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飄塵

一生豪情掃江湖,劍氣曾為社稷初。飄落米國不老心,塵埃散盡無漢楚
個人資料
一劍飄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細思極恐的美國大選(一)

(2016-10-19 21:02:04) 下一個

細思極恐的美國大選(一)

一劍飄塵

 

美國2016年的總統大選,最後一場辯論正在舉行,但是我隻看了開頭,就沒有再看下去。因為這次大選,從開始就決定了方向,根本就無需等到這次辯論之後。但是,這並不是說,這次大選就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曆史罕見的,甚至將決定美國未來是衰落還是中興,等等等等。在我看來,這次大選很重要,但是並不是說誰上台天就會變。不!美國的天一直是全體美國人的天。

 

不僅這一次,實際上每次大選,都沒有重要到改天換地的地步,包括林肯羅斯福的當選。沒有林肯,美國就不廢除黑奴製了?不!美國還會廢除,早晚而已。沒有羅斯福,美國就打不贏二戰了?不!我倒是認為沒有羅斯福,美國二戰成果會更輝煌。

 

美國大選的這種不重要性,恰恰是民主製度的本色:無論聰明人還是笨蛋上台,都是一個權力有限、任期有限的總統。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也就4年時間。這套機製本身就降低了選舉的重要性。隻要想想看,每次大選投票率一般都隻是在60%左右,我們就可以知道,大選真的沒有重要到目前網絡上這種劍拔弩張的地步。

 

這首先是我們應該有的心態:輕鬆麵對大選的心態。在這樣情況下,才可以討論這次大選的特色:為什麽這次大選感覺上與眾不同?

 

首先,應該拋開對候選人的道德評判。許多評論,都是糾結於兩個候選人的人品問題。甚至有人認為,兩個上候選人都不好,所以才讓這次大選顯得不同。錯了!哪次候選人好過?克林頓競選的時候,剛剛和解了一個性騷擾的官司沒有多久。比較起來,川普是不是比克林頓要好多了?不過一些婦女突然發難而已,還都僅僅是爆料性質。這種用候選人的道德瑕疵評價大選的做法,讓政治變成了八卦。我們選舉的是未來美國的領導人,政策的製定者,不是選舉柳下惠。當然,如果柳下惠有指揮三軍的能力,來選舉當然很好。也許有一天,美國總統候選人是人工智能,不僅不談女色,連飯食都不貪,薪水都不要。但是,我們還是要看:這個機器人有沒有統領美國4年的能力,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一定要從道德的方麵出發的話,也是“誠信”比貪念女色更重要。但是為了讓這片文章高大上一點,我就不具體比較兩個候選人的誠信問題了。特別是在川普還沒有經曆過公職考驗的情況下。

我重點談談,這次大選在大方向上的不同之處。

 

1,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可以說,這是這次大選的關鍵。不要說計較女色了,連誠信都要退居二線。這次大選的關鍵,其實就是全球化的問題。即使在許許多多偽君子眼裏,川普是一個品德很成問題的人,但是,他還是過關斬將,殺進了決賽。關鍵就是他抓住了全球化的問題。在他之前,美國政治圈的主流,是讚同全球化的,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共和黨。原因很簡單:光麵堂皇地說,是全球市場大。實際上,就是這些政客是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

 

當然,美國政客和中國不一樣,不可能在任期內獲得貪汙受賄的機會。但是,這些政客退出公職以後,卻可以從那些全球性大企業中,獲得非常多的好處。最近的,就是克林頓基金會了,有多少資金是這些大企業捐贈的?甚至外國企業捐贈。裏根總統當政的時候,兒子被芭蕾舞團解雇,不得不領取失業救濟金生活。如果放在現在全球化的時代,哪個外國公司不是搶著招聘他?奧巴馬一個從未見過麵的異母弟弟,在中國深圳就被當做名人了。放在美國,誰把他當盤菜?可以說,全球化讓美國的政客突然之間身價倍增了。

 

川普能夠脫穎而出,完全是因為他的孤立主義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麽,這種思想來源於一個政界素人的原因:因為政界都被全球化的糖衣炮彈腐蝕了。屁股決定腦袋,全球化等於是讓政客們的屁股有了更大的地盤拉屎放屁,指望他們反對全球化,當然是不可能的。

 

2,全球化對於美國的危害

實際上,我在無限主義裏麵就說過:全球化是趨勢。許多政客也是用這樣的理由,為全球化辯護的。但是,全球化有許多的方麵。比如,貿易的全球化;通信全球化;知識產權的全球化等等。其中許多方麵的全球化,遠在一兩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們現在講的全球化,其實是一個快速的全球化的過程,是在克林頓的任期內開始的。

 

在沒有建立全球政府的情況下,快速全麵的全球化,就不僅僅是文明之間的衝突,而且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如果都是民主政府,因為政府都是民選,所以,全球化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比如,英美之間,美歐之間,一直以來就是互通有無的。因為彼此的政策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出入。但是,當民主政府與一個專製政府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實現相互滲透的情況下,問題就嚴重了。

 

為什麽中國在這次選舉中屢被提及?其實就是這麽一個問題:全球化下,專製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矛盾。克林頓任期內,批準中國加入世貿。當時,中國答應是15年之後,在通信、金融等等方麵,開放國門。但是,到了今天,都多少年過去了?不要說開放國門,讓外資進入了,反而是越來越閉關鎖國了。顯然,中國政府沒有遵守協議。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也無能為力。奧巴馬不得不重新搞一個 TPP,就是被川普攻擊的那個新關貿協定:你都不能要求對方遵守既有的協定,搞個新協定,又有屁用呢?

