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淨空法師 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消災必先修福 修福必先消業障(第一,二,三集)2009/10/26

(2010-01-07 21:43:32) 下一個



敬請常念阿彌陀佛!





供養一副阿彌陀佛畫像,是已經往生極樂世界的道政法師往生前再次見到阿彌陀佛,慈悲的道政師親手繪製下來,後來因為體力不佳,細節部分由政師敘述,許多政師弟子和在家的同修一起幫助完成,一見就歡喜,家裏現在到處供養的都是這尊掛像,頂禮慈悲的道政法師,阿彌陀佛!




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消災必先修福 修福必先消業障


(第一集)2009/10/26  台灣高雄  檔名:21-564-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最近這段時期我到澳洲去訪問當地的宗教,在去之前以及回來,台灣都遇到了台風。南北都有許多佛門弟子很真誠的在做消災祈福的法會,看起來也好像很有效果,我也參加了幾場。每次都讓我上台去講幾分鍾,時間太短,沒有辦法把這個道理、理論的依據講出來,所以我想今天利用這兩個小時,我們講這個專題,
「福人居地,福地福人居」。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就會想到這個地方要有福,地方就沒有災難,這才叫福地。福地是怎麽造成的?是人心造成的,我們在華嚴講席裏麵做了很多次的報告,講宇宙的源起,都是從自性裏麵變現出來的。自性確實是至善,純淨純善,沒有一法不圓滿,所以它現出來的境界就是佛國土。《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華藏世界,平常諸位都知道的西方極樂世界,那是自性變出來的淨土,什麽災難都沒有,那真叫福地,居住在那個地方的人,都是有福的人。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說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就是那個地方的居民上善,沒有一絲毫的惡念、惡行。真正做到純淨純善,才走到上善,所以那個地方地就沒有災難。為什麽?地是境界,境隨心轉,佛經上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道理在此地。所以福人居福地,福地一定是福人居。我們念佛是修最大的福報,念佛念成功,你就是有大福報的人,你將來到哪裏去?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福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我們居住的土地有了災難,該怎樣去應對?那就是我們今天講消災免難,消災一定要知道修福,所以「消災必先修福,修福必先懺除業障」,這太重要。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懺除業障」,業障怎麽樣懺除?那有前方便。你看看菩薩教我們,我們要留意,第一個教給我們「禮敬諸佛」,這就是懺悔從哪裏懺除?從禮敬,也就是說從自己謙虛。實在講,宗教裏麵講的是謙卑,謙虛還不夠,謙卑。中國人講古禮,禮是什麽意思?自卑而尊人,這個自卑就真正是自尊,自尊不是說自大,不是這個意思,自己懂得謙虛,懂得尊敬別人,這叫自尊。「稱讚如來」,要從這做起。稱讚如來,這個意思是什麽?就是中國人講的隱惡揚善,見到別人做不好的事情絕口不提,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要讚歎、要宣揚,這句話是這樣講法的。我們能隱惡揚善,諸位想想,這個世界、社會一定非常和諧,別人做不善的事情都能夠原諒,看到別人行善都能生歡喜心,這個社會多美好!不要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這是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處處能夠照顧到大眾,有好吃的、好的事情,總是希望先供養大眾,不要先據為己有,這是什麽?這是舍己為人。我們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教給我們「推己及人」,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前方便。沒有這種心行,我們懺除業障很不容易,接下來就是懺除業障,你才真能夠懺除得了。

  懺除也叫懺悔,有的經上講懺悔。懺是什麽意思?懺是發露。懺悔跟後悔意思不相同,後悔是自己做了事情,做了以後心裏麵有後悔。這後悔裏頭有善有惡,做壞事情後悔是不錯,如果做善事後悔,那就錯了。很多人做善事做完之後後悔,為什麽我要拿這麽多錢,要出這麽多力,幹這些傻事?這就錯了。那懺悔不一樣,懺悔是把自己所做的錯事,能夠在大庭廣眾當中說出來,這要勇氣。說出來之後,最重要是改過自新,後不再造,那叫真的懺悔。所以「一切佛法,皆是懺悔修福的妙法」。你看佛所講的哪一樣不是懺悔法?是懺悔法,那就是修福法。同樣一個道理,「一切懺悔修福法,皆是佛法」。我們老祖宗教給我們要常常懺悔,常常改過,常常自新。老祖宗早就說過,教導我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求進步。業障如果不懺除,怎麽可能進步?業是什麽?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活動,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些活動。為什麽會有障?錯誤的活動就產生障礙,障礙我們的智慧,障礙我們的福德。我們再把這個事情說明白一點,對於個人來講,障礙你的喜樂,障礙你身心健康,障礙你家庭幸福,障礙社會和諧,你看這麽嚴重。

  哪些是業障?善業、惡業用什麽做標準?這非常重要。善惡確實有標準,標準是什麽?儒釋道都講得明白,儒家講的五倫是標準,五常、四維、八德,落實在《弟子規》。五倫是講關係,非常重要。人在這個世間,我們跟這些人是什麽關係?然後再推廣,我們跟一切動物有什麽關係、植物有什麽關係、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有什麽關係?跟天地鬼神有什麽關係?這都是屬於倫理。倫理不外乎五種,所以叫五倫。五倫首先講自己不講別人,世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法稱為內學,內學就是講自己,從自己心內,不在外麵,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五倫第一個「父子有親」,我們自己來到這個人間,怎麽來的?父母為緣,業力為主,業力是因。因緣條件具足,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到這個世間來得依靠父母,所以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教導我們,這個恩德太大了,把它擺在第一條。人都有本性,本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性德,是自性裏頭本來就有的。這個德是什麽?親愛。你看看父母對兒女的照顧,特別是在嬰孩的時代,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幾個月,不足一歲,這個時候你看父母對他的操心、關心,無微不至。我們真正懂得、明白了,才知道要孝順父母。父母是無條件的付出,絕對沒有天天跟你講我為你付出多少,沒有,父母從來不講話的,無條件的。這個關係真正是說到究竟的美滿,所以稱之為善,這個善是究竟圓滿,那一種慈悲,那一種親愛沒得比。如果是疏忽了教育,這小孩愈長愈大,長大怎麽樣?他會受外麵環境的幹擾,受環境的染汙。中國古人講「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他會受到影響,於是教育就很重要。教育這個動機、這個念頭怎麽生的?就從這生的。小孩慢慢長大,不能不接觸外麵環境,「苟不教,性乃遷」,《三字經》上講的,你要不教,他就慢慢變質,這就很可怕。

  教育興起來,教育的目的何在?第一個目的,父子之親如何能保持到一生不會改變,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千萬年來頭一個目標。教育不是教我們升官發財,教育也不是教我們成聖成賢,教育的目標是什麽?父慈子孝一生都不改變。你看這個教育的理念多麽偉大!其實雖然不說聖賢,不說升官發財,可是大聖大賢、豐功偉業都是孝子成就的,孝是世出世法的根本。中國傳統儒講孝,佛也講孝,你看「淨業三福」,這是我們淨土宗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跟我們中國傳統老祖宗的教誨不謀而合,這正是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所以中國教育的核心、中國教育的起點就是父子有親,從這裏起來,然後才講到夫婦有別。男女結合成為一個家庭,這個家庭夫婦各有各的責任,各有各的任務、使命,所以他有別。一個家庭裏麵最重要的是兩樁事情,一個是家庭生計,物質生活;第二個是傳宗接代,中國人所謂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兩個人,在古時候,先生出去謀生,養家這個事情(物質生活)先生他擔任;婦女在家裏麵,最重要的工作是相夫教子,幫助先生把家管好、照顧好,讓先生無後顧之憂,專心從事他的事業,而最大的事情是後麵這兩個字,教子,相夫教子。

  一個人一生當中,第一任的老師是母親,母親太重要!母親要會教,她的下一代都是大聖大賢、大忠大義,母親教出來的。在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這是孔子,孔孟心目當中最尊敬的聖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堯舜禹湯那是過去很久了,在孔子這個時代也過去將近兩千年,那很久了,古人。可是文武周公在孔子那個時代算是近代人,因為孔子生在周朝,這是周朝開國的君王,媽媽好,教出來的。周家開國這三個大聖人,周文王,文王的祖母太薑,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妃子,太姒,都有個太字。以後家庭裏麵的主婦,先生都把妻子稱為太太,這是什麽意思?尊重她,希望她學三太,希望她不要忘記天天想著太薑、太任、太姒,向她們學習,把自己的兒女都能教成大聖大賢,是這個意思。所以太太的來源不能不知道。這外國人沒有,中國人稱太太含義很深,時時刻刻提醒別忘記三太,那是做妻子、做母親最好的典範。

  然後才有「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義」,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君仁臣忠,領導人仁慈,我們佛法講慈悲、仁愛;被領導的人,他的屬下盡忠,認真努力完成領導人付托的使命。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這五種,五種就講盡了。其他所有的一切人都在朋友裏麵,朋友有信,誠信,朋友有誠信,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把人與人的關係都說盡了。一定先懂得關係,然後我們把關係處好,中國老祖宗講的「敦倫盡分」。敦什麽?敦是親愛,親睦,敦睦倫常,我們今天講的相親相愛,互相照顧,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這些都是屬於敦倫盡分。我們盡我們自己的本分,把本分的職責做好,跟大眾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社會多麽美好!這是我們中國教育的中心理念。

  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是仁慈的教育。自古以來,人人都受這個教育。在中國曆史上,中國沒有跟外國人打過仗,在曆史上沒有記載,說明這是一個和睦的族群,他們有真正仁愛的教育,各個人都學好,各個人都有福。所以中國這塊大地是福地,寶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看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個早就滅亡,唯獨中國存在,為什麽?福地。為什麽說福地?福人居,他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這是有福的人。所以五倫是關係,五常、四維、八德是道德。五常是道,常永遠不能改變,一改變就麻煩,不可以改變的。五常是什麽?是仁義禮智信,跟佛法配起來就是五戒。你看仁慈,不殺生是仁慈,不偷盜是正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慧,不妄語是信,佛家講五戒,根本戒。記住叫根本,就是做人的根本,修行的根本,成菩薩、成佛的根本,你沒有這五個根本,人都做不好,怎麽能學佛?所以五戒稱為根本戒。

  仁,在中國,中國這個「仁」是兩個人,就是想到自己同時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永遠記住。中國人絕對不會起個妄念,損人利己,這是現在有,而且很多,為什麽?他沒有受過中國傳統的教育,不能怪他。中國傳統教育在我們中國這塊大地,被疏忽了至少一個世紀,滿清亡國,民國建立,民國到今年九十八年,再兩年就一百年。民國初年,也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大概是二十幾年的樣子,二十幾年、三十年,也就是民國三十年前,雖然社會不講了,可是人民還有這種風氣在,這個氛圍還在;中日戰爭之後真的就很淡薄,雖很淡薄,比現在有人情味。現在受西方文化的衝擊,特別是在最近的半個世紀,可以說是大幅度的衰退,這很可怕的一樁事情。

  講到倫常道德,現在年輕人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可能到他曾祖父母曉得,到高祖父母才真正知道傳統文化裏麵的含義,知道傳統文化殊勝的利益,至少丟掉四代到五代。所以今天年輕人決定不能怪他,要怪什麽?怪我們自己沒有做好,我們沒有好好照顧到。當然社會是個大染缸,非常可怕。今天社會的價值觀裏麵找不到傳統文化,全是西方的。這西方觀念,思想、言行,跟我們傳統恰恰相反,急功好利,他們是以自私為本,第一個概念就是自利,人人都著重自利,衝突就發生。仁慈這個仁沒有了,他隻有自己,自己是本位,先考慮自己不顧慮別人,這是今天整個社會衝突的根源、災難的源頭就在此地。我們不能不認識,我們不能不把這五常道找出來,我們必須要學仁,要知道真正學仁慈,就是學慈悲,利益無量無邊。要學舍己為人,決定不能夠學損人利己,損人利己,縱然眼前得到一點好處,來生的果報決定在三途,那又何必!

