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成佛,號阿彌陀。上明國土,是依報,土為身之所依,故名依報。佛是能依,故名正報。佛有三身:一、法性身,簡稱法身,居常寂光土;二、報身,居實報莊嚴土;三、應化身,常現方便有餘及同居等土。」我們先把這個大意略微介紹一下。道場同修不固定,有先來後到,所以在介紹的時候就不免有重複,但是重複也有好處,古人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還不可能到重複一千遍,但重複幾遍是有的。在這裏我們又遇到佛的三身,這個三身實際上是一尊佛。法性身,簡稱為法身,法身沒有形相,不但沒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沒有,連自然的現象也沒有。為什麽稱它作身?它確實有,它不是空無,但是我們的六根接觸不到。不是物質的現象,我們前五根不能接觸,你看不見,你也聽不見,也聞不到,手也摸不到,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精神現象,我們第六意識也緣不到,六、七、八都緣不到;它不是自然現象,八識緣不到它,但是它在,它在哪裏?它在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的本體。換句話說,法身佛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佛,它是一切法的自體。一切法是它所現所生,《華嚴經》上說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常寂光就是心,是真心不是妄心,阿賴耶是妄心。真心不生不滅永恒不變,所以它現的相也是不變的,也是不生不滅的,決定沒有變化。它為什麽會現相?大乘教裏頭佛常說「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法身佛,如果報土裏麵的菩薩有感,他就現在報土,實報莊嚴土;方便土有感,他就現方便土,方便土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法界裏麵;同居土眾生有感,他就現同居土。
我們這個世界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這表示我們地球上這個地方人有感,地球是釋迦佛凡聖同居土裏麵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說的六道。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同居土裏麵的眾生有感,他就在同居土裏麵現應身、化身,是應化身。佛無處不現身,現身一定現同類身。實報土裏麵所住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報身佛在實報土裏麵,我們就知道他現四十一種身分,跟初住在一起現初住身,跟十住在一起現十住身,一定現同類身。同類的身很多,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佛在那邊現身幫助他們,提升他們的境界,我們一般講加持他們,在方便土、在同居土亦複如是。特別是同居土,同居土裏麵有六道,六道裏麵佛都現身。人道裏頭有,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身,應以佛身得度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現菩薩身,應以比丘身得度他現比丘身,應以居士身得度他就現居士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沒有地方不現身的,這是事實。現身,他不顯示身分就沒有人知道,釋迦如來現的是佛身大家知道,如果他現的是一般人的身分,現居士身、現長者身就沒有人知道他了。有一個居士,釋迦牟尼佛特別給我們介紹,他是佛的應身,跟佛陀同時住世的維摩詰居士,是佛來現的身,法身佛所現的。由此可知,大乘是平等法。佛法是師道,師道老師第一大,隻要是具有老師的身分,學生就應當尊敬。所以我們看到經典裏麵記載,維摩居士講經教學跟釋迦佛一樣,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去聽經、去接受維摩居士教誨,禮節跟見佛沒有兩樣。你看見維摩居士,這出家人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這個我們要記住。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辦中國內學院,講演集裏麵講得很多,多次的宣說,說明佛法是師道。師道裏麵老師第一大,沒有上台的時候,在家居士,佛弟子大家尊重,座位在上首。如果升座講經,居士升座講經,在家人要把他當作佛來看待,恭敬、禮拜、供養,這是如法的。