 

隻知道製定協定,卻不能夠監督對方執行,還需要製定什麽協定呢?西方國家在和專製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都麵臨著這樣的困境。這與兩種製度也是有關係的。對於西方民主製度來說,領導人都是任期製,沒有什麽生死存亡的問題。退休後就是賺大錢的機會,所以,在國家大事上,除非自己又雄心壯誌,或者麵臨珍珠港、911這樣重大的曆史時刻,否則,在國與國之間遵守協定方麵,不會太嚴厲。而專製國家就不同了,套用周太監的話:外交無小事。事關政權的生死存亡。

在我看來,沒有全球統一的政府,就不應該如此快速的進入全球化的時代。何況現在國家之間的製度,都是根本對立的呢?可以說,美國的政界在過去的幾年裏,犯了非常巨大的錯誤。而希拉裏在麵對華爾街的演講的時候,竟然還希望建立一個“沒有邊界”的美國。她應該競選的不是美國總統,而是聯合國秘書長。

 

現在對於美國傷害最大的,其實還不僅僅是目前滯留美國的非法移民,而是全球化。從克林頓時代開始的這波快速全球化,美國顯然是受害者。而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這不僅僅是貿易逆差的問題,經濟的問題,還包括貧富懸殊的問題。(作者一劍飄塵)

 

在全球化之前,美國基本上是一個產業健全的國家,貿易隻是補充。但是這波快速的全球化,讓美國的製造業幾乎完全奔潰了。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說過:有些人就隻能從事製造業。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編程序、拍電影的。現在,製造業的流失,讓這部分本來就是美國下層的工人,失去了工作。看起來,民主黨仁慈的很,用社會福利養他們。但是事實上也是從民主黨開始,讓他們失去了工作的機會。

 

在全球化之前,美國是一個中產階級為主的國家。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當地美國人對我說:一個高中畢業生,找一份工作,基本就可以養活全家了。現在看看,這如同是夢境了。可以說,全球化這麽多年,不是美國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中國,而是中國的權貴封建主義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美國: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政府影響到了美國,雖然中國政府很想這麽做。而是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國社會階層自然分化了:有的階層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比如華爾街、軟件工業的從業人員等等。而有的階層卻在這過程中完全成了被淘汰的失敗者。有的政客會說:曆史轉變的過程中,總會有一部分人要被淘汰的。但是,這個標準是什麽?憑什麽不是你們這些政客被淘汰?如果是專製社會,像中國那樣,老百姓無話可說。上麵定了,想送多少億的大禮包,老百姓都管不著。但是,美國是一個民主社會,四年一次大選就是老百姓發聲的機會。所以,這次大選之所以變得看起來如此不同以往,就是因為這部分遭受了全球化之苦的老百姓找到了代言人:川普。

 

這裏聲明一下:我自己就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我也非常清楚,再這樣下去,我們在美國的後代就要麵對一個和中國差不多的社會:嚴重貧富分化的社會。

 

民主黨的票倉們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政府不幹預, 富人就會更富窮人就會更窮。但是,這中狀況,本身就是政府造成的:開放國門,卻又沒有措施讓其他國家開放國門。這是從克林頓任期內開始的。而現在,他老婆竟然又要選總統,也夠諷刺的。

 

 

(待續)

 

201610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一劍飄塵 回複 悄悄話 嗬嗬,說我知識老化。。。我的無限主義就是關於科技的無限性的。但是至少目前為止,科技不能代替所有工作!而過去20年,就更不用說了。我現在分析的是曆史,不是預測未來。曆史什麽樣子,我們都是經曆者吧?
dragonlee8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歡顏展卷林中坐' 的評論 : 非常同意你的觀點。作者的知識嚴重老化過時了
tz200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歡顏展卷林中坐' 的評論 :
。。。隻是技術普及與降價還需要時間。。。
這就對了,技術發展是逐步進步的,所以社會上大多數人能夠逐步適應,共同提高。
但是閘門一開,把美國工人放到中國工人的水平去競爭,而且不考慮環境和人權福利,顯然是不行的。
原先大家以為全球化能夠使中國工人富裕起來買高檔產品,但是結果是中國工人還是那麽窮,大頭都是跨國企業,金融資本哪去了。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你對製造業的判斷是基於上世紀的科技。
Youtube上可以看到Google示範研發的會走路、會搬東西、跌倒會自己爬起來的智能機器人。
一些高科技產業已經開始在製造過程使用智能機器人。
即使沒有全球化,隻要是自由經濟,智能機器人就會取代大量重複、技術要求不高的製造業工作。
Home Depot與超市都開始引進自助check out,減少收銀員。
自動駕駛車輛加上智能機器人,使得UPS將來可能不需要僱太多駕駛來送貨,或是少數人遙控、協助送貨車隊即可。
有一天甚至麥當勞可以用機器人準備快餐。
科技進步使得容易被取代的工作逐漸消失,因為機器會比人便宜,又不需要休息。
這些不是科幻,隻是技術普及與降價還需要時間,在我們有生之年不少會成為事實。
除非出現新的降低貧富差距的方法,反對全球化隻能暫時減緩製造業、服務業工作機會減少,而且因為人工成本提高,反而可能加速機器取代人工的速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