  人生很短,縱然一百年也一彈指。我三十八年到台灣,今年九十八年,整整六十年。想起當時到台灣的時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日子過得多快,六十年一彈指。所以我們要冷靜、要細心去體驗,就知道老祖宗教的東西是真理,老祖宗的東西真有道理在,你學了準有好處,「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一定要學損己去利人,我們佛法講舍己為人,要學這個。自己苦一點,希望別人過得舒服一點,過得好一點,這是中國人;希望自己日子過得舒服一點,不要去理會別人,這是外國人,中國人跟外國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你看這個仁字多麽重要。

  第二個是義,義是什麽?怎麽講法?古人講,「義者循理」;換句話說,遵循理那就叫義。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就是義,決定不違背情理法,麵麵都顧到,這是義。禮是禮貌,是禮節,非常重要。禮的意思就是秩序,就是規矩、規則。中國人的禮從哪裏來的?從大自然法則裏麵引申出來的;換句話說,與大自然相應,這就是性德,不是哪個人自己想出來的、自己造出來的,不是的。中國古聖先賢,就像孔子所說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都是古聖先賢智慧經驗累積的教訓,不是哪個人創造,哪個人的發明,真的是天人合一。這個天就是大自然的規則,跟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融成了一體,這多麽偉大!禮的精神,《禮記》裏頭說得很好,「自卑而尊人」,永遠記住這個原則,對於別人,自己要謙虛,要知道尊重別人。人人都自謙,人人都尊重別人,你想這個社會多麽美好!沒有傲慢,沒有貢高,沒有自大。曉得貢高我慢、自大,這都是嚴重的煩惱,我們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懂禮,要守禮。

  這些年來,我們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在我們華人社會裏麵,我都勸大家學《弟子規》、學《感應篇》,為什麽?禮。《弟子規》是禮,是中國小學裏麵學的禮,是中國真正紮根教育裏麵的禮,你說它多重要。不多,隻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不難學,你就從這一百一十三樁做起,條條都把它做到,那根就紮下去。在日常生活當中,延伸出去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在佛法裏頭,諸位曉得,佛法講十善業道,隻講十條,可是這十條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運用,一展開,小乘三千,小乘就變成三千威儀,三千威儀一歸納就是十善業。大乘菩薩那更了不起,大乘菩薩把十善業一展開,八萬四千條,我們一般講整數,那四千就不說了,叫八萬細行,實際上是八萬四千細行。你看,十條展開能成為八萬四千細行,一百一十三條那還得了!真的是究竟圓滿大聖大賢的德行,在《弟子規》裏頭,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的學習。

  酒,在五戒裏麵它屬於遮戒,什麽叫遮戒?其他的四種,殺盜淫妄,受不受戒,你犯了都有罪。酒沒有罪,酒是怎麽樣?喝醉了之後犯殺盜淫妄,那就有罪;他要不犯殺盜淫妄,他沒有罪,這個道理要懂。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的時候,他老人家常講,他說假如我們每個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那個樣子,大概釋迦牟尼佛這條戒就沒有了。中國諺語裏麵有一句話說,「三百杯」,有典故的,它不是假的,三百杯,鄭康成的故事。鄭康成年輕的時候讀書,老師馬融,是漢朝的大儒。他在那裏學了三年,學成之後回家,老師帶著同學在十裏長亭給他餞行,大概人不少,每個同學敬三杯酒,那大概有一百人,一個人三杯就三百杯,他真有酒量。三百杯喝下去,一點小小的禮節都不失,在中國曆史上找不到第二個人,真叫海量。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一般人,這個酒不要說是三百杯,我看大概十杯酒下去醜態就百出,《弟子規》上講,勸導年輕人「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那真是醜態百出。醜態百出還算是過,不算罪,如果再犯殺盜淫,那就是有罪。所以釋迦牟尼佛把這樁事情也列入根本戒,根本戒這條叫遮罪,就是防止你犯罪。不飲酒是防止你犯罪,飲酒本身不是罪,酒醉之後犯過失那叫罪。這是我們把它認識清楚。所以五常是做人的基礎,常道,永恒不能變的。妄語,不妄語是誠信,真誠、守信,這是中國人千萬年來做人的基本德行,不能不遵守,不遵守那就不是人。人跟畜生差別在哪裏?就是人懂得五常,懂得五倫五常,畜生不懂。

  「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十二個字把中國千萬年來祖宗教誨全部包括在其中。展開來就是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中國全部的傳統文化,我們今天講《四庫全書》,都離不開這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部落實在《弟子規》。你要有這個認知,你對《弟子規》就會很尊重,你會非常認真的學習。而且有《弟子規》的根,你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不難,你會在學習當中得到法喜,得到真正的喜樂,就像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喜悅,他不說樂,樂是快樂,快樂是外麵的刺激,從外頭來的。喜悅是內心裏頭往外麵發的,像泉水一樣,它自己湧出來的,這是真樂,這真正能養人,最好的養分!是從內心裏頭湧出來的喜悅,怎麽湧出來?學習。學而時習之,學習會得到喜樂,真正的喜樂是從學習裏麵得來的。學習幫助你改過,改過就是懺除業障,幫助你得清淨心,幫助你開智慧,你多快樂!這個快樂決定超過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個不能比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樂,快樂,從外頭來的,不一樣。儒家的標準,諸位別的不能夠詳細記清楚,你就想到《弟子規》,它全包了。

  在佛法,佛也隻講四個科目,「三福、六和、十善五戒、十願十度」,這四個科目。三福是世尊指導弟子,指導學生們修學最重要的綱領。第一個是「孝養父母」,第二句話是「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是中國人所講的「孝親尊師」,為什麽?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對父母要孝順,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對於老師也要孝順,中國人把老師的恩德看到跟父母是同等的,沒有差別。

  在古禮裏麵最明顯的就是稱呼,所以中國人有名、有字,名是父母給你起的,在你沒有成年的時候,大家都叫你的名,你沒有成年;成年之後,你是大人,你不是小孩,要對你尊重,不稱你的名。你的平輩,你的兄弟,你的同學、朋友送一個名字給你,叫字,大家都稱你的字,一生都稱你的字。名隻有父母稱,你的祖父母、你的伯伯叔叔都稱你的字,你將來在社會上做事情,你的長官也稱你的字。官做大了,跟皇帝接觸,皇帝也稱你的字不稱你的名,對你尊重。除了父母之外,還有一個人稱你的名,老師。所以成年之後稱名的隻有兩種人,一個父母,一個老師。這就是說明中國人對於老師的重視跟對父母沒有兩樣,從這裏非常明顯的看出來。

  父母過世,居喪三年,守孝三年;老師過世,心喪三年,就是沒有喪服,叫心喪三年。從古禮裏麵看出來,老師在學生心目當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老師對學生的愛護,古時候確實超過對他的兒女,這都是真的,這是一般社會風氣。老師教書,學生參加考試,學生考中,自己兒子沒有考中,老師歡喜,社會大眾讚歎。如果老師的兒子考中,學生都沒考中,社會上的輿論那就給他很難受。你有私心,你看你教你兒子,學生都沒教好,所以他也非常認真努力去教好學生,優秀的學生。自己兒子縱然是不成材,將來的生活,將來生活有同學照顧他,師徒如父子。老師的兒女跟我們做學生的我們的親兄弟沒有兩樣,對於老師的家有照顧的義務,有幫助他們在生活上的義務。跟現在這個社會不一樣。我們想想,中國古時候那個社會非常可愛,確實是和諧的社會,和睦的社會。

  佛法的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一開頭,孝親尊師,然後講「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佛法的基礎,這是佛法的《弟子規》。在經典,經典就是《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在佛法相當於中國傳統儒家的《弟子規》一樣,是根本的根本,有這個基礎才真正能入佛門,依佛為師,做佛的弟子。入佛門有三皈五戒,三皈是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學佛的目標,學佛的方向。皈依佛的意思是覺而不迷,皈依法的意思是正而不邪,皈依僧的意思是淨而不染,佛法僧意思是覺正淨。總的原則告訴你,無論學哪個宗派,無論學哪個法門,決定不能違背這個原則,違背這個原則就不是佛法。所以佛法最高指導原則,我們一般稱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意思是覺正淨。

  在方法上,從五戒開始,你看看儒家講的五常,佛家講五戒,跟五常意思完全相同,要從這開始。要戒殺,決定不能傷害眾生。大乘菩薩戒裏麵,令一切眾生生煩惱,我們就已經有罪過,怎麽可以殺害?不偷盜,不偷盜是義,決定不能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我沒有做偷盜,可是心裏頭還有想占一點便宜,這是什麽?盜心,你雖然沒有盜的行為,你有偷盜的念頭,這就錯了。不淫,這個不淫對在家同修來說,不邪淫,出家的是決定不淫欲,這個念頭要斷。五戒如果不能遵守,那是大不孝,怎麽說大不孝?你不遵守五戒,你的身體不會好,你多病,多病令父母擔憂,這就是大不孝。《弟子規》上「身有傷,貽親憂」,讓父母擔心;「德有傷,貽親羞」,德有傷,父母見不得人,難為情,養兒子怎麽會養成這個樣子?這個道理要懂,處處不要讓父母操心,不可以羞辱父母。做兒女的對父母應當是榮宗耀祖,你多做好事,你的父母在外麵人家見到都讚歎,你養的這麽好兒子,沒有人不羨慕,沒有人不讚歎,這父母麵上有光,這是孝順。所以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之誌。

  飲酒,在一些應酬的場麵,守住一個原則,決定不能跟人幹杯,這一開,那你問題就多了,決定不可。譬如一個宴會裏頭,就是一杯酒,應酬,這個可以,意思到了,決定不能喝醉。不但不能喝醉,你有一斤酒的量,最好不超過四兩,你的頭腦永遠是清醒的,能夠避免更好。如果你是學佛的佛弟子,你說「我受了五戒,很抱歉,對不起,我不能夠犯戒」,我相信人家會諒解你。再不妄語,最後是人與人往來,一定要記住誠信,這個非常重要。

 

  十善裏麵包括有五戒,但是戒跟善的意思不一樣,戒是你跟佛有了約定,佛告訴你這五樣,你必須要遵守;善是自發的,不是佛教導我們,我們也要遵守。十善是性德,而且十善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不可以破壞。佛雖然沒有那麽嚴格要求我們,我們自己必須要遵守。然後再提升普賢菩薩的十願,文殊菩薩的十度,這在《華嚴經》上的,一乘圓教,我們在這裏就不細說,這細說兩個小時講不完,我們在華嚴會上常常提到。佛法落實在十善業道,所以十善業道非常重要。

  道下,道也變成宗教,實在在最早的時候是道家,儒釋道都不是宗教,統統都是屬於教育。道是推崇老子、莊子,他們「崇尚自然法則」,常常說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清心寡欲」。所以道家的思想、行持很像佛家的小乘,著重自利。但是自利裏麵決定不害他,這是自律,是德行。以後演變成為道教,老子、莊子也變成道教的始祖。道教修行確實有一部寶典,對於兩千年來中國的社會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太上感應篇》。它一開頭就是「太上曰」,這個「太上」就是指的老子,太上老君,道教的。這篇東西文字也不長,不到兩千字,裏麵跟我們講的因果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在中國流行了兩千年,過去縱然是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的人,也聽老人常常講這些故事,感應的故事,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起心動念都把自己管好。

  因果真有嗎?真有。我們在前麵學過《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在這部小論裏頭,我們知道因果跟生命的緣起、宇宙的緣起是同時發生的。宇宙生命緣起第一個因,它確實是沒有因緣,在佛法裏麵講「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因,不但沒有因,也沒有緣,所以它叫妄動。但是這一念不覺就是宇宙起源的因,生命起源的因,那就有因有果,這不覺是因,宇宙生命就現相、就發生,那就是果。所以因果可以追溯到跟宇宙生命同時起來的。演變到我們現前,這演變到善惡,這就非常明顯,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而且業因果報非常明顯。

  中國過去的人受過這個教育都知道,人一生會安分守己,命裏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裏沒有的,用什麽方法去求也求不到,那又何必!道理搞清楚,叫理得到了,他心就安。無論是貧富貴賤,像孔子所說的,你命裏頭有富貴,你享你的富貴;命裏貧賤,你得甘心過貧賤的日子,對富貴並不羨慕,社會安定。貧富能不能均?不能均。為什麽不能均?他造的業不一樣,這要懂得。那我要享富貴,佛教得好,你要想發財,你修財布施,發財是果,因是什麽?因是財布施。你能夠以財富幫助別人,你的果報就得財富。你用你的聰明智慧幫助別人,那你的果報就是更加聰明智慧,叫法布施。你看到別人有苦難的時候,你能夠救苦救難,特別是在病苦無依無靠,你能夠照顧他,那你的果報就得健康長壽。你看這三種果都是大家希求的,可以說是不分族群,不分國家,不分宗教,我們在國外常常就問人,這三樣東西要不要?沒有一個不要。我要財富,我要聰明智慧,我要健康長壽,都要,但是他不懂得怎麽個修法。在我們中國儒釋道都懂,都懂這個方法,歡喜布施。布施不要後悔,如果布施後悔,將來有沒有果報?有果報,但是果報得來的很辛苦,為什麽?你施的時候有後悔,錢還是可以賺,賺得很辛苦。如果你很大方,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這樣的布施,你將來得的果報賺錢很容易,一點不操心,財源滾滾而來,就這麽個道理。這因果報應你真懂。

  命運不好就是過去世沒修,這一世能不能改變?能改。可是諸位不要去迷信,風水先生替你改,算命先生給你改,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他要是能改的話,他為什麽不先改自己?這你就明白了。真正能夠改的,諸位去看《了凡四訓》,你就明白。明朝時候袁了凡先生遇到雲穀禪師,雲穀禪師用佛法裏麵的方法教導他,用《感應篇》的方法教他去學習,他真的改過來。收入年年增加,為什麽?他拚命布施,所以財富(每年的收入)增加,功名成就,功名屬於法布施,健康長壽屬於無畏布施,他三個都得到。他的壽命,孔先生給他算的是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年。他自己講,他並沒有求壽命,沒求長壽。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它有道理在。

  我初學佛的時候,承蒙章嘉大師教導我,我依教奉行,真的轉過來。我命裏麵沒有財富,過去生中沒修,他教我修財布施。我說我沒有錢,怎麽布施法?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可以,有。」「一塊錢行不行?」「一塊錢還行。」「你就從一塊、一毛布施。」真幹,我就聽話。一塊、一毛怎麽布施?那時候接觸到佛教,偶爾也到寺廟裏麵去參加這些法會,法會常常有人放生,有人印經,拿著簿子來化緣,隨喜功德,我們就出個五毛、出個一塊,就這樣做,真幹,確實愈施愈多。特別是出家之後,李老師要我學印光大師,章嘉大師叫我學釋迦牟尼佛,李老師叫我學印光大師,那時候送我一部,我還記得四冊,瑞成書局出版的《印光大師文鈔》,正篇兩冊,續篇兩冊,四冊,叫我認真去讀,認真去學習。我才了解印光大師一生十方供養全部做法布施,做為印送經論善書,這是我真正學到。我們這些年來,我們送的經論善書是沒法子計算,單單講《大藏經》,差不多我們也快送到一萬套,這都想不到的事情。當年我學佛買一套《大藏經》多辛苦,現在居然能夠贈送一萬套!