所以佛教,諸位細心去觀察世尊一生的行誼,你就知道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教五比丘。這五個人出家了,都是釋迦牟尼佛的親戚,當年他的父王派這幾個人陪同釋迦牟尼佛一起到外麵參學。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觀察緣分,這五個人的緣分成熟了,首先把他們五個人找來,這五個人出家,於是僧團就正式建立了。有佛、有法,佛的教學就是法,有僧,這五個人是僧團,三寶具足。以後出家眾逐漸增加,在家居士也愈來愈多,這裏麵包括當時印度十六個大國的國王都皈依釋迦牟尼佛,依釋迦牟尼佛為老師,世出世間法都向老師請教。佛教裏麵尊敬天神,所以佛門有供天,尊重天神。但是聽佛菩薩的教誨,連天神也聽佛菩薩的教誨,他們是三寶弟子。三寶弟子當中位尊福大,地位崇高,他是國王、天王的身分,福報大,於是他們就肩負起護法的責任,護持佛法,推動佛法的教學;一方麵自己修行,一方麵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所以佛法能夠興極一時,有這麽多人護持,曆代的帝王有護持的,也有不護持的。
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向四麵八方去傳播佛陀的教誨,全都是教學,教學怎麽學來的?創始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結集經藏。經藏怎麽結集?阿難是記憶力特好,我們今天講天才,記憶力太好了,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世尊當年講經教學沒有文字、沒有記錄,佛滅度之後大家覺得世尊的教誨必須要流傳下去,這是弟子們的責任,所以就有結集經藏的法會,我們現在講活動,有這麽一個活動。大迦葉尊者帶頭,這是弟子當中德高望重的,他來主持;阿難擔任複講,把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重新講一遍;五百阿羅漢作證,大家來聽阿難有沒有講錯。如果五百阿羅漢當中有一個人說,阿難,你這一句好像佛沒有說過,這一句就得刪掉,不能流傳。所以結集經藏這樣的嚴格,為了是取信於後人,阿難所說的確實就是佛說的,五百同學給他做證明,他沒有說錯,沒有在佛講經上加自己的意思,也沒有把佛所說的意思漏掉。真不容易,在這個世界上,古往今來無比殊勝的大事。
結集之後這些經藏,就由弟子四麵八方去傳播,有些地方傳了一、二百年就沒有了,也有三、四百年,五、六百年,七、八百年的消失了,完全是眾生的福報、眾生的緣分,唯獨傳到中國這一支在中國生根,到現在將近兩千年了。經典翻譯成中文,這翻譯可靠嗎?有沒有錯誤?玄奘大師當年在世為這個問題親自到印度,在印度住了十七年肯定了,古大德所翻譯的沒錯誤。他確實是為證明這一樁事情到印度去的,回到中國來從事於大規模的翻譯。翻譯的這些法師,譯的分量最多的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之前稱為舊譯,玄奘大師從他開始以後這稱為新譯,所以中國佛教史裏麵譯經稱為有新譯、有舊譯。我們了解這些曆史,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也知道佛教是教育、是教學。
傳到中國之後,中國是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禮請到中國,所以摩騰、竺法蘭到中國之後就稱為國師,帝王皈依三寶,稱為國師。為他建寺,寺是他辦事的處所。在中國古代漢朝時候製度,直接屬於皇上管理的這個單位,就稱之為寺,直接歸皇上管的;歸宰相管的辦事機構稱之為部。寺是永久設立的不能廢除,部可以增減、可以廢除。寺的長官稱卿,所以皇帝下頭有九個一級單位,稱為九卿。現在我們到北京去觀光,在故宮博物院,故宮可以能看到,故宮裏麵還有牌匾你可以看到,像經上常提起的鴻臚寺,故宮裏頭有,確實有鴻臚寺的招牌。鴻臚寺管什麽?管外交。古時候對外交際是皇上直管的,不歸宰相,所以鴻臚寺卿就是現在的外交部長。佛教傳到中國它也稱之為寺,跟皇帝九個單位是平列的、平等的,但是佛寺主持,他叫主持,他不叫卿,不稱卿,這是對佛特別尊重。所以要曉得寺這個名稱是政府辦事的機關,它不是宗教,這點一定都要搞清楚。中國古時候也有宗教,宗教不稱寺,像道教,它的道場稱宮、稱觀,它不稱為寺。那是祭神的,神的稱廟,所以皇帝有太廟,紀念祖先的,紀念這些天神都稱之為廟,它分得很清楚。現在寺這個名稱還在,但是它變質了,它變成跟道、觀,跟神廟平等了,意思好像大家這個概念都模糊,都一樣了,認為這是宗教團體。
古時候佛教剛剛傳來的時候,這佛寺裏麵做的什麽工作?第一個是翻譯經典,就像國家的編譯館一樣;第二個是指導進修,那就是學校。經典要講解,這上課,學了之後如何把經典的理論、方法、經驗,落實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這是教學,這是教育,是學校,這是個特殊的教育。正規教育漢武帝建立的,是以孔孟為主流,諸子百家是選修。這個國家有機構管理的,在古時候稱之為禮部,宰相底下第一個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侍郎就是次長,它有左右兩個侍郎,就是它有兩個次長,像現在講的一個政務次長、一個常務次長,就有兩個次長。宰相有事不能視事的時候,禮部尚書代理。
