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部,地震局,建設部,一個也跑不了!! (圖)

(2008-06-01 09:49:22) 下一個

教學樓質量可能是個回避不了的問題。根據經驗,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沒有下文。

其實,教學樓的質量隻是問題之一,根據教育部發言人5月26日新聞發言中所言,更大的危害才顯現出來,他說到“比如這次地震首先是超過了預計強度,學校校舍抗震難以抵禦如此強烈的地震。學校建築是根據國家規定的本地區抗震設防裂度設計的,四川教育行政部門給我們提供的材料表明,成都地區當時設計的標準為7度,汶川也是7度,德陽是6度,所以從設計的標準來看,這次地震是8度(注,原文如此,此次地震為8級,發言者可能不清楚度與級的區別,這樣發言未免太隨意了。如果他的原意是級,此地最高的抗震級別也隻為7級。8度相當於6級多地震(出處點擊此處)),麵對如此強烈的地震,學校確實是難以抵禦的。”(原文點擊此處)

這相當於說,就算教學樓的按標準施工,在此次8級地震中,也“確實難以抵禦”。

那來看看這個防震標準有沒問題。某地建築的抗震標準應該如何設定?中國地震信息網的文章《新華網專訪:美地震專家認為短期臨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中,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學家露西爾·瓊斯說“從地震專業角度看,地震的長期預測是可以實現的,這主要基於地震學家對斷層曆史的研究。這種長期趨勢性預測主要預報一個地區在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最大震級。長期預報的主要作用是指導該地區的建築物抗震設防,假如預測未來50年內,某一地區可能會發生一次8級大地震,那麽這個地區的建築物基本上就多要按照這一抗震標準建造。日本作為地震多發國家,長期預報的研究工作居世界前沿,建築物的抗震性都十分科學。美國也做得比較好。”

而此次發生地震的區域,“瓊斯說,龍門山斷裂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斷層帶,‘它被認為是中國境內最危險的斷裂帶之一’”。“(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說,此次地震震中位於地震高發區。有地震記載以來,此次震中附近200公裏範圍內發生過8次7級以上地震,其中最大一次是1933年四川茂縣7.5級地震。”(原文點擊此處)

65年前的茂縣地震,中科院院士石耀霖描述的情形如下“比較著名的比如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位於茂縣的疊溪古鎮,震級為7.5級,當時地麵崩塌,山體滑坡,崩裂的石頭堵塞岷江,形成天然的水庫,可幾十天到兩個月後,這個臨時的水壩決口,導致下遊淹死幾千人。”情形相當慘烈.(原文點擊此處)。

按照瓊斯的說法,及中國地震局認可的,中長期預測可以實現,他們應該知道未來此地也並不安靜,如果中國地震局沒有結論(他們幹什麽了暫且不論),至少別人也有建議,早前大家看到的《地殼》雜誌的文章,取其中新社業已調查同意的“結論是北川附近某些斷層是活躍斷層,有導致嚴重地震災害的潛在風險”(原文點擊此處)未來的嚴重地震災害嚴重到什麽程度?參考茂縣7.5級地震訂立當地校舍的抗震標準是至少應該做到的。

在這樣一個過去未來都多強震的地方,你校舍的抗震標準不夠,這不是擺設嗎?死了那麽多孩子,你現在一攤手說,沒辦法,地震太強了。你要不要臉?這就是人禍。責任在建設部?在教育部?還是地震局?我傾向於認為,他們一個也跑不了。

此次校舍倒塌,人禍有兩重需要追究,一是豆腐渣工程;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製訂此地校舍的防震標準時涉嫌的玩忽職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