  壽命,這是從小人家給我算命、看相,都說我活不到四十五歲,壽命到四十五就沒有了,我今年八十三,超過袁了凡很多。這是真事情,不是假的。命裏沒有財富,現在財用自在,雖然沒有,但是心想事成,想幹什麽都不缺錢;沒有求壽命,壽命也延長。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這個諸位可以從聽我講經裏麵感觸到,你看我每年講經,年年有進步。甚至於你要細聽,月月都不一樣,這個有喜樂,法喜充滿。這就說明因果報應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輪回真有,不是假的。

  所以印光大師一生跟我們講紮根教育,他是把因果擺在第一,有道理。為什麽?我們看到古今有不少人,特別是在現前,有很多人確實開始真學佛,真的依教奉行。我們佛門有句諺語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就變質了;「學佛三年,佛化雲煙」,就沒有了。這是什麽原因?這是不知道因果,沒有在因果上奠定基礎。如果一開頭有很好的因果教育,我相信他始終不變,他就會有成就。不相信因果,學佛,你成為一個法師,成為一個大德居士,名聞利養會現前,這個時候如果你把持不住,很容易墮落。懂得因果,我們就想不是這一生,還有三途,來生怎麽辦?現前得一點受用,來生到阿鼻地獄,這是劃不來的事情,這一定要清楚,決定不能幹。

  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最好榜樣,一生他老人家堅持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堅持到底,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名聞利養現前,五欲六塵現前,一定要知道《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在這裏不能起貪瞋癡慢,你一起這個,就跟三惡道相應。貪的念頭起來,餓鬼道;瞋恨念頭起來,地獄道;愚癡,畜生道,這多可怕。所以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是好東西,佛法把這個東西稱之為財色名食睡,叫地獄五條根。你在這裏麵起貪瞋癡慢,你決定墮地獄。這些東西在人的一生當中又不能不要,可是時時刻刻要警惕著適可而止,決定不貪,不可以執著,這就對了,這叫修行真實的功夫。

  財,尤其是十方的供養,十方供養給你做什麽?給你做佛事的,不是給你享受的。什麽叫佛事?佛事是覺悟眾生。世間最大的好事、最大的善行,無過於幫助眾生覺悟。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他一生幹什麽?教學。我們用很冷靜的思惟來觀察他,他老人家一生,用現在的話來說,職業老師,他是這麽個身分。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一直教到老人家圓寂,七十九歲。所以經典上記載的有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一生沒有建寺廟,這我們要記住。可是他一生,他也很活潑,他並不固執,有些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他們自己有別墅、有園林,請他在那邊教學,他也很樂意,也接受。像竹林精舍、隻樹給孤獨園都非常有名。他也在那裏住了幾年,在那邊教學,可是教完之後,別的地方有緣他還是去,這個地方物歸原主。我們現在講,釋迦牟尼佛接受使用權,不接受所有權,他使用幾年不用了,物歸原主,這是對的。表現在生活上非常活潑,令人尊敬,令人敬愛。釋迦牟尼佛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教學非常成功。這是我們後人的典範,我們應當要這樣學習。

  近代的,在中國,因為中國地理環境跟印度不一樣,他們是熱帶,三衣一缽可以,在中國不行,中國有四季,那三衣在冬天不能禦寒。中國這些祖師大德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典範,特別是近代印光大師,因為他距離我們近。老人家圓寂是在抗戰期間,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就是親近印祖,淨土是印祖傳給他的。我跟他學習的時候,他非常謙虛,他說我隻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怎麽辦?教我學印光大師,跟他老人家學,做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所以我就認真讀老人家的書,現在在台灣《印光大師全集》精裝七冊,非常好,流通量也很大,各個地方都很容易能得到,真是一部好書。

 

  而印祖一生最大的貢獻,我認為就是他老人家提倡因果教育,這是近代所有法師跟他不一樣的地方。我這個發現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去講經。那一次在香港住了四個月,一九七七年,講《楞嚴經》。前麵兩個月住在九龍,倓虛老法師辦的中華佛教圖書館,這裏麵收藏了很多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書。我才曉得印祖將所有一切供養的錢辦了一個弘化社,就是佛經流通處。他們自己印書,自己有個印刷廠,印的書都非常好,校對很精確,看得很舒服。因為印祖是我們的祖師,老師是一再叮嚀要學印光法師,所以看到弘化社的書特別的親切。

  我拿到這些書首先看看版權頁,版權頁印的數量,發現有三種書,感到很驚訝,第一個是《了凡四訓》,第二個是《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三個是《安士全書》。這三種書,每一版都是在一萬冊以上。一萬冊、二萬冊、三萬冊到五萬冊,他都這麽印的。印了多少版?幾十版!這三種書都是這樣子。我把它幾十版一加起來估計一下,超過三百萬冊。老人家是淨宗一代祖師,印佛經沒有這麽大的數量,佛經的數量都很少,看印佛經的一版一千冊、二千冊。他這三樣書,這一版開頭就是一萬冊、二萬冊、三萬冊,這是怎麽回事情?我想了兩個星期,才想出大概因果教育重要。所以他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後人警覺到。

  我回到台灣把這三種書,我也學印經,就印了五萬冊,跟祖師差得很遠,印了五萬冊。那時候我印經也印得多,幾乎所有的供養全部拿去印經,但是所印的都是一千冊、二千冊、三千冊。這次這三種書在台灣就印了五萬冊,而且我每一種都講一遍,至少講一遍,有講二、三遍的。因果教育重要,深信因果,決定沒有邪思,決定沒有邪念,為什麽?果報不可思議。人有善心、有善念,來生一定好。尤其我們這一生終極的目標是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世尊為我們的教導,那個地方人都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常常想到,我們自己能不能修到上善?那上善的標準,印光大師可以說是近代一個最好的榜樣。特別是這三種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要多讀,要多講,為什麽?那是上善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因果教育,我們念佛決定得生。

 

  這個世間很苦,災難很多,不值得留戀。如果在這個世間還起貪瞋癡慢,那就錯了,違背了因果,給你帶來的是災難、是惡報,這又何必!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佛菩薩的教誨,祖宗的教誨,印光大師的教誨,紮根在《感應篇》上,在因果教育上,然後《弟子規》、《十善業》就踏實。如果沒有因果,我們的《十善業道》跟《弟子規》修得再好,名聞利養現前,五欲六塵現前,會變節,你把持不住,那就是古人所講的「義始利終」。開始的時候,你是有一股正義,到最後怎麽樣?最後還落在名聞利養裏頭,錯!這是什麽?這是缺乏因果教育,才會造成這種現象。所以我們不取,我們不能取義始而利終,我們必須有始有終。能夠說是義始而以智終就好,智慧現前,不能夠說是把名利來結束,這就錯了。

  我的大綱寫得很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可能要講三次,要講六個小時,算是一個小專題。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謝謝大家。
 


http://ft.amtb.tw/dv.php?sn=21-564-01&lang=zh_CN










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消災必先修福 修福必先消業障  

(第二集)2009/10/30  台灣高雄  檔名:21-564-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人不能沒有福報,一定要做一個有福報的人,「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所以修福比什麽都重要。修福一定要先懺除業障,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福慧雙修」,佛是把福擺在第一,慧擺在第二,這意思很深。為什麽先修福,不說先修慧?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相是福,你看他說這個話的時候,他把智慧擺在前麵,德相擺在後麵。可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他總是又把福報擺在第一,勸我們福慧雙修。這個意思很明顯,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智慧既然是本有,現在智慧為什麽沒有了?有,變質。變成什麽?變成煩惱。所以佛經上又說「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菩提變成煩惱,我們把煩惱懺除智慧就現前。所以在修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把修福擺在最前麵,修福,在中國人講必先孝敬父母,人孝敬父母就有福,不孝父母修什麽樣的福報都會落空。為什麽?孝心是自性裏頭本具的。所謂孝感天地鬼神,孝心自自然然就感動天地鬼神,天地鬼神敬重孝子,敬重孝道這不能不知道。


  由於清朝亡國之後,我們中國的社會一直到今天,沒有能夠恢複到正常的秩序,所謂是動亂不安。尤其是把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喪失,這一句話是過去立法委員胡秋原先生所說的。這是我們的前一輩,我跟他老人家有過一麵之緣,這個人是個才子。他分析我們這個國家社會,災難第一個因素,就喪失了民族自尊心,對於中華民族傳統,老祖宗的傳統失去信心,這是真正的危機。他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老祖宗傳給我們些什麽?傳給我們就是孝道。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少聽到人講孝道,這個社會上還有沒有孝子?孝子還是有,叫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印光大師一生,這是佛門的大德,淨宗的祖師,一生強調因果教育,超過佛陀的教育,他的話說得有沒有過分?不過分。我們常講這是過去的社會,不是現在的,受過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羞於作惡,不好意思做壞事。為什麽?做壞事那是一種恥辱不好意思。如果要懂得因果教育不敢做壞事,為什麽?怕報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個因果報應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一般人講那是真理,那不是假的,你心行不善肯定有惡報。

  古今中外也有不少人說,我曾經看到心行不善的人,他活得很好,又做大官,又發大財,哪有因果報應?這個事情有沒有?有,不但有還挺多的。這怎麽解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心行不善,造作眾惡,還在享福,這是他過去生中修得太厚,他的福報太大,這一生所造種種不善折福,把他的福報已經打折扣,雖打折扣他還有餘福,是這麽一回事情,這個我們要知道。他這個餘福享盡的時候,惡報就現前,不是不報,所謂是時候未到。時候是什麽時候?他過去生中修的福報享盡,那時候就到,這麽回事情。因果通三世,過去生中你曾經做過國王、做過大臣、做過大富長者,這一生呢?這一生你已經降得很低,這是什麽?餘福。可是細心去觀察、去揣摩那種習氣還在,過去生中的習氣還在、還有,很冷靜細心去檢點、去觀察能發現。還有一種這一生又貧又賤,貧是沒財富,賤是在社會上沒地位,這人怎麽樣?好人,孝子,肯幫助別人依然受貧窮。做好事應該有好報?這種狀況古大德告訴我們,過去生中造的大惡,這一生當中心善行善,已經把他的惡報改善了很多。他還有餘罪還沒有完全消除,要等他呢?等他餘罪、餘殃消除之後,福報就現前。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我們今天這一生當中,真的是符合聖人所說的標準。我們的心善,我們的思想善,我們的言行善,為什麽我們還受苦報?這就明白了。我們現在修的善還不夠,認真努力把我們過去世的餘殃,早一天化解福報就現前。福報現前,古人又有一句話說得好,「福至心靈」,人福報現前的時候突然智慧就開,人就聰明,所以福至,福報要現前心就開,這也是真的。這就是說明,在佛經上說明的,智慧是你自性裏頭本有的,你修福積德,把你的業障逐漸化解,解凍,你自性裏麵的智慧就往外麵透,就這麽個道理,所以福至心靈。在我們現前的社會,因為我們疏忽祖宗的教誨時間太長,受西方人的價值觀、文化的衝擊太深,現在想回頭,也有意思真正回頭,心裏頭有疑慮,有懷疑、有顧慮,我這回頭依老祖宗的真行嗎?老祖宗東西真能夠超越科學嗎?這些問號擺在心上,把我們的信心又衝淡。所以我們不但在力度上不夠,信心上都有問題,這是我們講到改過自新、修積福德的障緣,我們必須要知道。

  怎樣才能把這個障緣除掉?那就是要多多的接觸傳統文化。多讀古人的典籍就是多接受祖宗的教誨,這就對了;多接觸佛菩薩的教誨,我們每天學習經教,不離開佛菩薩。也許有些同學說我也很想做,可是有懷疑,信心不能夠堅定。這樁事情我們可以理解,許多人都有這個現象,這就是疏忽的時間太久,至少四代到五代,現在要找回來有一定的難度。再看這個社會,跟著科學、跟著西方文化走的人太多;回過頭來走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人太少!所以你看到這個現象,你的信心生不起來,你產生懷疑,這是我們能夠理解的。那要怎樣?有兩種方法,一種佛法講的,善根深厚的人容易回頭,善根深厚的時候他能聽話,他知道感恩。你教他怎麽做,他隻要相信你,他一點都不懷疑,他就真幹。往往這種人成功很快速,善根深厚的人有福,這有大福報。另外一個方法,我沒有這個善根,像我自己就是沒有善根,那用什麽方法?比較,東西方的東西我都接觸,我比較,這比較之後,這心裏就有數。

