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七集,第十八集)

(2008-12-16 13:46:06)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17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1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四麵第一行,從當中看起: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自性如幻』是說它起用,它起作用的時候,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夢幻泡影」。這個事情,世尊常用「不可思議」這句話來說明事實真相,而我們乍聽之後,對這個講法實在是很難令人滿意。世尊為什麽不把這個真相說出來,隻用「不可思議」這句話,好像是搪塞一樣。其實佛說的是真話,隻有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下,事實真相才大白,你才完全明了。「思」是意識,「議」是言語,而這個事實真相絕對不是言語能說得出的,也不是思惟想像能達得到的。因此「不可思議」是一句真實語,絕對不含糊,絕對不是來搪塞,是跟你說一句真話。隻要你不思不議,事實真相就現前了。為什麽?前麵說過,一切法是由心想生,你把心想止住了,然後你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原來「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中觀論》所講的「八不」,這個時候你才真正體會得。

  我們是凡夫,我們始終離不開思議,所以永遠不能見道。這個「道」就是自性,宗門講「明心見性」,永遠沒有法子見性。什麽人能見性?他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思不議,他就見性。為什麽要用這個方法?佛在經論裏麵常講,「言語道斷」是不可思,「心行處滅」是不可議,所以「不可思議」就是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真相就現前了。可是世尊教導我們,不思議當中他教給我們思議,不可說之中他跟我們常說,這裏頭有個奧秘,我們要明了。佛的說法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誰懂得?會聽的人,「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他就契入了,這叫根熟的眾生,上上根的眾生。佛說得沒錯,我們聽錯了,我們為什麽聽錯?因為我們有思有議,我們不解如來真實義。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談何容易!自性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僅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起用,十法界如幻,一真法界也不真,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世出世間。所以覺悟的人、法身大士,住一真法界、住華藏、住極樂,一絲毫沾染都沒有。為什麽?他知道那都是「夢幻泡影」。

  所以底下一句,『智者知已』,這個「智者」是諸佛菩薩,菩薩中特別是指法身菩薩、法身大士,他們知道,了解諸法實相。知道之後,他怎麽生活?他跟我們生活的理念、行為不一樣,他修善業。不但是行善、言善,心裏麵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我們今天辦不到,為什麽辦不到?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所以做不到。

  佛在此地這個「應」是勸告的話,是對我們講的,『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蘊處界」是所生,自性是能生,能生、能現、能變。自性能現是屬於它的本能,至於能變,能變是迷失了自性,自性所現的現象就會產生變化,將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這三句,「知」是緣,「修善」是因,下麵講的「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是果,「見者無厭」是善報,種善因得善果。

  為什麽要修善業?修善業是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的,「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一樁事情,中國的聖人也說到了,沒有佛經講得這麽透徹。但是細細想想,這些人很可能也是諸佛如來應化的。孔夫子、孟夫子、老子、莊子,是不是諸佛如來應化的?在理論上講決定講得通,但在事相上沒有證據,理上講決定講得通。儒家所講「人之初,性本善」,本來是善。「性相近,習相遠」,相近是一樣的,本性是一樣的,這跟佛法裏麵講的無二無別。佛法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哪個人不是好人?哪個人不是佛陀?既有佛性,皆當作佛。《無量壽經》上有一句了不起的話:「一切皆成佛」,他怎麽不善?純善!我們每個人都是純善。純善現在為什麽變成不善,去造惡?這就是佛家常講的「迷」,迷什麽?迷失了自性,不是迷別的,迷了自性。迷了的自性,這個自性還起作用,起作用帶了迷,於是就造惡業,就這麽回事情。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裏一個惡念都沒有。凡夫看一切眾生看習性,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因為這一念的差別,把外麵的現象就轉變了,如果是善念,外麵的現象就變得很好。

  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裏麵,跟我們最貼近的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容貌,心細一點的人很明顯能夠覺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舉止柔和、溫雅;心行不善,容貌可畏,別人看到害怕,我們一般人講這人有殺氣,殺氣很重。殺氣是講觀氣,氣功裏麵看人的氣,外國人講磁場,那磁場很不好,叫人看到你、跟你接觸,一身感覺得恐懼,感覺得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場好,人家接觸的時候都生歡喜心,都覺得清涼自在,很願意跟他相處,這是我們在生活經驗當中觀察到、體會到的。我過去接觸的三位老師,我隻要有時間,我就會去找他們、親近他們,縱然一句話不說,我坐在那個房間裏麵,都感覺到很好的氣氛,磁場好,我們去接受、去感受。這是說明人心善,你磁場就善,你那個氣氛就善,這個善的氣氛就能感動人,令人生歡喜心。

