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團毀了陳久霖?
(2007-08-20 05:33:48)
下一個
日本財團毀了陳久霖?
2007-06-13 環球財經
陳久霖終於被“雙開”,事隔兩年有餘,轟動一時的獅城40多億巨虧期權交易事件終於畫上了句號。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與“中航油事件”有著說不清瓜葛的日本三井住友財團也在悄悄地了結此案。
本刊特約記者|袁璐
陳久霖終於被“雙開”,“中航油事件”也畫上了句號。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做局者”日本三井住友財團也在悄悄地進行善後處理。
國資委在2007年2月6日公布了一項處分決定:中航油集團總經理被免職,對中航油新加坡原執行董事兼總裁陳久霖實施“雙開”處分。事隔兩年有餘,轟動一時的獅城40多億巨虧期權交易事件終於畫上了句號。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與“中航油事件”有著說不清瓜葛的日本三井住友財團也在悄悄地了結此案。
2006年1月19日,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該公司已與債權人之一的日本三井住友銀行達成和解協議,從而了結這家日本銀行向新加坡高等法院提起的訴訟。根據和解協議,中航油同意將所欠三井住友銀行2600萬美元作為全部和最終的和解賠償。這筆巨資將根據中航油債權人2005年6月8日通過的安排計劃條款支付。2007年2月,三井物產在新加坡的獨資子公司“三井石油”宣布關閉。
三井設局草灰蛇線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曾在陳久霖的帶領下,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典範”。 陳久霖也曾叱吒風雲,成為媒體的熱捧對象。“中航油”與日本三井住友財團之間有著怎樣的糾纏?其中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這需要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曆史回放:
2004年12月13日《證券時報》報道:“中航油上周五獲得新加坡高等法院6周的重組寬限期,參加此次法院會議的還有來自債權人方麵的律師,其債權人包括日本三井物產能源風險管理公司、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富通銀行,以及巴克萊資本。其他國內媒體也曾報道中航油公布重組方案中的主要債權中包括日本三井物產的1.437億美元。
2005年2月,三井住友銀行聲稱,中航油、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及陳久霖三方串謀,隱瞞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的實況以及一宗交易的實際付款情況,導致銀行蒙受損失,因而索取有關賠償。有關專家分析,三井住友銀行這麽做,是為向中航油施加壓力,借此得到優先的索償待遇。三井住友銀行的起訴書中表示,2004年 8、9月間,中國航油向三井住友銀行貸款 1480 萬美元,支付公司欠三井物產能源風險管理公司和阿爾龍(J.Aron )的債款。並在 9 月將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進出口公司進行的一筆1326 萬美元燃油交易所得轉入公司在三井住友銀行的戶頭,以此為抵押取得三井住友銀行11月發出的1350萬美元信托收據。 不久,中航油96個債權人的身份和追債款額也首次全部曝光,其中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行情論壇)(亞洲)和日本三井物產也都是中航油的主要債權人。
2005年陳久霖事後談到:“近年來,國際資本長期覬覦我國企業,尤其是能源企業和海外中資企業;國際競爭對手一直有意擠壓中資企業。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美國高盛公司等先是給中航油“放賬”操作期權,即在一定金額範圍內不用收取保證金;後又允許挪移盤位,對挪移盤位的風險也沒有說明。後來等到油價衝到曆史高點時,突然取消放賬、提高保證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斬倉。”陳久霖說,2004年10月26日,中國航油期權交易的主要對手日本三井開始逼倉,在現場的集團領導當即決定不再展期,而是斬倉!中國航油期權交易第一次出現了實際虧損,而這次斬倉撞在了曆史最高價位55.43美元/桶,實際虧損達1.07億美元。隨後兩周,批準斬倉的實際損失累計達3.81億美元。