  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沒有改變過,這個現在一般人講不合科學,為什麽?它沒有進步。西方東西日新月異!譬如學校念教科書,中國古時候私塾念的書,幾千年不變,就是那麽幾本標準的教科書,《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這一類東西,小學生必讀的。看看外國學校的教科書,五年就換新的,五年又換新的,與日俱進,我們覺得這個好,中國人怎麽能趕得上?可是你細心要想一想,永恒不變的那是真的,常常變,靠不住,那就不是真理,真理是永恒不變。中國東西,諸位要曉得,《弟子規》、《三字經》能夠拯救世界;外國東西天天在換,救不了世界。人生病,咱們中醫五千年不變,它能治病,它能把病治好;西醫隨著科學進步,不斷在更新設備,所以新的一些觀念,它治不好病。這個地方,從前李老師、方東美先生常常提醒我,你相信五千年的,你還是相信三百年?西方科技隻有三百年,中國傳統文化有五千年,你相信哪一個?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智慧太稀有了。所以從這一點,我們有理由建立信心,對於傳統文化、對於佛法的經典再不懷疑。

  所以佛在經上有一句話說,疑就懷疑,懷疑聖教是菩薩第一個障礙,最嚴重的障礙,所以他把它列為根本煩惱。諸位要知道,根本煩惱是貪瞋癡慢疑,那個疑不是普通的懷疑,是對於佛菩薩聖教的懷疑,你對這個懷疑,你不但不能證果,你連開悟的分都沒有。為什麽?你不是很認真的去學習,你帶著有疑問。佛法是準許你有疑問,疑問要用智慧來解除,所以說破迷開悟,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佛法不是不準你懷疑的,但是對老師、對佛菩薩要有信心,老師會教你悟入,會幫助你斷疑,你一定要相信。疑可不可以講清楚、講明白來給你聽?能,但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什麽?理太深,跟你講你不懂;事太複雜,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就能講清楚。要怎樣才能夠真正聽進去、聽明白、聽懂?要清淨心、要恭敬心、要真誠心,你才能夠聽得進去,你才能夠聽得懂,聽了之後有悟處,把你的疑惑破除。那我們跟個老師學習,對老師懷疑,對所學的經教懷疑,那是一輩子都不能入門。你很用功去學習,學的一些什麽?學些知識,佛教裏麵所講的知識不是智慧。所以這是佛法的難處,它難在這個地方。

  那佛法要怎麽樣學法?要持戒、要修定,也就是佛法必須把這個心定下來、靜下來。你看《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心、平等心,平等就是定,不動就平等,一動就不平等。用什麽方法修清淨、修平等?戒律就是方法。所以持戒你就得定,得定才能夠開智慧,豁然大悟。現在的人大多數心浮氣躁,連學校的學生都不例外,我在外國看過很多大學生,我也偶爾應邀去上幾堂課,資深的老教授告訴我,「法師,你到課堂裏麵上課,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分鍾。」我說「為什麽?」「十五分鍾之後,他們浮躁的情緒就起來,聽不進去。」我說「那你們怎麽上課?」「十五分鍾之後講講笑話,不談正經東西,是這麽上課的。」這是現實的現象一點不假,所以現在學校能學到東西嗎?能學到。學生也很用功,學什麽?學技術。他為什麽要學這個?學了將來畢業出去的時候,他可以找到工作,他能賺錢。不但沒有智慧,我們通常講的知識也沒有,隻是技術,他重視技術。所以科學技術,科技這是很熱門的。我們必須把現代這個社會弊病認識清楚,然後回過頭來想想自己。

  所以印祖教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起?從深信因果。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就是教導我們明了因果,因果通三世!佛法裏麵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的享受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這個因是前世修的,前世修的因,這一生當中得果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來生是什麽樣的果報?我這一生的思想、言行、造作,這都是造因。如果你的因善,那來生的果報就殊勝;如果我們心行都不善,那來生很可能就三途受苦報去!懂得這個道理,我們這一生當中,無論受到什麽樣的苦難,自己怎麽樣?甘心情願接受,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麽?知道自作自受,前世沒修得好,我應該受。為什麽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我就又造罪業,來生恐怕還不如這一生,那就真的是錯了!受什麽樣的委屈,受什麽樣的災難不怪別人,怪自己過去生中疏忽,沒好好修。而在這一生當中,確實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遠離,不善的行為也都疏遠,一心向善。善是什麽?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常常想到我應當怎樣幫助別人。自己無論受什麽樣的苦難,還能承受得了,那就很快樂!時時刻刻想著利益別人。

  特別是學了佛法,學了佛法才知道,我們對別人、對社會最大的利益是什麽?最大的利益是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回頭。從哪裏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覺而不迷,從一些違背倫理道德上麵回頭,認識倫理道德,明了倫理道德,熱愛倫理道德,這就真的回頭。回頭是善,果報無比的殊勝,努力修善所謂是隻問耕耘,莫問收獲,收獲是自然的。我們努力行善,並沒有得到明顯的善報,我們也非常快樂,為什麽?不求果報。那不善的遭遇到,那是消業障,好事情!我功德是積功累德,我的業障是天天在消,這怎麽不是好事情!業障消盡福就來,福來了怎麽樣?福來了不享,希望把自己的福報給眾生去享受,那你福報就更大了。更大是什麽?更大就是廣利眾生,利益廣大的眾生。

  這世間有沒有這種人?有,學佛的人裏麵很多。在我們中國,有個很著名的人範仲淹先生,他也是佛教徒,宋朝的宰相。一生過著清寒的生活,把他自己豐厚的俸祿,諸位看看《古文觀止》裏頭,有一篇文章叫「義田記」,就是記載他老人家的行業。他把他的財富,你看一個人養三百多家,這些貧苦的人,他真做好事,像開救濟院一樣,照顧三百多家。他鄰裏鄉黨附近的那些小孩,家境很窮,小孩有智慧能念書的,他辦義學,辦學校供吃供住,為國家培養人才。一生做好事真有好報,他五個兒子,他自己做宰相,五個兒子裏麵兩個做宰相,你看看他一家出了三個宰相,真不容易;還有一個禦史大夫,像我們現在的監察院長;另外一個大概是做到省長,地方官員。這個家族一直到今天都不衰,你們到蘇州去看看,範仲淹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實在是難得。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回到老家住在實際禪寺,範先生的後人到實際禪寺來看我,提到他們家裏修家譜,我非常歡喜,太難得!這一家人是我們現在人的榜樣。帶了一本家譜給我看,我對範先生是非常景仰,我就問他,「這家譜要好好流通,你印多少本?」他印了一百本。我說「怎麽印得這麽少?」成本很高,一本大概要一百多塊錢。所以我告訴他「要多印,要普遍流通,送到學校圖書館收藏,祖宗是大德!」所以真正明白因果的人,人家是為千年萬世的子孫來著想,不為一世。範先生死的時候連棺材都買不起,你就想想這個為人,錢全都做好事,都幫助別人。他是真幹,一家人都幹,子子孫孫後代都幹,孝悌傳家遠!這是中國傳統文化。

  所以印光大師極力提倡,現代人從哪個地方把我們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從因果,深明因果。所以他老人家提倡《了凡四訓》,提倡《太上感應篇》,提倡《安士全書》。對《安士全書》的讚歎,是讚歎到了極處,他說近一個世紀,一百年當中這是第一部奇書。把這個業因果報講得淋漓透徹,你要是認真去讀它,一生受用不盡。從我們現前本身來設想,你身心健康,你不會生病,你家庭和睦;再擴展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這功德利益多大!「弟子規」,儒家的,「盡人事」也就是盡孝道,儒家的典籍非常豐富,完全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要是百分之百的做到,這個人就是儒家所稱的聖賢,聖賢的教育。能真正把《弟子規》做到,像四書五經十三經,你才真正能看得懂;如果你沒做到,你看不懂。做到了你就看懂,為什麽?你入了聖賢的境界,聖賢的言論,哪有不懂的道理!十善業是佛菩薩大慈大悲、大行的基礎,普賢菩薩的大願,文殊菩薩的大行,要從這裏開始,從十善業開始。十善一展開,一鋪展開在大乘教裏頭,菩薩八萬四千細行,是十善的展開;菩薩無量無邊的行門,歸納起來就是十善,所以這個諸位要知道。儒家聖賢的細行也是很多,但是歸納起來,就是《弟子規》裏麵講的,一百一十三樁事,所以我們決定不能把它看輕。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不從這個地方紮根,就像種樹一樣這是根本,不在這上下手,那個樹永遠活不了,為什麽?它沒根。在中國過去無論是儒、是佛、是道,幾乎都是共同紮這三個根,不分彼此相輔相成。我們怎麽能疏忽?

  災真的消,福就來了,不要求福,福自然來。為什麽說福就來?福是自性裏麵的性德,災是障礙、是煩惱,煩惱放下性德就現前。《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相就是福,統統現前!我們今天智慧不能現前,德行不能現前,相好不能現前,就是因為有災、有難。在個人身上這就是病苦,煩惱、習氣,疾病纏身,這都是災難的現象。大陸有一位彭大夫,彭鑫,我在光碟上看到他兩次的講演,一次在青島、一次在唐山,他講「疾病與德行」,講這個題目講得好!如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你都能夠具備,你就百病不生。他講的我相信,我完全能理解,縱然身體有病不需要治療,也不需要吃藥,隻要好好在德行上去修,病就自然好,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會生病全是業障,所以佛家講貪瞋癡為三毒,裏麵有貪瞋癡,有三毒外麵就會有感染,就是疾病的感染;裏麵沒有三毒,外麵什麽樣的病毒,你遇到了都不會感染,這話很有道理。他這兩篇講演值得我們看,我還囑咐同學至少要看三十遍,為什麽?三十遍看完之後你印象深刻,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會檢點,你會保持你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家庭就和睦,這個利益多大!所以彭大夫這兩篇講演,在佛法裏麵講這是法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我們能不能修?能,我們能夠把這光碟多做幾片,多送給親朋好友,這兩種布施我們也做。現在做光碟成本很低,彭醫生的光碟它是沒有版權的,他說得很好,他是個醫生,醫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一切人都不生病,各個健康長壽,這是他的願望。

  所以災消福自然來,這個來的時候就太好了,「天清地寧人和人長壽」,你說果報多殊勝!天時清明,天災我們今天講的自然的災難,日月清明,我們地也寧,地上水災沒有、風災沒有、地震沒有,這怎麽回事情?這是因為人和。這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起心動念人知道,什麽人知道?心地清淨的人知道,這個諸位要懂得。現在你們的心念我不知道,我的心念你也不知道,什麽原因?我們都是心浮氣躁,感覺失掉不靈。所以修定,修定的人知道,為什麽?他心清淨,他不浮躁,所以別人起心動念他有波動的現象,他能接收得到,就這麽個道理。可是我們從科學實驗,江本博士的實驗水知道,水不浮躁,水清淨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它能夠接收到,這個波動它能接收到。這個實驗做得很成功,從他這個科學實驗,證明佛在經上講的沒錯。所以我們就聯想到,花草樹木這些植物知道,我也做了十年的實驗,這十年的實驗做什麽?我們種有機的蔬菜,蔬菜是植物,我們種了很多果木樹,水果樹這也是植物。我們跟它溝通,用佛法的方法跟它溝通,這些樹木花草長得非常好。蔬菜有小蟲吃,水果有鳥吃,那怎麽辦?我們跟那些小蟲、跟小鳥也溝通,發現呢?發現它們跟我們很配合,我們做朋友。我們種的果木樹,一定指幾棵樹長的水果,小鳥可以去吃;沒有指定的,它們不能吃,要留給我們。它們遵守約定,我們很感激,我們愛護它、照顧它,它也有回報,它照顧我們,它也愛護我們。菜裏麵小蟲也是如此,我們在菜園辟出一個角落,那個地方我們也很認真去種植,專門供養小蟲,所以它們去吃,都集中到那一塊去吃,隔壁的菜它都不會碰的。所以我們感覺得現在跟小蟲、跟小鳥相處,非常好處,它們很守信用,咱們叫誠信,它們能做到。

  既然這花草樹木有靈性,我們心裏想的東西它能接收到,人哪有不能接受的道理?人就是心浮動,煩惱習氣妄念太多,所以把這個能力障礙,不是沒有,是障礙。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知道,我們起心動念鬼神知道,就是這麽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別人起什麽念頭我們就知道。這叫什麽?叫他心通,六通裏麵的他心通。對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都知道,那叫宿命通,所以修行修什麽不能不知道。淨土宗的修行,標準一定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經題說得很清楚,「清淨平等覺」,這就是我們修學的方向,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所希求的果報也在經題上,「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德,清淨平等覺是因行,修因你就能證果。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行,第一德;莊嚴是美好,沒有一樣不好,圓滿的福報叫莊嚴,你找不到缺陷,這個不能不知道!

  在認識上首先我們要明了,「禍福同源自性」,順了自性就是福,迷了自性就是禍,禍福都是從自性來的,它是平等的,它沒有差別的。那我們修福,看人家在作惡,會不會有嫌棄的心理?沒有。為什麽?知道平等的,他走的方向走反了,違背了自性那就是災難。學佛的人,《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為我們做了一個榜樣,這在教科書裏麵,經典是教科書,是稀有難得的。這是早年五十八年前,方東美先生講給我聽的,他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它這部書的編輯編得太好,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這種教科書真的是稀有,圓滿的理論,周密的方法,還做給你看。他是完全用平等心、用真誠心、用大慈悲心,來看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這叫菩薩,這叫真正覺悟。不是看到好人歡喜,看到惡人討厭,不是,他是平等心。為什麽?因為他知道禍福、善惡、染淨都是同源,都是自性生的,自性怎樣?「性本善」。諸位要知道,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圓滿,這個善能生萬法!