  這個地方講的「所生蘊處界等」,這是善果,因為你有善因,修善業善因,你感得的善果。「蘊」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你的身,「受想行識」是你的心,都是講心理。《心經》裏麵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這講五蘊,五蘊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都包括盡了。這個「色」是說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現象,用這一個字代表。心法說得詳細,說了四個:「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思惟;「行」,比較難懂,行是刹那不住,這個生滅的念頭永遠不會停止的,前念滅後念就生,這叫行,念念不住;「識」,是含藏,你所造作的,無論是善法、惡法、無記法,落謝影子含藏在阿賴耶識裏麵。佛經上說它是種子,這個東西麻煩!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永遠不會消失,永遠不會消滅,遇到緣它就起作用、就起現行,遇緣就生起現相,我們講的受報。佛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阿賴耶識裏含藏的,永遠不會消滅;「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佛跟我們說出事實真相。如果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人決定不會作惡,為什麽?作毫發之惡,也要自己受諸惡報。我們所造作的不是別人受,是自作自受,要懂這個道理。

  『處』是講十二處,這講得詳細一些,我們講的六根六塵,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個說法,心法隻講了一條,意是心法,色法裏麵展開來講了十一法。佛為什麽要這個說法?眾生迷悟不相同,有人對於色法迷得輕,對心法迷得重,佛跟他講五蘊,所以心法講四條,你迷得深就多講,色法迷得輕就講一條。你就想到佛講十二處,意思就明白了,這個當機的人恰恰相反,心法迷得輕,色法迷得重,迷得重就多講,所以色法講十一條,心法講一條。「十八界」是對於心法、色法迷得都重的人,於是十二處裏頭又加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六識。六識加上十二處裏麵的「意」,就有七條。十八界中七條說心法,十一條說色法,這是對於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人,佛是這個說法。所以總歸納起來就是二法,色、心二法,心是能變,色法是所變。蘊、處、界是一樁事情,隻是開合不同。我們今天講歸納、演繹,歸納是合,演繹是展開,說法不同,一樁事情。用現代的話來說,「所生蘊處界等」,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現象,就是這個意思。

  『皆悉端正』,這好!從自己的身相到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的身相端正,我們居住的環境端正,我們居住的社會端正,我們居住的國家端正,我們居住的世界端正;再擴大,現在人講我們居住的星係(銀河係)端正,豈不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嗎?今天我們說這個社會不好,世界不太平,原因從哪裏來的?從不知道修善法,不知道自性起用的真相。我們今天明白了沒有?如果真的明白了,他就真幹。還沒有發心真幹,說老實話,你沒有明白。

  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學習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這個事實真相,說佛法是「知難行易」。我聽他講了很多,知太難了,行太容易了。真正知了,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就成佛了。念頭為什麽轉不過來?不知。所以佛法解在先,行在後。《華嚴》清涼給我們講解的,把全經分做四分:信、解、行、證。信解難,真信真解,行證就不難,那真是輕而易舉。我們今天感覺到行證這麽難,是信解的基礎沒有奠定。然後我們就想到世尊為什麽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的目的何在?幫助我們信解。行、證,佛根本理都不理你,不用說,你隻要信、隻要解了,行、證是你自己的事情。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18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1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四麵,第三行看起: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複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到這裏是一段。我們讀這段經文,要深深的去反省,應當要向佛學習。『龍王』是我們六道眾生的代表,為什麽用「龍王」來做代表?龍是變幻多端,變化莫測。就自身來說,我們起心動念千變萬化;就我們生活環境來說,我們麵對的人事,對人對事對物,這一切人事物也是變化莫測,所以用「龍」來表法。「王」,這種變化,不知不覺好像是自然的了,佛家常說「法爾如是」,似乎是這個情形。「王」有自在意思,沒有絲毫勉強,這表什麽?表習性已經成了自然,「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就像天性一樣,自自然然的他就起心動念、刹那不住,所以用「王」來代表。由此可知,我們業力之深,佛在經上常說,我們自己無法體會。自己也常說「我的業障深重」,這「業障深重」之程度、「業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夠覺察。所以在這個地方佛以龍王來表法,意思就很深很深,這是六道眾生。

  佛教給我們,你觀察佛身。所以佛是現身說法,正是經教裏頭常常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看佛身,一切經論裏麵都記載著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教乘法數》、《佛學辭典》都有記載,這是最容易查的。江味農居士著《金剛經講義》,周止庵居士著《心經詮注》,都引經據論,詳細的跟我們說明。相好是果報,果必有因,我們常常說「相隨心轉」,這個話一點都沒錯,實實在在的是這麽一樁事情。不但我們自身相貌體質是隨心所轉,我們的生活環境又何嚐不是?除了自身之外,都是生活環境。換句話說,全是依報,跟我們一起生活的這些人是人事環境,物質是物質環境。咱們外麵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是隨心所變的、隨心所轉的,幾個人知道?