2005年3月16日,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向新加坡高等法院就期權合約欺詐起訴阿爾龍(J.Aron)新加坡公司。阿爾龍是美國投資銀行高盛旗下的商品交易公司,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商品交易機構之一。由於阿爾龍公司在與中航油簽訂的兩項期權挪盤協議中,存在虛假陳述、疏忽、違反法律責任與欺詐等多項行為,中航油要求阿爾龍對該兩項協議給予賠償或撤銷。
從公開的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到日本三井物產(綜合商社)、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美國高盛及其新加坡子公司“阿爾龍”,他們中有的是中航油的借款人,有的為中航油提供期貨交易的谘詢,有的又是中航油的逼倉對手。究竟那個被稱做“三井”的公司是何方神仙,他與“高盛”是什麽關係,這些似乎很少有人注意。
懵懂入轂三方對一
在紛繁複雜的中航油事件背後,涉及太多的公司名稱,如果梳理一下這些名稱,我就會發現其實這是一場圍繞著一個莊家的賭局。這個大莊家就是“三井財團”,三井財團作為日本企業集團的代表,從戰前形成到戰後解體,再到重組,財團內各企業間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而“綜合商社”和“主辦銀行”在白益民所著 《三井帝國啟示錄》中被稱為日本財團的兩大支柱。
2005年11月,著名期貨公司格林集團董事長王拴紅在接受采訪時無意中提到:“三井物產非常關注上海燃料油期貨,因為其燃料油有三分之一賣給了中國,他們迫切希望在上海市場作套期保值。”同月,三井物產期貨公司和中國國際期貨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是中日期貨業巨頭之間的聯姻。據悉合作主要圍繞互通信息和人員交流展開。顯然,三井物產擁有在中國燃料油期貨和現貨市場上的巨大影響力和發言權。
如果我們把中航油看成一個懵懵懂懂的賭徒,三井物產作為三井財團的一員,擁有世界上很多油田的股權,又是燃料油的大賣家,顯然是這場賭博的真正莊家(受益者)。在這場賭局中,三井財團有兩個重要的關鍵成員,一個是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向賭徒中航油放債;另一個是與三井住友銀行相互持股的高盛公司,通過其在新加坡的子公司阿爾龍向賭徒中航油提供財務管理和期貨交易谘詢。三井物產、三井住友銀行分別作為三井財團的綜合商社和主辦銀行,其關係不言而喻,而人們所熟知的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高盛也和三井財團的關係極為特殊。
三井住友銀行由三井財團的櫻花銀行和住友財團的住友銀行合並而來。早在1986年,住友銀行花費5億美元獲得了高盛公司12.5%的股份,成為高盛的大股東。高盛和三井住友銀行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1997年後日本各大銀行受壞賬包袱影響,三井住友銀行2003年1月向高盛發行可兌換優先股,以獲得高盛集團1500億日元(約12.5億美元)的投資。高盛因此獲得三井住友銀行7%的股權。
這樣,在中航油懵懂參加的四方賭局中,三井財團關聯企業(三井物產、三井住友銀行、高盛)占了三個位子,並扮演著不同角色,而另一個位子留給了中航油。三井物產擁有全球的貿易和情報網絡,判定石油價格將持續上漲,提前購買大量訂單。隻要中航油從三井住友銀行借錢,然後按照高盛公司的意見投入賭局,結果不言自明。
中航油集團總公司事後調查認為,期權投機事件的整個交易,期權交易對手有違商業道德。第一家和新加坡公司進行期權交易的是高盛銀行,它讓陳久霖嚐到了200萬美元收入的甜頭。其後的三次挪盤中,有兩次是它出的主意。高盛銀行明知新加坡公司的淨資產為1.5億美元,挪盤後的風險損失已遠超過的淨資產,仍建議陳久霖挪盤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風險提示。
為什麽我們說三井物產是藏在背後的最大莊家呢,因為她擁有得天獨厚的“網絡”優勢。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商社,她不僅控製上遊的油田、礦山,同時也從事從“衛星到雞蛋”的各種商品貿易,還擁有如三井物產期貨公司這類專門從事期貨交易的子公司。三井物產並不是單獨的貿易公司,而是 “綜合商社”,是三井財團最核心的組織。
白益民先生解釋說: “所謂“綜合”主要有兩個含義,一是產品範圍非常廣,無所不及;二是功能、職能也是非常廣泛的。綜合實力表現在各個方麵,比如三井物產的市場營銷能力、融資能力、物流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和三井物產合作的所有合作方的網絡構成的能力,支撐公司貿易經營的財務能力等。”