  現在的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之間隻有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用我們中國人來說,那就性本善,這三樣東西是自性。他把自性說出三樣,一個是能量,能場是科學名詞,第二個物質,第三個信息。實在講這三樣東西,跟佛法講的阿賴耶是相同,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它的能量;第二個見相,也叫做轉相,就是它能夠轉變,就是信息;第三個境界相,就是物質。佛在三千年前給我們講阿賴耶識,也是講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其實是一樣東西,就是自性,自性裏頭沒有東西,可是自性裏頭有這種能量。惠能大師明心見性,性是什麽樣子他說出來,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是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現在還是清淨,它永遠不變的,它真的是清淨,一絲毫染汙都沒有,而且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佛法裏麵講真假,標準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凡是有生有滅的就不是真的,這假的。你看人有生老病死這不是真的,樹木花草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全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麽東西是真的?自性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所以他講清淨,他講「本不生滅」,他講「本無動搖」,這都是科學家裏麵講的能量,場能,我們說能量,這是真的永恒。能大師又說「本自具足」,這就是科學講的信息,我們講的精神世界。本自具足,你看水它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這都不是信息嗎?本自具足。第三個就是物質,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物質現象。所以你要知道,所生的萬法裏頭,任何一法都具足圓滿的信息,都具足圓滿的能量。

  所以佛講一微塵,我們前麵學過的《妄盡還源觀》,都講一微塵,微塵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質裏麵最小的,現在科學家講基本粒子,像誇克跟這個相接近,這樣東西肉眼看不見,在高倍的顯微鏡之下才看見。你要知道它裏頭有圓滿的信息、有圓滿的能量。佛說得好,就是那一微塵它有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能夠出生整個宇宙;第三個是含容空有,它包虛空,它包萬有。就是那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統統如是,無論在信息、在能量,它都是交融、圓融的,所以它起感應道交。我們一個念頭無論是善念、是惡念,念頭才起已經周遍法界,跟法界裏麵,善念與善的境界相應,惡念跟惡的境界相應,這講十法界,善念的時候跟四聖法界相應。染念跟六道輪回相應,起個善念六道裏頭三善道相應,起個惡念跟三惡道相應,它是一體的,它不能分的。一切微塵皆如是!所以這是我們要認識的,這叫做本善。問題就是隨緣,「隨淨善緣」那是福、那是吉,「天清地寧人壽」。如果隨惡緣,隨染緣、隨惡緣就是禍,就是凶,感應那就是「天災地變人禍」。我們要想消災免難,懂得這個道理就行!我們做的三時係念的佛事,我常講那個消災免難是治標,不是治本,怎樣治本?我們隨淨緣、隨善緣就是治本,感應的什麽?天清地寧人長壽,福報就現前!我們的心好,我們的言論好,我們的行為好,我們居住的環境山河大地都好,什麽災難都沒有,我們要在這裏建立信心。

  然後我們起一個不善的念頭,馬上就要曉得我們在製造災難,我們起一個貪的念頭,貪是水災。起這個念頭立刻就能警覺到,我給地方帶來水災,我在製造水災;起一個瞋恚的念頭,我給這個地方帶來火災,溫度上升是火災;我起一個愚癡念頭,是帶來風災;我怨天尤人不平,老天不公平,社會不公平,這是什麽?這地震。我們能有這個警覺心,把這些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行為,統統能改正過來,我們居住這個地方叫福地。為什麽?沒有這些災害,地水火風、地震統統沒有,這叫地寧。善會感善的感應,我們這個地方決定是花草樹木茂盛,五穀豐登,人心感得的。這是佛法裏麵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的環境,環境是依著我們的心、念頭在轉,正報就是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我們念頭要是惡沒有一樣是善。所以善跟不善都不是真的,是在自己起心動念,這太重要!

  佛在經裏麵有一段話講得很好,我們學佛的同修必須要認識,這些話是有一點深度,可是我們天天在學經教,我相信並不難懂。「真如界內」,真如界內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絕生佛之假名」,生是眾生,佛是佛菩薩,這都是假名,《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就這個意思,要曉得這些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些名字從哪裏生的?是從一切眾生迷了自性,從分別執著裏頭生出來。我們學佛學了這麽多年,佛菩薩在經典裏麵常常告訴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回歸自性,那就是回到真如界內。回歸自性還有沒有眾生?還有沒有佛?沒有!所以那叫清淨平等覺。這些假名在哪裏?假名隻是在六道裏麵,六道裏麵有這些假名,被一切眾生嚴重的執著,以為是真的,不了解事實真相。四聖法界裏麵也有這些假名,但是他們已經不執著,這就比我們高明,他知道名是假名,相是幻相,對於名跟相都不執著,所以他們的心清淨平等。

  第二句講「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自性是平等的,自性是清淨的。你看六祖見性的時候「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就是平等。這是教我們常常看一切眾生,看一切萬法,要能看到它的真相。真相是相有體無,知道一切萬法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誰?自性就是自己這一定要知道。佛法裏麵講依報跟正報,正報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全叫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那正報,正報是意念,我的念頭是正報,身體還是依報,這個道理你要是懂得,那你得的利益就太大。為什麽?你希望健康長壽,希望不衰老,老而不衰,你就曉得你的意念,你的意念要是年輕,你身體就年輕;常常想老了你形相就衰老,為什麽?相隨心轉。你看中國人,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黃帝內經》,要從《內經》的講法,大概十歲叫小,小孩十歲;二十歲呢?二十歲叫少;三十歲叫青,青年,二十歲是少年,三十歲是青年,四十歲是壯年,五十歲就老年。中國人五十以上都稱老人,男子稱老先生,女子稱老太太,五十歲就稱老。在我們佛門還有這個規矩,五十歲以上的出家人都稱老法師。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三十三歲,我們常常跟著一些老法師,白聖老法師、道源老法師,他們都是五十幾歲,我們都尊稱他為老法師,老人!六十歲叫花甲老人。

  佛講的這是六道裏麵的現象,特別講的是人道,他有這種執著。如果你能把我放下,《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不就是無量壽了嗎?你就證得無量壽!所以學佛的好處利益說不盡,你就是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宇宙人生一切萬物知道它真相,它從哪裏來的,究竟怎麽回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在裏麵可以受用,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你就變成佛菩薩的享受。佛菩薩有享受,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叫造業,你就有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稱它作淨業,沒有任何副作用,善惡二邊都不沾,不但善惡沒有,連染淨都沒有,這要知道。善惡二邊沒有了就四聖法界,但是四聖法界裏頭有染淨,染淨都沒有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我們人雖然身體還在此地,你享受的是什麽?是一真法界的享受。那這種享受別人不知道,別人沒有你這個境界,別人不知道。誰知道呢?跟你有同等境界的人他知道,比你高的境界的人他知道。你雖然在六道裏頭,可是你的享受是一真法界。所以我們懂得,諸佛菩薩、像祖師大德,他們到這個世間來應化度眾生的,我們看到他好像跟我們差不多,實際上不一樣。特別是釋迦牟尼佛的示現,他老人家示現,你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他享的是什麽?他享的是一真法界的受用。那我們怎麽能跟他相比?我們看到他很辛苦,好像物質生活條件太差,人家享的是最高的福報。

  經上說「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也」,這是教我們修什麽?修平等心。如就是真如,魔界是真如自性裏麵現的相,佛界也是真如自性裏現的相,體是一個,不是兩個,相不一樣,用也不一樣,報也不一樣,體是一樣,總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於是我們對佛禮敬,我們對魔也禮敬這是真的,佛教導我們,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禮敬諸佛裏頭沒有講魔,這諸佛裏頭有過去佛、有現在佛、有未來佛,你相不相信?相信。我們是不是未來佛?是!魔是不是未來佛?也是,那不就對了嗎?所以禮敬可不能分。妖魔鬼怪我們的禮敬都要跟對佛的禮敬相等,這就對。為什麽?他是未來佛,他本來是佛,《華嚴經》上佛常講的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裏頭包括魔界。所以稱讚就差別,你看稱讚,「稱讚如來,禮敬諸佛」,名字不一樣,佛是從相上講的,如來從性上講的,從性上講的我們對佛讚歎,對魔就不讚歎,你看差別在此地。恭敬是一樣,不讚歎他,因為他做的是不善,他是違背了性德,我們不讚歎他,但是要恭敬他,還得要供養他。所以供養不分,禮敬不分,隻有讚歎有分別,這裏頭都很有道理,很深的意思在!

  為什麽?「魔是修惡之極,佛是修善之極,善惡不同,其性一也」。這個性是宇宙萬法的本體,性是宇宙萬法的本體,所以宇宙萬法裏頭善惡不同、染淨不同,其性一也,這就是性本善。所以它的善字裏麵包括善惡、包括染淨,這個意思就深。回歸到我們行德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該怎麽做?能夠隨順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個高,這個超越!至少超越六道輪回,你到四聖法界。這三句話在佛門叫三皈依,覺而不迷是皈依佛,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回過頭來我依靠佛陀的教誨,依靠佛陀指導的原則。覺就是佛,覺就不迷,迷了是凡夫,覺了是佛。第二句是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與自性完全相應;邪是與自性相違背,邪知邪見是凡夫。正知正見是佛菩薩,正知正見的標準在哪裏?經典。我們常常讀誦經典,就是親近佛菩薩,這個很重要;學佛如果不去讀經典,那你雖然學佛,你不親近佛菩薩。佛菩薩現在不住世,他的教誨全在經典裏頭,展開經卷那就是跟佛菩薩麵對麵,接受他的教誨依教奉行。經典上教我們做的我們就做,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就不做,這是真正學佛。修正我們錯誤的知見,經論就是正知見。

  第三句叫皈依僧,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淨而不染是清淨。我們對於出家人不管他修不修,修得怎麽樣,這個我們不必去理會,他是個真修的,還是假修的,都與我們不相幹,我們修自己。他對我們呢?他對我們有很大的作用,什麽作用?提醒我們。你看出家人衣服一穿,你一看到他你要想到什麽?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不要去想他,你想他你就造罪業,你想自己是無量功德。他對你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他提醒我,沒有這個形相我就把它忘掉,我看到這個形相就提醒我,所以這個形相也是不可思議。由此可知,我們修行能不能成就不在外緣,在自己。外麵一看,佛像提醒我們,經書提醒我們,經書一定要讀,一定要求解,要理解,要依照經書裏麵所講的,修正我們的錯誤思想行為。出家人這個形相,一看到這個樣子馬上提醒自己。所以那個出家人縱然他做種種不善,將來墮阿鼻地獄,但是他是我的好老師,他提醒我,知恩要報恩!所以學佛要依靠智慧,不能依感情,依感情就會做錯事情,害自己也害別人。你看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所示現的,那就是最好的典範,我們永遠要記住。所以我們要修福,頭一個要修自己,自己沒福,這一家也沒福,我們這個地方也不能有福。

  所以有這種認知,「性以不變為義」,什麽叫性?性是永恒不變。「上極諸佛」,上麵到諸佛如來。「下至微細生物」,這個微細生物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為什麽?隻要是物它就是生物。我們今天講有機的,有機就是有生命的。為什麽?它有信息,它確確實實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它分不開的。你看佛講一粒微塵,微塵裏頭有能量,微塵是物質,你看它裏頭有圓滿的能量,它有圓滿的信息。所以我說它是有機的,它是活的,活生生的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所以它才跟著我們念頭產生變化,我們念頭淨它就淨,我們念頭染它就染,我們念善它就善,我們念惡它就惡,就這麽個道理。在我們身體就整個身體的細胞,要知道細胞是分子造成的,那分子是原子造成的,原子是核子、電子造成的,再分析那就到基本粒子、誇克,那就是我們佛經講的一粒微塵,就是那一粒微塵裏麵,就具足圓滿的信息、能量。那我們人這個身體是什麽東西組成的?就是這個基本的粒子,就是佛家講的一微塵,許許多多微塵排列成這麽個形相。每一粒的微塵,就是每一粒的基本粒子都有圓滿的能量、圓滿的信息。所以你一個念頭全身起變化,這要懂得。

  「品類萬差,莫不本乎一性」,宇宙之間這些萬法,能大師講「能生萬法」,這一切不止一萬,不曉得有多少?無量無邊,這個千差萬別的品類,但是統統是一個性,統統是一個自性。「迷之成生死,悟之為涅盤」,涅盤是不生不滅,悟是什麽?悟是見性,迷是凡夫,覺悟了是佛菩薩,明心見性!迷悟雖然不一樣,「其性本一,是宇宙萬法之本體也」,宇宙萬法就是從它變現出來,它是宇宙萬法的本體,它是我們自己的真性,禪宗裏麵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什麽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本體是本來麵目,自性是本來麵目。所以我們「隨順性德」,性德是什麽?在我們中國老祖宗給我們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那就是性德;在佛法裏麵講的,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是性德。我們能夠隨順身心健康,不會生病。

