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田田

清晨的鳥叫,夜晚的星光,叫人不敢墮落。
正文

感恩節小記——(2)Sussanne and Scott一家

(2006-11-25 11:45:32) 下一個
International Office今年組織了“感受美國感恩節”的活動,報名的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們被match到一些美國家庭,一起分享美國式的節日美食,增進互相了解。我和另外一個中國女孩兒LWY被分配到一個收養了3個中國孤兒的家庭,女、男主人的名字分別是Sussanne 和 Scott,他們希望能夠結識一些中國人,教導這些孩子講中文,讓她們了解中國。後來LWY又帶上她的Roomate——一個我自始至終都不知道名字的男孩兒,就叫他R吧。剛剛從國內來的XNY也被分配到我們一組。此前,我不認識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來接我們的Sussanne提前等在圖書館前麵了,我們幾個前後腳趕到,然後坐上S的Honda Van出發了。車上大家互通姓名,聊著一些初識者常聊的話題。S原來在K大工作過一段時間,所以對這裏比較熟悉。為了收養孩子,她到過中國的幾個大城市,唯獨沒有去過上海;而除了我之外的三個人都是來自上海周邊的。R不在KUMC,目前在另外一個學校讀PHD,我們三個都是相差半年開始做博士後的。S看起來比我想象的要年輕,她的實際年齡是37歲。

S的家半年前安頓在K城的南部,一棟標準的中產階級的house。進門後,右轉,看到了客廳和廚房,裏麵有很多人。中等個頭的Scott正在忙著準備食物,Sussanne和Scott的父母都坐在沙發上,看到我們後馬上站起來迎接,每個人都笑容可掬。三個小姑娘在屋子裏跑來跑去,一起跑的還有兩條一模一樣長耳朵狗。最小的女兒Kate看到媽媽回來,馬上纏著讓媽媽抱,大女兒Anna和二女兒Alison也圍在媽媽身邊。7歲的Anna比較靦腆,5歲的Alison就很活潑大方,她們都很喜歡笑。當我試著和Kate說話的時候,她瞪著驚恐的大眼睛連忙躲避,難道她在中國的時候受到了不好的對待?還在害怕被帶走麽?人的命運就是這樣不可捉摸啊,這些生來本是最不幸的孩子,誰能料到現在可以過的這樣開心呢?我不由地非常感激這對改變了她們命運的平常美國夫婦。

我的同胞們喜歡聊一些比較正式的話題,比如感恩節的來曆,中國的文化,等等。而我比較喜歡和老人們聊天,聊一聊現時現刻的生活。Sussanne的父母是Farmer,看起來很健康;Scott的母親曾經在一個航空公司工作,退休3年後又返聘回去工作了,因為賦閑生活太寂寞;而他的繼父是一個墨西哥人,和我爸爸同齡,患有糖尿病。他們也很願意和我聊天,問我家裏的情況,在這裏的生活,以及將來的打算。他們似乎認為中國人都很願意留下來不走。Sussanne的爸爸說中國現在是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生活離不開中國,所有的日用品上幾乎都印著“Made in China”。

(困了,待續……)

我的朋友baobao說好看,那我就要接著寫,雖然這隻是我留給自己看的流水:)

聊了一會兒天,就進入了感恩大餐的階段,也是我這個老饕最感興趣的節目。看到土豆就激動的我,盛了兩勺的奶油烤土豆,火雞和火腿各一片,以及一些沙拉。LWY和R帶了一盆的蝦仁匯菜丁,味道很好,讚!對了,補充一下大家帶的禮物,我帶的禮物是臨時去超市買的巧克力,XNY帶了兩個奇小無比的小盒子,沒有打開,所以不知道是什麽。就餐的時候,我們和男女主人坐在外麵的廳裏,老人和孩子們坐在裏麵,兩條狗遊蕩於兩個房間,意圖吃一些掉在地上的食物,但是機會不大,我們這些做客的當然是甭著一根神經不肯出錯的,而主人則太了解它們,當然不給機會的。吃飯的時候,大家認真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家鄉。Scott就是在KC長大的,而Susan則是在離KC 300英裏的農場長大,怪不得身上透著頑強的氣質。 R突然指著主人客廳裏的一個中式陶瓷古人像說,這個不是很好,我當時有些詫異。我是從來不敢這樣隨意對別人的家具擺設評頭論足的,覺得那樣很不禮貌。後來,我又惦記人家的烤紅薯,然後厚著臉皮和LWY商量,分食一個,真的是好甜啊!不過不要以為我吃的多,幾個人裏數我吃的最少。