從古時候這些製度你細細去觀察,中國的傳統在政治上它是把教育擺在第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換句話說,整個政治是為教育服務的。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幾千年當中長治久安是這麽得來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那現在的政府,清朝亡國之後到近代,近代整個世界的社會不談教育了,把經濟放在第一、財富放在第一,所有一切都是為財富、為經濟服務,教育也變成為他們服務。孟子講得好,利是人之必爭。把利擺在第一,一切為利服務,這是西洋人的文化,競爭。競爭再提升就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戰爭,這是一條毀滅的道路。教育是生路。你看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這是春秋戰國時代,也是把利看得很重,但是教育還沒有疏忽,把利已經看重了。孟子告訴梁惠王,「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上是君王,下是人民,大家都爭利,這個國家就危險了。那現在我們看這個地球上,哪一個國家不爭利?哪一個國家不是把利擺在第一?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有誌之士,科學家跟哲學家提出警告,如果不能克製自己的欲望,這樣無限製的發展下去,世界最後是要毀滅的。這個話是真的,上下交征利,地球危矣,這不是國家,地球危矣,整個地球上都變成這個樣子,仁義道德沒有了。
中國古人的教育教什麽?孔孟的教育就是教仁義。幫助當前社會,整個世界社會,真正要能回頭、能向善。這是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首先提出來的,他的意思是說,拯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隻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說什麽?「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們就用這兩句話,真的世界社會問題可以能解決。「仁者愛人」,孔子提出來的,義是講理,合情、合理、合法,「義者循理」,人能夠愛人,人能夠講理,社會就和諧。今天的社會,東方疏忽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西方疏忽宗教教育,大概有兩百年,才會造成今天的現象。不能怪任何人,這有曆史的淵源,這是好多代的問題,所以用孔子忠恕之道來解決這個問題能有效。忠是什麽?忠是誠意、真誠,大乘佛法講的真誠。恕是饒恕。因為沒有受過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所以他有很多問題想錯、做錯了,無論做多大的錯事、造多少罪業,原諒他,不要再去追究了。《論語》上所說的「成事不說」,過去已經過去了;「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無論做什麽事情不追究,也不用刑事來處罰你了,希望從今之後好好的來學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就好了。如果你一追究,這些做錯事情的人他不甘心受懲罰,他們團結起來社會就動亂,一定發生戰爭,所以一切既往不咎,不追究了。
《無量壽經》上佛講過幾句話,針對現在狀況講的,說: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要怪現在的人,為什麽?他的先人無知,他父母沒有受過教育,再往上追,他祖父母也沒受過,甚至於曾祖父母也沒受過,高祖父母也不懂,你往上去追至少追到七、八代。再追上去兩百年那個時候疏忽了,怎麽能怪現在的人?所以諒解,把人心救起來。今天不是別的地方發生問題,人心發生問題,人心壞了,佛法上講正念、正思惟沒有了,全是邪念、邪思惟。已經變成這樣,不要再追究,要原諒他們、要憐憫他們,不是他們的過失。這個過失是曆史造成的,現在隻要回頭就好,回頭是岸,既往不咎。社會安穩平靜下來恢複正常,這就要靠教學,一定要用教學的手段。我建議這個問題、想這些問題有二、三十年了。我看到很多動亂不穩定的一些國家,他們的領導人也跟我談過,希望社會安定、社會繁榮,但是提問題他總是把社會繁榮排在第一,把社會安定排在第二。提出這兩個問題算不錯了。我告訴他,社會繁榮應該在其次,安定擺在第一。如果你安定了,全世界這些企業家都願意來投資,幫你們的社會經濟帶起來。為什麽人家不敢來?你社會不安定,所以大家不敢來。安定擺在第一這才對,把財富放在第一肯定社會動亂,而且造成許許多多的弊病,到最後不堪收拾。