  彭大夫告訴我們養生之道,隨順性德,「仁慈養肝」,你不必去吃什麽鈣片什麽東西用不著,那個東西有副作用的。怎樣養肝?仁慈,沒有條件關愛別人、關懷別人這是仁慈,仁慈養肝。「正義養肺」,什麽是正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是正義。正義的人肺好,仁慈的人肝好不會出毛病的。「禮樂養心」,禮很重要,人不能沒有禮貌,中國古人從小就學給人作揖,現在講鞠躬九十度。日本人這是從中國學去的,我們中國人現在忘掉了,日本人現在還有。禮樂都是養心的,讓你自己能夠法喜充滿,我們中國諺語有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禮樂是讓你從內心裏麵的喜悅往外麵透露。從哪裏來?從學習聖賢的教誨。你看《論語》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學聖賢之道,習是什麽?習就是禮樂,表現在外麵是禮,表現在你內心是樂,身心快樂。「智慧養腎,誠信養脾胃」,這是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你把這五個字做到,你的身體就好,你就不會有病。縱然有病,你真能把這五個字做好,你那個病自己就會好,不必找醫生,不必吃藥,就能恢複健康。

  反過來你要是違逆性德,「怒傷肝」,你要發脾氣你的肝就有問題;「悲惱傷肺」,你肺就有問題;恨,仇恨傷心,你的心髒就有問題;煩惱、恐懼就是你身心不安,傷腎;怨天尤人,什麽事情懷疑,這個傷脾胃,你看看。所以我們要想自己身心健康,你把倫理道德做好你就得到,這個得到之後,你的心態、心情、心理、生理完全恢複正常,正常就是最健康的。毛病都是出在不正常!你說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多好,它管用,不是不管用,你現在就是怎麽樣去求升官發財,你身體不健康還帶痛苦。所以,真正的幸福美滿、健康快樂,都在古聖先賢的教誨裏頭,都在佛菩薩經典之中,我們好好的去學習,你統統都能得到,這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http://ft.amtb.tw/dv.php?sn=21-564-02&lang=zh_CN












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消災必先修福 修福必先消業障 
 
    
     (第三集)  2009/10/31  台灣高雄  檔名:21-564-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我們接著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話的意思,人不能沒有福報。學佛,佛菩薩、祖師大德在一開始就把福慧雙修告訴我們,是福慧,不是慧福,也就是福要放在前麵。在佛門裏麵,過去寺院庵堂,無論是出家在家,因為過去在家人也可以到寺廟去掛單,到大的寺廟發心去做義工,可以在寺院裏麵長住,寺院有內院有外院。老和尚開導大家一定是勸大家先修福,沒有福聽經也聽不懂,也不會開悟,修行功夫也不得力,你看福報多重要。福報一現前,心就靈了,聽經會開悟,修行會證果。所以《阿彌陀經》上佛都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看善根、福德少的人都不能往生。善根,你既然肯進佛門就是有善根的人。善根是關於信,你真正相信,對佛有信心,這個人有善根,可是修行得一定從修福開始。人有福了,我們常講你的家就會有福,家和萬事興,你居住這一方土地就有福,所以就變成福地。福地從哪裏來的?是從福人來的,你看關鍵都在人,人要沒有福,地就沒有福,人有福地就有福。

  所以前麵我們已經在一起討論過兩次,今天是第三次,上一次講到修福要斷惡修善,要真正發心懺悔業障。我們之所以沒有福,福報不能現前,智慧不能現前,主要的就是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業障。過去今生所造作一切不善的業,這個東西障礙了我們。障礙之後產生什麽?就產生了貪瞋癡,人有貪瞋癡哪裏會有智慧?哪裏會有福報?所以佛法教我們「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戒、定是福,慧是智慧,貪瞋癡放下了,福德、智慧就現前。中醫給我們講養生之道,都不例外,前麵說過,我們在此地再重複一遍,因為它太重要了。中醫建議我們,決定不能發脾氣,遇到什麽樣的挫折都要修忍辱,不發脾氣,為什麽?發脾氣傷肝。你發了一頓脾氣,你對別人的傷害少,這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常講,對別人傷害是三分,對自己傷害是七分,這個帳你好好算一算你就不幹了,自己吃虧太大了。所以肝病從哪裏來的?肝火太旺,就是發脾氣,從這來的。悲傷,悲傷也不能過分,父母之喪這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還是有節度的。所以禮,禮就是有節度,不可以太過分,太過分的時候會傷害你的身體,你身體受了傷害,你的父母心也不安,那也是不孝。所以悲惱傷肺,肺炎、肺癌都是從悲惱,有關係。仇恨傷心,你恨別人,別人當然也很難過,可是你自己先把心髒搞壞了。所以心髒病與這個有很大的關係。煩、恐(恐怖)傷腎。懷疑、怨天尤人傷脾胃。如果我們要想我們身體健康,五髒六腑不會有毛病,你就記住,不怨天尤人、不煩、不恐、不再恨人、不再惱人、不再發脾氣,你看看這是中醫給我們講的養生之道。如果你能夠積極那就更好,積極是什麽?修養道德。所以中醫也說仁慈養肝,這個我們要記住。仁是什麽?無條件的慈悲,能夠關懷別人、憐憫別人、幫助別人,好事。正義,一個人正義感,這養肺。禮樂養心,心髒健康。智慧養腎。誠信養脾胃。你看仁、義、禮、智、信,你能把這個做到,你的五髒六腑就健康,不會生毛病,所以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你自己認真去做,決定有感應,縱然五髒六腑有病,我們肯依照這個原理原則去學習,那個病自然會好。

  所以醫療、醫藥起作用不大,一個人的心理作用太大。佛在經上常講「境隨心轉,相由心生」,你看這個相,我們這個表相,不僅是指相貌,體質也包括在內,與我們的情緒、與我們的心態關係太大了。人先要心健康,身體哪有不健康的道理?心裏頭要有了疑惑、有了問題,一切病它就發作,就生起來了。所以佛常常教導我們,教導我們的話,我們聽得也很多,也是變成佛門裏麵的口頭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誰不知道?知道是知道,真做到了沒有?就像白居易做杭州太守,到西湖去玩,去向鳥窠禪師請教,他遇到禪師,禪師住在樹上,樹上搭了個小蓬,像鳥窩一樣,他就在那裏修行。他向禪師請教,問他什麽是佛法?禪師告訴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這幾句話三歲小孩都知道。禪師回他一句話,三歲小孩雖然道得,就是他能說得出來,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這個話就點頭,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在佛門也是如此,三歲小孩也知道,可是八十老翁做不到,他要做到,他就成功了。

  所以「隨順戒定慧」,戒定慧是倫常道德,中國人講倫常道德,它的結果就是天清,「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我們今天講的是這個地區自然災害就不至於發生,為什麽?這個地方的人是修養道德的。息滅貪瞋癡地就寧了,地寧,不貪就沒有水患,不瞋就沒有火災,不癡就沒有風災,不傲慢就沒有地震,這些話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上講的,為我們說明這個世間災害是怎麽發生的。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發出呼籲,也讓全世界的人都在那裏擔心,擔心什麽?地球溫度每年都在上升,上升的幅度愈來愈大,科學家警告我們,如果上升攝氏四度,這個地球就有大災難來了,我們一般人沒想到。什麽災難?很多的物種會在地球上消失,地球生態的平衡就有嚴重的破壞,對我們人類的生存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五穀雜糧要是減產,我們就要受饑餓的災難,科學家給我們提出來的糧食危機。

  今年的冬天中國北方是個暖冬,這也是不常見的,就是溫度上升了。損失,東北的小麥是全世界產量最高的地區,報紙上報導,今年產量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你說這還得了!小麥為什麽這樣大量的減產?溫度上升,它必須在寒冷的冬天,才有大量的豐收,所以溫度變化對我們生活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地球溫度為什麽上升?科學家為我們指出,我們工業排出的廢氣太多,二氧化碳,所以全世界都在呼籲,我們要減少排放量,我們聽了真是哭笑不得。科學家他們研究的是一種物理的現象,從這方麵去研究,得到這種數據,他疏忽了心理。心理是什麽?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心浮氣躁,肝火太盛,脾氣太大,他沒想到這一點。我們學佛的人深深能體會到,因為佛講了,不瞋就沒有火災,瞋恚,這是貪瞋癡太嚴重了,所以佛給我們講,這是造成地球上的自然災害第一個因素。佛教我們消災免難,那是真叫從根拔除,息滅貪瞋癡慢。為什麽?這個事情隻有佛清楚,菩薩明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外麵山河大地環境是從人心轉。人心是什麽?念頭,我們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念頭不善,就沒有一樣是善的,這個問題才叫真的嚴重。他們講的也不錯,治標,把治本忘掉了,佛家講治本,標本兼治,這個效果就非常明顯。這是要我們佛門弟子先覺悟,由我們帶頭來做。

  佛祖教導我們常生歡喜心,歡喜心是健康第一個因素,人快樂他怎麽會生病?愁眉苦臉會生病,一天到晚快快樂樂決定不會生病。快樂從哪來?我們很想快樂,快樂不起來。彭大夫告訴我們,醫學界裏頭曾經有一個統計,統計三歲以下的嬰兒,三歲以下的小孩,平均一天要笑一百七十次,他快樂,所以他叫純陽之體,他不生病。而成年人,平均每天笑七次。你看看,小時候一天笑一百七十次,到大了的時候變成一天笑七次,還有的人幾十天都笑不到一次,成天板著麵孔,很多。我們想笑,笑不出來,為什麽笑不出來?沒有可喜歡的東西,你怎麽笑?笑一定有歡喜的東西,才能笑得出來。可惜你沒有學佛,你如果真正學佛了,你就像彌勒菩薩一樣,一天笑到晚,不亞於三歲小朋友。彌勒菩薩笑口常開,他為什麽那麽歡喜?學佛法。所以佛法你真的要是契入了,叫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自然就笑口常開了。這個事情孔老夫子知道,你看《論語》上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快樂、喜悅。喜悅從哪裏來的?從學習來的,你真正肯學習,天天學習,就天天喜樂,就流露出來了。所以孔子講的「不亦說乎」,就是佛法裏麵講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所以古人有講讀書樂,讀什麽書?讀聖賢書。為什麽?聖賢書裏麵所說的統統講的是性德,人性本善,它講的都是性德,把我們性德裏麵的智慧,性德裏麵的德能,把它引發出來,這個歡喜!證明古人所講讀書樂是真事不是假事,哪有像現在人讀書讀得好苦。為什麽?這裏頭也有原因,現在的書跟自性不相應,有些書愈念愈悲傷,因為什麽?它跟煩惱相應,它不是跟性德相應。所以讀古書好,讀佛經好,佛經都是跟自性相應,所以他讀書有樂趣在。

  這是說明一個重要的因素,都是講我們的身體隨著我們的心態轉變,外麵的環境,乃至於山河大地,也跟著我們心態、情緒在產生變化,我們的心態要好,我們情緒好,就沒有一樣不好,這是化解一切災難真正的道理、真實的道理。我們明白之後,回過頭來再冷靜觀察現在的世界,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他的心態、他的情緒、他的言論、他的造作,是隨順性德還是違逆性德?我們從這裏觀察,你就能得出災難的源頭在哪裏。中國過去老祖宗幾千年前就說了兩句名言,差不多中國人都知道,不管你有沒有文化,你有沒有念過書,你都知道有這麽兩句話,叫「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兩句話重要,萬惡淫為首!今天全世界的人,他的心態是什麽?他心的念頭是什麽?他說的是什麽?他幹的是什麽?我們可以用這句話把它包括了,邪淫。你看看電視,家家都看的,電視演的節目是不是教你邪淫?現在是讚揚邪淫、鼓勵邪淫,以邪淫為美,他不為醜,把邪淫當作一種時尚,你說這個世界怎麽會不出問題?這個意思就是說,全世界人想的、說的、討論的統統是萬惡,這還得了!這個地球上還能沒有災難嗎?什麽樣的天災人禍全出來了,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今天六根接觸的境界,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幾乎都離不開邪淫。你走到街上看看所有的廣告,你看是不是邪淫?老祖宗在千萬年前講了這麽一句話,那時候人不太注意,可是在今天這個社會,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一語道破。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災難,人為什麽過得這麽苦,一句道破。

  怎樣去救他?下麵一句話就是,「百善孝為先」。人要真正能夠孝順父母,就回頭了,真的斷惡修善,消災免難。不但消災免難,百善孝為先,福報很快就現前了。災去了,福就來了。孝這個字是個會意的字,上麵是個老字,下麵是個子字,它是會意,讓你看到這個符號,你想到這個意思。這意思是什麽?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個意思擴充出來就是整個宇宙是一體,這是從豎的講,上一代、下一代,從時間上講,豎的講。從橫的講,佛法裏麵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整個宇宙是一體,這是孝的概念。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我們跟所有一切人是一體,我們起心動念能不替別人著想嗎?不替別人著想就是不替自己著想。譬如說我們把整個宇宙比喻做我們這個身體,一體,我們現在一個身是什麽?是身體裏頭一個細胞,我這個細胞很自私自利,隻為我想,不為其他的細胞想,那行嗎?這叫迷,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相,不知道芸芸眾生跟我自己是什麽關係,一體的關係。一體,在佛法裏麵講沒有親疏,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這個大就是沒有界限的、沒有差別的。可是佛教初學,教我們初學的人有親疏。跟我們講五倫,五倫就有親疏。最親的是父子,再次一等的是兄弟,父子是一等親,兄弟是二等親,這有親疏。所以慢慢的從親擴展到疏,疏最遠的是什麽?朋友,朋友有信。真正覺悟了,這個界限沒有了。真正覺悟,佛在經上講得好,《梵網菩薩戒經》裏麵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就講隻有親沒有疏。我們怎樣看待一切眾生?祖師跟我們講的,統統把他看成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而佛是統統把他看成是我們的父母、親人。這在概念上講、心態上講,你這個孝字圓滿了,但是在日常生活行為裏麵講,在佛法裏麵說,十善、六和統統做到了,那是什麽?那是孝的落實。如果十善、六和一條沒做到,不孝。在中國傳統裏麵來講就是《弟子規》,《弟子規》真正做到了那就是一個孝字,孝做得圓滿,《弟子規》還有幾條沒有辦法做到,你的孝不圓滿,你的孝道有欠缺。