飯後,小姑娘們帶我們去參觀她們的房間,幾個孩子都喜歡粉紅色,所以牆壁都是粉色的,屋子裏都是玩具。我告訴Scott,打我開始變得像女孩子起,我也喜歡粉紅色啦,他聽了哈哈大笑。下樓後,就開始孩子們的表演了。大女兒Anna在學鋼琴,她認真地坐在那裏彈了一曲,作為一個孩子,她已經做的很好了。其間忘記了一點,我們還是熱情地鼓掌。然後,Susan讓Alison跳舞給大家看。Alison是幾個孩子裏最為開朗的,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微笑。不知為什麽現在反而靦腆了,倒是一說話就臉紅的Anna,大大方方地給大家跳舞,還表演了一個類似小品的節目,雖然很短,我還是猜出她在做什麽了。這期間,我拍了很多大家一起玩兒時的照片,許多瞬間抓拍的都很精彩(得意,要有會欣賞的眼睛才能抓住這樣的瞬間呢!),後來發給大家留作紀念。在給Susan的信裏,我告訴她,如果她需要找人教孩子中文,不要猶豫,就請告訴我吧。我是真的希望能夠幫到這個熱心的美國家庭,更重要的是想為這些已經不會講中文的中國孩子做些事。遠隔萬裏的Susan和Scott能夠將自己最好的歲月用來培育這些孩子,作為國人的我當然願意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我想告訴她們:來自中國不應該成為她們日後自卑的原因,要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人文感到驕傲。

響應Susan的提議,我們又開始了西方的飯後甜點,我吃的是著名的南瓜蛋糕,雖然不是南瓜派,別人有選擇蘋果派的,大家邊吃邊聊。過了一會兒,我溜到一邊去看孩子們的照片,孩子們踢足球的那些看起來英姿颯爽,而舞會的那些穿著禮服多麽漂亮啊!這時Scott走過了給我解說,美國人很注意待客禮貌,他們不會讓任何一個客人落單。我告訴他,我上中學的時候,每到冬季,體育課的內容就隻有一個——踢足球,因為天氣太冷了,隻有這個運動能讓你一直流汗。他家的牆上還有孩子們的手印、腳印,看著非常藝術,更加能看出孩子在他們生活中的地位。真的,他們整個家似乎都是為這些孩子設計的,樓上的兒童臥室,牆壁上的掛飾照片,院子裏的兒童秋千滑梯,最明顯的就是Susan這個魅力十足的母親。現在想想,又一次被他們感動。

不知道為什麽,我喜歡和老人聊天,剩下的時間裏我和幾個老人聊得不亦樂乎。也許因為我天性裏對老人的信賴和敬重,和他們在一起我可以慢慢地思考,也可以和他們講述我的看法而不用怕被嘲笑。也許因為喜歡都是相互的,老年人也是喜歡我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葉田 回複 悄悄話 親愛的的baobao,每次你都這樣認真而熱心地給我寫評論,好感動啊!
這些領養孩子的人確實值得敬佩,西方人的價值觀念在這方麵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也為那些不幸而又幸運的孩子們高興,他們雖然被親生父母所拋棄,卻因此而過上了他們同齡人將來要花費無數汗水也不一定能過上的生活。所以,不論什麽樣的處境,我們都不要放棄希望;有能力的時候也要想著幫助那些不幸的人。
tangxiaobaobao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這篇文章,一邊看一邊好像也身臨其境了,仿佛站在你的旁邊,看著你描寫的人物,聽著你們之間的話語,從中了解到了美國家庭對中國的看法。每年有很多的美國家庭會去領養中國的孩子,而且努力去幫助這些孩子了解中國,非常讓人值得敬佩呀。我在做兒童觀察員時,也接觸過領養中國孩子的澳洲家庭,澳洲的父母對中國的兒女非常愛護,關心,也讓領養的中國孩子去接觸和了解中國的文化和語言,真讓我感動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