教育教什麽?得把老祖宗東西找回來,真管用。中國有一句諺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聖先賢的東西、佛菩薩的東西、宗教裏麵神聖的教誨管用。所以國家能夠有一個隊伍,人數不要多,五、六十個人就夠了,培養這些老師,他們專門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宗教教育。每天在電視台,電視台專門給一個頻道、兩個頻道,二十四小時去播放,我相信收聽的人會很多。用這個來教育社會大眾,一年社會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了。我這個建議還在聯合國提出,我的講稿都在,裏麵都有,可惜沒有人去落實。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再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我們這個想法是有根源的,不是自己胡思亂想的,中國古聖先賢《禮記.學記》裏頭有,「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在這裏頭加了一句,「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隻要五、六十個好老師就能救國家、就能救世界,不是一樁難事。可是大家聽了好像有道理也歡喜,不敢相信。這真能做得到嗎?我們也為這個問題做了實驗,二00六年、二00七年、二00八年這三年,我們在安徽廬江選擇湯池小鎮做實驗,做成功了,在聯合國做過詳細的報告。古人的東西對今天社會管用,非常管用。世間一般人不相信,佛弟子相信,佛弟子學過因果的教育,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古今中外真正的大聖大賢,幾乎全部都是一生奉獻在教育,釋迦牟尼佛,佛菩薩再來,一生為我們示現的幹教育。你看他一生從三十歲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過,沒有哪一天他放假,沒有,天天在教學。學生從四麵八方來,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也不分信仰,他都不排斥。這我們在經典上都看得到的,《地藏經》大家念得很熟,婆羅門女是婆羅門教的,《華嚴經》上的遍行外道,那是宗教的傳教師。佛沒有要他改變宗教,佛幫助他解決問題,跟他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諸法實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些什麽?講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問題你就能解決;真相不明了,肯定造成許許多多的麻煩。
彌陀以三身幫助一切大眾,眾生也分上中下三等,這是什麽?程度上分的,上根、中根、下根。上根現報身,中根、下根現應化身,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這下麵說「又佛之三身,實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如伊三點,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不可思議」。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在這個境界裏麵,人的本能全恢複了,佛經裏麵講神通,現在社會把它稱作特異功能,殊不知特異功能是每個人的本能。佛為什麽知道這麽多?三千年前他給我們講的物質現象到底是什麽、精神現象是什麽、自然現象是什麽,法相唯識經典裏麵說得很多。三千年後的今天物理學家把它證明了,他們從數學裏麵得到的信息,高等先進的科學儀器去探測、去觀察,真的發現跟佛經講的一模一樣,這是證實了佛經典裏麵有高等科學、有高等哲學。佛那個時候沒有這些機器,也沒有這些高深數學,他怎樣知道的?本能。那今天我們再看佛,什麽叫佛?佛這個字什麽意思?這是從梵文翻譯過來音譯的,佛陀耶,音譯的,然後再加以解釋。它含義很多,在中國找不到適當的文字來對應它,所以在翻譯的時候造了一個字。沒有人字旁的弗,這個字中國有,因為它是一個人,音跟佛音相近,就造了一個新字。翻譯佛經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把它翻譯是智慧、覺者。
佛是什麽意思?具有圓滿智慧的人,對於宇宙之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的人,他覺而不迷,是個大智慧的人、大覺悟的人。所以我們供養佛這個殿堂叫大雄寶殿,也稱為大覺殿,大覺。那佛告訴我們,大智大覺是每個眾生統統都有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的智慧、你的能力(德是能力)、你的相好是平等的,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現在為什麽變成這樣子?一句話說破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華嚴經》上說的。我們今天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你的智慧失掉了,能力喪失了。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能力不就恢複了嗎?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所以佛法的修行沒有別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就是。大乘教上告訴我們,放下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妄想,妄想是無始無明,你就成佛了。