  前麵跟諸位說過,《弟子規》一擴充,自性、德行圓滿的流露。就像大乘教裏麵的十善業道,菩薩行十善業道做得非常微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一共有多少條?八萬四千條,你看十善展開,八萬四千條,八萬四千細行歸納起來就是十善業道。所以我們常常看佛門裏麵的佛像,你看佛像背麵都有一個圓光,我坐在這個地方,後麵這尊佛像是毗盧遮那佛。很多佛像,這尊佛像上沒有寫字,很多佛像在圓光上麵寫了三個字,一般都是寫梵文,也有用中文寫的,這三個字的發音叫「唵、阿、吽」,這三個字。這三個字什麽意思?就是十善業,唵是身(身體),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這就分配在十善。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這是身的三善業;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口四條;意,不貪、不瞋、不癡,這合起來是十善業,展開來是八萬四千細行,圓滿的孝道。所以我過去講經也常常提到,孝誰能做圓滿?諸佛如來孝圓滿了,等覺菩薩還沒圓滿,為什麽?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孝做得不夠圓滿,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才知道佛家講的是大孝,真正是究竟圓滿的孝。我們自己修行成佛了,那是父母最高興的事情、最快樂的事情。兒子成佛了,你說父母會不會成佛?肯定的,兒子成菩薩的時候,頭一個就想到要度父母。菩薩有智慧、有神通、有善巧方便,肯定幫助父母消除累劫的業障,讓他的福慧現前。我們從這裏也就能夠得到,得到健康長壽、家和、國泰民安,真正是福人居福地了,連外麵的環境、自然災害也能夠化解。所以人隻要真正能夠孝順父母,自己做好樣子,讓別人看到都知道盡孝,一定從自己做起,不能期望別人,希望別人做,自己不做,你永遠會失望,一定要自己去做,做出樣子給別人看。真能做到,當下就是天堂,當下這個地方就是極樂、福地。

  所以我們常常要記住佛講的這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環境,正報就是心、就是念頭。念頭要善,念頭要清淨,純淨純善,這是佛菩薩常常叮嚀我們的、提醒我們的,這才真正是化解一切災難的理論根據,佛法裏麵講的消災護國法會,道理就在此地。你不能不懂,你懂得你就曉得它有道理,它不是迷信。「心行是因,禍福是果。相隨心轉」,中國人喜歡講風水,風水在哪裏?「風水在人心」,心善風水就善,風水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我們生活的環境,所以佛法它不迷信。相真有,如果這個人心情好,常常喜悅,那個相不就像彌勒菩薩一樣嗎?中國的寺院道場建築它是有規格的,它不能亂建,前麵一定是山門,山門裏麵供養的是護法神,四大天王,天王殿當中就是供彌勒菩薩。就是說你到寺院去,頭一個見到是誰?是彌勒菩薩,他坐在大門口,你進寺廟的時候,頭一個一眼就看到他。他教你什麽?他教你笑,不是教你別的,教你常生歡喜心,這個意思很深,所以說它是教育。旁邊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四大金剛,那就是四天王。他教我們什麽?教我們要好好的護持自己的身心,他教這個。你要護國先要懂得護家,要懂得護家先要懂得護身,護身你先要懂得護心,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大天王教給我們這個,你隻要看到他,你就會想起來。

  東方持國天王,持就是保持,你要曉得,從保護一個國家、保護家庭、保護我們的身心,一定從身心講起。他教我們什麽?你看他手上拿的道具,護國天王手上拿的琵琶,樂器,弦樂器,不是他喜歡唱歌,當然前麵我們講,禮樂在我們生活上是不能缺少的,他也有這個意思,表禮樂的意思,「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弦樂器表中道,你看琵琶弦太緊它會斷掉,太鬆就不響,要調到正好,那叫中道。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懂得中庸之道,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過了那不合理,不及也不合理。現在普通禮節,你看都以三鞠躬,三鞠躬是最敬禮,你偏偏要四鞠躬,那就過分了,四鞠躬你就巴結人了。兩鞠躬行嗎?兩鞠躬顯得你傲慢,你的禮數不到。三鞠躬就恰好,所以禮它講節度,它表這個意思。你看他裏頭有禮樂、有中庸、中道,他表這個意思,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原則抓到了。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南方是增長天王,那個名字好,增長。增長什麽?就是今天講的求進步,中國古人教我們日新又新,佛法教我們精進不懈,取這個意思。劍代表智慧,我們要快刀斬亂麻,叫慧劍。特別是智慧天天要增長,德行天天要增長,這是擺在第一位的,後麵是次要的,智慧、德行擺在第一,那就是福慧都圓滿了。我們的生活程度也每天向上提升,這是附帶的,最重要的是德行、智慧。這兩尊天王教我們多好,簡單明了。所以你一看到他,你要懂得意思,你就學到東西,他在那裏常常提醒我們。

  西方、北方兩位天王是講方法,我們用什麽樣的方法達到智慧、倫理、道德、福報能夠得到增長,用什麽方法?西方天王告訴我們多看,西方天王的名字叫廣目,多看,北方天王的名字叫多聞,就是多聽,多學習,沒叫你多說,隻叫你多看、多聽。廣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有的塑的是蛇。龍、蛇代表什麽?代表多變,變幻莫測。這是代表我們的社會,社會裏麵人事天天都有變化,你要仔細把它看清楚,這都在動。動裏麵有個不動的原理,你要能掌握到。所以他這個手拿的是龍,這有個珠子,那珠子是不動的,你都要能掌握到。不動的是什麽?不動的是你的心,你的心不能動,外麵的人事天天在變動,我們的原理原則不動。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把傘,傘蓋,正是我們現在講的環保,防止汙染。你要多聽,多聽要懂得防止汙染,你要有能力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利害,要有這個能力。你看一進天王殿就上這麽好的一堂課,這哪裏是迷信?確實現在寺院裏頭沒有人講了,沒有人介紹,到那個地方都是燒香磕頭求保平安,錯了,如果你懂得它的意思,真的保佑你平安,你不懂意思是迷信。

  所以中國的佛教道場,它是學校跟博物館融在一體的一個建築,不像現在,現在學校跟博物館分開的,佛教是博物館跟講堂結合在一起的,這個教育好,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佛菩薩真的有智慧,用藝術的手段來表法,不要說一句話,讓你走進去的時候,你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你就會覺悟,你就會明白,你的煩惱當時就化解了,你的福慧同時就增長了,這是佛陀教育,決定沒有迷信。現在有一些人,特別是有錢的人,連一個辦公室怎麽布置都要講求風水,請風水先生來看,給你改命。風水能改命,風水先生為什麽不能改命,你怎麽沒想到?他能幫別人改命,他為什麽不幫他自己改命?這個我們得想通。佛教我們改造命運,是教我們自己改造自己命運,不是說別人,佛沒有能力幫你改造命運,這個要知道,佛做不到。佛能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你能夠聽懂了,你能夠覺悟了,依教奉行,你的命運就改造了。

  下麵有一篇短文,是一個同修寄給我的,我也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它是從哪裏來的,但是這篇文很有意思,可以讀,可以相信,它跟佛在《華嚴經》裏麵講的意思相應,不違背。在我們多災多難的今天,提出來供給我們做參考,讓我們學習,也確實可以幫助化解災難。所以我把它放在此地,做為我們這個題目的一個總結。「聆聽山河大地之聲音」,《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一句是我加上去的,因為它底下所講的,確實是《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情眾生,我們現在講的動物,無情是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是屬於無情。是不是真的無情?不是的,隻是它們的情我們不太容易感觸到,它不是無情。我們從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裏麵知道了,水是無情眾生,水是礦物,無情就是說它沒有見聞覺知,沒想到江本博士用水來做實驗,發現水會看,水沒有眼睛,它會看,沒有耳朵,它會聽,它沒有大腦,但是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的善意、我們的惡意它完全能夠感受。很難得,前一、二個月江本博士到台灣來訪問,在高雄還做了一場講演。難得他到我們菩提別院來看我,我們也是老朋友了,我到東京去參觀他的實驗室,我告訴他,你的實驗證明佛經上講的,就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告訴他,不但水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所有的花草樹木、塵沙山石,這不都是無情的嗎?它都有聽、都有見、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我勸他要努力深入去研究。

  他做了十二年的實驗,我給諸位說,我也做了十年的實驗,我這個實驗是在菜園裏麵,現在人講種有機的菜園。我是二000年移民到澳洲,今年二00九年,剛剛好十年。我們在那裏種了一個很大的菜園,我們也種了很多果木樹,我們跟蔬菜、跟這些樹木花草,我們跟它溝通,真的它懂得我們的意思。所以我們愛護它,我們用佛號來供養它,我們念佛機,諸位同修都看到過,我們在菜園裏麵放念佛機念佛,念阿彌陀佛,在果園裏麵掛在樹上,也念阿彌陀佛,這些樹木花草都念佛,長得非常茂盛。我們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們用阿彌陀佛,長得特別好。所以那些附近的菜農到我那裏去看,都非常羨慕,你是怎麽種的?確實,他們種的東西跟我們一比,遜色很多,很明顯能看得出來。菜有很多小蟲要吃,果木有小鳥要吃,怎麽辦?我們也跟它溝通,我們跟它約定,我的菜園,我會劃一個小區,這個菜園我們也一樣用心的經營、種植,專門供給小蟲的。吃菜的小蟲去集中在那個地區,其他的它們不會傷害,聽話。小鳥我們也跟它約定,指定幾棵樹,那個樹上的果實是供養它們的,它們可以去吃,沒有指定的它決定不可以侵犯,都聽話。所以跟這些小蟲、小鳥往來比人往來容易,人不聽話,它們很聽話,它有誠信,遵守約定。所以我們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也做了十年,真管用。所以我們相信山河大地也會看、也會聽、也懂得我們的意思,這個事情就好辦了,我們化解災難就不困難了。

  我們看他這一段小文,「今逢劫難,天地災殃,一切無情身相毀滅。吾等山河大地雖身滅,然感尚存。吾等無情眾生,乃隨感與有情之心識」,這句話很重要,這無情眾生是什麽?就是我們講的山神、河神、江神、海神、樹神、花神,這佛經上都有,中國古人相信。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人為了開發資源,我們中國人講把風水都破壞了,山把它挖掉了,所以這個山神講他的身相被毀滅了,人把他挖掉了,但是他的靈沒有滅,他跟我們這些有情眾生,就是跟我們這些人類是有感應的。所以樹被砍了,樹神在,砍樹他並不難過,為什麽?它也有這個義務,這個樹長得很好,供養給人類,人類必須要再種小樹,這個樹神還有所依附,這個道理要知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告訴出家人,出家人古時候住在山上,修行就蓋個小茅蓬,就地取材,佛說了,你看中這棵樹木,你要砍來蓋個小房子,砍樹前三天要去祭這個樹神,跟他溝通,誦經、念咒、念佛,給他回向,告訴他三天之後我來砍伐,請他搬家,這是禮貌,通知。他一定會搬走的,他也不會找麻煩。我們從經上讀到,也照這個方法去做。我在澳洲道場隔壁有一棟房子,買下來了,但是房子太舊,不能用了,我們想拆了重建。但是拆,運材料的車進去就被前麵的樹擋住,四棵樹,這四棵,沒有辦法,一定要砍了。我們也是三天前去給他祭祀,第三天砍,砍的當天晚上,我們學院有一個比丘尼,年輕的比丘尼,晚上作夢這個樹神來找她,告訴她,你們的行動太快了,他們應付不了,希望以後要砍樹七天之前通知他。有道理,澳洲人做事情都很慢,慢吞吞的,動作沒有我們這麽快,他們那個地方地大人少,你看澳洲比我們大多少倍,太大了,人口還沒有台灣多,台灣二千三百萬,它隻有二千二百萬,所以土地很便宜,土地不值錢,太多了。所以他們那個地方沒有競爭,澳洲人民沒有競爭,幹什麽都很慢,動作都很慢,所以樹神他也慢,他看到我們動作太快,他也受不了,所以他來通知,很有趣味。所以跟這些靈界往來,你會很歡喜,會很有趣味。

  他後麵說「應知山河大地之貌,歸屬何來?」山河大地這個相貌怎麽來的?「源於大地之靈之人類」,可見得山長的形狀與當地居民的心態有關係,這是什麽?境隨心轉。這個地方人要是有道德、有修養,這山川就有靈氣。為什麽?它彼此感應的,人影響它們,它們也影響人,互為依緣。如果人不善的時候它也不善,叫窮山惡水,那個生活就很苦。所以明白這些道理,這些道理在佛經上講得透徹。底下講「山河大地,草木竹葦,無情之物,皆是吾等有情之類,身行造作之應現」,這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決定不是假的。「亦是隨人之倫情成相而成姿百態」,所以樹木它長的那個樣子,山川這種形態,跟我們居住在當地的人的心態、心情、造作,有不可分的密切關係。所以有了災難怎麽辦?古人跟我們講的一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在心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遇到麻煩、遇到災難了,怎麽辦?反省,認真去搜尋自己的過失,我哪個地方錯了,才會有這樣不善的感應。能夠把過失找出來,改過自新,山川的靈氣馬上就恢複,很快就恢複。這個道理隻有佛經裏講得透徹,儒跟道有講,沒有佛講得這麽深刻、講得這麽詳細。

