
    
    除非提前出現一場沒有被預測到的波及全世界的銀行、貨幣或者衍生產品危機,我確信,中國的泡沫破滅將會在2008年-2009年間某個時刻發生,因為一直到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舉辦前,中國政府將肯定會繼續追求一種刺激經濟的政策。到那時,通貨膨脹將非常可能無法控製,可能現在已經處於失控的狀況,而政府除了急踩刹車和采取收縮外毫無選擇。1929年,(美國)擴張在7月份停止,股市在10月份崩潰,經濟在1930年崩潰。因此,考慮到在信貸收縮與經濟崩潰之間有大約半年的延宕期,基於我的奧運會時間點,我將崩潰確定在2009年。無可否認,這純粹是我的猜測;自然的,崩潰可能更早或更晚發生。
    
    盡管我把時間點定在2008年奧運會,但是Marc Faber相信,崩潰將更早發生。根據他的看法,美國將遇到一場實質性(meaningful)的衰退,這反過來將加劇在中國已經存在的製造業過剩。加上不斷惡化的信貸問題,他認為中國將會在奧運會之前陷入衰退。換言之,Faber博士認為,一場美國衰退將會引發中國的蕭條。的確,這非常可能是一個引發點,但即便如此,人們還需要觀察中國政府讓泡沫自行破滅,還是選擇一條“粉身碎骨”的繁榮之路——不惜任何代價。
    
    我們應該還要考慮另一個可能的崩潰引發點,即由於中國必須進口的資源,比如礦產品價格加速上漲,令貿易盈餘變成貿易赤字。麵對貿易赤字,中國可能決定通過出售美國政府債券來沽出盈餘,或者中國可能拋棄釘住美元。兩種情況都將令染恙在身的美國經濟更形惡化,並反過來打擊中國。
    
    最後,崩潰可能由一場世界原油供應危機引發。石油供應如果不是已經下降的話,也已經接近臨界點,而中東或者裏海的局勢不清將令石油供應急劇削減。從曆史上看,石油短缺和伴隨而來的石油價格上升總是引起衰退。如果石油危機發生,對石油日益增長的依賴將令中國無可避免地滑向衰退。
    
    總而言之,以下幾種情形可能會成為中國蕭條的觸發點:(1)一場世界範圍的貨幣、銀行或者衍生產品危機,(2)美國的一次衰退,(3)扼製通貨膨脹的措施,(4)中國失去貿易盈餘,還有,(5)一場石油供應危機。
    
    不管是什麽引發中國崩潰,都無疑將揭開一場全球範圍衰退的序幕。正如美國從大蕭條中脫身而成世界無敵的超級強權,中國也很有可能浴火而出,成為新的超級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