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飄塵

一生豪情掃江湖,劍氣曾為社稷初。飄落米國不老心,塵埃散盡無漢楚
個人資料
一劍飄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什麽長者,不過一隻蛤蟆

(2016-08-17 09:03:09) 下一個

什麽長者,不過一隻蛤蟆
一劍飄塵

記得大學的時候,流行林語堂。但是我估計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看完他的書,隻是買一本裝裝門麵罷了。當然,這也不是過錯。愛炫耀,愛裝逼也是人性之一部分。其實有時候想想,炫耀和裝逼,畢竟還表達了活力,表達了不願泯然眾人的願望。今天當我再看到自己的同齡人的時候,都是80年代的大學生,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一批人,也已然與傷仲永無異了。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特立獨行的思想!不要在乎他人的評論。十多年前,我開始追求財務自由,根本的目的就在於此:可以我行我素。再套用一句林語堂的名言: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裏充當著配角。

其實林語堂的書,我也隻是看了一部“吾國吾民”。記得裏麵有一章討論信仰的,說中國人得意的時候,信仰儒教;失意的時候,信仰佛教。林語堂總結說:中國人的危機就在於經常改變信仰。
當時的我其實理解不了,倒是因此印象深刻。因為那時代,無論儒教還是佛教,都抵不上共產教。即使全國普通人民,也都被胡耀邦的“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忽悠得找不到北。但是,就如同胡的執政一樣,共產教畢竟是一種短命的宗教。中國人的骨子裏,其實還是脫不了儒教和佛教的影響的。每每看到網絡上有人把中國的失敗——是的,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失敗的國,這一點沒有異議——歸結於中國人之缺乏信仰,我就不由得想到林語堂的這段評論,是從哲學上,解釋了中國人之信仰問題。並非無信仰,而是對於信仰的實用主義態度。

就在今天,網絡上一些人紀念長者的90歲生日。這是我開始引述林語堂的名言的原由。在我看來,90年代哪裏有什麽長者,隻有蛤蟆。但是,到了今天就突然蛤蟆變王子,成了長者。當中國人失意的時候,不是儒教變差佛教變好,而是自己身邊的環境變了,自己的價值觀也就變了。蛤蟆變長者,又何嚐不是如此?

難道90年代就有言論自由了?難道90年代就憲政民主了?難道90年代就人人平等了?

今天之中國,本質上與90年代沒有區別。如果僅僅因為90年代還能夠享受到一點點小資情調,就無限懷念,我敢說:總有一天,中國人還會懷念今天的大肉包子。當你的生活苟且到既沒有詩,也沒有遠方的時候,蛤蟆也就成為了王子。

林語堂的年代,中國的女人還是裹小腳的,中國的男人還是長袍馬褂的。經過近百年的進步,中國女人雖然也穿比基尼了,中國男人也會開車了,但是中國人的信仰卻還是停留在儒教佛教之間。這才是蛤蟆也能變成長者的根本原因。

紀念什麽長者的90大壽?今天的包子裏麵的肉餡兒,可不就是長者一手提拔的結果嗎?更不要說,製度性維穩的身體力行了。(作者一劍飄塵,文責自負)

放眼看看世界吧,值得你們紀念的、信仰的,絕不是長者也不是儒教佛教。這個世界早已經變了:每個人的人生都具有無限可能性(無限主義),隻要生活在民主法治的社會。

公眾號又被封了,新公眾號:wxzy23

20160817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笑談天下事 回複 悄悄話 還是少搞點這“主義”,那“主義”的好。 但凡扯起“主義”這麵旗子的人, 不外乎就是想當“山大王”罷了。中國就是有“主義”的人太多了, 嗬嗬。
少林商僧 回複 悄悄話 這是第三代領導集體與第五代獨裁改革者的對決。
舊日雲中守 回複 悄悄話 這裏必須說你的大腦長得真是好,巧妙的把“中國人的信仰的實用主義態度”與江十年前被罵老不死和十年後慶生聯係的天衣無縫,不用解釋就生動形象!人才啊!!
llarry 回複 悄悄話 江蛤蟆本質上是崇洋媚外的上海人,習胖子是老土的高幹子弟。雖然都是土工,兩人的區別還是有的。
restlessheartusa 回複 悄悄話 頂老兄!有思想,不人雲亦雲。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劍兄,維基百科“膜蛤文化”條的解釋中提到長者的來曆:【由於江澤民在斥責香港記者時曾說過,“我今天是作為一個長者給你們這樣講……我有這個必要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的經驗”,因此又被稱作“長者”。】

我總覺得稱江澤民為“長者”是一種調侃,不是尊稱,就像網絡上提到他就用“蛤”這個字一樣吧。不過,借懷舊90年代來嘲諷習近平不學無術的作風和強硬反西方政策,也是一種抗議形式吧。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雖然有點尖刻, 也不無道理.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百歲的烏龜、九旬的蛤蟆,有趣。
風水縱橫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上一篇才開始關注你,覺得你就像我一親戚(玩笑)。喜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