  「人心淳厚」,這是善,「必感得大地穩固,山河秀麗,五穀豐飽。人觀之可悅心,食之可衛體,互為生養,彼此感應,真誠供養,此是正道」。我們對它們愛護,對山川大地的愛護,對花草樹木的愛護、照顧,盡心盡力照顧它,我們供養它們,它們長得秀麗,我們看到很舒服、很快樂,這是它們回報供養我們。這些生產的五穀雜糧、這些果實,這是供養我們,我們可以做為食品,這是它對我們的供養,我們對它們的培植,這是互為生養,彼此的感應,我們對它真誠,它回報也是真誠,這是正道。我們應該有這種認知,絕對不可以以為佛菩薩所說的是寓言,那就錯了。好在我們之前學過賢首大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篇論文裏麵一開頭給我們說明宇宙的源起、生命的起源,講得有道理,講得非常透徹,為什麽?諸佛菩薩親證的境界,他不是從研究得來的,他不是從推理得來的,他是親眼看見的、親耳所聞的,就是現量境界。這在佛法裏麵叫做明心見性,你見到了,宇宙怎麽回事情你親眼看到了。事實真相在哪裏?事實真相就在現前,就在當下。為什麽他能見到,我們見不到?我們心浮氣躁,所以見不到。他為什麽能做到?他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宇宙之間有沒有東西?佛法裏麵講的跟現在科學講的愈來愈接近。現在的科學家也說,組成整個宇宙其實就三樣東西,第一個是物質,第二個是能量,第三個是信息,除這三個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了。他說這三樣東西跟佛法裏麵講阿賴耶的三細相很接近,但是三細相比他講得深,比他講得清楚。三細相裏麵的業相就是能量,境界相就是物質,見分(轉相)就是信息。你看佛在三千年前不但說出來,說得透徹。這三細相從哪裏來的?自性裏頭本來就具足的。雖然具足,並沒有現前,並沒有現前不能說它沒有。所以佛家講那叫自性,自性不起作用,不能說它沒有。起作用了,這三種現象現前了,三種現象現前不能說它有,為什麽?全是幻相,我們今天所看的這個世界是一個虛幻的相續相。

  虛幻,我常常講的時候加個相似相續相,為什麽?每個現象沒有相同的,就像我們看電影,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畫麵,我們知道銀幕上畫麵是放映機裏麵的幻燈片,一張一張的幻燈片,快速度連續,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好像它有動作,其實它沒有,每一張畫麵都是獨立的。佛給我們講的宇宙的真相就像這個情形一樣,但是它的速度太快了,我們今天的電影,大家在電影院看電影,那個幻燈片一秒鍾隻二十四個生滅,就是它的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一秒鍾你看到二十四張連續的,你以為銀幕上都好像是真的一樣。我們現在現實的環境,經典上《菩薩處胎經》,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說這個世間的眾生,心有所念,我們動一個念頭,我們沒有細心去想過,動個念頭,這一個念頭是多少細念組成的?好像我們在看電影,電影銀幕上一秒鍾,一秒鍾太長了,二分之一秒,也長了,四分之一秒大概可以,四分之一秒那裏頭有多少張幻燈片?六張,四六二十四,四分之一秒六張幻燈片。所以佛問得好,問彌勒菩薩,我們現在動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四分之一秒的時間,這裏頭到底有幾個細念?幾個相?幾個識?這都問到了。這三樣東西就是三細相,就是今天所謂的能量、物質、信息,這三個東西永遠合在一起,分不開的。而彌勒菩薩回答,他說「一彈指」,大概是吧,一彈指,真的,我講的這個就相應了,一彈指四分之一秒,我們彈四次大概一秒鍾。這一彈指有多少個細念?彌勒菩薩說「三十二億百千念」,不是六,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不是六張,三百二十兆。「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形皆有識」,識就是信息,你看看。念頭?念頭是能量。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我們把它換算,乘四,三百二十兆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鍾。幻相,不是真的,你別以為是真的,沒有真的。

  所以宇宙的源起在哪裏?就在當下。有沒有過去?沒有。有沒有未來?也沒有。這才真正看到真相。你的念頭有,整個宇宙就有,你的念頭滅,整個宇宙就沒有了。就好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一樣,放映機上一滅,銀幕上什麽都沒有了,放映機一啟動,畫麵馬上就出來了,這才是宇宙真相。所以在真相裏麵,給諸位說,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沒有古今,這才是事實真相。為什麽有這麽多東西?那是自性裏麵的信息,圓圓滿滿,沒有一樣缺失。所以我們無法想像,我想到萬花筒,你看萬花筒,我們把它轉起來,你去看裏麵的變化,永遠看不盡,沒有一個是相同的。這就是三種周遍裏麵的「出生無盡」,這是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性德出生無盡,無量無邊無數的變化,不會有一個相同的。

  這個道理佛講清楚了、佛講明白了,為什麽?他見到了,他在很深的禪定,那種清淨心,清淨到極處。所以你看看,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個波動他能感受到,我們沒有辦法,你說那個心多淨,感受到他就完全明白了。所以了解宇宙事實真相是佛菩薩,科學家有沒有辦法?沒辦法,為什麽?科學技術是有限的,它不是無限的,而且科學家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的心是浮躁的,他的心不定。所以佛說用不著這些機械,不需要靠這個,靠自己的清淨心,心愈清淨你恢複的能量就愈大。佛告訴我們,這經上給我們講的,如果我們能夠對一切法不執著,六道輪回你就看到了。這六道我們現在講空間維次,你全破了,你能看到整個六道輪回。如果你再能夠對一切諸法不再分別,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你就看到十法界,那比六道範圍大多了,你能看到四聖法界。最後你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跟佛一樣,你就能把事實真相完全看清楚了。所以他是證得的,他把這個方法告訴我們,我們這樣做也能證得,問題現在我們不能放下,想放下都放不下。放不下,什麽原因?佛說業障太重了,習氣太深了,你已經是無量劫養成這種習慣,哪一天真的把這習慣一放下,一放下就清楚了。在中國惠能大師是個最好的榜樣,他老人家放下的時候,我們稱他老人家,實際上他放下的那時候才二十四歲。隻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明心見性,佛在經典裏麵所講的一切你統統證明了,你都看到了,這些山河大地真相全明白。所以我們的心要正、思想要正、念頭要正、行為要正,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好,真的山川秀麗,五穀豐登,這叫太平盛世。

  下麵說「若人逆倫而行」,倫是五倫,逆倫是不孝父母、夫妻不和、兄弟不和、君臣無義、朋友無信。你看底下講,「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盡本職,視聖賢之教而不顧,恣意放縱,亦感得大地不穩」,現在土石流就是這個。山怎麽崩?「山河崩塌,五穀無收,人深陷其中,求出無期,同覆俱亡,此乃邪行」,這個話說得好!所以這山川起的變化是什麽人造成的?是我們不善的念頭。現在難,古時候講天地鬼神人家相信,現在人信科學,不相信天地鬼神,說這都是無稽之談,宗教迷信,一句話就把它否定了,但是問題他又不能解決。古時候人人相信。這些事情有沒有?我們要很冷靜、很理智,不要感情用事,細心去觀察看有沒有?江本博士是從科學做的實驗證明,無情的眾生,就是礦物,它會看,你給它寫字,不管寫哪一國的文字,它都懂,比我們厲害,我們沒有學過的看不懂,它全懂。它會聽,無論哪個地方的方言,它也懂,這水,水實驗。我們起心動念,說出來,它聽見,它懂;不說出來,心裏頭有這個念頭,它有感應,它知道。最好的反應、最美的反應,他的做法是把水放在玻璃管子裏麵,就是醫學上用的長長的玻璃管,做實驗的,把水放在裏麵。給它看,寫文字給它看,寫個「愛」字、寫個「討厭」,這些字就貼在這個水瓶上。他常常是貼一個小時,把這個水放在冰箱裏麵去冷凍,在攝氏零下五度它就結冰,結成雪花,然後拿出來放在顯微鏡裏麵去看,那個雪花的結晶形狀非常美,六角形的圖案,非常美,看這個「愛」字,無論哪一國的文字,這個圖案都非常美;如果是「怨恨、討厭」這種字樣,它的結晶就很醜陋。他實驗了幾萬次,一點都不差,他等於說有個小組,大概有十幾個人,在做這個實驗,然後照相把它照下來。他出了不少本書,證明水真的會看、真的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意思說「我喜歡你、我很愛你」,這個念頭對著這個水,這就行,它就感應到,它接受到了,它結的雪花圖案,很美的圖案給你看;你要說「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那個圖案就很難看。

  這一點非常重要,決定不能疏忽,為什麽?我們人身體諸位都曉得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水有這樣的敏感,我們心裏一歡喜,你全身的細胞都呈現最美的圖案出來,你身體健康。如果你有怨恨、你有不平、你有煩惱,你全身的水分圖案都變得非常醜陋,你就會生病。病從哪裏來的?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廣義的,隻要想七情五欲、想貪瞋癡慢,都會帶來疾病;你換一換,能夠想倫理、想道德,想佛陀的教誨、聖賢的教訓,你全身都是正常,健康長壽。飲食不是很重要,藥物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態、是心情,心態好、心情好,沒有一樣不好。你心態、心情好,身心好、家庭好,你居住的鄰裏鄉黨環境好,人人都好,你一個人影響多大,影響到居住的地方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樣樣都好。佛法給我們講消災免難,這是真理。總的原則就是要看破,不能計較。我以好心待人,人以惡意待我,我怎麽辦?這個人,特別是無緣無故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麽辦?一聽了之後我很難過,那就完了,我身上整個細胞就變壞了。不是他把我變壞的,是我自己變壞的,那我不就上大當了嗎?所以懂得這些道理,對於那些怨恨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找麻煩的人,我以恭敬心對他,我以歡喜心對他,我以真誠心對他,他沒有傷害到我,而我回報的,回報對他好,沒有傷害他。因為他說這些話、做這些事情,他自己傷害他自己,我要再怨恨,他的傷害就更大。我以善心對他,把他自己的傷害減輕,對他好,這是正理,我們應該要這樣做。

  所以佛法裏麵講「仁者」,仁者是菩薩,對菩薩的稱呼,就是大慈大悲,仁者就是大慈大悲的人。仁者無敵,沒有敵對的,為什麽沒有敵對?知道你跟我是一體。一體,牙齒跟舌頭是一體,牙齒把舌頭咬破了,舌頭還要記恨、懷恨在心嗎?還要報複嗎?不會。永遠記住,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所有一切畜生之類跟我也是一體。我們種的菜園很大,小動物很多,小動物來吃菜的時候,我們沒有跟它約定,小蟲跟它約定,它不會亂動的,可是小動物不行,它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跑到菜園來了,我們隻有用鐵絲網把它圍起來,把菜園圍起來防止它。可是它吃我們的東西我們也歡喜,它是來找東西吃的,我們這裏有,也應該供養它一餐,怎麽能夠怪它?所以總是歡喜、總是喜歡。有的人看到小動物,野兔還有小袋鼠,我們在樓上觀看,它在那裏找東西吃,也不要去驚嚇它,不要趕它、叫它、趕它跑,不需要,你在那裏欣賞,我們總要用這種心態。人造謠生事、嫉妒、障礙,那什麽?他愚癡,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不了解我們的關係是一體,我了解,他不了解,他對我種種不善,我應該以善回應他,不應該以惡意去回應,這就對了。我們自己不會被環境動搖,你才能保住身心永遠與性德相應,不相違背。這是我們用世間人的話,養身之道裏頭最高招的一招,身心健康。所以遠離煩惱、執著、分別,這個太重要了。從哪裏做起?從化解對立做起。我這麽多年來講經教學,第一個就是勸人從內心裏頭,把我們對人的對立化解掉,永遠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人,一家人,動物,也是一家人,昆蟲,還是一家人,樹木花草,也是一家人,山河大地,也是一家人,你說多快樂!所以你才有法喜充滿,這些都是從經教上得來的。

  所以末後教我們「思之」,我們要多想想,「應悔其前過」,我們從前沒有學佛,不知道事實真相,也做了很多錯事。我學佛是二十六歲才接觸到佛法,慢慢才懂得這些道理,把從前過失都糾正過來。實在說,到七十歲以上才真的像老師所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行使人之天職」,人之天職那就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我們做人永遠記住,不能把我們的天職,就是自然的規律,失掉了,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就是性德,自性的性德,這樣「方化末劫浩蕩,不愧為萬物之靈之稱譽也」。古人常常稱道人是萬物之靈,如果我們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則、違背了性德,那怎麽能稱為萬物之靈?那你也變愚癡了。所以人跟畜生差別在哪裏?差別就在這個地方。人能夠高於三惡道,就是懂得這些道理,真正依教奉行,提升自己的靈性,積功累德,化解自己的業障,過去、現前的業障都能化解,也能夠化解居住環境裏麵的自然災害。這都是真的事實,這不是假的,這不是迷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個專題就到這個地方圓滿,謝謝大家。



http://ft.amtb.tw/dv.php?sn=21-564-03&lang=zh_CN











南無阿彌陀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