佛法裏麵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個原則就是放下。我們今天被什麽東西困住?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在菩提道上寸步難行。果然你能夠把執著放下,見思煩惱斷了,你展開這個經來看,字字句句就看很多意思,不必要學自然通了,本能,你有智慧。你智慧雖然沒有透出來,透出來少分,因為三種煩惱你斷掉一種;再能把塵沙煩惱斷了,不再分別了,你的智慧能量提升了,你看的意思比阿羅漢多,阿羅漢不如你;最後你能把無明破掉,不起心、不動念,你看這個經本字字句句無量無邊的義理,需不需要人解釋?不需要。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唐朝禪宗的六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也沒有聽過講。黃梅住了八個月沒有進過講堂、沒有進過禪堂,八個月都在廚房,在碓房裏麵舂米破柴,現在講的義工。五祖忍和尚傳法給他,半夜三更,跟他講《金剛經》大意,我想充其量頂多兩個小時,他一生就聽兩個小時經,開悟了。為什麽開悟?他放下了。他厲害,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他一下放下,頓舍、頓悟、頓超,他成佛了。你看這一放下之後,所有經藏,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他就能講給你聽。你聽了他的講,他真開悟了,開悟的人跟你講你容易開悟,沒有開悟的人跟你講,你怎麽開悟?這是讓我們想到,諸佛如來為什麽那麽聰明,對於宇宙之間的奧秘曉得那麽清楚?自性的本能,不是從外頭學來的。問題隻要把煩惱習氣放下,你自性裏麵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恢複了,這就叫成佛。
放下就是修行,看破就是真實智慧,我們今天為什麽放不下?看不破。為什麽看不破?沒放下。看破、放下相輔相成,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方法,無論哪個法門,原理原則就是這個。你跟這個原理原則相違背,那你就錯了,學什麽都不能成就。我是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把這個方法告訴我。當時我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點醒了我,知道多少就要放下多少,放下會幫助你進步,你會知道得更多,不斷的看破、不斷的放下。這六十年證明了老師講的一點都不錯。今天三月四號是章嘉大師的忌日,他過世那一年三月四號往生的,五十多年了,往生五十多年。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是二十六歲、二十七歲、二十八歲跟他的,二十九歲,他老人家走了。
這一段文是講佛的能力,這好像有點神話,它不是神話,這種特別的功能是每個人都有的,隻是你現在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個能力失掉了;失掉是暫時失掉的,你幾時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能力馬上就恢複。這就是佛門講的六種神通,通是通達無礙,神是神奇,不可思議。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的,我們的眼能看到整個宇宙,今天科學家,這是物理學家都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研究宏觀宇宙,一個是反過來研究微觀世界量子力學,都有輝煌的成就,印證了佛在經上所說的。佛不需要儀器,佛直捷看到了,佛代表我們大家,如果我們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我們跟佛一樣。我們向遠方看能看到宇宙,整個宇宙都看到;向微塵裏麵去看,能看到量子力學,看到量子,能看到物質是怎麽形成的,精神是怎麽樣變現出來,你全都能看到,比科學家講的還清楚、還明白。方東美先生把佛經介紹給我,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跟他學哲學走向佛門來的,不是從迷信進來的。今天我們知道了,不但是哲學的最高峰,同時是科學的最高峰,近代科學家最新的發現全在大乘經裏麵,我們看到生歡喜心。這個趨勢讓我們能夠肯定,二、三十年之後佛教在這個世界上被科學肯定了,它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可能到那個時候,人不會把它再看成是宗教,它可以脫離宗教。所以本能能夠隨意化身,能變化無窮,超越時空。