曾經在三井物產做過資深期貨交易員的龐濤,針對“中航油事件”說過這樣的話:“做期權沒有靠賭掙大錢的,除非是賄賂、欺詐或者信息不對稱。”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排除商業欺詐的可能性,單從三井、住友財團在新加坡的如此龐大產業體係,相對“中航油”來看,就占有絕對的信息不對稱優勢。
臥榻之側豈容他入
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的要衝,控製著歐亞非海上交往的咽喉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現在的新加坡已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世界電子產品重要製造中心和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新加坡的石化工業也有很強的日資色彩,1971年底,新加坡政府要求住友財團的住友化學公司協助規劃,經過多年的努力,先後成立新加坡石化公司(私人)有限公司 (PCS)、新加坡菲利普斯石油化學公司 (TPC)、聚烯烴公司(TPC)和新加坡denka公司(DSPL)等,而逐漸形成完整的石化工業體係。
對於這個世界性的戰略性據點,三井財團是不可能放棄的。三井化學公司先後在於1987年、2001年分別成立全資子公司三井化學(新加坡)有限公司和三井合成橡膠(新加坡)有限公司,三井化學又聯合三井物產等財團相關企業合資成立了苯酚工廠(MISTMI PHENOLS SINGAPORE.PTE.LTD)和MTK化學有限公司。三井化學在新加坡經營20年,投資超過數十億美元,其業務範圍已經覆蓋整個石油化工產業鏈。
三井財團成功地把新加坡變成了他們在東南亞的戰略據點。三井物產、三井住友銀行、商船三井、三井化學、住友化學、三井造船等一係列財團關鍵企業,在新加坡成立了合資或獨資公司,形成了既有上遊油田和煉油廠,又有下遊倉儲設施和分銷網絡等一係列完整供應鏈的體係。這種穩固的體係在波蹂雲詭的海外資源市場爭奪中,進可攻,退可守,從而長期穩定的保障了日本海上生命線。
中國航油是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於1993年5月在新加坡創辦的,但長期處於虧損和“休眠”狀態。1997年7月,總公司決定選派新的總經理。陳久霖因素質全麵、具有特長而從多名人選中脫穎而出。陳久霖以21.9萬美元資金起步,短短幾年時間,就使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從一個默默無聞、虧損休眠的小貿易公司發展成為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的明星跨國企業,成為執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典範”。
2004年08月,中航油宣布收購新加坡國家石油公司20.6%股權。新加坡國家石油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其主業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生產、煉製、倉儲、分銷以及原油和石油產品的貿易等,是一個具有完整供應鏈的石油企業。陳久霖說,中國航油的目標是成為首家既有上遊油田和煉廠、又有下遊倉儲和分銷網絡等一係列完整供應鏈的海外中資石油企業,而且,這個供應鏈將跨越國界,從產油國到煉廠和倉儲中轉、直至消耗國等。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這種發展顯然不會讓某些國家和企業感到舒服。
期貨市場“毀屍滅跡”?
2007年2月,新加坡《聯合時報》報道:“三井物產在新加坡公司的前石油交易員山崎言誌(Noriyuki Yamazaki)被警方逮捕,他在接受盤問後保釋在外。”三井物產向東京證券交易所提呈的文告說,在三井石油亞洲公司去年因交易輕石油蒙受8100萬美元的虧損後,已決定在今年3月底關閉這家新加坡的公司。三井物產和三井石油在發現“因輕石油的現貨和期貨交易出現虧損卻企圖隱瞞”而進行了調查。
三井石油是三井物產在新加坡的獨資子公司,進行石油產品期貨交易。根據業內消息猜測,三井石油其實並非關閉,實際上可能會搬遷到香港或遷回東京。其實,三井物產在2006年11月就發現問題,當時報道過三井物產派駐新加坡的一名35歲男日本籍交易員,企圖隱瞞他在石油產品期貨交易出現一筆96億日元虧損的事件。雖然當時公司沒有透露交易員的名字,來自公司及行內的消息說是山崎言誌,他是三井石油唯一的高級輕石油交易員。
三井石油發言人說,行政及人事的問題可能需要到2007年3月28日才能解決。雖然三井石油因輕石油交易虧損而停止所有的衍生產品交易,但仍會繼續從新加坡購買現貨原油及燃油,而在香港的公司則將積極參與輕石油市場的交易活動。三井物產因為其子公司“三井石油”的8100萬美元損失就急忙關閉,不覺讓人感覺驚異,是否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其它目的?
