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一月效應”
CNN Money雜誌的文章說,從曆史規律看每年股市都有一個所謂的“一月效應”。據說,每年股市在秋季晚些時候開始緊鑼密鼓地動作,到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時逐漸上升。如果你在十二月裏買了一些價格低的小股票,到了一月高價賣出,肯定能賺不少。
這篇文章的作者說一月效應並非是編造出來的。曆史證明,如果從1926年起,你每年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用等量的錢投入屬於美國股票中最小的10%的公司,然後在每年的一月的最後一天賣掉,你平均每年可以賺11.3%。這個回報率基本上等於整個股市在一年裏的回報率。
不過,雖然“一月效應”是存在的,不代表你就能真的賺到錢。這就是華爾街人士用真實數字給投資者製造金融幻想的一種方法。
很多投資者都知道小額資本股票-就是市場價值在二十億以下的公司。你可能也聽說過微型資本這個詞,指的是市場價值在五億以下的公司。
製造“一月效應”的股票是這些小股票,而不是你常買的或者基金中持有的那些大資本股票。
Notre Dame大學的金融教授Tim Loughran發現,“一月效應”通常來自於一些資本非常小的股票-市場價值在一億一下的公司,而基金中很少會持有這類股票。
比如,1992年,小資本股票在一月份上漲了24.3%,與此同時大股票降了1.6%。而且,表現最好的那幾個股票都是很小很小的公司,打了比方說,用$0.27你可以買一張郵票,用同樣的錢你可以買在一月份表現最好的五家小公司的股票,$0.27足夠你每家買一股。
又比如,在1991年12 月31日, 一個幸運的家夥花了$1093買進了一家叫做Shrimp Software 的股票,當時每股低於五分,而在一月份這隻股票上漲了2400倍。
當然1992年稍微遠了點,但是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每年都有同樣的例子可舉。
Loughran教授指出很多人在“一月效應”常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認為買這些便宜的股票沒什麽成本。其實不然,股票經紀行不是慈善機構。手續費,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會使這些小股票的交易成大大小小提高。
回到上麵舉的自1926年來的例子中,如果你每次交易的各種費用為每股$0.125的話,平均每年的回報率就會從11.3%降低到8.9%。
也就是說,除非你買賣股票不需要交任何費用和差額,靠小股票發財的“一月效應”才有可能成立。而在現實世界中,這是不可能的。
那麽,你一月份怎麽辦呢?專家不要跳進小股票裏做發財夢,而是現實一些。仔細盤點一下過去一年投資帳戶的年終報表,看看那些投資讓你付了很多費用,那些使你交了不少稅,然後在新的一年開始時做一些清理性的調整。與“一月效應”相比,這起碼會讓你的投資有些實際進步,而不是純粹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