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成功自然會敲門

(2006-10-20 11:19:43) 下一個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成功自然會敲門

 近幾十年來,市場交易者關於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孰優孰劣的爭論似乎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唇槍舌戰見諸報端的亦不下數十萬字。事實上是誰也沒有說服了誰,多數成熟的投資人則選擇了中庸之道。不論是采用哪一種分析方法,都不應該忽略了市場波動是與身處市場當中的眾多交易者情緒變化息息相關的這一事實。市場走勢是對已經發生的交易者情緒化行 
為的忠實記錄,每一個價位的產生都是一對矛盾――樂觀與悲觀的情緒碰撞的結果。

  在交易的過程之中,誰在扮演主角?是交易者的情緒。應該說,無論哪種分析方法實際上都是辯識市場情緒在狂熱及抑鬱兩極間擺動的心理學產物。情緒的震蕩無時無刻都在考驗每一個交易者。看得準未必就能贏利,因為隻有開倉才有可能發生盈虧,而一旦持倉我們就不可避免要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各種有利的、不利的情緒就會纏上每一位交易者。即便是之前做了詳盡的分析工作,仍然難以避免不利情緒在持倉過程過程中對我們的幹擾。畢竟市場走勢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隨機行走的,尤其是短期走勢;看不準就更談不上保障贏利的持續性,畢竟幸運之神不會總眷顧著某一位交易者的,再加上如果沒有止損措施,一次判斷失誤就可能對我們的投資造成滅頂之災。

  許多事後令人後悔莫及的交易往往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尤其在當今全球發達的電子化交易市場當中。相信不少交易者都經曆過手剛離開鍵盤便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感覺。那是因為交易者在采取行動的當時並未意識到自己可能正被不利的情緒支配著,隻有在交易結束的一刹那才忽然醒悟:原來自己的決定隻不過是為了擺脫心理上快要承受不住的壓力而已。在熊市的末期,快速下跌的過程中非理性的恐懼是如此地震懾著交易者,迫使交易者不斷加入殺跌的行列。一旦市場止跌後空頭氣氛轉瞬間煙消雲散,交易者為了重拾破碎的自尊,輕易的就能忘記先前的窘迫的狀況。因為,我們的情緒具有隱蔽性。深度套牢――便是交易者在這樣的情緒模式反複折磨後的結果。反之,在牛市的末期,貪婪的情緒又是如此肆無忌憚地彌漫在市場當中。應該說,在牛市裏貪心其實並不算反常的行為,但貪婪的情緒往往比恐懼更具有隱蔽性。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通常很難辯識及控製貪欲的原因。

  雖然市場具有群眾性,我們身處投資大眾之中,隨大流往往是自然反應。這種“跟著大家走”的心理模式在其它生活及工作經驗中往往提供安全及保險的感覺。譬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習慣了重視集體價值、重視大多數人的意見才是正確的觀念。所以我們也極容易將這種觀念帶入投資行為中,這也正是不少金融交易行業外的精英屢屢在這個市場失手的原因之一。在其它行業裏你或許可以自欺欺人並生存得很好,但在交易當中自欺欺人的行為能將你立即摧毀。除非你已意識到情緒才是市場的主角,而情緒的控製則是交易過程中的主角。

  許多投資書籍及文章喜歡將交易者一分為二,譬如主力與散戶、非凡與平凡等等。事實上作者往往忽略了自己在市場當中又扮演什麽角色。即便是管理著龐大資金的頂尖級基金經理,在某種程度上受情緒的影響尤甚於一般投資者。重點在於,無論掌控多大資金的交易者能否辨別不利於自己的特殊情緒並進行切實有效地控製。應該說,我們每一位交易者都可以通過學習避免受到這些情緒的幹擾,同時接納自己及這些情緒。一旦自己能夠認清在交易過程中可能自我毀滅的行徑後,就能自在從容地接近市場,成功機率也將會為之提高。

  盡管市場分析方法不斷豐富、不斷更新,但對於單個投資人而言不變的任務在於――不必精通理論,隻要深知自己。我相信,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永遠會有意外的事發生。交易者本身的態度才是輸贏的關鍵。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成功自然會敲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