三井物產期貨公司在日本80多家商品期貨經紀公司中規模位居前五名,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子公司。三井物產是日本首個“綜合商社”,其核心職能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各樣精心設計的服務促進國際貿易活動;二是通過全球性地調動信息、人力、財力等資源創建新的業務、新的公司和新的產業。
三井物產期貨公司是日本期貨業的佼佼者,具有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現貨背景,原油、金屬等商品交易量都很大,擁有豐富的期現結合經驗,透徹研究期貨與期權、期貨與現貨之間的關係。2005年11月21日,三井物產期貨公司與中國國際期貨公司戰略合作簽字儀式在深圳舉行。“人員交流與信息互換”成為現階段雙方合作的重點。
三井物產期貨公司通過與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雙方人才與信息的交流,同時了解中國期市政策的動態。中國期貨公司當前人才交流與信息互換更顯迫切,但是卻處於與三井財團完全不對等的地位。很顯然,加強與有國家儲備局背景的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的關係,成為三井物產掌控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之一。
在中國石油期貨市場的消息中經常能聽到三井物產的聲音。2006年07月17日,日本三井物產期貨公司首席商品策略師江森稻田對中國企業發表宏論:“以色列攻打黎巴嫩導致中東地區政治局勢再度惡化,地區更加不穩定,本周內紐約市場8月份石油價格可能會漲到每桶80美元,到9月底可能升至每桶96美元。”然而,事實與此截然相反,油價最高上衝至78.40美元記錄高點之後,就開始一路下滑,一直跌至60美元附近才有所企穩。
而後,2006月12月8日,江森稻田預測則稱:“隨著原油替代品——生物燃油的興起,市場投資者的興趣可能從能源轉向農產品(行情論壇),2007年原油價格或許會大跌至每桶40美元。”真不知道,當初“中航油”的陳久霖是不是也接收過如此迅速翻轉的消息。
一旦在新加坡這家石油期貨公司關閉,過去操作的曆史記錄就不可查了。不知道其交易中是否有與“中航油”有關的記錄?既然三井物產自己的交易員都有欺瞞自己公司的問題,那麽如果他有對“中航油”或其它客戶的交易,其誠信是否要值得懷疑?
白交學費是可恥的
從2004年底至今的兩年多中,當“中航油”因為其5.5億美元虧損被包括三井住友銀行在內的債主們逼得走投無路之時,三井財團卻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僅以三井物產為例,2006年5月三井物產中國總代表副島利宏在中國循環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說道:“2005年,三井物產銷合並售額達到1265億美元,純利潤17億美元,總資產730億美元。”有消息說,三井物產2006年財政年度(截止2007年3月31日)的利潤預計達到40億美元。
三井財團的企業群經營規模龐大,形成以三井物產為龍頭的集團化經營。三井物產所提供的附加價值,包括有:對事業或建設項目的財務運籌、原料或物資器材的安排供應、運輸流通手段的配合運營以及製品的營銷活動。麵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三井物產通過聯合結算和持股形式,不斷擴大和加強與國內外相關企業的合作,擴大交易規模,謀求財團整體利潤最大化,產生“創造企業的企業”效應,不斷發揮著自己的“綜合力量”。
此時,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中航油事件”交了5.5億美元的昂貴學費,也應當有所獲得才是。首先應該認識到,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的時候,麵對的是嶄新的市場環境,好像到處都有施展的機會,好像遍地都是等待撿拾的黃金,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中國企業麵對的其實是已經被外國資本借全球化之名嚴密控製的世界市場,市場已經被瓜分。在別人的地盤上做生意,如果僅以“巨大的中國市場”為誘餌與國際大鱷們討價還價,等待中國企業的就隻有被愚弄被傷害,甚至是被摧毀的命運。
中航油集團總經理莢長斌說:“希望用我們的損失,喚醒更多國內企業的覺醒,才不枉我們交了昂貴的學費。”中國企業麵臨這樣的困境:一方麵國有壟斷企業占據資源和相應的權力,但卻沒有足夠的經驗、人才和管理機製與日本財團、美國金融資本這樣的國際大鱷們抗衡;另一方麵,久經風浪、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作戰能力的民營力量卻得不到有效的資源和權力,被迫在經濟底層掙紮。
這樣的局麵必須改變,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停止內戰,而將民間力量和政府資源有效地結合起來,是擺在麵前的緊迫課題。在三井物產工作12年,目前專心研究日本財團體製的白益民在與《環球財經》的談話中強調,“中國企業必須組織起來,建立自己的財團機製”。尤其是要培養在商業情報領域的能力。另一方麵,從日韓商社引進中國籍人才、培養中國自己商社人才的機製也必須建立起來,如何讓中國企業擁有更多更優秀的忠誠的實戰人才,是中航油這類企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白益民形容他當年在三井物產東京總部的糧食部門研修和工作的感覺時說,每天都收到看不完的各類期貨市場、現貨市場和航運市場的報告。團隊中的每人按照分工和級別傳看這些資料,看似繁忙,但卻非常有序。在這裏可以捕獲世界各地發生相關商品的情況,也能與全球市場中的巨頭們隨時交流買賣信息。“那是一種什麽感覺 ——你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做生意都是井底之蛙。”
有關統計表明:在三井物產,大約 5—60秒鍾即可獲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場行情,1—3分鍾即可查詢日本與世界各地進出口貿易商品品種、規格的資料,3—5分鍾即可查出國內外一萬多個重點公司的各年度生產情況,5—10 分鍾即可查出各國政府的各種法律、法令和國會記錄,5 分鍾即可利用數量經濟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畫出國內外經濟變化帶來影響的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