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23)
2018 (89)
2020 (269)
少年不知詩中意,人老珠黃又一年
一劍飄塵
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楊邊。
這說的就是我年輕時候的寫照。一直到出國前,我都是有很多朋友的人,而且都是那種割頭換頸的,至少我自己以為如此的。我工作後第一個月的薪水,就是被當時在南京還在讀大學的母校中學朋友們吃喝用光的。畢業第一年,自己薪水月月虧空,還把一個月的工資資助了還在交大讀書的一個小老弟,就因為他一句話,說打算考研,但沒有錢吃飯了。南京大學一個因為64被關的學生,就因為我認識他交大的一個老鄉,他出獄後幾乎就把我當成他飯票,直到離開南京。
年輕時提及這些,會有單雄信救濟秦瓊的豪邁氣概。但是現在看看,其實都是屬於年輕時候的少不更事,名詩為證:少年不知詩中意,人老珠黃又一年。最近看到一個人的話,雖然不是什麽名家大賈,但說得很有道理(大意):順境看不出朋友,逆境才見真情。
那些年輕時吃喝玩樂的朋友,在我出國,都煙消雲散。我們那個年代互聯網不發達,打個電話回國都非常貴,彼此斷了聯係也很正常,而這也漸漸讓我養成了不再交朋友的習慣。隻是後來再回國,偶爾見到幾個,雖然開始的時候都非常高興,久別重逢。但一旦持續深談,就彼此顯得很隔膜。不敢說魯迅見閏土的感覺,但確實是非常別扭,而且是比陌生人初逢更難為情的別扭。甚至有高中同學,對我鞍前馬後。當時也確實非常感動。然後,就是突然要求我借款給他再買第二套房子。這種要求,對於我這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來說,很不適應。
在美國這麽多年,我很少有朋友。雖然網絡上虛名很大,但對於從網絡走進現實,我非常慎重。網友見麵,都非常非常少。不過有這樣一個網友,開始的時候,我也並沒有當成是朋友。他當時在矽穀工作,我在洛杉磯。彼此距離實在有些遠。後來因為想做一個高科技項目,彼此都有投資意向,我就去矽穀和幾個合夥人見麵了。這幾乎是我這麽多年,第一次要和人合夥做生意。但是很快就發現一些不妙。有的合夥人,一分錢都沒有投入,就開始算計擴大自己的股份。而正是這個朋友,一再退讓,說自己可以減少股份。那個項目,後來還是黃了。除了我出了一些注冊費用和差旅費用,其他人並沒有金錢上的損失。不過,由此,我卻發現了這個網友的品質。
後來,他到杭州做生意,我恰恰也回中國,跟朋友去杭州參加服裝行業會展。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麵。這一說,就過去了三年了。
直到最近,因為他聽說了我家庭的變故,立刻電話我。但是也沒有多聊,隻是問了一下情況。但是他有句話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缺錢的話,說一聲,不要硬挺。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我就是相信了他的真誠。首先我覺得他了解我:我會硬挺。一生以來,我幾乎沒有獲得過什麽外力的幫助,關鍵一點就是自己不喜歡尋求幫助。其實這也是少年不解詩中意的體現。這個世界上獲得大成功的人,一定都是在他人的幫助之下。不要羞於尋求幫助,關鍵是對幫助你的人,要心存感恩,並在未來施以回報。當然,我們那代留學生,可能都具有硬挺的特質,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經濟差,出國留學的絕大多數都隻能靠自己,在美國勤工儉學。這種辛苦卻也不能跟家裏人說,反正說了他們也幫不上忙。最近十多年來美國的,和我們那代人真正是天地的區別。當然,現在的美國人,也與我們那代的美國人,有著天壤的區別了。
無論如何,他的這個電話讓我非常感動。
與之相反,我認識的一個快二十年的朋友,自己有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是第一時間求助於我。但是在我家庭出了狀況以後,卻僅僅說表示慰問,搞得像國務院總理視察洛杉磯災情一樣,再無後續。不計較,是不可能的。隻是裝出不計較的樣子罷了。
最近因為她的身體情況出現好轉,相對來說,我的時間和精力開始有剩餘。我就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既然人老珠黃了,就更要賺錢才行啊。不然坐吃山空不是事。第一時間,就是想到矽穀的這個朋友。我給他電話過去,這幾乎是幾年來我第一次電話他,然後就講了我的一個idea,想問問他,能不能找到美國的風投。因為他現在就在金融行業工作。果然,他立刻就幫我聯絡了。而且,他給出很好的建議:找中國的投資人。因為我的項目是一個針對美國市場的消費類的高科技項目,所以如果在美國找風投,不免要到處公布方案,就存在被別人捷足先登的可能。而找中國的投資人,他們離不開我這樣的美國通。
實際上,我當初找他也就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我自己對於能否找到投資,也沒有必然的把握。但這個朋友第二天,就告訴我已經聯係上兩個投資人。讓他一說,我都不好意思起來,連夜熬通宵,寫了一個十多頁的PTT,把自己的idea文件化。
一個認識二十餘年的朋友,對於我的傷痛幾乎是無動於衷。而一個交往很淺的朋友,卻幾乎為我兩肋插刀。看起來,完全是反函數關係。其實根本還是在於自己的“年少不解詩中意”。人老珠黃了,就知道:真正能幫你的人,並非你幫助過的人。因為你幫助的人,往往已經習慣接受施舍,而不是給予。而幫助你的人,卻往往是確實真心對你好的,或者欣賞你的人。
確實如此!
真正能幫你的人,並非你幫助過的人。因為你幫助的人,往往已經習慣接受施舍,而不是給予。而幫助你的人,卻往往是確實真心對你好的,或者欣賞你的人。
還有這種人?
"突然要求我借款給他再買第二套房子。這種要求,對於我這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來說,很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