  我們說我們今天生活環境很不好,人事環境也不好,物質環境也不好。我們現在同生在新加坡這個社會裏頭,許多同學見過許哲,你問問許哲,許哲說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非常美好,這是什麽原因?為什麽我們覺得不好,她會覺得很好?你再問問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的環境跟許哲居士的環境相同,一切人事物很美好,這個道理在哪裏?道理在起心動念,在你的心。這部經前麵佛說得很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是美好的,一切人是美好的、事是美好的、環境是美好的;你的念頭不好,人事物沒有一樣是好的。這豈不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人心要好,起心動念都好。

  『百千億福德所生』,「百千億」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佛每一個念頭都是福德。那我們就曉得,我們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念頭?「百千億」一點都不過分。是個形容,不是真正的數字,真正的數字比這個,不曉得要多百千億倍都不止。我們在佛經裏麵讀到,佛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個念頭。我們過去也粗略的估計,一秒鍾有兩個十萬八千念頭,這種微細念頭,我們凡夫不能覺察。

  誰見到了?佛經上跟我們說,八地菩薩見到了,那個定功深,就是心清淨,清淨到那樣的程度,覺察到微細念頭的生滅。我們的念頭,六道凡夫的念頭,佛說法把它歸納為「善、惡、無記」這三類。善有福,但是不是德。六道眾生有福,德談不上,這個德的水平太高了。德是什麽?所有一切念念都是善念,念念無住,《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什麽?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無住。我們極微細的念頭都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曉得妄想分別執著的根有多深。所以佛教導我們,我們學起來這麽困難,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這個根太深了。一秒鍾兩個十萬八千生滅,每一個生滅都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由此可知,我們今天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樹一樣,放下幾片葉子而已,放下這個樹梢而已,枝幹根本一絲毫都沒有動搖。我們怎麽能比得上佛?

  我們供養佛像的用意在哪裏?就在此地,讓我們看到佛像,想到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圓滿的福德,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麽心?生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的心,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這個生心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凡夫講到生心就會起心動念。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所以這個生心的意思很深很深。佛與菩薩隨類現身,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與一切眾生隨機說法,也沒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了解這事實真相。

  學佛從哪裏學?從這些地方學。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入門也不一樣,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古德常講:「人貴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你的修學就方便了。世間糊塗人,迷惑顛倒的人,他不認識自己,狂妄自大,這種人世法佛法都沒有成就。古人這樣說法,我們再仔細觀察果然不錯,凡是狂妄自大的,這些人在社會上不少,一無所成。真正有成就的,連《了凡四訓》裏麵都說得很多,謙虛恭敬,處處不如人。袁了凡看人,看到這些舉子,就是準備去考試的,隻要看到這個人謙虛恭敬、樣樣不如人,他說這個人決定考中;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這個人決定落第,都被他料中了,這裏頭有大道理,所以我們在此地要學。

  福德的根是什麽?根就是十善業道。怎麽能夠疏忽?諸佛如來百千億福德的根本,就是「淨業三福」的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講的是這一句,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是以「孝親尊師」為重。《十善業道經》跟《地藏菩薩本願經》無二無別,偏重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部經合起來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就圓滿了,諸佛菩薩從這裏修起,也在這個地方完成。發心起修,這就是發心住的菩薩,功德圓滿就是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隻不過把這一條十六個字圓圓滿滿做到而已,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怎樣修學。

  所以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想想我們,我們今天的身,從百千億業障所生,照《地藏經》上講的話,「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是從罪業生。為什麽會有這個現象?其實我們在經教,透過這麽長的時間修學,不是不懂,懂得!我們的罪業是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念頭,從來沒有說是一秒鍾、一分鍾放下過,沒有!念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罪,《地藏經》上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佛是福德,是德,佛起心動念絕不為自己。怎麽知道?《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他成就的是無量福德。我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這是具足四相,無不是罪。這個道理搞清楚了,事實真相也明白了,我們應該怎麽做?要不要學佛?

  佛的果報下麵說了,「從百千億福德所生」,這是因;下麵講果,『諸相莊嚴』,這一句是果報裏頭的總說。佛陀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眾生福薄,總是與一切眾生現同類身,同類身裏頭比較好一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同類身裏頭的好相。經中讚歎佛的報身,《華嚴經》裏麵的盧舍那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跟我們凡夫說,我們凡夫也沒有辦法理解。我們能夠對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比較上能夠理解一點,能夠體會到一點。世間有誌之士,就如同阿難尊者,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發心向佛學習,這是把果報展現出來,你們看看這果報好不好?如果你覺得這個果報好,你也想要,那你就要像佛菩薩一樣修因,因圓果就滿了。你不修因,果報是決定得不到的。這一段文意思深廣無盡,我們要很細心去體會,要知道怎樣去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