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P

行動出靈感,靈感不出行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蠶豆

(2009-02-18 08:25:00) 下一個

蠶豆很有營養,這是我小時就知道的,不需依靠蛋白質氨基酸含量。

你先看那豬,嘟嘟哪哪,在食槽裏無精打采地拱來拱去,不斷地吹氣泡發牢騷。這時,你隻消抓一小把豆麵,像如今喝咖啡往麵上灑一層巧克力粉一樣,輕輕在食槽裏點綴一下,那豬一定會立刻精神抖擻,大口大口吃起來。用豆麵喂出來的豬,毛細皮薄,肉嫩,是做白族名菜“生肉”的上選。

蠶豆也是做菜湯的固定配料。先是把幹豆用溫水泡過夜。勤快的農村婦女,一般清早要先把豆剝了才出門幹活。做湯時,把剝好的豆在油鍋裏炒香,加水,放上甑子,等飯蒸熟,那豆也已化成粉湯,再把切好的青菜加進去,一鍋清爽的菜湯就成了。類似南瓜芋頭湯,也必得如此烹製才會香糯。這做菜也像婚姻,不須大魚大肉,精雕細琢,搭配好了,才相得益彰。

說起剝豆,也有竅門,記得我母親能剝得飛快,一個豆掐一下就妥,而我非要剝幾下才能把皮去淨。這個竅門,我從沒有學會。

就像人一樣,大米是家裏的主力,為人拘謹單調。而蠶豆則是個多才多藝的機靈鬼,給生活帶來許多樂趣。

夏天白族栽秧,都要舉行儀式。起始叫開秧門,要耍獅耍龍慶祝。結束時,女士們已在水田裏泡了一個季節,彎腰勞作,很辛苦了。慰勞她們的就是一頓可以驅寒的炒蠶豆,名叫“洗腳豆”。生產隊裏的牛,犁地的時候,每天的犒勞也是煮蠶豆。由專人負責,叫“煮牛豆”。煮好後背到地頭,那人走過之處,留下一路誘人的豆香。每次牛一看到煮豆人遠遠地來了,立馬掉頭就要奔過去,全然忘了脖子裏還扛著一架重犁。這牛豆煮成七成熟,皮還是皺的。也怪了,每次從牛口裏搶的不多幾粒豆子,吃起來那個香美!而在家裏特意解饞煮過一回,居然興味索然,這生活,怪啊。

小學時,沒有什麽零食。常常幾個小夥伴約好,午飯後,每人從家裏抓一把豆子揣褲兜裏,黃豆最好,可不大有,蠶豆則家家不缺。然後,聚到一家,興奮地炒吃。這時,大人一般都趕時間幹活去了。不過,事後要是發現,可不得了。吃是小事,就怕走火。

蠶豆,就像中國農民一樣樸實,栽種和生長都是極其簡單的。稻穀割過之後,不用犁地,直接就可以在上麵點豆。不簡單啊,能在那板結的土地上生長。農作物之中,似乎僅此一例。種過豆之後,那地就更肥沃了。點豆的工具叫壓豆樁,活像把手槍,用“槍口”在地上戳個洞,丟一顆豆進去,這就種好了。等它揚花,就把頂上的那截割掉,農活叫“砍豆尖”,好讓能量集中到豆子上。這豆尖是很好的糠,豬喜歡吃。豆杆曬幹粉碎成糠,也是主要的豬食。

清香飄蕩的蠶豆田,永遠是吸引小孩的遊樂場。那裏麵的草,又肥又嫩,極其茂密。小時割草,那真是“人生的盛宴”。豆莢飽滿的時候,是現成的零食。可惜,我不喜那生澀的滋味。倒是喜歡用它來做“戒指”:在豆的兩麵用指甲把中間部分挖掉,隻留側麵的一圈,把這圈豆皮輕輕脫出來,就成一個手指箍。

幾年前,我偶然發現超市裏有幹蠶豆,立即買回來,做了一個青菜湯,這個菜,真是久違了。吃還不夠,又在後院巴掌大的菜地裏撒了種子。這東西在大理是秋冬成長,我在夏天栽種,還是第一次。不久,豆苗冒出來了,一天天成長,終於開出了潔白的花朵,聞著清雅的花香,想著遙遠的家鄉,真是人生如夢啊!

更神奇的是,我居然又看到了那種隻有蠶豆花開時才會有的白色小蝴蝶。這小精靈,長得也極像端莊的豆花,在本地可是從沒有見到過的。老天,莫非它是從花裏飛出來的,是蠶豆與生俱來的小信使?或是,故鄉的風把它從那熟悉的土地上吹到了我這片飄著同樣熟悉花香的小院裏來了?等我再想找尋這小精靈的時候,它又像一陣微風一樣,飄得無影無形了。

此後,每年夏天,我都種蠶豆。父親來小住,更是以此解悶,而且,不愧是種地能手,產量比我的高出幾倍。

小小的蠶豆,封存著童年的樂趣,寬慰我無盡的鄉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eshilf 回複 悄悄話 蠶豆的確如農民一般樸實,但卻是漢張騫帶回的洋種,在中國落地生根。因而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