「又化身有二」,兩種化身。「即示現八相成道之身」,這是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的。第二種「應現化身」,這不一定的。「應眾生機,而現勝應或劣應之身。」這都是真的,釋迦牟尼佛在中國大乘八個宗裏頭,曆代許多祖師大德是諸佛化身來的,應化來的,菩薩應化來的、阿羅漢應化來的,尤其是在參與翻譯的工作。所以中國這個佛經為什麽翻得這麽好?方東美教授當年告訴我,我初學我懷疑,我懷疑有理由的,我們隨便拿一篇古文,這文章不長,意思我們能看得懂,你找兩個人、三個人去翻,翻成白話文不一樣。佛經翻成中文也像這種情形,你看《無量壽經》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十二次的翻譯,《無量壽經》十二個本子,不過非常可惜其中七種本子失傳了,找不到了,隻留下五種,現在《大藏經》裏麵收的隻有五種,五種《無量壽經》不一樣。但是如果是一種版本,譬如《金剛經》,《金剛經》現在《大藏經》裏頭保持著六種不同的版本,你去看大同小異,意思一樣的,文字、語言不相同。但是這一部經裏麵奇怪了,這部經裏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這五種本子裏麵講四十八願的兩種,講二十四願的兩種,講三十六願的一種,這是不可能產生的錯誤,為什麽有這麽大的差別?所以古大德判斷,《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在世至少講過三次,阿難結集完全是照佛所說的,所以《無量壽經》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失傳的七種不知道,如果失傳的七種都找到的話,可能還有不同,證明這一部經世尊在世是多次宣講,那是什麽?說明這特別重要。佛當年在世講經隻一次,沒講過第二次的,唯獨這部經出現這個現象,它特別。所以我對於翻譯有懷疑。
方老師告訴我,在中國翻譯譯經的組織龐大,鳩摩羅什大師的譯場四百多人,工作人員,玄奘大師的譯場六百人。唐朝時候全國高僧大德,有德行、有修養的人都進入譯場參與這個工作。李老師告訴我這裏麵真的有佛、有菩薩、有阿羅漢,這些聖者地位最低的三果阿那含。所以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他在那個時候四十多歲,我跟他學的時候,完全是用哲學的眼光來看佛法,但是他佩服中國人的翻譯,不但意思沒翻錯,而且翻成的文字比梵文原文還要華麗。這個意思就是說,中文的這個佛經足可以代替梵文,不需要再用梵文了,這樣的氣概!哪像現在的中國人,什麽都是外國的好,那時中國人多自負。所以大量的梵文經典在中國居然失傳了,我覺得這個事情很奇怪,為什麽不把它保存下來,讓它失傳了?老師告訴我,你不了解古時候中國人,我們翻的可以取代它,比它還好,意思沒有錯,文字比它華麗。換句話說,不必用梵文了。我曾經把方老師這些看法告訴李老師,李老師點頭,他說方老師不曉得譯場裏麵,有菩薩再來的、有佛再來的、有阿羅漢再來的,這是中國人有福報,外國人沒有。為什麽?不是佛偏愛中國人,中國人有孝悌忠信、有禮義廉恥,德行感召的,外國人沒有這個德行。
佛菩薩沒有偏心、沒有私心。所以印祖告訴我們,學佛這樁事情全靠誠敬,真誠、恭敬,你有一分真誠恭敬,你得到一分利益,你有十分真誠恭敬,你得十分利益,一點都不錯。我們同樣學一部經、讀一部經,有人學得很好、有人成績很差,你細心去觀察原因在哪裏?成績好的人恭敬,真誠、恭敬;成績不好的人,他很隨便,這個誠敬很薄弱。真看出來,證明印光大師的話不錯,所以我們就能肯定世出世間的學術都要靠這兩個字。如果有十分誠敬,那就是行行出狀元,你沒有一樣學不好。缺少誠敬心,佛菩薩來教你、聖人來教你,都教不出來,為什麽?你不能接受。誠敬是能接受,真正能吸收,真正能得到它豐富的養分。印祖這句話在《文鈔》裏麵重複講了很多次,所以給我們的印象很深。由此可知,學東西不在老師,老師縱然不高明,自己有真誠心,自己成就肯定超過老師,全是在個人,這是真實的。好老師教一輩子,真正能傳他道的人沒幾個,什麽原因?就看學生有沒有敬業的精神,現在人說的話敬業的精神,就是印光大師講的誠敬,有沒有十分誠敬。所以佛菩薩的應身,是隨著眾生的心,自自然然的有各種不同的應化。
下麵說「又可分為」兩種,「佛界化身,現佛界之身」,這是講實報土,隻有常寂光裏頭諸佛如來應化在報土,這是佛界化身。方便以下就是十法界裏麵,那是「隨類化身,隨九界之類而現其身」,其實九界佛也算是菩薩,為什麽?他沒有見性。十法界裏麵的佛沒有見性,無明沒破,也就是說見思、塵沙煩惱斷了,不但斷了,連習氣都斷了,隻差一著無明沒破。無明破了,他是真的佛;無明沒破,天台大師稱他為相似即佛,好像是佛,不是真佛,所以他屬於菩薩。佛法裏麵稱九界、稱十界,意思可以會通,在十法界裏頭隨類現身,這是第二種。
「《彌陀要解》雲:今雲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複即報即法也」,這是指明,《要解》是蕅益大師做的,蕅益大師說的話是正確的。《彌陀經》上講的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什麽身?是凡聖同居土裏麵見到的阿彌陀佛,示生化身,就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印度,我們也稱為他作應身,八相成道,住胎、出胎,隨著年齡的成長讀書、上學,然後離開家庭到外麵求學,像孔老夫子周遊列國。但是目的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周遊列國是求學,所以當時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學過,佛經裏麵講的四禪八定是跟婆羅門學的;除宗教之外,印度所有的學派他也都學過,真的是廣學多聞,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大概知道的這些專家學者他都見過了,再找不著了,可是問題沒解決。
