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國際金融炒家

(2008-06-15 16:58:59) 下一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國際金融炒家

不論是80年代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還是日本的經濟泡末破碎,再則97-98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又或2001初因采用布雷頓森林機構提出的經濟政策,而被 IMF推崇為模範國家的阿根廷遭受的金融危機(實際是聽了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無一不是這個組織在為一批國際金融炒家搖旗呐喊。

再看上個世界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泰國提供的1 7 2 億美元貸款的條件,就包括要泰國永久關閉5 6 家負債的金融公司,僅此就將導致近2萬人失業。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己的一份秘密報告也承認,它在印度尼西亞強行推行的關閉銀行的措施,造成恐慌,引起公眾從本來健全的其他銀行提取存款,導致印尼盾進一步下跌,造成印尼銀行體係瀕臨崩潰。印尼經濟在其後一年為零增長,通脹率則高達2 0 %。

  而韓國在97年1 1 月金融危機剛剛開始時,也曾極力避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幫助,而直接求援於美國,甚至日本,然而都被斷然拒絕。最後,在極不得已的情況下,於去年1 2 月3 日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這一天,被韓國媒體和民間稱為“國恥日”。

這個組織從60年代起和世界銀行一起在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推行“結構調整計劃”和“結構調整貸款”其實質就是迫使借款國接受按“新自由主義”教條改造本國經濟的十分苛刻的條件,包括:撤銷對外資和利潤轉移的限製,緊縮開支、縮減公共醫療、教育和其他社會服務,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農村和社區公有財產的私有化、市場化,貨幣貶值,以及生活必需品的漲價。它的實際效果無不是以西方國家和國際資本的利益去重組不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撤除後者對本國金融市場,民族經濟和下層貧困階級的保護,使國際金融大鱷們更易於搶劫這些國家的財富。

參考我國通貨膨漲,以及進一步開放金融的形式,國際金融大鱷,這一小撮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已經拿起手中的刀叉準備搶劫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果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