釋迦牟尼佛用現在的話說,年輕、聰明、好學,四禪八定修成了,對六道裏麵的事情那就很清楚了。上麵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麵到阿鼻地獄,統統都接觸到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都接觸到。六道是怎麽來的、為什麽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些問題在當時宗教不能解答,印度這些學派也沒有辦法答覆。所以釋迦牟尼佛表演一套給我們看,坐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了。為什麽要放下?不放下那叫所知障,障礙你得定、障礙你開悟。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了煩惱障,也就是見思煩惱他放下了,三十歲這一年,塵沙煩惱放下了;換句話說,最後是無明煩惱,入更深的禪定,契入到自性本定,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成佛了,這到究竟圓滿了。
真正厲害的,六祖惠能比釋迦牟尼佛示現還厲害。釋迦牟尼佛他放下了三個層次,我們很清楚,看得出來;惠能大師同時放下,叫頓舍、頓超、頓悟。告訴我們凡夫成佛不難,難在哪裏?難在難分難舍,親情難分,這個世間名聞利養難舍,難在這裏。這個要看破了,所有的它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告訴你三心不可得,連精神現象都沒有,真看破了,他就真放下。惠能大師的厲害,他真看破、真放下了,聽了幾句經文就大徹大悟,五祖忍和尚的衣缽就傳給他了,那一年他二十四歲。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的時候三十歲。這都是現身說法,在佛法三轉法輪裏麵叫作證轉,給我們做證明。
《彌陀經》上講往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宋朝瑩珂法師給我們作證。他念佛隻念了三天,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跟佛說,我不要了,十年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想去。阿彌陀佛就答應了他,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的走了,沒生病。說明若一日到若七日是真的不是假的。問題是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的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了,這個意念就能感應阿彌陀佛。你想往生,阿彌陀佛為什麽不來?你對這個世間有留戀,佛很慈悲,滿你的願望,不來;真的一絲毫念頭都沒有了,佛就來了。不但有經文,有實際的例子可以作證。我們真正明白,醒過來、不再迷惑了,一心稱念阿彌陀佛,隻要這一部經、一句佛號,決定一生圓滿成佛。煩惱障放下,所知障放下,你這兩種障礙沒有了,見性就不難了。
經裏麵稱的阿彌陀佛,《彌陀經》跟這部經都一樣,雖然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這個身就是報身、就是法身,一而三,三而一。「謂今經中」,現在經裏麵所說的,「正在說法之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同時即是報身佛與法身佛,此語精妙」。蕅益大師這個話說得太妙,既然一身即是三身,我們就知道一土即是三土。中峰國師,元朝時候人,《三時係念》這個本子是他老人家編的,那些開示是他老人家寫的,開示精妙。有一句話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一身即是三身,一土即是四土,無二無別,這真的不是假的。隻是我們凡夫不認識,我們隻認識應化身,不認識報身、不認識法身。如果是行家,那就是!就是法身佛,就是毗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
「《圓中鈔》雲:隨土感見,三身有異。隨機感見,四土不同。」《圓中鈔》幽溪大師作的,《阿彌陀經》三種名著之一。曆代這些大德公認的最好的注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真正學《彌陀經》必讀。隨土感見,三身不一樣,報土裏麵見報身佛,常寂光土裏麵見法身佛,十法界依正莊嚴見的是應身佛,有異。隨機感見,隨眾生,我們凡夫呢?凡夫見解四土不一樣,常寂光土不是實報土,實報土不是方便土,方便土不是同居土,凡夫知見。「是故若於同居」,你往生在同居,「但見同居本土者,則說法之佛隻是示生化身佛。若見實報土」,你就見到報身佛。若見常寂光,那你就見到法身。「佛之三身,譬如摩尼寶珠,珠體、珠光、珠影。」這是把這個做比喻,珠體比喻法身,珠的光比喻作報身,珠的影比喻作應化身,「三者不相舍離」,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真正明了,那種真誠恭敬的心自然就生起來,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心你就見到實相,你從一身見三身,圓滿三身,從一土見四土,圓滿的四土。
由此可知,所謂種種差別相是從我們分別心裏頭生出來的,種種不同身是我們執著心生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於是我們明白了,外麵境界上什麽事都沒有,所有一切問題都出在自己本身,完全是阿賴耶在作怪。阿賴耶能變,四土阿賴耶變的,三身阿賴耶變的,阿賴耶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所變。報土裏麵不用阿賴耶,所以我們對報土稱為一真法界,隻有它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為什麽?報土裏麵這些法身菩薩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了,也就是說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全斷了,他的境界完全是自性清淨心的現量境界。「法、報、應化三身,亦複如是」,跟這個珠比喻是一樣的,剛才我說過了,珠體比喻法身,珠光比喻報身,珠影比喻應化身。
「同居橫具上三土,亦是此義。」同居土說實在的話,我們今天是同居土,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要問這個同居土具不具足上三土?你說具不具足?當然具足。為什麽?不具足它從哪來的?依正莊嚴的出現,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得多清楚,依一體,起二用。一體就是常寂光,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常寂光,就是法身,法性身、法性土。身土不二,身土分不開,為什麽?它沒有現相。法身無相,法性土當然也無相,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樣樣都不缺,但是它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必須遇到緣這相就變現出來,所以它能現能生。能大師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能生是指什麽?直捷指的是實報莊嚴土,當然也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脫離不了!離開常寂光、離開實報土,就不可能有阿賴耶。妄心是依真心變現出來的,妄不離真,就跟人在太陽底下的影子一樣,影子能離開身嗎?身沒有,影子就沒有了;影子有,身當然有。這就說明我們今天的土具足四土,我們今天的身就是自己的身也具足三身。我們現在這個身很糟糕,叫業報身,善惡業,造的善業三善道受生,造的惡業三惡道受生,業報身。六道裏頭是業報,而且是染業,善惡都是染業,四聖法界是淨業,不一樣。事實真相不能不搞清楚。
「表上三土亦即在同居,故往生極樂同居,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這個凡聖同居土,對於居住的環境很模糊,迷惑顛倒,如果你要是生在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你就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為什麽?是因為你清淨心去往生的。心淨則土淨,不是清淨心不能夠生到淨土,這是基本的條件。帶業往生,往生最後那一念是清淨念,那一念不清淨的時候不能往生。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念,這一念重要,關係到你來生。所以人生在世要培養善心,善良的心,最後走的時候,好地方去。如果有貪心,貪心就鬼道去了;有瞋恨心,瞋恨、怨恨、不平,地獄道去了;愚癡、糊塗,什麽都搞不清楚,畜生道去了。最後一念關係我們到哪裏去,這是講業力強者先牽,業力特強的,它先牽引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比什麽都重要,都在平時養成習慣,走的時候就有把握。現在我們最重要的,養成念阿彌陀佛的習慣,心裏隻有阿彌陀佛,最後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所以《無量壽經》熟讀,《無量壽經》要多聽,阿彌陀佛要認真去念,拉拉雜雜的事情無關緊要應當徹底放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敬請常念阿彌陀佛!
特別將轉貼的功德回向給末學家的狗狗,三惡道中苦難的眾生和十法界一切無祀孤魂及有緣分的眾生,時值末法,去佛遙遠,願地藏菩薩和諸護法善神護持你們,前來論壇學習老法師宣講的大經解,願你們得佛光注照,借彌陀名號彰顯自性光明,早脫苦海,投歸彌陀淨土。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